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駐印軍的建立

中國駐印軍的建立

1942年8月,中國駐印軍在印度北部藍姆伽訓練營建立。

中國駐印軍的建立

這支部隊是1942年中國遠征軍第一次進入緬甸作戰失利後,在進入印度的新三十八師和新二十二師的基礎上建立的,是當時中國最為精銳的作戰部隊,為反攻緬北、協同中國遠征軍打通中印公路、殲滅日軍第十八師團立下了赫赫戰功。

緬甸是中南半島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國家。二戰時期,緬甸與印度均為英國殖民地;緬甸西屏英屬印度,北部和東北部與中國西藏和雲南接壤。滇緬公路是中國重要的國際交通線,緬甸對於盟國中的中英雙方來說都有重要戰略意義。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在短時間內席捲東南亞,隨即矛頭直指緬甸。

為了保衛緬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醞釀成立軍事同盟。中國積極準備並提出及早進入緬甸布防。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941年12月23日,中英雙方在重慶簽署了《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中英軍事同盟形成。

但是,由於英軍輕視中國軍隊的力量,過於高估自己,又不願外國軍隊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撓中國遠征軍入緬,預定入緬的中國遠征軍只好停留在中緬邊境。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開進攻後,英緬軍一路潰敗,英國這才急忙請中國軍隊入緬參戰。但是,由於已經失去作戰先機,造成緬甸保衛戰的失利。這主要由於英國極端堅持先歐後亞的既定戰略,戰局一旦不利,便對保衛緬甸完全失去信心,一再撤退,使中國遠征軍保衛緬甸的作戰變成了掩護英軍撤退的作戰。

但是,儘管總的局面是節節敗退,中國遠征軍仍然做出了讓英美盟國盟軍欽佩的戰績,並達到了一定的戰略目的。從1942年3月中國遠征軍開始與日軍作戰,至8月初中英聯軍撤離緬甸,轉戰1500餘公里,浴血奮戰,屢挫敵鋒,使日軍遭到太平洋戰爭以來少有的沉重打擊,多次給英緬軍有力的支援,取得了東吁保衛戰、斯瓦阻擊戰、仁安羌解圍戰、東枝收復戰等勝利。

緬甸失守給盟軍作戰帶來極為消極的影響,使中國徹底失去了滇緬公路這一唯一的陸上交通線,以後不得不開闢從印度飛越駝峰(在喜馬拉雅山)的空中航線。日本除虎視中國西南外,還直接威脅印度。但是,中國遠征軍也取得了重大的戰略意義,掩護了英軍撤退,贏得了時間並保存了力量以保衛印度,也消耗、阻滯了日軍從緬北進攻中國西南大後方的企圖,配合國內部隊阻敵於雲南境內怒江天險,以後形成長期對峙。這次遠征作戰是中國自甲午戰爭以來首次出國作戰,弘揚了中國人民的國際主義和民族犧牲精神,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出動10.3萬人,傷亡56,480人(其中3萬餘人葬身胡康河谷野人山原始森林)。日軍傷亡約4.5萬人,英軍傷亡1.3萬餘人。

1942年5月底,中國遠征軍新三十八師尾隨著潰不成軍的英軍散兵,以嚴整的軍容越過印緬邊境,進入因帕爾盆地外緣的普拉村,成為到達印度的第一支中國軍隊。英國當局對待這支盟軍的態度十分矛盾,既想把他們作為拱衛印度的有生力量,又擔心他們的到來會對印度的獨立運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英印軍諸將的見解也不統一。印緬邊境的駐防軍司令官艾爾文不贊成一支他國的敗軍進入自己防區,因為他目睹英軍敗逃入境的狼狽相,認為「中國草鞋軍」的名聲更是一塌糊塗,擔心這樣一支軍隊潰散而入會給自己的轄區帶來大堆麻煩,於是上報印度總督韋維爾,準備將中國的「敗兵」全部繳械。

在新德里的英緬軍總司令亞歷山大上將聞訊立即去見韋維爾,告之在兩個月前英軍之所以沒有在緬甸全部潰滅,就是得益於這個中國師;剛退入因帕爾的英國第一軍軍長斯利姆則直接去見了艾爾文,首先勸告他不要恩將仇報,危害救英軍脫離危難的友軍,然後再忠告他不要與這支友軍發生衝突。斯利姆的理由很簡單:當地英軍的戰鬥力根本不能與眼前這支中國軍隊抗衡。因為兩個月前,斯利姆親身體會過這支中國軍隊的力量。

1942年4月16日,撤退中的英緬軍第一軍第一印度師主力7000餘人在緬甸任安羌被日軍相近人數的一個聯隊截斷了退路,英軍動用了坦克大炮強攻兩天也沒有撼動日軍陣地,而日軍第五十五師團主力正在包圍上來。第一印度師士氣下降到極點,師長斯高特連續向斯利姆求救無果,也喪失了信心,準備下令投降。就在走投無路的絕境里,居然來了救星。19日凌晨,應斯利姆的請求,中國遠征軍新三十八師師長孫立人親率所屬一一三團的1100多人從數十公里外徒步趕到,開始猛攻日軍陣地,用了一個多小時在包圍圈裡打進一個楔子,緊接著發起全面進攻,徹底消滅了進行穿插的日軍一個大隊,並擊退當面敵軍主力,成功地營救了英軍,同時奪回了被俘英軍和西方記者、教士等500餘人,以及100多輛坦克汽車,日軍損失達1200人。從戰鬥開始到結束,用時13個小時,而孫立人部使用的最好的武器,不過就是一些迫擊炮。中國軍隊的表現使英軍將軍目瞪口呆。(此役轟動英倫三島。戰役結束後,英美政府高度頌揚並給孫立人與屢建奇功、英勇捐軀的中國遠征軍二○○師師長戴安瀾追贈了功勳章。)

大吃一驚的艾爾文馬上前往中國軍隊臨時駐地訪問。在普拉村,他與能講流暢英語的孫立人師長見了面,臨時主人的態度熱情而強硬;他還看到村裡村外駐滿了兵,情狀緊張但秩序井然,所有軍官和士兵都鎮定自若,將其駐地管理得井井有條;當地居民沒有絲毫畏懼這些中國人的意思。中國人把陣地都選擇在能保證水源的制高點上,俯仰自如,進退可據。聯想到自己那些由整天頤指氣使的英國軍官和鬆鬆散散的印度士兵組成的軍隊,艾爾文無言以對。正如斯利姆所言,這是一支隨時準備打仗的精銳之師!而且,他們警戒的方向,不但向著東邊的日軍,也同樣對著北邊的英軍。

新三十八師出自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宋子文建立的財政部稅務警察總團。這個部隊的武器由財政部自己採辦,幹部也由稅警總團自己的幹部學校訓練,部隊里沒有黃埔的畢業生,是一支另類的「雜牌」軍,抗戰前陸續建立了6個團。該部隊名義上是警察,實質卻是野戰軍,所有訓練都是針對未來的中日戰爭來進行。

在1932年南昌行營的比武中,稅警總團大出風頭,參賽部隊總計120個團,湧現出的10名神槍手中竟然有7名來自稅警總團第四團,而該團團長正是孫立人。淞滬抗戰中,稅警總團奮勇作戰,其戰力遠遠超過大部分參戰部隊,戰後被整編為陸軍第四十四師,併入胡宗南集團,從此再無建樹。淞滬戰役中身中13塊彈片的總團長孫立人出院後,得到宋子文和行政院長孔祥熙的支持,依靠治癒傷兵和少量來歸舊部,按照原稅警總團的編製重建部隊,又承頗講江湖義氣的雲南土皇帝龍雲慷慨相助,新招雲南兵員萬人,集中到貴州都勻練兵。3年之中,孫立人再次訓練了6團精兵,新軍名為財政部緝私總隊,實際上與原稅警團一個性質。正在擴充自己實力的戴笠垂涎這支武裝,處心積慮想全部收歸軍統帳下。把這些精銳野戰部隊拿去緝私,那是大材小用,與創建者的用意背道而馳。經孫立人多方奔走,才在最後關頭得到了這樣一個結果:由於組建入緬遠征軍,雲貴一帶已無部隊可供調配,著緝私總隊3個團組建為六十六軍新三十八師,參加遠征軍序列入緬抗戰;另3個團(包括戰鬥力最強的一團)被編組成了軍統緝私隊留在了國內。戴笠這一口,還是咬下了該部隊一半力量。

入緬之後,訓練有素的新三十八師在任安羌一戰成名,而後又被用於掩護盟國軍隊轉移。遠征軍第一路軍副司令長官兼第五軍軍長杜聿明率軍撤退時,其他部隊都有汽車乘坐,獨新三十八師徒步殿後掩護第五軍3個師,抵擋日軍機械化重兵追擊,還要一直走完野人山,其路程大約800公里。這種希奇古怪的任務,實在叫人瞠目結舌。這支部隊除了進入印度,沒有其他任何出路。

孫立人是一位民族自尊心很強的將領,在進入印度的那一刻,就估計英國當局可能會做出不義之舉。他命令全師整理著裝,保養軍械,佔領陣地,若英軍要胡來,就堅決自衛,一定不能使殖民軍看不起中國軍隊,任由他人宰割。孫立人畢業於清華大學,又曾到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進修,深知西方國家和軍隊的優勢和毛病。他率軍進入印度原不過是保全部隊的權益之計,其目的不是去尋求洋人的保護,而是想將這支他自己親身訓練的精兵轉道印度再作回國抗日的打算。他在1942年6月10日給蔣介石的彙報信里說:「英人之自尊自大,平日奴役印民,更甚於緬;若一旦有事,安能望其協助乎?」

孫立人在普拉村為來訪的艾爾文一行舉行了一場閱兵式。士兵們穿著設計得十分醜陋並早已磨舊的軍裝,手持保養很好的武器,他們腳步堅定,目光炯炯。這支威武雄壯的部隊徹底鎮住了印緬邊境英國駐防軍的官員,也為後來縱橫緬甸戰場的壯舉贏得了光明的開局。很快,從新德里來了命令,新三十八師獲得了一個休養生息的地方——雷多,他們終於在印度站穩了腳跟。

雷多小鎮位於印度最東北的阿薩姆邦的東北端,毗鄰野人山地區,是一個很偏僻的鐵路終點站。英國殖民地當局讓新三十八師駐紮在這裡,既可以協助兵力空虛的英軍防止日軍從胡康河谷進軍印度,又能防止這支部隊對印度的獨立運動起到激勵作用。而對新三十八師來說,駐紮在雷多也有很多好處。這裡有鐵路,從加爾各答來的軍列可以直接到達,給養運輸很便利;這裡遠離印度的中心地帶,不會捲入印度人民與殖民當局的矛盾,正好符合國內「不允許干涉印度局勢」的命令;還有一點,就是在這裡可以等待尚在胡康河谷中艱難跋涉的中國遠征軍第五軍的消息,以便於對兄弟部隊實施救援。

會講中文的美國陸軍中將、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中緬印戰區美軍總司令史迪威,在得知新三十八師遵照他的指示,完整來到印度的消息後,非常興奮,他對被日本人趕出緬甸一事耿耿於懷,有了這樣一支部隊,就有了從日本人手中奪回緬甸的希望。與大多數人一樣,史迪威了解新三十八師也是從任安羌戰鬥開始的,他對孫立人率部以少勝多、成功擊敗日軍救出英軍的戰果十分驚異,因為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羅卓英派一個團去解圍其實不過是做做樣子,誰也不能料到會有這樣驚喜的結局。史迪威對自己的參謀長多恩准將說:「好得很,這傢伙太有種了,又不怕打仗,一個貨真價實的軍人,我希望我們有更多的孫立人!」

新三十八師的到來使史迪威有機會洗雪緬甸的恥辱,於是開始著手進行在印度訓練10萬中國軍隊、在中國裝備30個美械師,齊頭並進反攻緬甸的計劃。他在筆記里說,中國有世界上最好的士兵,卻由「腐敗無能的政府和愚蠢膽小的指揮官」率領著。他下決心要將新三十八師留在印度,對其實施完全美國化的裝備、教育、訓練,建成一支更加強大的武裝,作為重新打通滇緬公路甚至解放緬甸的基本力量。

1942年7月6日,蔣介石發來命令,新三十八師改為獨立師,脫離國內部隊建制,開始整訓。7月中旬,新三十八師派出的救援部隊在印度邊境開始零星接觸到新二十二師的人員。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里,杜聿明中將和新二十二師師長廖耀湘少將率領著東倒西歪的士兵們,終於陸續走出了恐怖的800里野人山。儘管悲慘,但總算有大約1萬人活了下來,又一個師的架子保留下來了。

新二十二師也是一支十分善戰的部隊,曾經在緬甸平滿納單獨抵抗5倍於己的日軍達18天之久。只是在緬甸作戰中一直在與日軍硬拼,戰鬥傷亡幾達半數,在野人山中又幾經磨難,只剩下了不到3000人。以新三十八師和新二十二師這兩個師為底子,史迪威有了一支自己很久以來夢寐以求的中國部隊。遠征軍包括杜聿明在內的副長官部和第五軍軍部被空運回了中國。8月,根據中美協議,中國駐印軍成立,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部撤銷,改稱為中國駐印軍總指揮部。史迪威擔任總指揮,美國人柏特諾任參謀長,至於那位被史迪威稱為「終日繞室彷徨,對於軍隊的教育訓練毫無辦法」的前遠征軍司令長官羅卓英上將,也在做了兩個月中國駐印軍副總指揮後,被史迪威趕回了國內。

史迪威多方奔走努力,意在使在印度的中國軍隊獲得自主的、不受制於英國當局的境遇,這與英國當局的企圖當然不相符合,理所當然地被韋維爾拒絕了。但這又非常符合美國的戰略,為了支持中國戰局,美國已經在緬甸損失了很多運輸機和飛行員,而運進中國的物資則杯水車薪,打通中印之間的公路是一個理想的選擇。很快,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上將就出面勸說英國首相丘吉爾服從美國的計劃,處處需要美國財力物力支持戰爭的英國,只有同意了美國人的設想。不單如此,還把一個設施不錯的藍姆伽訓練基地交給中國駐印軍;另外又把雷多一帶設立為一個中國人管理的軍區,由孫立人兼任司令,作為後勤和進攻出發基地。一時間,印度最東北角的地段成了中國人的天下,頗有天高皇帝遠的樣子。美國人出裝備,管訓練,英國人負責生活供應,是雷多和藍姆伽基地的基本模式。美國物資源源而來,為後來中國駐印軍的叢林決戰提供了極為充分的物質條件。

與國內部隊相比,駐印軍士兵的裝備可以用奢侈來形容,品種全,質量好,發放及時,更換方便;伙食也向美軍看齊,注重營養,主要是麵包、大米和罐頭食品,國內不容易得到的各種珍貴的肉食,在這裡簡直吃膩了,反而思念起那原先叫人厭煩的新鮮蔬菜來;先進的醫藥衛生和衛生教育保證了官兵的健康,熱帶叢林的惡劣氣候已經不能打倒強壯而衛生習慣良好的中國人。在長時間經歷了拮据的國內部隊生活方式之後,猛然間接觸到如此豐富的內容,美國強大的物質生產能力令所有中國官兵眼花繚亂、瞠目結舌,以為自己在做夢。

與美國物資一起到來的還有大批美國軍官。史迪威有一個野心勃勃的設想,想把中國駐印軍營以上軍官全部換成美國人,為此他從美國國內運來了多達300名各級、各類軍官,準備「換血」。但是這樣一來,這支部隊就將變成一支美軍的外籍部隊,這個雄偉卻有些可恥的計劃遭到了全體中國軍官士兵的反對。反對得最凶的人中就有孫立人,他是唯一敢於用英語和史迪威吵個一塌糊塗的人,儘管他比任何人都受史迪威器重。最終,這個計劃沒有施行,那些美國軍官被按級別派在營以上部隊里做了聯絡官。不過史迪威終究不放心中國軍官,因而聯絡官許可權很大。在藍姆伽訓練期間,裝備彈藥的發放補充、軍事訓練的計劃組織全部由聯絡官與相應美軍單位一手操持,中國的部隊長只有管理和發放後勤供應物資的權利。聯絡官對中國的部隊長很不客氣,但他們十分敬業,辦事效率高,還把比較民主的風氣帶進了中國部隊。只是他們流露出不少美國式的趾高氣揚,與士兵們的溝通不可能順暢;因此,史迪威「美國官帶中國兵」的可愛設想註定是行不通的。中國的軍官們,一直要到一年多以後,才贏得了美國人的敬佩。

1942年底,由於史迪威與羅卓英矛盾不可調和,蔣介石被迫將羅卓英調回國內,經過反覆考慮,決定派第八軍軍長鄭洞國中將接替羅卓英的職務。同時決定在駐印軍指揮部下設新編第一軍建制,下轄新三十八師、新二十二師。鄭洞國任軍長,孫立人為副軍長兼新三十八師師長,廖耀湘為新二十二師師長。1943年3月中旬,鄭洞國率軍部人員來到藍姆伽,正式成立新一軍。這個軍後來成為國民黨部隊五大主力之一。新一軍軍長人選本來是第五軍副軍長邱清泉,邱清泉號稱邱瘋子,打仗敢玩兒命,又曾經在德國學習過現代裝甲戰術,就是為人性情暴烈,蔣介石擔心他與史迪威不和,幾經考慮,改派了溫厚誠懇的黃埔一期生鄭洞國。可這是個最不好當的軍長,因為不管是誰來,史迪威都一概認為是國民政府派來的掣肘之人,處處加以防範限制。鄭到印度後,其境遇與羅卓英無異,一直坐了兩年冷板凳,身邊的所謂軍部,連兵帶官竟然只有40餘人,連軍紀都難以管理得過來。最後的結果是,鄭洞國在回憶文章里抱怨「受夠了美國人的氣」。

在美國物資和美國軍官進入雷多以後,中國3個炮兵團、2個工兵團、2個輜重兵團外加3個正規步兵師的全體官兵也被陸續空運到印度,在雷多以美國裝備進行了重新武裝。1942年下半年和1943年初,美國2個工兵團、2個航空工程營、3個戰鬥工兵營相繼從美國調到雷多,與中國工程兵團合作,開始構築從雷多經緬北到中國的公路。

作為中印公路起點的雷多,正在準備書寫一段輝煌的歷史。

藍姆伽小鎮遠離雷多,處在加爾各達到新德里鐵路的途中,交通便利但人煙稀少,用作訓練營地十分合適。這裡原是英國當局為安置從非洲戰場運來的義大利俘虜而修建的戰俘營,範圍達30平方公里,各種設施相當完善。鎮內柏油馬路四通八達,軍用卡車可以任意開到野外訓練場任何一個角落,還有游泳池、電影院等,可見西方發達國家的士兵所享受的生活質量與中國士兵有多麼大的差距,即使是戰俘營,也遠比中國的軍營豪華氣派。基地里有20多座軍營,床位多達3萬多個,輪訓史迪威想像中的10萬中國軍隊綽綽有餘。

擔任訓練中心主任的是美國麥凱布准將,總教官阿姆斯上校,下面有一大群美國軍官在負責方方面面的工作。決心在緬甸報日本人一箭之仇的史迪威,甚至把自己的兒子和女婿也都調到了藍姆伽,參加到火熱的訓練高潮里來。

1942年7月23日,新三十八師離開雷多到達藍姆伽進行訓練。新二十二師由於缺員太多,並且飽受了野人山的折磨,所以進入藍姆伽的時間稍晚一些。

史迪威計劃在印度建設一支完全由美國人訓練的全美械中國部隊若干個師,用於反攻緬北,稱「X部隊」;在中國雲南昆明基地建設主要由美國人訓練的美械部隊30個師,用於反攻怒江,稱「Y部隊」;然後在廣西桂林基地再建設30個美械師,稱「Z部隊」,與「X部隊」「Y部隊」一起用於在中國大陸發起全面反攻,一舉殲滅在華日軍。美械部隊就是裝備美國武器的部隊,但這個「美械」標準並不統一,因地點的不同而不同。

駐印軍的裝備全部換裝美式,那是真正的美械,所有武器裝備一應俱全,還擁有別的部隊想都不敢想的兩個坦克營以及像火焰噴射器等諸多「新玩意兒」,尤其是總指揮部的戰車一營那30輛重達32噸的M4A2「謝爾曼」中型坦克,與它相比日軍的95式和97式坦克僅僅比玩具強一點;第二營裝備的M3A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也很厲害,日軍當時最好的97式中型坦克必須要接近到300米才有可能將目標擊毀,而「斯圖亞特」卻足以在500米外直接炮擊97式。至於汽車的數量之多,更是不足為奇了。

國內的美械部隊跟駐印軍根本比不了,「Y部隊」的重武器數量嚴重不足,一個軍才有一個75毫米山炮營,這還不如駐印軍一個師的炮兵火力,吃的穿的用的更是相差懸殊:國內部隊士兵一月能吃一次肉,兩年一套皺巴巴的粗布軍服。至於「Z部隊」,則因為史迪威後來被蔣介石趕回了美國,根本沒有能成立。史迪威去職後,美國停止了美械軍的繼續裝備,為了平衡,國民政府又將「Y部隊」10個軍的裝備平均分給了20個軍,這樣一來國內部隊的裝備質量可想而知。

新的編製要求駐印軍每個師要達到12,500人,比國內1939年型步兵師高出3000人以上。每個師的武器裝備齊全優良、「都是最新最強的傢伙」,如汽車300輛、騾馬千餘匹、榴彈炮12門、山炮24門、反坦克炮36門、迫擊炮198門、重機槍108挺、輕機槍360挺、火箭筒108具、火焰噴射器85具、衝鋒槍與卡賓槍400支、步槍數千支等等。這樣的編製體現了現代戰爭的一個特點,那就是火力密度和後勤保障的重要性。相比當面的日軍部隊,駐印軍的一個師火力和運動能力已經全面超出日軍一個1944年制甲種師團。

有了先進的武器裝備和良好的訓練基地,面臨的問題是缺乏兵員。訓練開始時新三十八師有7000人,新二十二師僅剩1500人,還有正在建設的駐印軍總指揮部下屬的龐大直屬部隊,都急需大量新兵補充。國內軍政部從1942年8月開始給駐印軍提供補充兵。大後方青年在國民政府「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下,踴躍參軍,軍政部全部精選體格強壯、有文化的青年,利用駝峰航線回程飛機空運到美軍汀江空軍基地,再車運到雷多。所以後來駐印軍內學生兵的比例相當高,這就帶來一個積極的影響:駐印軍的兵員素質遠遠超過國內任何部隊,包括重建的第二期遠征軍;而駐印軍的兩位主將孫立人和廖耀湘都留過洋,其學歷比國內絕大部分將領為高。兵強將勇,駐印軍戰鬥力遠超國內部隊。1944年6月開始的怒江西岸松山戰役,5萬遠征軍圍攻無路可退的千餘日軍,投入的兵力對比為50:1,歷時3個多月,傷亡8000餘人,敵我傷亡比1:7:而稍早的孟拱河谷西通截擊戰,駐印軍僅以不到500人阻擊日軍5000人,歷時3天,傷亡百餘人,而日軍傷亡達2500多人,敵我傷亡比為20:1以上。

源源進入藍姆伽的新兵經過接近一年的訓練,就成為戰鬥意志旺盛、戰鬥技術高超的戰士,藍姆伽基地正在為即將到來的緬甸決戰奠定堅實基礎。

藍姆伽基地里設置步兵、炮兵、工兵、通信、汽車、裝甲、衛生、獸醫、馱載等一大批專門的學校,分門別類對軍官們進行針對性培訓。這些學校都有自己的訓練場,主要用來訓練士兵,教官都是美國人,管理由中國軍官負責。美國人對士兵的訓練也通過多種手段來幫助理解,士兵素質的作用這時就顯現出來了,他們的提高異常的快,步兵改行的炮兵在一星期里就學會了使用山炮,原先不懂英文的譯電員訓練7星期後就已經達到美國譯電員需13星期才能達到的效果,士兵使用迫擊炮的技巧也到了讓教官們讚不絕口的程度。

訓練都是真槍實彈,有一個重要指標是耗彈量。像炮兵指揮員,就一定要實實在在地親自指揮大炮發射到400發炮彈才算達到訓練量,於是訓練基地四周隨時炮火連天,槍聲則幾乎沒有停歇的時候,似乎永遠用不完的美國彈藥幫助駐印軍培訓了一批又一批優秀官兵。幾乎同樣裝備的國內美械部隊就享受不了這種待遇:飛越喜馬拉雅山的駝峰航線的運力承受不了這樣的消耗。

孫立人是駐印軍中唯一受史迪威敬佩和敢與美軍直接叫板的人,他也因此為自己和新三十八師爭來了權利,戰鬥訓練計劃是以他的軍官為主,而美國軍官只能服從。他特別注重射擊、格鬥、游泳、駕舟、武裝泅渡、登山、攀爬、防暑、耐寒、防蚊、抗瘧、泥濘地行軍等特殊技能,還把一個信條灌注到全體官兵的內心:相信自己經過努力一定能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當陷入困境時,相信上級一定會來救援和幫助;面臨危險時,相信本師友軍一定儘力前來營救。孫立人的教育很快就在險惡的熱帶叢林戰環境里得到了回報。

1943年3月初,已經齊裝滿員的新三十八師提前結束了整訓,離開藍姆伽開往雷多。反攻緬甸的第一聲軍號,已經響起。

1943年春,盟軍已在西南太平洋對日軍發動反攻。為準備盟軍在中國對日作戰建立基地,中、英、美三國政府商定,以中國軍隊為主,配屬美、英軍各一部,發動緬北滇西作戰,以保障開闢中印公路(中國昆明——印度雷多)和敷設輸油管。中國駐印軍總指揮史迪威(後為蘇爾坦)、副總指揮羅卓英(後為鄭洞國),率駐印軍1個軍2個師配屬英軍、美軍所部由印度利多向緬北進攻。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陳誠(後衛立煌)、副司令長官黃琪翔,率2個集團軍(5個軍13個師)另1個軍(3個師)配屬美軍航空隊一部由怒江向滇西進攻。

1943年3月,新三十八師的一一四團先行開進野人山區,掩護中美部隊修築自雷多到這裡的中印公路。

1943年10月下旬雨季停止,駐印軍緬北反攻戰正式開始。經過血戰,新三十八師於12月29日攻克於邦。新二十二師於1944年3月5日攻克孟拱。後來兩師合作攻下瓦魯班,新二十二師突襲日軍第十八師團司令部,繳獲了該師團發布作戰命令的關防大印,這在抗戰期間絕無僅有。蔣介石給其嘉獎電為:中國虎!至此,駐印軍已將日軍逐出胡岡谷地,殲敵近6000人。

此前,由國內於1944年春先後空運至印度接受美式裝備和訓練的新三十師、第十四師、第五十師陸續轉運至緬甸密支那,隨即對發動進攻。新三十八師與美軍一部隨後參戰。最終占絕對優勢的中美混合支隊歷時近100天,至8月3日攻佔該地,殲滅日軍3000餘人,並迫使殘敵800人逃往八莫。駐印軍連續作戰,屢創強敵,戰鬥力較之以前大為提高,日軍做夢也想不到的,這支兩年前曾敗在自己手下的中國軍隊,何以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便成了一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威猛之師!

攻克密支那後,各個部隊修整了兩個月,此時中國進入緬甸的部隊已達到5個師,為便於指揮,將新一軍擴編為新一軍和新六軍兩個軍。新一軍下轄新三十八師和新三十師,軍長孫立人。新六軍下轄新二十二師、第十四師、第五十師,軍長廖耀湘。12月初,日軍進犯獨山,貴陽告急,國民政府下令調新六軍兩個師回國保衛大西南,留下第五十師歸新一軍指揮作戰。駐印軍揮師疾進,一路上過關斬將,所向披靡。用繳獲的日軍文件上的一句話來說:「支那軍歸國心切,銳不可當。」新一軍先後攻克八莫、南坎,1945年1月27日在畹町附近與雲南西進的中國遠征軍會師,次日中印公路通車典禮在畹町城舉行。會師後,遠征軍回國,新一軍繼續南下,挺進600公里,斃傷日軍3500餘人。3月8日攻克臘戌,30日與英軍會師於喬梅,緬北反攻作戰結束。此時日軍因在菲律賓失敗,收縮戰線,全部撤出緬甸。至此,緬甸戰事全部結束,中國駐印軍凱旋迴國。

中國駐印軍和遠征軍的反攻勝利,重新打通了國際交通線,使得國際援華物資順利地運入中國;把日軍趕出了中國西南大門,揭開了正面戰場對日反攻的序幕;鉗制和重創了緬北、滇西日軍,為盟軍收復全緬甸創造了有利條件。此役歷時一年半,殲滅日軍4.8萬餘人,中國駐印軍傷亡1.8萬餘人,中國遠征軍傷亡4萬餘人。

中國軍隊入緬作戰,兩次遠征歷時3年零3個月,投入兵力總計40萬人,傷亡接近20萬人。中國遠征軍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了抗日戰爭史上極為悲壯的一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精華 的精彩文章:

回憶舒群叔叔的幾段往事
張伯駒與《游春圖》
許廣平在《魯迅全集》出版前後
「為人民服務」成為黨的宗旨內情
魯迅研究新論五則

TAG:文史精華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建造新一代軍艦
中國海軍軍艦抵達葉門執行撤僑的圖紀
軍中之軍,鋼中之鋼:認識中國海軍陸戰隊
【新聞】受中國駐韓國大使邱國洪邀請,奮鬥在韓國網站創始人王俊霖參加在韓僑民座談會
東南亞一華人建立的國家,信仰伊斯蘭教,王室始祖是地道的中國人!
美國學者對比中美「大國海軍」之路:中國海軍開局不容小覷
美國國防戰略與中國崛起
美媒:俄羅斯會請求中國幫建航母嗎?俄海軍司令:以後拜託中國
中國軍網:區塊鏈技術為中國軍方採購打造「防假」「防腐」利器
中國海軍在印度洋活動 印軍方這麼看
眾國點評中國閱兵!中國嚮往「和平」各國以中國閱兵為標準
一千國軍打退一萬日軍:中國軍神孫立人將軍轟動世界的一次大捷
英國和法國攝影師在中國的作品
美媒:俄羅斯會請求中國幫建航母嗎?俄海軍司令:以後就拜託中國
《秘密的中國》:外國人眼中的「中國」
李連杰想落葉歸根重入中國國籍,網友:中國國籍比美國的綠卡還難入
駐非外籍軍團使用中國車輛作戰!法國內部炸鍋了
美媒:中國在南海部署新型導彈將嚇退美國海空軍
侵華日軍對中國橋樑的佔據與破壞
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