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周朝對中國的影響有多大?從這五個方面輕鬆知道禮儀之邦的由來!

周朝對中國的影響有多大?從這五個方面輕鬆知道禮儀之邦的由來!

中國古代歷史裡的日期,在公元前841年以後才被正式確定,帶有一定官方色彩。

在這之前的所有歷史事件的記載時間,都是以此倒推而來。

那個年代,距今2857年,當時是周朝末期了。

周取代商,時間上大約在公元前1027年或者1122年。

周民族的始祖應該是后稷,華夏時代,他是農作物的首席專家。時至今日,關中渭河流域很多地方還有他的塑像,人們以各種方式懷念他。

周民族的崛起,是因為他成功取代了商朝而載入史冊的。

當時,周民族的生活在關中渭河流域一帶,先期在陝西寶雞岐山、扶風一帶生活,這些地方至今留存周民族的遺迹,比如說寶雞陳倉區周原鎮、岐山周公廟等地方。

由於關中農業發達,周民族實力逐漸增長,在全國有了一定的話語權,合個部落之間發生大小糾紛後,會主動找周民族的部落長老進行調解。

秉持公正、公平的仲裁原則,周民族在處理部落事物方面積累了很高的人氣。

由此不斷向東發展,並逐漸確立了以西安為首都的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到了姬昌時,周民族的實力範圍延伸至漢水流域,對商王朝構成了威脅。

於是,商紂王找了理由,把姬昌叫到首都,立即扣押下來,並準備人不知鬼不覺的殺掉。

姬昌的兒子姬發是個想干大事的青年,一看老爹被抓,立馬召集部落開會,發動戰爭推翻商王。

他成功了,創立了周王朝,這個王朝立世800年,成為中國歷史上時間最長久的王朝。

周王朝建立後,有一個貴族,作為周王的親叔叔,為了周王朝的發展,編製撰寫了周禮,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部非常完善的禮法大典,從而在形式和內容上,把中華民族的禮儀以法治的方式確定下來。

具體來說,周朝對中華民族的影響有一下幾個方面:

一是確立了中國封建制度。「封建制」是指在周朝時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劃分為諸侯的社會制度。

在「封建制」下,國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別由獲得封地的諸侯所有,他們擁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資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繳納一定的進貢即可盡義務。

這種制度相當於中世紀歐洲諸王國與羅馬教廷的關係,這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封建制度,即現代意義上的聯邦的基礎。

周王是共主性質的(註:共主是氏族社會遺留的領袖模式,禹為最後的氏族共主)。諸侯的土地理論上在其死後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襲。

第二是宗法制度。這種制度確立於夏朝,發展於商朝,完備於周朝,影響於後來的各封建王朝。

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稱天子,稱為天下的大宗。天子除嫡長子以外的其他兒子被封為諸侯。

諸侯對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國內卻是大宗。諸侯的其他兒子被分封為卿大夫。卿大夫對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內卻是大宗。從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

因此貴族的嫡長子總是不同等級的大宗(宗子)。大宗不僅享有對宗族成員的統治權,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權。

後來,各王朝的統治者對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漸建立了由政權、族權、神權、夫權組成的封建宗法制。

第三是井田制度。井田制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土地國有制度,商時有文字記載,西周時盛行。

那時,道路和渠道縱橫交錯,把土地分隔成方塊,形狀像「井」字,因此稱做「井田」。

井田屬周王所有,分配給庶民使用。領主不得買賣和轉讓井田,還要交一定的貢賦。

領主強迫庶民集體耕種井田,周邊為私田,中間為公田。而其實質是一種土地私有制度。

第四是禮樂制度。西周春秋時代所講究的「禮」,是貴族根據原始社會末期父系氏族制階段的風俗習慣加以發展和改造,用作統治人民和鞏固貴族內部關係的一種手段。

目的在於維護其宗法制度和君權、族權、夫權、神權,具有維護貴族的世襲制、等級制和加強統治的作用。

當時許多經濟和政治上的典章制度,常常貫串在各種禮的舉行中,依靠各種禮的舉行來加以確立和維護。

到春秋後期,就出現了「禮崩樂壞」的局面。這些卿大夫在奪取國君權力的同時,不但僭用諸侯之禮,甚至僭用天子之禮。

按禮,天子的舞用「八俏」(註:「佾」是「列」的意思,每列八人,八佾六十四人),這時季孫氏也用「八佾舞於庭」,孔丘斥責說:「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按禮,天子祭祖唱《雍》詩來撤除祭品,這時魯的三家都「以《雍》撤」,孔丘認為這種事不該出於「三家之堂」。按禮,只有天子可以「旅」(祭祀)於泰山,這時季孫氏「旅於泰山」,孔丘又指責他不懂禮。

卿大夫這樣「僭禮」,實質上就是奪取政治權力的一種表現。

禮樂制度主要用來維護宗法制度和君權、族權、夫權、神權。《荀子·禮論篇》說:「禮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族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

所說「禮之三本」,天地代表神權,先祖代表族權,君師代表君權。後來統治者以天、地、君、親、師作為禮拜的主要對象,就是根據這個理論。

第五是國野制度。這個制度很多人比較陌生,下面我們重點來講講什麼是國野制度?國野制度是怎麼形成的?

國野之制在商代情形一般難以確定。西周國野之制最為典形,到春秋時期國野之制開始瓦解,到戰國則普遍為郡縣。

周初周公東征和武裝殖民。周朝是由位於岐、渭至河洛之間的「小邦周」發展而來。

成功取代「大邦殷」而有天下之之後,但勢力並不能有效控制商朝所有的領土。

原商朝大部分地區,其民眾與周人無論文化還是其他方面,都很不相同。

為了進一步穩固控制東方之土,周公東征,摧毀商殷及同盟淮夷的勢力。

東征勝利後,在全國要衝大封同姓、異姓和古帝王之後於新佔領的東方,以「藩屏周」。

周初這種分封,其實是一種武裝殖民。這些重要的武裝殖民據點主要有:齊、魯、燕、宜(吳)、蔣等諸侯國. 國與野。

周朝所分封之貴族及其所率領的公社農民進駐新佔領的區域後,首先是建立一個軍事據點,這樣的據點稱之為「城」,也稱之為「國」。而「國」之外廣大區域稱之為「野」。

王朝的畿內和諸侯國都有這種國野之分,即鄉遂之別。

王畿以距城百里為郊,郊內為鄉,郊外為遂。王朝六鄉六遂,大國三鄉三遂。

周代的「國」和後來的商業城市不同,它對「野」沒有調節生產的功能。其生計一般都要仰賴「野」的供給,所以周人的殖民營國也兼閡野。

國野之分,亦帶動國人與野人的不同政治地位。國人與野人同屬平民階層。

所謂世卿,是指在天子或諸侯之下之世族世襲享有卿的地位並且掌有政權者。

如周公之職,直到東周中期仍然為周公旦家族所世襲,同樣還有召公一職。

這種世卿制度與民族集團互為表裡,世代執政本于氏族共治之習,而氏族的存在也仰賴於世代把持官府,故曰:「棄官,則族無所庇」。

掌政的世族都要盡量把持他們的既得利益,同一氏族的成員是不輕易排斥於權益圈之外的。

所以,魯有三桓,鄭有七穆,原先都是兄弟,宋的華氏當權的更多。所謂「政由寧氏」,則是舉族而言的。

世族之身份和地位,並不是天子和國君所能決定,而由世襲而成。世族有和周王同姓異姓之分,他們的形成各有特點。

周王室的世卿巨室大多是周初東征的貴胄,不是周王之親戚就是傳統大氏族的後代。

周初東征之際,往往有的兒子在外殖民建國,有的兒子留守王室輔政,此即春秋時代隨武子所說的「內姓選於親,外姓選於舊,舉不失德,賞不失勢」。

以上幾點,是周朝對中華歷史的最大貢獻,直到今天,這部周禮仍然根治於我們中華民族的角角落落,成為我們在國際舞台上展示禮儀之邦的文化符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是禮儀之邦,大年初一還有五個不準!你知道是哪些嗎?
娶洋媳婦的中國十大男神,為大國禮儀點贊,這一對你肯定不認識!
中國的喝茶禮儀,你知道多少?
世界各國沒有一個是禮儀之邦?安倍哭訴:援助日本的一個都沒有!
這些都是常見的茶桌禮儀,大家知道幾種呢?
中國是禮儀之邦,但是這個國家也算很守信用,或還在償還二戰賠款
泰國國王接受伏地大禮,觀看四位美女挑扁擔撒種,禮儀令人開眼界
明朝藩國來朝的時候的基本禮儀是什麼?
該國的風俗很有趣,女孩一生要結兩次婚,第一次結婚像中國的禮儀
茶客匯:中國十大喝茶禮儀,懂了就好
中國是以禮儀之邦自居,主動侵略幾乎很少,為何領土越來越大?
他白撿了個皇位,本是十幾歲的少年,卻憑藉大禮儀一手掌握了權力
為何新亮劍一直被罵?你看同樣是吃雞,倆和尚的禮儀差距是多大
清朝皇帝的大婚禮儀是怎樣的?
不一樣的周易 天澤履之禮儀之邦 加拿大孟晚舟事件之我見
玩味春節:越來越缺少的年味,跟傳承千年的這項禮儀活動有關
這些健身房中基礎的禮儀,你知道多少?趕緊來看看自己有沒有犯
三國的禮儀繼承兩漢,有哪些新內容和特點?
馬天宇三國機密有感,不愧是禮儀之邦,漢獻帝去曹操家吃飯都這麼講究
不一樣的周易-天澤履之禮儀之邦 加拿大孟晚舟事件之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