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朝「好男不當兵」?揭秘宋朝人蔘軍的實際情況

宋朝「好男不當兵」?揭秘宋朝人蔘軍的實際情況

不知道何時起「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這句話被認為是宋代的諺語,這句話被人長期用來形容宋朝。

袁騰飛《兩宋風雲》:「宋朝確實是因為它重文輕武,武將的地位很低,所以大家一般都是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武將的地位很低,我們看《水滸傳》裡邊,林沖是八十萬禁軍教頭,那麼他八十萬禁軍教頭為什麼被高俅迫害?您千萬不要以為八十萬禁軍教頭是總教練,相當於我們今天比如說軍隊的武術總教練,不是這個意思。八十萬禁軍有多少個教頭?五千多個。林沖只是這五千多個教頭之一。」袁騰飛上述這段話可以說是通篇話說八道,首先「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不是出現在宋代,這句話根本不能形容概括宋代的時代特色。其次《水滸傳》不是歷史史書,他只是明人編造的架空小說。再次縱觀北宋一百多年的歷史北宋首都開封從沒有八十萬禁軍。北宋末首都只有禁軍三萬人,何來八十萬禁軍教頭?何來五千多個教頭?最後沒有證據證明歷史上北宋末年首都開封有林沖這個人。高俅又怎麼會迫害林沖這個武將呢?完全拋開歷史,完全無視事實,完全不顧史料,用沒有史實根據與歷史完全不同數百年後明人編造的架空小說來污衊貶低宋朝。像上述滿篇胡說八道的侮辱宋朝的人絕不是袁騰飛一人,這是有傳統的。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正因宋代人那樣尚文輕武,所以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的話頭,也就從那時傳下來。」錢穆或許是這個謠言的開創者。許多人把「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這個不知道出處的諺語,算在宋朝身上,以貶低宋朝沒有尚武精神。「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這個諺語絕不是宋代的諺語,也絕對不可能是形容宋代的諺語。這句話的前身應是「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它出自《新編五代史平話》「漢史平話」卷上,長者見說:「您一個人形貌堂堂,怎不別尋個生活,去投軍做甚麼?您不見俗語有云:『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做了軍時,別無活路頭也!」

有人認為《新編五代史平話》是宋代的書,此書不避宋諱,更可能是元人所為。但無論是宋人所為還是元人所為。首先「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這是形容五代十國時才出現的俗語,不是形容宋朝的諺語。這個諺語最晚在五代後漢時就出現了,它極其可能是唐代的諺語(後面有論證)。

「做了軍時,別無活路頭也!」這個背景和宋代完全不符合。由於宋代實行的是募兵制,而且有十分豐厚的薪水,所謂「國家竭天下之財養長徵兵士」、「天下六分之物,五分養兵」、「一人充軍,數口之家得以全活」。所以廣大的宋人都是積極參軍踴躍入伍。宋朝的實際情況不是「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而是「舉天下之民投為兵者相望焉。」宋仁宗在詔書中明確說:「吾民忙從軍籍者多,而服農功者寡。」「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和宋代時代現象格格不入完全不同。

宋朝不是「做了軍時,別無活路頭也」,而是「一人充軍,數口之家得以全活」。宋朝不是「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而是「舉天下之民投為兵者相望焉」。

徐度《卻掃編》:王文安公堯臣登第之日,狄武襄公始隸軍籍,王公唱名自內出,傳呼甚寵,觀者如堵,狄公與儕類數人立於道傍,或嘆曰:「彼為狀元,而吾等始為卒,窮達之不同如此!」狄曰:「不然,顧才能如何爾。」聞者笑之。後狄公為樞密使,王公為副,適同時焉。

王堯臣登第當狀元之時,狄青正剛入伍當兵。文臣王堯臣做到了副樞密使高位時,武將狄青當上了正樞密使。這個例子無疑說明當兵前途光明。宋將張忠曾激勵手下將士說:「我十年前一健兒,以戰功為團練使,若曹勉之。」這也無疑說明宋代「做了軍時,出路光明也!」

王辟之《澠水燕談錄》記載:「(狄青)已而立大功,登輔弼,書吏策,配享宗廟,為宋名將,天下稱其賢。公初為延州指使,後顯貴,天下獨呼公為狄天使。」天下人都認為狄青賢良,都愛呼狄青為「狄天使」。足見當時天下人對狄青的愛戴,哪見宋代民間瞧不起武將,「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的民間氣氛?一代名將曹武穆曹瑋治理秦州,深得百姓愛戴,人民紛紛自發的請求朝廷為曹瑋功狀刻石立碑,頌讚其功業。「秦州僧道百姓等,以部署曹瑋功狀請立碑頌」可見宋代民間百姓由衷的對武將的敬重與愛戴。

狄青因軍功,得到仁宗皇帝親自接見,仁宗對狄青時說:「朕之關張。」其榮耀遠勝眾多文臣。狄青對仁宗說:「陛下以功擢臣,不問門第,臣所以有今日。」狄青從一名小卒做到國防部長(樞密使)高位,這種情況宋代獨有。足以說明宋代當兵的前途光明。在宋代從普通士卒到國家國防部長又何止狄青一人?狄青、韓世忠、岳飛這些做到國家國防部長的高位的普通小民,都是因為踴躍參軍才取得如此成就,難道他們都不是好男?

下面簡單的介紹一些宋代男人踴躍參軍的實際情況。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在真宗澶淵之盟親征前,有「落解士人百餘擊登聞鼓,自陳素習武藝,願備軍前役使。」宋真宗下詔:「應擊登聞鼓邀車駕河北舉人及諸色人,乞扈從先登效用者,令軍頭司第其材勇,引見訖,送諸處指使。」

景徳三年(1006年),宋真宗指出:「今雖承平,武備不可廢。或謂選近甸強壯,朕念取農民以實軍伍,良策也,推軍伍之家,悉有子弟多願繼世投軍,但慮父兄各隸一軍,則須分別,以此故不應募。今可曉諭,許隸本軍。」

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仁宗「患百姓多去農為兵,詔大臣條上兵農得失,議更其法。」宋仁宗在詔書說明確指出:「吾民忙從軍籍者多,而服農功者寡。」慶曆元年(1041年),宋仁宗下詔說:「諸軍,諸班直子弟,民間有材勇者,如願效用,聽詣所屬自陳,以補神捷指揮,滿萬人,即權遣戍邊。」

宋神宗熙寧初年(1067年),神宗指出:「豪富之民及官員子弟、門客、舉人等依倚兵官,幸此邊事,託名效用,欲求恩賞。」韓琦在《改配諸軍五服內親事奏》中說:「諸軍多是弟侄子孫以父兄尊屬在軍,遂願投本營同活;或無子孫者,即召本營人為舍婿,冀一身有托。更有堂從疏卑幼補為人員。」曾鞏形容當時情況是:「古者有常農無常兵,今也有常兵無常農。舉天下之民投為兵者相望焉。」

綜上所述,「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根本就不是宋代流傳的民間諺語,也顯然不能形容概括宋代的時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大宋王朝真的不善軍事?三個層面,分析宋朝軍事疲弱的真實原因
唐朝對外戰爭戰績還不如宋朝,為何在後人眼裡,唐朝卻強於宋朝?
真實的北宋:百年親宋小國卻不被宋朝待見,使宋朝喪失戰略先機
唐朝對外戰爭勝率不如宋朝,為何在後人眼裡,唐朝卻遠強於宋朝?
為何這個朝代的女子,遠不如在唐朝和清朝舒服?全因這位宋朝大儒
你為什麼老是寫宋朝宋朝宋朝?
唐朝與宋朝的奴婢有什麼不同?
這是宋朝歷史中真實的楊家將故事
「弱宋」真的弱嗎?宋朝也冤枉
為何宋朝皇帝都酷愛修仙?只因為宋朝太祖趙匡胤做了此事!
宋朝和明朝軍隊配置幾乎一樣,為何宋朝士兵戰鬥力完爆明朝?
宋朝的軍隊弱嗎?他們可都是職業化的
同為皇帝直屬部隊:為何宋朝的禁軍會強於明朝的許多?
軍人,寧可戰死沙場,也別回宋朝 | 宋朝的軍事(上)
宋朝以後中原王朝的軍力越來越弱?原因不在軍隊!我們都忽略了?
宋朝史是一部屈辱史?國人為何不喜歡宋朝,看老外與教授怎麼說
揭秘宋朝的利弊,野史真是讓人長見識
古代軍餉不便攜帶,那士兵發了軍餉會放哪?宋朝方法最聰明
南宋抗金驍將:戰無不勝,打的金軍首次向宋朝求饒,宋朝皇帝不允
唐朝人口不如隋朝,戰爭勝率不如宋朝,為什麼還叫「盛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