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家長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實用!

家長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實用!

↗↗↗回復「

100

」,

免費下載100本名著錄音




本文選自微信公眾號普林斯頓科學實驗室(ID:PrincetonScienceLab ),作者:黃敏




薩提亞君說:你是不是每次和孩子發完脾氣之後又有著很深的內疚,但是情緒上來的時候又控制不住?這篇文章就是為你而寫的,沒當父母的提前學習學習也是很有必要的。



「 家長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




這篇」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文章,只是希望我的分享能起個拋磚引玉的作用,能給大家帶來一點點的啟發。每個家庭、每個孩子不同,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也不同,理念雖然不變,但具體教育方法也應該是因人而異的。每個家長都很有智慧,希望大家都能摸索出適合自己及孩子的一套情緒管理方法。




在PCE Club多年學習和實踐EQ Parenting的過程中,我逐步建立了一些情緒管理的理念,也形成了一些幫助我管理情緒的方法。我把這些冷靜理性思考後的情緒管理能力和技巧儲備起來,稱它為」情緒管理工具箱」。




我也是個普通人,人的不同的情緒,包括氣憤、焦急等負面情緒我都有,雖然老公和兒子已記不清我最後一次發火大聲吼叫是什麼時候了,但這並不是說我完全沒有火,只是在火上來的片刻,我先有意識努力不要讓那句快到嘴邊的話脫口而出(沉默30秒),這一點需要多年有意識磨練。如果你能把住這個關,後面就相對容易多了。就在這寶貴的30秒鐘內,我會感覺到大腦從感性激烈反應的高峰開始走向下坡。雖然此時還很情緒化,但慢慢開始走向理性冷靜思考。剛開始實踐EQ Parenting 時,我需要努力去用大腦飛速運轉地在」情緒管理工具箱」里搜尋適合的滅火工具。現在這種搜尋工作大多數時間好像已變成潛意識的反應。要發火了,滅火工具就會在大腦出現,哈哈,那個馬上好像就要發出的火就神奇般灰溜溜地跑掉了,我稱這個過程為內化的過程,通俗地說就是 —— 想通了。




大家一定會好奇:你那」情緒管理工具箱」都有些什麼寶貝啊?好吧,那我就一一介紹吧。





一、降低自己的壓力焦躁水平




我之所以放到第一條可見它的重要性。因為如果我們的壓力焦躁水平比較高,任憑我們有多好的情緒管理能力,星星之火都可以燎原。




我對這點感受特別深。記得兒子4歲那年,我先生海歸回國,我公司又在變改系統中,工作加班加點精疲力盡。兒子一不「聽話」,我馬上來火,對兒子又打又罵、面壁、關黑屋,企圖以這種方式教訓制服兒子。記得一個周末的下午,收到老闆的電話,系統出了問題,要我參加電話會議,幾位電腦編程員和幾個大老闆都已在線上。平時我很注意不讓兒子多看電視,那天,我把一大堆從圖書館借來的DVD 推給兒子,告訴他媽媽工作忙,自己看錄像,不要來打擾媽媽。幾個小時過去了,我們還在線上,這時兒子走進書房,可憐兮兮地說:「媽媽,我想我今天已經看了太多的電視了,我要你跟我玩。」 緊張的工作讓我完全失去了理智,我大聲對兒子吼道:「你沒看到媽媽正在忙嗎?」 可憐的兒子看到媽媽發火了,哇的一聲哭了出來。這更讓我火上澆油,我提高嗓子大叫:「哭什麼哭!」 (寫到這裡,我覺得眼眶濕潤——可憐的兒子,是媽媽不好!)




年齡小的孩子很纏人,也比較情緒化,一點小事,動不動就哭鬧。帶過小小孩的家長都知道,帶孩子太讓人身心疲憊了,上班可比帶孩子輕鬆多了。再加上家務,所以每到星期五晚上我好像感到暴躁情緒已堵到了喉嚨口,馬上就要火山爆發了。注意到這個問題,我採取了一些措施去緩解自己的壓力。




照顧好自己




每周末給自己2至3小時放鬆的時間,一杯咖啡加一本好書是我最享受的事。老公海歸回來之後,每周星期六早上,我就把兒子扔給老公,自己去書店,一杯咖啡、一本書,一個小時之後,明顯感到已經到了喉嚨口的情緒在慢慢下降,然後在外面走走或商場逛逛。回到家,我有一種被充了電精神煥發的感覺,覺得又有足夠的精力可以對付下一周了。而且很奇怪,精神狀態好時,看兒子,怎麼看怎麼可愛,他的「不是」我好像也更能包容,有點「情人眼裡出西施」的感覺,發火點自然就高了。




我覺得每周有2~3個小時屬於自己的時間非常重要,大家可以選擇做任何讓自己放鬆的事,例如跑步、健身、做瑜伽、會朋友、美容、看書、逛商場等等。我老公喜歡打高爾夫,冬天滑雪,晚上有時跟朋友們打德州撲克。我很支持他去,他回來後情緒也好了很多。所以有興趣愛好很重要,它對幫助調劑生活情趣、減輕生活壓力、管理情緒有很大的作用。




賓大教授Dr. KennethGinsburg 在PCE Club2015年年會上告訴家長們





「你給孩子的最好禮物就是照顧好自己。當你照顧好自己,你就是以身作則地示範一個有堅韌力的人、一個幸福、熱愛生活的人、一個充滿愛心的人、一個有生活意義的人的是怎樣生活的。如果我們的全部生活都以孩子為中心,我們就會使自己的生活黯然失色、缺少情趣和追求,孩子也因此不會對他們的未來滿懷憧憬和希望。」






體貼對方,改善夫妻關係,減少家務壓力




老公海歸期間找了個阿姨幫我打掃衛生、每天做晚餐。即使後來老公回美國了,我們還是保留阿姨每星期來一次打掃衛生,它對減輕我的壓力有了太大的幫助,也給我更多的時間做我喜歡做的事,這是我認為最明智的「投資」之一。


夫妻雙方需要互相溝通,了解自己及對方的壓力焦慮水平。多體貼對方,儘力幫助對方減輕壓力。每星期都給對方放2~3個小時的假,讓各自都有放鬆的時間,心情好了,家庭關係一定會有所改善。而和睦的家庭有益於改善每個家庭成員心情,由此減少發火的機率,從而走向良性循環。










適當減少孩子的課外活動放慢生活節奏




曾有一個媽媽告訴我,她幾乎每天都在送兩個孩子去各種各樣的興趣班中,累的心力交瘁,自己連喘氣的機會都沒有,發現自己為一點小事就動不動發脾氣,發完又內疚,自己會躲在車裡哭。我建議她砍掉一、二個孩子的興趣班,她說:「那些興趣班都是孩子喜歡的啊,孩子是不同意砍的」。我告訴她:媽媽對一個家的氣氛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一個不快樂的媽媽,很難有快樂的孩子。一個情緒不好有心結的孩子一定會影響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健康發展。很多孩子的行動偏差,表面上是孩子表現不好,其實是孩子有情緒心結。沒有良好的情緒管理的家長會影響親子關係。權衡一下,砍掉一、二個興趣班的利是否顯而易見呢?另外也要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的身心健康也很重要,孩子在選擇報興趣班時也應該考慮爸爸媽媽的時間安排,全家不是都以孩子為中心轉的。




另外,如果孩子活動安排過滿,沒有足夠閑暇的時間,也會影響孩子的情緒,使得孩子易怒易焦躁。





二、以發展的眼光看孩子的問題




我們在想發火的時候就應該提醒自己是否對孩子有不切實際的期望。每個生物的成長都要遵循其自然規律,更何況人呢。我們回過頭來看孩子的成長過程,孩子的很多我們當時認為是天大的問題,後來發現其實都不是問題,而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




比如兒子在上幼兒園時,光早餐就需要半個小時,我和老公那個急啊,不斷地催促:快點!快點!看到兒子還是那麼不緊不慢的,我感到一把無名火直衝腦門。現13 歲的兒子,從起床到吃完早餐,15分鐘搞定。回想來看這類的事太多了,很多煩惱和發火都是因為我不了解孩子身心成長的自然規律,而自找的。



孩子大腦負責理性思維、邏輯判斷、自控力的都還在發育之中,如果你要求孩子說走就走、說停就停、說做就做,你把孩子當機器人啦?因為沒有一個孩子能做得到,甚至連我們大人也都不完全能做得到。知道了這個道理,我們有什麼理由無視孩子的身心發育局限性而去要求孩子呢?我們對孩子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已經是錯了,我們因為孩子達不到我們不切實際的要求而發火就更錯了,我們把發火的原因還歸罪於孩子,我們是不是錯上加錯了呢?!




記得國內一位很出名的節目主持人講他小時候犯錯被爸爸打的事,他說不管爸爸怎麼打他讓他認錯,他還是不明白到底錯在哪。




孩子看事情畢竟與成年人不同。即使我們的要求是對的,我們也可以選擇用心平氣和地與孩子交流的方式,把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分享給孩子,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去學習這些道理、在經歷中去悟這些道理。




我們經常發火是因為我們想:我都給他講了這麼多次了,他怎麼還不能改呢?




那我們問問自己,我們都知道發火不好,但這麼多年下來我們又改了多少?我們都知道天天鍛煉身體的好處,但我們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做為成年人的我們這麼多年都很難去改掉一些壞習慣,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去要求孩子在告訴他們幾次之後就應該改呢?




從「我知道」到「我能做到」是個質的飛躍,而這個飛躍需要以量變(很長的時間,很多的經歷和感悟)做基礎。如果我們沒有做好打「長期戰」的心理準備,我們就很難有耐心、有信心地堅持下去。




做家長的責任不是命令和指責,是呵護、引導和幫助孩子總結經驗教訓,從而成長,讓孩子按自己的人生節奏去成長。所以我們光有愛心還不夠,還需要耐心、耐心加耐心。




我是這樣認為,只要兒子做的某件事在一個較長的時間段(比如幾天或幾個星期,甚至幾年)呈現出進步趨勢,那麼我就無需過份糾結此時此刻兒子的不足了。




舉個例,前幾天兒子打籃球回家已經是晚上9點半了(平常這個時間應該上樓準備睡覺),說想吃點東西再上樓,一晃一個小時過去了,叫他上來時,他還高興地告訴我他沒把iPad 拿上來,我表揚了他,給他一個擁抱,說聲:「我愛你,晚安!」。假如我糾結於每次兒子是否嚴格執行制度,兒子晚了一個小時一定會讓我抓狂。我很慶幸自己明智地選擇了先者。




孩子小的時候,制度可以稍微嚴點,讓孩子知道我們的要求。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我們應給孩子更多的決定權,以調動孩子的積極主動性,即提供給孩子一個從「你要我做」到「我應該做」的思維轉變的土壤。



有時家長發火是因為家長不了解孩子的學習能力,對孩子的學習有過高的期望。




舉老公教兒子算術的例子吧。兒子一年級的時候,某一天老公也不知哪根筋抽了,突然說要教兒子加法。老公性子比較急,對自己對他人都高要求,我隱隱約約感覺到「大事不妙」。老公教兒子的第一階段是1位數加2位數但不用進位,兒子都做對了,因為學校正在教,老公心情不錯,表揚了兒子幾句。第二階段是1位數加2 位數,這次要進位,儘管學校還沒教,兒子努力了一把,也學會了。老公興緻勃勃乘勝追擊,開始了第三階段,2位數加2位數需要進位,兒子明顯有點吃力了,老公解釋了幾次,口中流露出稍有不耐煩,兒子糊裡糊塗地過關了。




第二天,老公又把兒子叫到桌前,叫兒子把昨天新學的再做一遍,兒子完全不記得了。」你昨天不是會嗎,今天又怎麼不會了?「 老公有點生氣了,然後濤濤不絕地用了20多分鐘從各個角度闡述」數學原理」,兒子獃獃地望著老爹,看得出小傢伙的腦子已停止轉動了。老公繼續加大難度,給出了更多位數的加法,並告訴兒子如果搞懂了數學原理,就可以舉一反三,會了2位數的加法就應該會5位數的加法,做完加法之後可用減法來驗證是否加對了。看著兒子那呆若木雞的表情,知道兒子已經騰雲駕霧了,兒子加法加到一半又開始用減法。老公忍不住大聲吼」你怎麼這麼笨!「 兒子哭了起來。




唉,做家長真是一門學問,每個家長都走過彎路。如果家長沒有耐心,請不要教孩子,因為你一定會發火。不是孩子笨,是因為你沒有找到那把讓孩子開竅的鑰匙。如果你發火是因為超前教育而孩子學了多次都沒學會,請遵循孩子生長的自然規律。一個孩子在超前教育中學幾天甚至幾個星期的題,以後在合適的時候花幾小時甚至幾分鐘就會的,何苦為難孩子又苦了自己呢。




當我們糾結於眼前問題時,想想20歲的他(她)還會這樣嗎?一個沒有特殊學習障礙的20歲的年輕人,沒有不會加法的吧?以發展的眼光看孩子,眼前的問題將不是問題,這樣想是否會釋然了很多呢?





三、問自己:這件事真的這麼嚴重嗎?




《Raising Our Children Raising Ourselves》(中文書名《完美的教養》)的作者娜奧米·阿爾多特在書中指出:





「孩子是引爆你憤怒的導火線,而不是給你產生憤怒的原因。他不應該對你的情緒負責。孩子的行為啟動了你內心的程式,要求你依照它編排的內容去做,雖然這個自動發生的反應,你無法選擇,但是你可以選擇不遵從它的指示。你可以傾聽自己的內心,排除衝動,以便更好的關心孩子,不受習慣反應的干擾。




家長們常常打電話給我,因為孩子的行為讓他們不知所措,他們很想做出和善的反應,卻發現自己無論如何也做不到。




是我們的思想妨礙了我們去理解孩子,讓我們找不到合適的應對方法。孩子的行為沒有對錯,他們僅僅是情感和生理需求的表現,或者是天真的遊戲,然而,當我們的思想立刻對孩子的行為作出評價時,我們的反應並非來自孩子,而是來自我們自己對孩子行為的解釋。




我們的頭腦總是把問題複雜化,比如,一個小孩從妹妹的手中拿走的玩具,這時家長的腦海里也許會想起一個聲音,指責孩子無情或粗魯。可是在孩子自己看來,這只是一個單純的動作,也許他覺得好玩,想要這個玩具,而且他還沒有建立起照顧妹妹的意識;也許他想看看妹妹的反應,也許他想吸引你的注意力。客觀地觀察孩子,不要武斷地給他貼上標籤,也不要過度分析,這樣你就可以做出積極而平和的反應。




我們可以回憶一下,很多時候孩子只是本能地表達他們的基本生理需要,而我們過度分析的結果把我們推向氣憤。




我也有過這種經歷。平時兒子都吃一種義大利粉,一天我想換個花樣,就自做主張改變了義大利粉做法,晚餐把飯端上來的時候,還對自己的創意很得意,滿心歡喜地想兒子一定會很喜歡。誰知兒子看了碗里的義大利粉說:「這是什麼?」 吃了兩口,放下筷子說:「真難吃。你為什麼不先問我?我不要吃。」起身就走。




老公在旁邊說:「媽媽也是為了你好,想多變些花樣。」我當時的感覺是我辛辛苦苦在廚房忙,你還不領情、不知道感恩,感覺到火在上升,潛意識真想把那碗義大利粉扣在兒子頭上。但另一個聲音在告誡自己:冷靜、冷靜,假如我真的做了那個愚蠢的舉動,這一輩子都會後悔的。我用幾秒鐘整理了情緒,說:「哦,你不想吃這種做法,那媽媽今後改變,前先徵求你的意見。不過如果今晚你不吃的話,我沒時間再做了,你自己在冰箱看看有什麼可吃的。」




在情緒激動時,我們很容易把事情的嚴重性擴大化,動不動就把孩子的埋怨上綱上線到道德的層面。我們看到的其實不是事情的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不正確的翻譯和假想。這種思維方式只能讓我們火上加油。



我接受了兒子的情緒,但並沒有再去做另一份晚餐。因為我希望兒子也需要尊重大人的時間。我曾經分享過,我兒子的性格是對任何新東西都有較長的適應過程。比如,他現在還在穿他5年前穿的那套睡衣,雖然又小又舊,他堅持不換新的;對於喜歡的作者,他幾年都在來來回回地讀這位作者的那幾本系列書籍。關於飯菜一事,我後來回想了一下,兒子也確實告訴過我不要隨便改變飯菜,要改也得徵求一下他的意見。他說他並不介意來來回回就那個幾道菜。




我事後也與兒子溝通了一下怎樣以尊重的態度來表示自己意見的交流方式。比如他可以用心平氣和的語氣說:「媽媽,謝謝您為了我吃上新的飯菜而嘗試新的做法!但我告訴過您,變之前最好徵求一下我的意見,好嗎?」






給孩子演示正確的交流方式




PCE Club 2015年年會特邀演講嘉賓: 賓大醫學院兒科教授、著名作家Dr.Kenneth Ginsburg在年會上告訴家長們:





「告訴孩子什麼是錯的不能幫助他們,但是給他們演示什麼是對的卻很有用。」




我們往往愛告訴孩子錯在哪裡,但並沒有給孩子演示對的方式又應該是怎樣的,這是很多家長容易犯的錯誤。相反,把孩子做的不足的地方以演示對的方式告訴孩子,是一種積極、有建設性意義並且讓孩子更容易接受的交流方式。孩子不僅通過事情學到了終身受益的東西,而且通過此事加深了家長與孩子之前的了解、加強了親子關係。因此,這種以接受情緒、心平氣和、通過交流就事論事處理問題來幫助孩子成長的方式逐漸也形成了我家每個成員的交流習慣。




分享一件事:兒子每晚把碗放到洗碗機里冼碗,從一開始不大願意到現在每天自動自覺,已經堅持了好多年了。剛開始那一、二年,兒子需要我提醒。當然,偶爾幾次雖然兒子忘了,我自己也就洗掉了,然後提醒兒子下次記得。幾天前的一個早上我發現兒子把碗盤放進洗碗機里但忘了洗。我叫兒子下樓,告訴他這個情況。他看了一下,說了聲「哦」,就轉身想離開。我馬上叫回他,說:「唉,你還沒洗碗呢?」




老公在旁邊說:「你要學會負責任,這樣你才會有信賴度。」 雖然老公說時心平氣和,可是兒子聽了有點不爽,關洗碗機時動作比較魯莽。老公終於怒火大冒,兇狠狠地批評了兒子一大頓,批評兒子態度不好,沒有責任心,沒可信賴度。




這件事後我與兒子交談了半個多小時,兒子話本來就不多,很多回答都是「我不知道」,非常不容易從兒子嘴裡掏出東西來。但我依然耐心地、不加評判地、以問話的方式一直鼓勵兒子講出他的想法,然後就是傾聽。兒子終於告訴我,他認為這麼點小事,老爸那種說教並上剛上線的方式讓他感到有點煩人。




我告訴兒子,爸爸媽媽很愛你,爸爸媽媽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一定會犯很多錯誤,希望你能告訴我們你的真實想法,這樣可以幫助爸爸媽媽了解哪種是你認為合適你的交流方式。最終目的是希望每個家庭成員都願意講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使家庭有個互相關愛的和諧氣氛。




我問兒子:「你覺得媽媽這種談話形式如何?」兒子答:「Good」。我又問兒子:「在你覺得爸爸讓你感到煩人的時候,你為什麼當時不告訴爸爸你的感受?」兒子答了一句「告不告訴他沒什麼區別。」




我問:「什麼意思?」 兒子答:「告訴他,他也不會改。」兒子這一句把我推進了沉默。




說心裡話,對兒子這個年紀的孩子能天天幫助家庭做家務,並基本無怨言地做了這麼多年這件事,我還真為兒子感到驕傲,並經常告訴兒子,他在這點比很多同齡人做得都好,他應該為自己感到自豪。孩子偶爾忘了做一件事,提醒一下就好了。誰沒有忘了事兒的時候?!有必要提到責任心、可信賴度這個層面嗎?



這真的反映了孩子的道德水平嗎? 




前幾天一位家長告訴了我一件她兒子讓她擔憂的事:一天開車帶兒子出去,路上遇到了一個人違章駕車。兒子說了句類似「這種人就應該被車撞死」之類的話。這位家長覺得兒子「不善良,他怎麼可以說出這樣的話。」




我回復她:關於你兒子說的,你有沒有仔細問他的意思?我想他的意思會不會是「那些不遵守交通規則的人,只能自食其果了」?如果是的話,這句話話本身並沒錯啊。有時孩子說一句話,家長沒有去傾聽、去了解孩子到底怎麼想的,就憑藉自己的理解和猜測,主觀地去判定孩子的想法,比如你用「孩子不善良」的思想先入為主去猜測孩子。我想你應該了解自己的兒子,他不會是那種不珍惜他人生命的孩子吧?




這又回到娜奧米·阿爾多特在書中指出的「當我們的思想立刻對孩子的行為作出評價時,我們的反應並非來自孩子,而是來自我們自己對孩子行為的解釋。我們的頭腦總是把問題複雜化。客觀地觀察孩子,不要武斷地給他貼上標籤,也不要過度分析,這樣你就可以做出積極而平和的反應。」




再舉了例,兒子3、4歲左右的時候,從超市回家,發覺他拿了商店的棒棒糖。孩子這樣的行為,很多家長就會認為孩子不誠實,嚴加懲罰孩子,希望孩子記得這個教訓。但我認為這麼小的孩子根本還沒有偷東西的概念,只是出於「想吃」這個生理本能。孩子的這種行為當然是錯的,但我們應該思考的是我們對這件事的處理方式,我們是讓孩子記住我們的憤怒?還是教孩子通過這件事學到什麼做人的道理?我心平氣和地告訴兒子,店裡的東西是需要付錢買的,不能隨便就拿回家。我領著兒子回店裡把棒棒糖還給店裡了。




推薦給大家一本書《E Is for Ethics: How to Talk to KidsAbout Morals, Values, and What Matters Most》 by Ian James Corlett. 這本書共有26篇,毎一篇都用孩子的小故事來教孩子一個道德觀念,比如其中有誠實、責任、公平、尊重、信任、友好、正直、忠誠等。這本書很適合10歲以下的孩子讀。兒子小的時候,我經常跟兒子讀這本書,有時還會結合當天兒子的一些行為。因為這本書是以小故事的方式傳遞做人做事的道理,孩子更容易吸收,比我們的大道理好多了。




紅綠燈方法




有些家長之所以發火點低,有時一天會發幾次火,是因為沒有分清事情的主次,把小事當大事看待,難怪動不動就發火。




Dr. Janine Walker Chaffrey是《Drive: 9 Ways to Motivate Your Kids to Achieve》一書的作者,她教給家長一個把事情分為「紅燈,綠燈,黃燈」三大類的概念。






  • 紅燈:非常重要的事,比如安全、道德方面的事,家長一定要把關。



  • 綠燈:指小事,讓孩子自己做決定,有時也可發表看法、提醒一下。



  • 黃燈:剩下大部分事都屬於黃燈,對於屬於黃燈的事兒,家長可以經常與孩子溝通,提供信息及有可能的自然結果,有時也定些規則,但要給孩子一些體驗自然結果及走彎路的機會。




結合我家的情況:



我家紅燈的例子:比如要尊重他人、幫助做家務、騎自行車一定要帶頭盔等。
我家黃燈的例子:比如玩電子遊戲。
我家綠燈的例子:比如房間比較亂、字寫不好看、拼字有錯、小時候吃飯掉在地上、砸碎了碗、洗衣服的時間自己定、穿什麼衣服、青少年時想留什麼髮型,雖然我也許不一定喜歡,但我不會反對,因為我了解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規律。




比如兒子有時冷天也穿很少的衣服,我提醒他到門外感受一下溫度,但穿什麼衣服是他的事,冷又不冷在我身上,我瞎操什麼心。




再比如洗衣服,11歲開始自己洗衣服,有時他忘了洗,就從籃子里把臟衣服拿出來穿。有時連穿幾天的臟衣服,才自己決定去洗。我一開始還時不時提醒他,後來我決定這不是我的事,一定要他認為照顧自己的生活是他的責任。就這樣咬著嘴唇把快要說出來的話硬給吞了回去了。要求兒子洗衣服是紅燈,但他什麼時候洗屬於綠燈。




從以上可以看出在有些家長那是紅燈的事,在我這也許就降級為黃燈甚至綠燈。屬於綠燈的事都是小事,根本不值得操心,更不要說發火了。建議大家把經常發火的事記錄下來,然後按紅燈、綠燈、黃燈來分類,看你是否把很多屬於綠燈的事都升級到黃燈甚至紅燈。如果事情不分主次輕重,很容易眉毛鬍子一把抓,不經常發火才怪了呢。




事情輕重不一樣,我們的對策也應該不一樣。




希望我的文章能對大家有用。




作者黃敏,華 南理工大學建築結構學士,美國紐約城市大學電腦信息碩士。現在美國從事IT工作。業餘時間熱衷於新澤西 Parents AndChildren Education Club (PCE )的志願者工作,樂於和大家分享俱樂部13年沉澱的 EQ Parenting,即以情商為基礎的教育理念。




詳見www.pceclub.org. 本文由黃敏在東岸之聲首發。



免費MP3音頻資料







影響世界的100本名著(MP3音頻)下載


從小聽名著的孩子,語文不會差






長按掃描關注,回複數字

100

即可


重要說明:由於網盤資料比較大,100本名著總計145段音頻,建議先用電腦下載再傳手機




關於薩提亞實用心理學


ID: satirxinli


專註你的婚姻和孩子教育
每天分享最深刻的心理情感文章


主編在這,等你呢


推薦閱讀

1~6歲孩子的最好陪伴方法,非常詳細!!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薩提亞實用心理學 的精彩文章:

兒時的安全感如何影響你的一生?
「小孩子不懂事嘛……」「可是他招人煩。」
《朗讀者》中那些打動人心的開場白!
她一出生就成了網紅,顏值打敗了99.99%的人!
這樣教育的孩子不會學壞|熱文回放

TAG:薩提亞實用心理學 |

您可能感興趣

家長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
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
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做一個不發火的家長?
如何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如何管理自己?
面對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
如何正確管理情緒,成為更好的自己?
情侶之間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財產
如何在抑鬱的時候管理自己?
如何教小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真正優秀的人,都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緒
管理的真實意義是疏通,所以你知道如何管理了嗎?
教寶貝這樣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你學會了嗎?
如何合理管理自己的失戀情緒
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做一個不發火的媽媽?
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 教你解決憤怒情緒
最好的管理,就是自己管好自己
沒人能替你堅強,請管理好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