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弘一法師名作《送別》賞析

弘一法師名作《送別》賞析

李叔同名作《送別》賞析


譚汝為


(編者按)經教育部「中華經典文庫」專家組審訂,天津市教委報送的梁啟超《愛國歌》、李叔同《送別》、周恩來《大江歌罷掉頭東》等三首詩作入選「中華經典文庫·天津卷」。按教育部的安排,各省市對入選經典名作的音像錄製,由朗誦、講解、書法三部分組成。本文就是由譚汝為教授撰寫的對李叔同《送別》這首經典詩作進行講解錄像的文本,刊於此,以饗讀者。

弘一法師名作《送別》賞析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李叔同,法號弘一法師,1880年10月23日出生於天津三岔河口以東陸家豎胡同2號。三歲時,隨全家遷至河北區糧店后街60號。父親是天津著名的鹽商。李叔同在天津生活了近22年,素有「津門才子」之稱。26歲東渡日本留學,從固守傳統文化的一位儒雅才子,華麗轉身而為西洋藝術在中國的推介者和傳播者。31歲從日本歸國後,先後在天津、杭州、南京等擔任音樂兼圖畫教員,為時七載,桃李滿門,享譽藝苑。李叔同才華橫溢,學貫中西,是著名的書畫篆刻家、音樂家、戲劇家、詩人、學者,在諸多文化藝術領域都有很高的造詣與建樹,開現代文化藝術之先河,成為中國新文化運動先驅人物。我國許多著名藝術家,如音樂家劉質平、畫家豐子愷、潘天壽等均出自他的門下。李叔同39歲那年,在杭州突然剃度出家,遁入空門,甘做清貧的佛門一僧。62歲圓寂於福建泉州。李叔同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可用八個字概括:絢麗至極,歸於平淡。


李叔同一生留下音樂作品70餘首。他擅長採用歐美通俗名曲為自己創作的歌詞配樂。他創作的歌詞,繼承中國古典詩詞的優良傳統,多為借景抒情之作,富有一唱三嘆之韻味;而選用的歐美名曲,曲調優美清新。詞曲結合,意境深遠,富有韻味,相得益彰。


李叔同在老百姓心目中最熟悉的,就是他創作的《送別歌》。創作這首詩作時,李叔同不到三十歲。《送別》的曲子,是美國通俗歌曲作者奧德威(1824-1880)所作,名為《夢見家和母親》,旋律優美,韻味悠揚,成為當時傳遍歐美和日本的流行歌曲。李叔同以這支曲子與《送別》歌詞相配,可謂珠聯璧合,一經問世,即風靡海內。中國電影一些名作都以這首歌曲為插曲或主題歌,如1963年拍攝的《早春二月》,以《送別》為主要插曲;1983年拍攝的《城南舊事》,以《送別》為主歌。

弘一法師名作《送別》賞析


從總體結構看,《送別》很像一首長短句的詞作。全詩分為三段,其中第一和第三文字相同。


第一段描畫寫送別的環境——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作者選取長亭、古道、芳草、晚風、暮色、弱柳、殘笛、夕陽等八個典型的意象,猶如電影蒙太奇,渲染離別的場景和凄婉的氛圍。「長亭」和「古道」,是寫送別的地方。使讀者聯想到文學史上無數感人的離別場面,如柳永的「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白居易的「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等等。「芳草」比喻離情,如《楚辭?招隱士》就有「王孫游兮不歸,芳草生兮萋萋」的詩句。「晚風拂柳」,暗示依依惜別。柳樹的「柳」與挽留的「留」諧音,傳達出離別和懷遠等情思。《詩經?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戴叔倫《堤上柳》:「垂柳萬條絲,春來織別離。」「山外山」比喻「離愁逐遠漸無窮」,關山迢遞,天各一方。而「送別」的種種離愁別緒,都在「夕陽西下」的餘暉籠罩之下,讓人感受到友情的溫馨和纏綿。


第二段著重描摹送別人的心境——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這是全曲的高潮部分。正如江淹《別賦》開頭:「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通過天涯、地角、知交、零落、濁酒、分別、離夢等意象的組合,訴諸感官,撥動心弦,使無限感慨驟然而生。「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時光荏苒,人世匆匆,知交難覓,重逢何時?「一杯濁酒盡餘歡」,涵蓋並濃縮了「都門帳飲無緒」「勸君更盡一杯酒」「濁酒一杯家萬里」等古詩意境,可謂離懷滿腹,愁緒紛然!最後,在時空交錯中,以「今宵別夢寒」總括全篇。「今宵別夢寒」照應上文的「夕陽山外山」,將思念進一步推向極致;正是「相見時難別亦難」「惟有相思入夢頻。」


第三段與第一段重複,在文字上是重疊,在音韻上是復沓,在修辭上是反覆,在意象上是強化,在抒情上卻是升華。其中,「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兩句,周而復始,與迴環往複的旋律相配合,形成一種凄清的迴環之美,深化了夢魂牽繞的離情別意。

《送別》歌曲意蘊悠長,可謂音樂與文學完美結合的典範。全詩三段,第一段寫景,借景抒情;第二段抒情,情中有景。第三段是意境和情感的升華。


在結構布局上,這首歌曲有起伏,有開合,形成嚴密的整體。全詩緊扣「送別」主題,為讀者描繪如畫情景:夕陽西下,群山相連;碧草茵茵,一望無際;長亭古道,晚風輕拂;楊柳依依,笛聲哀婉。好友執手告別,從此天各一方;酒醉夢別,感傷無限。王國維云:「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長亭古道,芳草垂柳,笛聲哀怨,晚風夕陽……。悠揚的笛聲吹出離愁,幽美的歌詞烘託了別緒,反覆吟唱,令人百感交集,有會於心。


《送別》這支歌曲,描寫摯友離別之真情,謳歌人間友愛之善緣,構築了凄美感人的意境。它一經問世,就感動了無數的華夏兒女。李叔同的詩作,充滿人生哲理,蘊藏著寧靜淡雅的情愫,給人以啟迪。

弘一法師名作《送別》賞析


為送別朋友而賦詩,是中國古典詩詞的一個基本母題。《送別》的意象和語言,是對中國古典送別詩的繼承和發展。長亭飲酒、古道相送、折柳贈別、夕陽揮手、芳草離情,都是千百年來送別詩中常用的意象。但《送別》以短短的一首歌詞,把這些意象都集中起來,以一種藝術感染力和衝擊力,強烈震撼了讀者的心靈,成為離別的文化心理符號。李叔同是中國現代歌史上一位啟蒙先驅。他詩歌作品的曲調帶有濃烈的外來色彩,但歌詞卻是傳統舊體詩詞典型的韻調,其最大的歷史貢獻在於:宣告中國新詩創作新時代的到來。


李叔同是極富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作為才華橫溢的藝術家,他學貫中西,超類拔群,是難得的藝術通才。作為開歷史先河的一代宗師,他藝術教育實踐的時代意義,就是「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他那超常的智慧,新潮的思想和決絕無悔的人生抉擇,都給世人留下不盡的嘆惋和深思……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世間萬物,最能打動人心的,莫過於親情、友情和愛情。人類情感世界的最高境界,可用三字概括,即真、善、美。人世悲歡離合與自然界陰晴圓缺,相互映襯,彼此感應,也可概括為三個字,就是天、地、人。《送別》這首歌曲,描寫的是天、地、人,謳歌的卻是真、善、美。這是它家喻戶曉、百年傳唱而歷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般若五台山 的精彩文章:

不必跋山涉水,只安於當下
山西省雜糧學會藜麥專業委員會成立 再啟產業發展新篇章
大悲大咒通地天
皈依時要避免的四種錯謬情況
為什麼放生能治病?

TAG:般若五台山 |

您可能感興趣

文徵明行草書法作品《跋送別圖》
趙孟頫書法《送別》欣賞
古代《送別詩》名篇擷拾賞析
美女帶書法鑒寶,其作者的一首《送別》流傳至今,專家稱一字千金
閱讀與欣賞 介紹李白五律二首《渡荊門送別》《送友人》
仇英 明《潯陽送別圖》
晏殊極其高明的一首送別詞,被後人譽為「足抵一篇《別賦》」
慶陽作家‖師建軍/《送別》
閱讀與欣賞 介紹王維詩《山中送別》
趙孟頫集字《送別》
《漢魏六朝詩選》第二百一十八首《送別》
《櫻桃小丸子》作者櫻桃子送別會今天舉行
李叔同《送別》——趙孟頫行書集字
程郁綴:唐代送別詩賞析(上)
送別法學家羅豪才教授
紅樓詩詞教學群作業,以送別為題作七律
程郁綴:唐代送別詩賞析(下)
唐詩里很特別的一首送別詩,別具一格的表現手法,令人拍案叫絕!
王維《山中送別》——喃喃自語的送別詩
謝娜離開《妻旅》妻子團飆淚送別,章子怡對她的評價一針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