蓮池大師:宗門問答
古尊宿作家相見,其問答機緣,或無義無味,或可驚可疑,或如罵如謔,而皆自真參實悟中來,莫不水乳投、函蓋合,無一字一句浪施也。後人無知效顰則口業不小。譬之二同邑人,千里久別,忽然邂逅,相對作鄉語、隱語、諺語,傍人聽之,亦復無義無味,可驚可疑,如罵如謔,而實字字句句皆衷曲之談、肝膈之要也。傍人固不知是何等語,而二人者,則默契如水乳、如函蓋矣。今不如緘口結舌,但向本參上著力,只愁不悟,不愁悟後無語。
【注釋】
作家:原意指善作詩文者。禪者亦以詩文舉揚禪旨,若體得真實義,能善巧度眾者,亦稱為作家。此外,能發揮靈活之機法,以接引學人之師家或本分之宗師,稱為作家知識。
謔:戲謔。開玩笑。
效顰:顰,皺眉。語出《莊子·天運》記述醜婦效西施捧心而顰的故事。比喻人不善於摹仿反而弄巧成拙。
【譯文】
古代禪林中尊宿宗師相見,他們的問答機緣,有的無義無味,有的可驚可疑,有的如罵如謔,然而無一不是從真參實悟中來,有如水與乳交融,也像函與蓋相合,沒有一字一句是胡亂瞎扯的。後人無知,也要仿效他們那樣對話,那就口業不小了。譬如兩個同鄉的人,久別在千里之外,忽然在無意中相遇,於是互相講起家鄉的土話,家鄉的隱語、諺語。這在旁人聽起來,自然是無義無味,可驚可疑,如罵如謔。其實,字字句句都是出自內心的話,披肝瀝膽的話。旁人固然聽不明白,但他二人卻默契如水乳,如函蓋。今時的人既然不懂祖師的問答機緣,不如閉口緘默,只管向本參的話頭上著力,只愁不開悟,不愁悟後無話可說。


※文化視角:民國年間的縣長考試,每一道題都頗有深意!
※南懷瑾老師:人類的秩序與會計的關聯
※南懷瑾老師:生命永恆的存在
※養生學說:陳紀「養生誡食患」訣
※南懷瑾老師:治國九經的補充「二」
TAG:傳承網 |
※蓮池大師:《蓮池大師七筆勾》注釋 「一」
※蓮池大師:七筆勾
※【佛典故事】大師足跡——蓮池大師
※蓮池大師:禪佛相爭
※蓮池大師:怎麼念佛?
※蓮池大師法語:繼祖傳燈
※蓮池大師:惜寸陰
※蓮池大師七筆勾
※蓮池大師:不如念佛
※蓮池大師法語
※蓮池大師:輪迴的根本
※蓮池大師法語:人虎傳
※蓮池大師法語:儒童菩薩
※蓮池大師法語:果報
※蓮池大師法語:魔著
※蓮池大師:愚夫愚婦念佛
※【彌陀疏鈔】蓮池大師
※蓮池大師法語:耳根圓通
※蓮池大師:自他二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