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讓機器人來教機器人?看麻省理工的科學家們在搗鼓什麼

讓機器人來教機器人?看麻省理工的科學家們在搗鼓什麼



讓機器人來教機器人?看麻省理工的科學家們在搗鼓什麼



科學家教機器人很正常,但機器人也能教機器人?


沒錯,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的科學家們,最近開發出一種新的系統,允許沒有編碼經驗的人教授機器人簡單的任務,例如抓住物體並將其放入桶中。該系統旨在模仿人類如何學習,甚至允許機器人將學到的知識教給其他機器人。這可能會使機器人有一天被更快速、便宜地進行訓練。而且,這一應用場景有望拓展到機器人對處理災難的預先學習,比如處理核災或者炸彈處理。


一次演示就能教機器人完成任務

通常,訓練機器人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機器人的動作是由編程完成的,包括每個指定的單獨運動的時間和位置。如讓機器人將金屬切割成精確的形狀和尺寸。第二種,信息的輸入是通過運動捕捉,其方式與在電影和視頻遊戲中繪製CGI字元的移動相同。


如今,兩種方法之間有了新方法。


首先,機器人會被教授一系列的基本動作,例如如何平行於軸線,或如何在平地上移動。然後,操作員通過在屏幕上移動機器人的3D模型來為他們指定特定任務。



讓機器人來教機器人?看麻省理工的科學家們在搗鼓什麼



ClaudiaPérez-D"Arpino和她訓練的Optimus機器人。 照片由Jason Dorfman提供


該研究的合作者之一、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的博士生Claudia Pérez-D"Arpino說:「想像一下,在視頻遊戲里,你有一個機器人的3D模型,你可以抓住機器人的手,移動它。這可以讓你教一個機器人,即使它跟你並不在同一個房間。」


她認為,這可以跟人類的學習進行比較。人可以在廣泛的情況下學習多種基本行為,當我們教另一個人一個多步驟的任務時,即使這個人從未看到這個具體的任務,也不會覺得太驚訝,「這只是以前已知的行動的組合。」


使用這種方法,研究人員就能夠通過一次演示來教導機器人執行任務了。


例如,有一個任務是:要求機器人用雙手抓住托盤,並將其提起,使托盤平行於地板。機器人雖然只被「展示」了一次任務,但是它能夠應用其以前關於如何平行於對象的知識來完成任務。機器人也被教導抓住一個物體並將其放入桶中,以及提取卡在另一個氣缸內的圓柱體。


讓機器人來教機器人?看麻省理工的科學家們在搗鼓什麼



麻省理工學院的CSAIL


研究人員已在雙臂機器人Optimus上測試了該系統。該機器人然後能夠將其基本知識「轉移」到Atlas--這個六尺高,重400磅的類人機器人。在將信息從一台機器人計算機移動到另一台機器人計算機之後,第二台機器人可以使用該學習信息來完成任務,基本上達到了從機器人到機器人(robot-to-robot)的學習。這項研究將在5月29日至6月3日新加坡舉行的IEEE國際機器人和自動化大會上進行發表。


Pérez-D"Arpino說,該系統在未來可以用於教導機器人如何在人造物上工作。因為系統不需要專家編碼器來教授任務,所以它允許沒有編碼經驗的人「訓練」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可以在人類周圍工作是非常有益的,以便他們能夠合作。這有點像共生」,Pérez-D"Arpino認為,「人類知道如何非常好地完成一些事情,但在一些其他事情的完成上,機器人也應該知道如何做得好。


預先訓練處理災難


另一個應用場景是災難的處理。2011年日本發生里氏9.0級大地震後,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了核泄漏事故。以往處理這些情況的機器人,或者是處理炸彈的機器人,都是操作員將機器人作為木偶移動,進行手動操作的,這需要大量時間和具備相應高技能的人才。如果機器人能夠預先訓練來處理災害情況,那麼可以更快地部署機器人。



讓機器人來教機器人?看麻省理工的科學家們在搗鼓什麼



ClaudiaPérez-D"Arpino和機器人Optimus。 照片由Jason Dorfman提供

當然,這個系統並不是沒有缺陷。例如,機器人可能無法適應下面情況:機器人被教導抓住一個物體,然後提取它出來。但是如果情況需要機器人先提取物體,然後放下它。「這將涉及一些邏輯思維,對於人類來說,這是非常簡單的,但對於計算機來說,這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Pérez-D"Arpino說,在某些任務中,機器人確實是智能的,但在某些方面也是有限的。」


要小探說,如果能讓機器人去預先學習處理災難的應用場景確實很好,這不,剛華盛頓州的核工廠疑似坍塌就把小探嚇得不行。


還記得,今年1月時,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就透露說,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安全殼內部檢測到了黑色堆積物,疑似是核殘渣,決定取出和清理。為此專門研發了一款蠍型機器人,釋放到核廢料堆積的2號機內部安全殼裡調查一下情況。


這機器人長這樣:



讓機器人來教機器人?看麻省理工的科學家們在搗鼓什麼



這款機器人預計可承受累計1000希沃特的輻射量。按這數值估算,機器人可活動超過10小時。然而!新聞報道說,這機器人機器人只走了1米,就出現了圖像傳輸故障,隨著放射線逐漸增強,其電子零部件還出現一個個失靈,不到兩小時就不動了,只前進了兩米,沒有完成既定的5米探測作業。



讓機器人來教機器人?看麻省理工的科學家們在搗鼓什麼



原來,這機器人每小時受到530希沃特的輻射!530希沃特的輻射量是什麼概念?嗯,有數據顯示,人們每年攝入的空氣、食物、水中的輻射照射劑量約為0.25毫希沃特;乘飛機2000公里攝入的輻射量約0.01毫希;每天抽20支煙,一年攝入0.5至1毫希;一次X光檢查攝入約0.1毫希。

注意,1希沃特=1000毫希沃特。


有放射科醫生說了,人類生活的環境就存在電離輻射,多來自宇宙和自然環境中的輻射,每年最高大約3.1個毫希沃特(mSv),這個輻射並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而人體短時間接受超過50個希沃特的時候就會出現腦型急性放射病。簡單換算,530希沃特情況下,人超過六分鐘就會死亡。


小探心裡竟然默默湧起了一個想法:原來機器人也需要銅牆鐵壁啊……哎,摸摸蠍型機器人。當然,這項研究仍然是非常有前景的,這畢竟為未來我們訓練機器人提供了一個有趣且具有效益的機會啊。



讓機器人來教機器人?看麻省理工的科學家們在搗鼓什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矽谷密探 的精彩文章:

設計思維需要更廣的思考
這可能是唯一一個谷歌、阿里、騰訊都投資了的公司 密探專訪
《人民的名義》結束了,但國外的反腐神器還在!
高中輟學生打造火遍北美的社交網路,00後的創業時代來了!

TAG:矽谷密探 |

您可能感興趣

你會把你所愛的人變成機器人嗎?科學家計劃製造死亡親屬的機器人
機器人,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有什麼區別 深度科普
擔心嗎?當科學家慶祝機器人技術突破時,機器人蟑螂「爬牆」!
機器人危險嗎?科學家找到防止機器人衝動殺人的方法
機器人革命:機器人廚師、機器人送餐員來到你身邊的餐館
麻省理工學院開發的「獵豹」機器人,無需視覺系統也能爬樓梯
藝術家&機器人
科沃斯家庭服務機器人讓你省心省力
人工智慧小探討:機器人給人類社會帶來的是美好生活還是毀滅呢?
歡顏機器人副總裁周榮兵:讓每個工廠都用得上我們的機器人!
人工智慧是機器人嗎?
科學家打造活體組織機器人,人與機器人將真假難辨!
科沃斯機器人馬建軍:下一代家庭機器人什麼樣?也許會像電影里那樣「無所不能」
雙臂協作機器人或是機器人管家的雛形,那他還在等什麼?
極趣@餐廳服務員是機器人 你是否做好與機器人一併工作的心裡準備
機器人也學壞?
人形機器人做的太過逼真怎麼辦?英國這家機器人公司是在做藝術品
研究機器人或者人工智慧,會讓我們更了解自己嗎?
機器人幫忙造器官
機器人教育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