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春捂」是怎麼從《黃帝內經》中演變出來的

「春捂」是怎麼從《黃帝內經》中演變出來的


文 | 微信公眾號:百惠釐正(ID:zhongyiwlh)


穿衣,從古至今都受到重視,在沒有WIFI的先秦時代就有一本關於穿衣的指導性文件——《黃帝內經.素問篇》,又名《史上最全的衣食住行指南》。


在遠古,腰上系著獸皮裙,手上拿著木頭叉,頭上戴著樹皮冠,這樣的時尚,主要是因為沒辦法。那時候人壽命短,除了天災野獸,寒冷應該也是一個重要方面。而發展到《內經》成書之時,穿衣已經成為一門養生學問,畢竟葯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衣補。所以,春捂又秋凍,醫生遠離我。

《黃帝內經》中關於春季養生有一句「被發緩行」。(其中,被=披。)看表面意思不就是,披頭散髮,踱著天鵝步嘛。頭一次見把「蓬頭垢面」說的這麼清新脫俗。


從深點的層次講「緩行」,就是放鬆身心。比如穿寬鬆的衣服,做輕柔的運動。


春天來了,天氣轉暖,汗毛孔都打開了,從頭到腳趾頭都叫囂著要升發,所以要「緩行」,不過要遵循「春捂」的原則,這是幫助身體做好細節交換,充分適應自然。


從冬到春再到夏,溫度的升高要經歷無數個平台期,冷冷又暖暖,甚至出現「倒春寒」。就像小苗,長勢喜人,一場嚴寒就打回去了,同樣,打開的毛孔,一股冷空氣可能又閉上了。「捂」就是給皮膚一個積極的暗示:可勁整,沒事,後台硬著呢。


「春捂」是怎麼從《黃帝內經》中演變出來的



那麼春不捂有什麼危害?


藥王孫思邈告訴你:春天不可薄衣,令人傷寒,霍亂,食不消,頭痛。嚇得我趕緊裹好自己的小被子,捂了一身汗。


實際上,「捂」並非讓你大汗淋漓,而是讓你做好「防風」工作。

春天風氣主令,風為百病之長。對付這種boss級別的,《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給出對策: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勤勞善良的勞動人民給這句話做了更為接地氣的翻譯:春捂秋凍,不生雜病。


春風又綠江南岸,怎麼捂來最安全


「春冰未泮,衣欲下濃上薄,養陽收陰,繼世長生。」


相比於下身「失蹤」的機場走秀般的時尚穿搭,「上薄下厚」這一點真的很不想聽媽媽的話。講真,人的健康往往就是和慾望作對的結果。


頭部不怕冷,「頭為諸陽之會」,人體40%的熱都從頭部散去。相比於三令五申的提醒你頭部不怕冷,民間甩出一句更有分量的話:

貴人不頂眾發。


不過脖子怕冷。大椎穴最易為風邪熱毒入侵,還有風池穴和風府穴。一句話又把「一字肩」打入冷宮,不過,搭好披風,也可以做個時髦精。


另外,「春捂」的重點還有以下幾個部位:


手腕

手腕處有心經的原穴——神門穴。心主管全身的血脈,通過輸送氣血來溫暖全身。原穴是主管各臟腑的元氣和生命的原動力所發出的穴位,能夠強化臟腑。所以春捂的第一個關鍵部位就是神門穴。神門穴在腕橫紋上,手小指一側腕下方肌腱的里側。


平常沒事的時候用拇指指端反覆點按神門穴30次,可以去除煩躁、安神定志。按揉此穴時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脹感。



腰也是春捂的重要部位。人體陽氣的根在腎,而腰為腎之府,腎陽虛時會腰部酸軟怕冷,經常尿頻或精神容易睏倦疲乏。按摩腰部腎俞穴可滋陰壯陽,補腎健腰。


腎俞穴位於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寬處。用熱水袋熱敷或艾灸該穴,可溫暖腎陽。


肚臍


中醫稱肚臍為神闕穴,溫暖此處可鼓舞脾胃陽氣,特別是一些胃部怕冷、愛腹瀉的人,要特別注意這個部位的保暖。這個部位也可以熱敷或者艾灸。


小腿和腳


內踝尖上三寸有個「三陰交穴」,這個穴要保護好,另外寒從腳下起,百病寒中得。


春蠶到死絲方盡,捂到啥時是個頭


北方民間有句俗語:小孩小孩別歡喜,過了寒食還有十天冷天氣。


是時候展示一下中國的地大物博了,在猶如東非大裂谷般的南北方差異面前,我們需要用數字說話。


15攝氏度是一個臨界值。


低於這個氣溫時,最好繼續「忍受」一下厚重衣物帶來的不便;而當超過這個溫度,持續一周以上,就可以考慮脫點衣服了。氣溫如果升幅不大就盡量少脫衣。偶爾任性日最高氣溫飆到22℃,雖然不能像夏季那些小背心大褲衩,但也不至於一件不脫,捂過頭也不好。


不管天氣預報是不是胡說八道,早春時節,應該多多關注,適當增減衣物。特別是當天氣預報預告晝夜溫差超過7-10攝氏度時,就該小心防寒了。


原創丨腳是人體的第四排濕口,腳臭可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


中醫號脈可是一個靠三個手指就能吊打現代科技的神奇技能!


中醫說的「濕」到底是個什麼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惠釐正 的精彩文章:

腳是人體的第四排濕口,腳臭可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
看了今年的315晚會,你還在等什麼「母嬰幫扶」專業教你打假!
小兒咳嗽,看看中醫的理論,試試中醫的方法
中醫號脈可是一個靠三個手指就能吊打現代科技的神奇技能!

TAG:百惠釐正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古代尚方寶劍的演變:明朝中後期才出現
原來現在的「省」是由元朝的中書省演變而來的
民間四大傳說的「白蛇傳」的故事怎麼來的,從恐怖到美——白蛇故事的演變
從古到今古代漢子如何演變而來
雍正皇帝當皇子時玩的小遊戲,演變成清王朝的「中央情報局」
古代蹴鞠可以追溯到黃帝,在宋代變成皇帝最愛可清中葉後演變成它
明明是日本小鮮肉卻要演變態 還到中國來演裸戲
前列腺鈣化是如何演變而來的,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來
黃秋生演變態殺人狂獲封影帝,這次能否在《失眠》中再度續寫傳奇
《羋月傳》中宣太后的義弟白起怎樣演變為戰神的?
純粹的中國文「陰陽五行」,五行是怎麼由陰陽演變而來的
中國上下五千年來,兒童的服飾是如何演變的?
《美女與野獸》的故事竟然是這樣演變的!
看看你們家鄉名稱是怎樣從歷史中慢慢演變過來的
婚禮鬧新娘、伴娘,本是一件喜慶的好事,但如今卻漸漸演變成了流氓舉動!
陽燧取火或是「中國古代的第五大發明」:照容銅鏡由陽燧演變而來
《美女與野獸》里的丹丹龍又火了,這次不演野獸演變態!
時裝演變之中性美,看了全明白了
中國最尷尬的姓,也是最古老的姓,由養馬演變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