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老人筆下的荔枝圖!
齊白石 荔枝圖
齊白石對荔枝的喜愛或許來源於他早年「五齣五歸」的遊歷生活。他曾三客欽州,對荔枝一見鍾情,盛讚荔枝為「果中之尊」、「果中之王」。
白石老人在欽州時,常有文人雅聚,每當夜幕降臨,清風徐來,一名歌女,抱琴淺唱,用纖纖玉手剝荔枝給齊白石吃。多年以後,此情此景仍令齊白石回味無窮,還寫了一首《與友人說往事》詩:「客里欽州舊夢痴,南門河上雨絲絲。此生再過應無分,縴手教儂剝荔枝」,追憶他在欽州這一段情緣。
齊白石 荔枝圖
《白石老人自傳》中還寫道:「到欽州,正值荔枝上市,沿路我看見田果的荔枝樹,結著累累的荔枝,倒也常好看。從此我把荔枝也入了我的畫了。曾有人拿了許多荔枝來,換了我的畫去。」
齊白石 得利圖
白石老人還曾言:「果實之味,唯荔枝最美,且入圖第一」,並賦詩:「自嘆中年何苦思,七言四句謂為詩,一朝百首多何益,辜負欽州好荔枝。」由此足見白石老人對於荔枝的喜愛。
齊白石 大利圖
荔枝入畫,取其諧音,寓以「吉利」、「大利」、「多利」等吉祥寓意。白石老人生前對荔枝情有獨鍾,其對荔枝的喜愛,也多能從他的畫作中得到印證。
齊白石 荔枝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齊白石筆下的荔枝,筆精墨妙,形神兼備,並於畫上題詩,詩畫相融。正如「知果實之味,唯荔枝最美」、「牡丹為花之王,荔枝為果之先」、「丹砂點上溪藤紙,香滿靜藍清露滋。果類自當推第一,世間尤有皆人知。」 詩情畫意中洋溢著白石老人對荔枝的讚頌。
齊白石 大利圖 1949年作
此畫中滿樹新鮮荔枝,寓意「多吉多利」。齊白石喜畫荔枝且喜用長條幅,他常繪幾枝帶葉掛果的荔枝,再配以竹筐、竹籃。
而如此幅畫中,以「荔枝樹」形式展現荔枝題材的齊白石畫作較為少見。因長條幅的布局需要,齊白石往往題上長款,以平衡「重量」,或詩或文,皆有奇趣。如:「丹砂點上溪藤紙,香滿筠籃清露滋。果類自當推第一,世間尤有幾人知。」
齊白石極擅處理此類題材。觀本幅作品之畫面,一樹沉甸甸的鮮紅荔枝,令人垂涎。果實以洋紅描繪,體現出了佳果之嬌紅欲滴的鮮色,汁水盈盈,馥郁無比,並得綠葉相襯,茂密向榮。
齊白石運用色點法來描繪荔枝表皮獨特的粗糙質感,並配以藤黃點綴出樹葉的明暗。在整體構圖方面,畫面左側垂下的一束荔枝與畫面上方的荔枝交相輝映,使得畫面更富張力和延伸感。通觀此畫,疏密有度,虛實相諧,體現了齊白石對構圖極高的經營能力。
齊白石 多利圖 1944年作
題識:星塘老屋後人齊白石,久雨忽見天磨墨揮毫。居京華第廿又八年。
此幅署「居京華廿又八年」,推算約為一九四四年,亦即白石閉門謝客,潛心創作之時。當屬「衰年變法」後的代表風格作品。用筆老辣,一氣呵成,構圖疏密有度,用色艷而不俗。給人以洒脫、生動之感。把「日啖荔枝」後的美味,對「作嶺南人」的嚮往,表現的淋漓盡致,讓人觀此圖後如沐「南國之風」。
齊白石 荔枝圖
齊白石 大吉大利圖
齊白石 荔枝圖
齊白石 荔枝圖
齊白石 荔枝圖
請把手機橫過來欣賞:齊白石 利多利大圖
齊白石 利多利大圖


※毛主席手書杜牧《清明》和1919年寫的《祭母文》
※中國最貴的六幅書法作品!
※為什麼八大山人畫鳥常常是一隻腳?
※這組雪景畫你喜歡嗎?
※清明古詩21首
TAG:書畫新風景 |
※白石荔枝,筆精墨妙!
※一騎紅塵妃子笑,「紅寶石」掛滿枝頭!鬱南荔枝熟了!
※馬鞍山公園家長竟帶著孩子偷荔枝,說好的文明呢?
※國畫名家筆下的水果——荔枝
※國畫巨匠:齊白石的荔枝畫欣賞
※帶著桂花香的荔枝,真甜!
※嚇人!女子摘荔枝時摔下樹,剪刀戳進耳朵!
※來自滇紅故里鳳慶的純古樹紅茶,給你獨特的荔枝味
※他們總說每棵荔枝樹下都住著神仙
※梁俊球,黃卓鑾花鳥山水畫雙人聯展:嶺南荔枝紅,山水煙雨中
※「掛綠」牌荔枝創始人——何仙姑
※荔枝
※【茂名荔枝故事①】一騎紅塵妃子笑,原是茂名荔枝來
※荔枝入畫,垂涎欲滴!
※國畫名家筆下的荔枝,賞心悅目
※他筆下的荔枝最有滋味!
※被稱為荔枝屆「愛馬仕」的超甜桂味荔枝,一口下去立馬爆汁,夏日必吃!
※齊白石為一年輕歌女,畫了兩幅荔枝圖,為何賣了1千多萬?
※又是楊貴妃!古代「網紅」教你吃荔枝,戴手鐲
※火龍果,紅心還是白心好?荔枝皮上有黑點、葡萄長毛刺,能吃嗎?告訴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