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朝和宋朝這兩個朝代不同的防禦政策,不同的結果

唐朝和宋朝這兩個朝代不同的防禦政策,不同的結果

唐朝和宋朝這兩個朝代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但是對於這兩個朝代,很多人都只是了解到了在這個時期出現了哪些的名人,例如唐宋八大家之類的。

我們都知道,在唐朝剛剛建立之初,在大唐國土的北方有匈奴人在虎視眈眈。剛開始的時候,匈奴人還算是守規矩,也覲見過唐王,希望唐朝在邊境建城市,方便兩國的貿易。唐王一聽,可以不和匈奴大戰,而且還可以相互貿易促進經濟發展,這是好事啊,當即就同意了。

本來兩國相互貿易是好事,但是我們也知道,北方那片天多天災啊,所以啊,每當匈奴出現天災了,他們的經濟就會受到巨大的打擊,而且,他們也沒有了可以和唐朝進行交換的東西,於是匈奴人為了生存,只能搶掠大唐邊境的百姓。很快,匈奴人進犯邊境的消息傳到唐王這裡,唐王一聽就怒了,直接不管他是什麼原因,直接就派出軍隊攻擊匈奴人。如此出現幾次之後,唐王就直接下命令了,大軍全部鎮守邊境,防範匈奴。

唐王將軍隊全部部署在了邊境,在國境內只有一小部分,如此就形成了一種外實內虛的防禦系統。同樣的,也就是這種防禦方式為宋朝取代唐朝提供了便利。我們都知道,趙匡胤陳橋兵變當上皇帝的。按理說肯定會有唐軍阻止他的,但是事實上就是趙匡胤沒費多少氣力就進到唐都了,原因很簡單,唐朝的軍隊都在邊境,唯一離唐都近的禁衛軍都在趙匡胤手中。邊境的想救救不了,內地的又叛變了,唐朝只能滅亡了。

趙匡胤建立宋朝之後,一改唐朝的防禦方式,在自己的都城周圍部署了大量的人,而邊境只有少數的人在駐守。為了防止手下人出現和自己一樣的兵變,他就將帶兵的將領不斷的調換,最後出現帶兵的不會打仗,會打仗的不帶兵的尷尬局面。這是因為這種政策,使得宋朝在後期的時候,邊境戰爭只能節節敗退。

唐宋兩朝的戍敵政策截然相反,結果也大不相同,一個是由內而外的被攻破;一個是自外而內。對於這兩種政策,我們不能片面的評論它的對錯,因為我覺得,兩個朝代的掌權者採取什麼樣的措施都是根據當時的形勢來定的,只能說他們只考慮到一面而忽略了令一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穿越千年回大宋 留戀在宋朝民俗風情中
奇葩皇帝趙匡胤: 宋朝官員強娶民女他付錢幫忙擺平
宋朝慘遭皇帝霸佔的「花蕊夫人」
紙幣的坎坷命運與宋朝的盛衰
宋朝第一大奸臣,竟不是秦檜?而且他比和珅還貪

TAG:宋朝 |

您可能感興趣

蒙古人口銳減的鍋清朝不背,責任最大的是明朝的三不政策
很多朝代都有皇后干涉政治的現象,唯獨明朝沒有,只因為明太祖的一個政策
淺談多爾袞和孫之獬的「留頭不留髮」政策,不同時代的不同意義
明朝、清朝對皇族有個規定,政策正好相反,都說:明朝這個制度好
若韓信出征就可避免屈辱的和親政策?他也改變不了漢朝的這一劣勢
蘋果夜郎自大,保修政策形同虛設,這樣的蘋果你們還愛嗎?
同樣的領土,為什麼中國能統一,歐洲卻不行,這幾大政策缺一不可
劉邦這一項政策,讓古代婦女叫苦不迭。
清朝為什麼會漸漸覆滅?這個當官的政策,讓國家充滿腐敗
明朝政策不讓王爺進京,然後江山易主,清朝改了一個字,結果很意外
清朝貪污風氣盛行,全因和珅一個政策,乾隆不僅不制止還樂在其中
王莽建立的新朝,推行的政策都是惠民的,為何十幾年後就滅亡了
諸葛亮是權臣?李嚴是自己作死;諸葛亮人才政策有一個極大的束縛
清朝為何比元朝更加長久,雍正的一個政策,讓清朝多活了兩百年
唐朝的對外政策,當年漢朝重視華夷之防,講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洪秀全的這個政策有多奇葩呢?夫妻是不能同居的,違者斬!
古代出征打仗,朝廷用這無人性的政策慰藉
我們現在每天都要做的這件事,竟跟明朝的一項政策有關?
糴和糶,古代的這個小政策其實蘊含著大智慧
漢朝的和親政策,嫁給匈奴的公主基本上沒有孩子,這點原因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