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作為父母:如何很好的管教孩子而不傷害到孩子?

作為父母:如何很好的管教孩子而不傷害到孩子?

很多家長用:懲罰和訓斥的方式來讓孩子遵守規則。

這樣的做法,讓孩子心中充滿了怕和恨。

如何給孩子良好的正面管教?如何能夠既讓孩子遵守規則,又不會產生不良影響?

規則是需要的,孩子需要去學習和尊重家庭里的規則。

但用懲罰和訓斥的方式讓孩子遵守規則,孩子感受到的只有怕和恨。

他會因為怕和恨而暫時遵守規則,一旦有機會,他還是會去破壞規則、叛逆或者疏遠父母。

正面的管教:用愛的方式去給孩子規則,孩子感受到規則是愛的一部分,才會心甘情願的遵守。

在我們的家庭生活中,「懲罰」已經成了很多家長最常用、最愛用的殺手鐧了。這的確很好用,也很省事,似乎身邊所有的家長都是這麼做的。

但是,大家都在用的方式就一定是最好最合適的嗎?

當然不是,只是因為這是大家最「習慣」的選擇——父母的父母就是這樣教育我們的,父母也是這樣對待我們的。於是我們也要把這種方式繼續沿用下去——除了這「招」我們的確想不出什麼好「招」了。

這樣的做法,當時可能不會覺得有什麼問題,但久而久之,你會發現:孩子和父母越來越疏遠了、孩子越來越不愛和父母溝通了、孩子越來越叛逆了....

到底該很好的教育孩子——既讓孩子遵守規則,又不傷害到孩子,讓孩子建立良好的價值觀呢?這裡將會告訴您一些可以正面管教代替懲罰、責罵的好方法:

正確認識懲罰的後果

1

懲罰給孩子帶來的感受:敵意、仇恨、抗拒、罪惡感、沒有價值感、自憐。

2

孩子在懲罰中會把精力分散到如何報復家長上面,錯失了對自己不當行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錯誤的機會。不利於孩子發自內心地認識錯誤,改正錯誤。

3

懲罰作為一種行為是會被孩子效仿的,「以強欺弱」會成為他面對問題的處理方式。

4

孩子受到的懲罰,會減輕他們對錯誤行為的內疚感,他們認為「懲罰」可以抵消他們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複自己的錯誤。

5

專家認為一個孩子應該經歷自己不當行為帶來的自然後果,而不是受罰。讓他感到,在一個相互關心的親子關係中,是沒有懲罰的。

代替懲罰的七個技巧及案例

1

轉移注意力,把孩子對「問題」行為的注意力轉移到幫助家長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

此方法適合:不太嚴重或者偶然性的問題。

案例:孩子在超市裡隨意拿貨架上的商品。

反例(家長):「你再亂拿,看你爸爸來了,怎麼收拾你!」「你亂拿東西等下人家把你抓走!」

正例(家長):「寶貝,我們去看看今天的晚餐食材吧?」「寶貝,你來幫我挑三個最紅的蘋果吧!」

2

明確表達強烈不同意的立場(但不攻擊孩子的人格),讓孩子了解問題本身的影響。

此方法適合:行為的後果比較嚴重,需要及時予以糾正、明確態度的問題。

案例:孩子在超市裡跑來跑去。

反例(家長):「再亂跑我就打死你!」「別亂跑!老老實實呆著!」

正例(家長):「你知道嗎,我不喜歡你這樣。你在過道亂跑會打擾到別人,影響別人買東西。」

3

表明你的期望:對於已經發生的錯誤不過分追究,並表明對孩子下次行為的期望。

適合:問題影響不大,屬於主觀上非故意行為。

案例:孩子把從家裡帶出去的東西弄丟了。

反例:「你怎麼又把東西弄丟了,什麼事情都做不好!」「下次不準再拿東西出去了!」

正例:「我希望你能保管好自己的物品,下次能讓它和你一起回家!」

4

提供選擇:提供給孩子合理的、且我們能接受的選擇,給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強迫感。

本方法適合:行為相對頑固,但有可替代的選擇的問題;也可以用於引導孩子開始某種行動的建議。

案例:孩子在看電視不願意洗澡。

反例(家長):「趕緊洗澡,你再不過來,我就關電視了!」「你聽見了沒有!再看以後都不準看電視!」

正例(家長):「現在是洗澡的時間,你可以再看五分鐘過來洗澡,然後晚上就不能再看了,也可以洗完澡再看二十分鐘。你覺得哪個更合適?」

5

給孩子機會:告訴孩子怎樣彌補自己的失誤。

適合:由於無知而導致的失誤,需要補充孩子相關常識的事件。

案例:孩子用水彩筆畫畫時,把沒蓋筆帽的筆放在沙發上,染了一大片顏色。

反例(家長):「你看看你乾的好事,以後別用水彩筆了!」「一天到晚凈給添亂,回屋反省去!」

正例(家長):「你看到了嗎,沒有蓋筆帽所以沙發都染花了,你需要和我一起洗沙發墊,以後用完筆就把筆帽蓋起來,放在桌上。」

6

採取行動:對於反覆建議多次的問題仍然沒有改正,可以採取適當的行動。

適合:相對嚴重的原則性問題,特別是「屢教不改」的問題,需表明正確的原則。

案例:孩子在吃飯的時候反覆玩弄桌上的物品,不專心。

反例(家長):「讓你專心吃飯聽見了沒有!」「我告訴你多少次了!吃飯的時候不準亂動!」

正例(家長):「寶貝,吃飯的時候就需要專心吃飯!」數次勸說未果,把桌上附近的東西拿遠,說:「吃飯時候應該專心,吃完飯你可以隨便玩這些東西。」

7

允許試錯:讓孩子體驗錯誤行為的自然後果。

適合:孩子存在一定的主觀意識的行為,即「明知故犯」的行為,需要承擔因此引起的後果。

案例:孩子在都是油的餐桌上玩小汽車。

反例(家長):「別在上面玩,都是油!聽見沒!是不是要我沒收才行!」

正例(家長):「桌子上還有很多吃飯灑的湯和油,把小汽車都弄髒了,你要負責把它們洗乾淨!」

針對特別頑固且不易改正的習慣採取相對的措施

結合案例分析理解:孩子晚上總想玩耍、說話,不願意睡覺:

1

討論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如:坐在一起,問問孩子到底為什麼不願意睡覺?他需要什麼?傾聽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

2

說出你的感受和需求如:告訴孩子媽媽每天上班很累,需要早點睡覺、得到休息,讓孩子也能理解父母。

3

與孩子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把所有的想法寫下來(不帶任何評論),一邊討論,一邊將雙方所有的想法逐一記錄,讓孩子有受尊重感和參與決定感,更利於提高孩子日後行動的主動性。

如:(孩子)聽三個故事、看會電視、翻跟頭、十點睡覺……(家長)一個小時的遊戲時間、九點上床後可以聊會天、九點半準備睡覺……

4

商量+行動,讓孩子感受到改變和誠信的力量。

挑出哪些建議你們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需要付諸行動。家長也應給予適當的讓步,會帶動孩子主動的讓步)。

如:分別在各自能接受的方法上「打勾」,不能接受或者想去掉的方法上「打叉」,在雙方達成共識的方法上畫「五角星」。

5

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決方法,總結達成共識的意見,雙方共同努力完成。

如:我們都同意每天八點半到九點自由活動,可以講兩個故事、九點半睡覺(可以寫在紙條上,貼在冰箱上)

建立管教的要點

1

當我們發生衝突時,不要把精力用於彼此的對抗,不要以為用武力和權威壓制孩子就是勝利。而要把能量和精力放在解決問題上,尋找一種方法,讓我們的個人需求都得到尊重。

2

在氣頭上時,暫時不要開始「解決問題」,當自己足夠冷靜時再開始。發脾氣、叉腰瞪眼,都不會讓孩子真正的改變。

3

在與孩子商量方案時,不要對孩子說:「你的主意不好」、「那不行」,而是記錄每個想法,讓想法得到尊重。

4

當一個計劃執行一段時間後,貫徹不下去,可以選擇回到老路,也可以選擇再做計劃。

5

如果孩子不願意坐下來商量解決問題,可以用便條方式表達我們的想法(適合相對較大的孩子)。

「親愛的,我想聽一聽關於…的問題,你是怎麼想的?你是不是覺得…,我覺得…,請告訴我你有什麼解決方法,我們都能接受。愛你的爸爸」

懲罰原本是以讓孩子改正問題為目的,卻常常最終成為,我們發泄自己情緒的借口。

我們痛快了,孩子卻受傷了。多一些對孩子的尊重,會多一份孩子對你的敬愛,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麼孩子做錯事受傷害不向父母求助?因為父母得不到孩子的信任
這4種父母不僅教不好孩子,還會毀了孩子!
作為「別人家孩子」的父母,他們都是如何教育的?
當了班主任,才懂如何教育孩子,不僅孩子做到這些,父母要這樣做
痛心!又一個孩子不治身亡,父母應該怎樣呵護好孩子?
教養孩子千萬不要太著急,否則就是傷害孩子!
父母把嬰兒和巨犬養在一起,他們堅信狗不會傷害孩子
孩子感冒不要濫用抗生素,別讓父母的無知害了孩子!
父母最傷孩子的10句話,對孩子的傷害很大!父母要儘快改正
盤點那些因為父母離婚而受傷害的孩子,最慘的不是張柏芝的孩子
讓父母最為難的是:接受孩子的不同
如何培養孩子的是非觀點?如何幫助孩子改掉「賊」性?是父母刻不容緩的事
孩子若不敢跟父母頂嘴,就廢了!父母必讀
孩子的心理,父母真的都懂嗎?
孩子,你還好嗎?
看到熊孩子,你就應該知道他父母也好不到哪裡去!
我們該如何跟孩子講道理,孩子才更容易接受
這些抱孩子的錯誤動作,孕婦別不在意,會傷害到他們!
父母的這幾種行為不要再做了,否則只是在傷害孩子!
想要幼兒園老師對孩子好,父母平時要做到這些,孩子才會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