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中國書法 精髓 全了,建議收藏!

中國書法 精髓 全了,建議收藏!

中國書法 精髓 全了,建議收藏!



一、字如其人/立品為先


書畫清高,首重人品,品節即優,不但人人重其筆墨,更欽仰其人。清.松年《頤園畫論》


立品之人,筆墨外自有一種正大光明之概。清.王妤

且其浩浩落落之懷,一皆寓於筆墨之際,所謂品高,韻自勝焉。 張沅《石濤畫語錄》


古人論書云:一須人品高,二須師法古,是書之法,學者習之,故當熟其手,必先修諸德以熟之以身,德而熟之以身, 書之於手,如是而為書焉。《書法三味》


學書者有兩觀:曰觀物,曰觀我。觀物以類情,觀我以通德。清.劉熙載〈藝概〉


凡人各殊氣血,異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書之好醜,在於心手。唐.張彥遠〈法書要錄〉


夫書稟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東漢.蔡邕〈石室神授筆勢〉


正書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閑聖道也。明.項穆〈書法雅言〉


故書也者,心學也;寫字者,寫志也。清.劉熙載〈藝概〉


學術經論,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動悉邪。柳公權曰:心正則筆正。明.項穆〈書法雅言〉


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書尚青而厚,清厚要必本於心行。不然,書雖倖免薄濁, 亦但為他人寫照而已。清.劉熙載〈藝概〉


得時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唐.孫過庭〈書譜〉

品高者,一點一畫,自有清剛雅正之氣;品下者雖激昂頓挫,儼然可觀,而縱橫剛暴,未免流露楮外。清.朱和羹〈臨池心解〉


凡善書畫者,未有不品學兼長,居官更講政績聲名,所以後世貴重。清.松年〈頤園論畫〉


筆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為本。是則理性情者,書之首務也。清.劉熙載〈藝概〉


手與神運,藝從心得。其志一於書,軒冕不能移,貧賤不能屈,浩然心得,以終其身。宋.朱文長〈續書斷〉


欲書之時,當收視反聽,絕慮凝神,心正氣和,則契於妙,心神不正,書則欹斜;志氣不和,字則顛仆。唐.虞世南〈筆髓論〉


故書也者,心學也;寫字者,寫志也。清.劉熙載〈藝概〉


學術經論,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動悉邪。柳公權曰:心正則筆正。明.項穆〈書法雅言〉;

中國書法 精髓 全了,建議收藏!



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書尚青而厚,清厚要必本於心行。不然,書雖倖免薄濁,亦但為他人寫照而已。清.劉熙載〈藝概〉

得時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唐.孫過庭〈書譜〉


品高者,一點一畫,自有清剛雅正之氣;品下者雖激昂頓挫,儼然可觀,而縱橫剛暴,未免流露楮外。清.朱和羹〈臨池心解〉


凡善書畫者,未有不品學兼長,居官更講政績聲名,所以後世貴重。清.松年〈頤園論畫〉


筆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為本。是則理性情者,書之首務也。清.劉熙載〈藝概〉


手與神運,藝從心得。其志一於書,軒冕不能移,貧賤不能屈,浩然心得,以終其身。宋.朱文長〈續書斷〉


欲書之時,當收視反聽,絕慮凝神,心正氣和,則契於妙,心神不正,書則欹斜;志氣不和,字則顛仆。唐.虞世南〈筆髓論〉


覽田天地之心,推聖人之情,則疑論之中,理俗儒之諍東漢.趙壹《非草書》


喜即氣和而字舒,怒則氣粗而字險,哀即氣鬱而字斂,樂則字平而字麗。情有重輕,則字之斂舒險麗亦有深淺,變化無窮。元.陳繹曾〈翰林要訣〉


人貌有好醜,而君子小人之態,不可掩也,言有辯訥,而君子小人之氣,不可欺也。書有工拙,而軍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亂也。蘇軾《書論》


高韻深情,堅質浩氣,缺不可以為書。 清.劉熙載《藝概》;

夫書者,英傑之餘事,文章之急務也。雖其為道,賢不肖皆可學,然賢能之常多,不肖者能之常少也,豈以不肖者能之而賢者遽棄之不事哉!宋.朱文長〈續書斷〉


夫人靈於萬物,心主於百骸。故心之所發,蘊之為道德顯之為經綸,樹之為勛猷,立之為節操,宣之為文章,運之為字跡。明.項穆〈書法雅言〉


人品既殊,性情各異,筆勢所運,邪正自形。明.項穆〈書法雅言〉


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風節著者,代不乏人,論世者,慕其人,益重其書,書人遂並不朽於千古。清.朱和羹〈臨池心解〉

中國書法 精髓 全了,建議收藏!



二、臨摹入門/循序漸進


初學不外臨摹。臨書得其筆意,摹書得其間架。臨摹既久,則莫如多看,多悟,多商量,多變通。清.周星蓮《臨池管見》


唯初學者不得不摹,亦以節度其手,易於成就,皆須是古人名筆,置之几案,懸之座右,朝夕諦觀,思其用筆之理,然後可以摹臨。南宋.姜夔《續書譜》


麓台云:畫不師古,如夜行無燭,便無入路。故初學必以臨古為先。清.秦祖永《繪事津梁》

學書之法,非口傳心授,不得其精。大要臨古人墨跡,布置間架,擔破管,書破紙,方有功夫。明.解縉《學書法》


先學間架,古人所謂結字也;肩間架即明,則學用筆。間架可看石碑,用筆非真跡不可。清.馮班《鈍吟書要》


臨池之法:不外結體,用筆。結體之功在學力,而用筆之妙關性靈。苟非多閱古書,多臨古貼,融會於胸次,未易指揮如意也。能如秋鷹博兔,碧落摩空,目光四射,用筆之法得之矣!清.朱和羹〈臨池心解〉


故學書全無貼意,如舊家子弟,不過循規蹈矩,飽暖終身而已。清.錢泳《書學》


學書者,既知用筆之訣,尤須博觀古貼,於結構布置,行間疏密,照應起伏,正變巧拙,無不默識於心,務使下筆之際,無一點一畫,不自法貼中來,然後能成家數。清.馮武《書法正轉》


先資政公曰:凡書未成家者,宜日與古貼為緣,無論何貼,皆足以范我筆力。清.梁章鉅《學字》


學書須步趨古人,勿依傍時人。學古人須得其神骨,勿徒其貌似。清.梁巘《平書貼》


凡臨古人書,須平心耐性為之,久久自有功效,不可淺嘗輒止,見異既遷。清.梁章鉅《學字》


取法乎上,僅得乎中,人人言之。然天下最上的境界,人人要到,卻非人人所能到。清.周星蓮《臨池管見》


石湖云:學書須是收昔人真跡佳妙者,可以詳視其先後筆勢輕重往複之法,若只看碑本,則惟得字畫,全不見其筆法神氣,終南精進。南宋.陳槱《負暄野錄》

中國書法 精髓 全了,建議收藏!



石刻不可學,但自書使人刻之,已非己書也,故必須真跡觀之,乃得趣。北宋.米芾《海岳名言》;


故凡得名跡,一望而知為何家者,而通篇意氣歸於本家者,真跡也。一望知為何家之書,細求以本家所習前人法而不見者,仿書也。清.包世臣《安吳論書》


學書時時臨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書細看,令入神,乃到妙處。惟用心不雜,乃是入神要路。北宋.黃庭堅《論書》


凡臨古人始必求其似,久久剝換,遺貌取神。清.王淑《論書滕語》


每習一貼,必使筆法章發透入肝膈,每換後貼,又必使心中如無前貼。積力即久,習過諸家之行質,性情無不奔會腕下,雖曰與古為徒,實則自懷杼軸矣。清.包世臣《藝舟雙輯》


臨書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筆意;摩書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筆意。 南宋.姜夔《續書譜》


初學書類乎本,緩筆定其行勢,忙則失其規矩。晉.王羲之《筆書論十二章》


又學時不在旋看字本,逐畫臨仿,但貴行,住,坐,卧常諦玩,經目著心。久之,自然有悟入處。信意運筆,不覺得其精微,斯為善學。南宋.陳槱《負暄野錄》

且一食之美,惟飽其日,倘一觀而悟,則潤於終身。唐.張懷灌《六體書論》


學古人書,須得其神骨,魄力氣格,命脈,勿徒貌似而不深求也。清.梁巘《學書論》


臨摹用工,是學書大要,然必先求古人意指,次究用筆,後像行體。清.朱履貞《學書捷要》


不泥古法,不執己見,惟在活而已矣。清.鄭板橋


臨摹古人不在對臨,而在神會,目意所結,一塵不入,似而不似,不容思議。明.沈灝〈畫塵〉


自運在服古,臨古須有我。兩者合之則雙美,離之則傷神。清.王淑〈論書滕語〉


吾書雖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是一快也。北宋.蘇軾〈論書〉


學書一字一筆須從古貼中來,否則無本。早矜脫化,必規矩,初宗一家,精深有得。繼采諸美,變動弗拘。斯為不掩性情,自辟門經。清.梁巘《學書論》


凡臨摹須專力一家,然後以各家總覽揣摩,自然胸中饜飫,腕下精熟。久之眼光廣闊,志趣高深,集眾長以為己有,方得出群境地。清.朱和羹〈臨池心解〉


習古人書,必先專精議一家。至於信手觸筆,無所不似,然後可兼收並蓄,淹貫眾有,亦決不能自成一家,到得似來,只為此家所蓋,枉費一生氣力。清.王淑〈論書滕語〉

若但株守一家而摹之,久之必生一種習氣,甚或至於不可響遠。苟能知其弊之不可長,於是自書精意,自辟性靈,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不襲不蹈而天然入聲,可以揆古人而同符,即可以傳後世而無槐:而後成其為我而立門戶矣。清.沈宗騫〈芥舟學畫編〉


只學一家,學成不過為人作奴婢;集眾長歸於我,斯為大成。《翰林粹言》


學書須臨唐碑,到極勁鍵時,然後歸到晉人,則神韻中自俱骨氣,否則一派圓軟,便寫成軟弱字矣。清.梁巘《學書論》


今之學書者,自當以唐碑為宗。唐人門類多,短長肥瘦,各臻秒境;宋人門類少,蔡,蘇,黃,米,俱有毛疵。學者不可不知也。清.錢泳《履園叢話》


舊他拓本與拓手精,則肥瘦不失,精神充足,而緊要在執筆得法,執筆不得法,縱令臨古人墨跡,皆無是處也。清.梁巘《學書論》


古人學書不盡臨摹,張古人書於壁間,觀之入神,則下筆時隨人意。學書即成,且氧於心中無俗氣,然後可以作,示人為揩式。北宋黃庭堅《論書》


故學必有法,成則無體,欲探其奧,先識其門。有知其門不知其奧,未有不得其法而得其能者。唐.張懷瓘《六體書論》


近人不知其用力所自出,專攻近體,可謂數典忘祖矣,焉能卓然以自立哉!清.范公勉《書法述要》


近代以來,殊不師古,而緣情棄道,才記姓名,或學不該贍,聞見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虛費精神。自非道靈感物,不學說以今方新,學書以古方朴。清.范公勉《書法述要》


近世士人多學今書,不學古書,務取媚好,氣格全弱,然而以古並之,便覺不及;豈古人心法不傳而規模形似,不足以得其妙乎。宋.周行己《浮止集》

學一半撒一半,未嘗全學;非不欲全,實不能全,亦不必全也。清.鄭板橋;


學者貴於慎取,不可遂為古人所欺。清.吳德旋《初月樓論書隨筆》


不善學者,即聖人之過處而學之,故蔽於一曲。今世學《蘭亭》者,多此也。北宋.黃庭堅《論書》

中國書法 精髓 全了,建議收藏!



古人筆法淵源,其最不同處,最多相合。李北海云:似我者病。正以不同處求同,不似處求似,同於似者皆病也。清.惲壽平《甌香館畫跋》


大抵下筆之際,盡仿古人,則少神氣;專勿遒勁,則俗病不除。所貴熟習精通,心手相應,斯為美矣。南宋.姜夔《續書譜》


用力到沉著痛快處,方能取古人之神,若一味仿摹古法,又覺刻劃太甚,必須脫去摹似蹊徑,自出機軸,漸老漸熟,乃造平淡,遂使古法優遊筆端,然後傳神。清.宋曹《書法約言》


臨摹古人,須食古而化,獨自成家。明.李流芳


若執著成見,凝滯於胸中,終不能參以活法運用,雖參活法,亦自有一定不易之勢。奔放馳驟,不越範圍,所謂師古而不泥於古,則得之。清.朱和羹《臨池心解》


作書須自家主張,然不是不學古人;須看真跡,然不是不學碑刻。清.馮班〈 鈍吟書要〉


可與談斯道矣!東晉.衛鑠《筆陣圖》


古人有言;隨人學人成舊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北宋.黃庭堅《論書》


學書六要;一氣質,二天資,三得法,四臨摹,五用功,六識鑒。六要俱備,方能成家。清.朱履貞《學書捷要》


作書要發揮自己性靈,初莫寄人籬下,凡臨摹各家,不過竊取其用筆,非規矩形似也。近世每臨一家,止摹仿其筆畫;至於用意入神,全不領會。要知得形似者有盡而領神味者無窮。清.朱和羹《臨池心解》


故思翁有「謬種流傳,概行掃卻」之說,最有功初學。若已入門庭,則當曰:與其過而棄之,毋寧過而存之。清.朱和羹《臨池心解》


書法無他秘,只有用筆與結字耳。用筆近日尚有傳,結字古法盡矣。變古法須有勝古人處,都不知古人,卻言不取古法真是不成書耳。清.馮班《鈍吟書要》


若分布少明,即思縱巧,運用不熟,便欲標奇,是未學走而先學趨也。明.項穆《書法雅言》


觀能書者,僅得數字揣摩,便自成體。無他,專心既久,悟其用筆,用墨及結體之法,供我國運用耳。清.朱和羹《臨池心解》


凡學書者得其一,可以通其餘……北宋.歐陽修《試筆》


學書易少年時將楷書寫定,始是第一層手。清.梁巘《學書論》


凡作字須熟觀魏,晉人書,會之於心,自得古人筆法也。欲學草書,須精真書,知下筆向背,則識草書法,草書不難工矣。北宋.黃庭堅《論書》


古之善書者,必先楷法,漸而至於行草,亦不離乎楷正。宋.歐陽修《歐陽文忠公文集》


學書須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楷書既成,乃縱為行書;行書既成,乃縱為草書。學草書者,先習章草,知偏旁來歷,然後變化為草聖。學篆者亦必由楷書,正鋒既熟,則易為力。學八分者,先學篆,篆既熟,方學八分,乃有古意。明.豐坊《學書法》


凡學書字,先學執筆……若初學,先大書,不得從小。晉.衛鑠《筆陣圖》


古貼字體大小,頗有相徑庭者。如老翁攜幼孫行,長短參差,而情意真執,痛癢相關。清包世臣《安吳論書》


作書起轉收縮,須極力頓挫,筆法既得,更多臨唐貼以嚴其結構。清.梁巘《學書論》


若氣質薄,則體格不大,學力有限;天資劣,則為學限,而入門不易;法不得,則虛積歲月,用功徒然;工夫淺,則筆畫荒疏,終難成就;臨摹少,則字無師承,體勢粗惡;識鑒短,則徘徊今古,胸無成見。清.朱履貞《學書捷要》


初作字,不必多費諸墨。取古拓善本細玩而熟視之,既復,背貼而索之。學而思,思而學,心中若有成局,然後舉閉而追之……清.宋曹《書法約言》


書法備於正書,溢而為行草。未能正書,而能行草,猶未嘗莊語,而輒放言,無是道也。北宋.蘇軾《論書》


旭常云:或問書法之妙,何得其古人?曰妙在執筆,令其圓暢,勿使拘攣;其次識法,須口傳手授,勿使無度。所謂筆法也,其次在布置,不慢不越,巧使合宜;其次變通識懷,縱合規矩;其次紙筆精佳。五者備矣,然後能齊古人。唐.蔡希綜《法書論》


初學字時,不可盡其形勢,先想字成,意在筆前。一遍正其手腳,二遍須學形勢,三遍須令似本,四遍加其遒潤,五遍每加抽拔,使不聲澀。晉.王羲之《筆勢論》


若泛學諸家,則字有工拙,筆多失誤,當連者反斷,當斷者反續,不識向背,不知其止,不悟轉換,隨意用筆,任筆賦形,失誤顛錯,反為新奇。南宋.姜夔《續書譜》


初學條理,必有所事,因象而求意。終及通會,行所無事,得意而忘象。故曰由象識心,象不可著,心不可離。明.項穆《書法雅言》


夫人工書,須從師授。必先識試勢,乃可加功;功勢既明,則務遲澀;遲澀分矣,無系拘踞;拘踞既亡,求諸變態;變態之旨,在於奮斫;奮斫之理,資於異狀;異狀之變,無溺荒僻;荒僻去矣,務於神采;神采之至,幾於玄微,則宕逸無方矣。唐.張懷瓘《玉堂禁經》

中國書法 精髓 全了,建議收藏!



三、形神相依/意境為重


形者,其形體也;神者,其神采也。宋.袁文


形者,神之質地;神者,形之用也。是則形稱其質,神音其用;形之與神,不得相異。南北朝.范縝《神滅論》


神即形也,行即神也。是以形存則神存,形射則神滅也。南北朝.范縝《神滅論》


夫神在形似之外,而形在神氣之中。形不生動,其失則板;生外形似,其失則疏。故求神似於型似之外,取生意於形似之中。明.高廉


取意舍形,無所求意。故得其形,意溢於形;失其形,意云何哉?明.王履


學書之要,唯取神,氣為佳,若模象體勢,雖形似而無精神,乃不知書者所為耳。宋.蔡襄《宋端明殿學士蔡忠公文集》


書之心,主張布算,想像化裁,意在筆端,未形之相也;書之相,旋折進退,威儀神采,筆隨意發,既形之心也。明.項穆《書法雅言》


夫字以神情為精魄,神若不如,則無態度也;以心為筋骨,心若不堅,則字無勁健也;以副毛為皮層,副若不圓,則字無溫潤也。神,心之用也。唐.李世民《指意》


書之妙道,神採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可紹於古人。南朝.王僧虔《筆意贊》


故之書道玄妙,必資於神遇,不可以力求也;機巧必須於心悟,不可以目取也。清.馮武《筆髓》


其有一點一畫,意態縱橫,偃亞中間,綽有餘裕,結字峻秀,類於生動,幽若深遠,煥若神明,以不測為量者,書之妙也。唐.張懷瓘《評書藥石論》


為書之體,須入其形,若坐若形,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雲霧,若日月,縱橫有可象者,方得謂之書矣。東漢.蔡邕《九勢》


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氣立矣。東漢.蔡邕《石室神授筆勢》


古人作書,於聯絡處見章法;於灑落處見意境。清.周星蓮《臨池管見》


至若磔髦竦骨,短截長,有似夫忠臣抗直補過匡主之節也;矩則軌轉,卻密就疏,有似夫孝子承順慎終思遠之心也;耀質含章,或柔或剛,有似夫哲人行藏知進知退之行也。唐.張懷瓘《書斷》


夫心合於氣,氣合於心;神,心之用也,心必靜而已矣。唐.李世民《指意》


成形結字,得形體不如得筆法,得筆法不如得氣象。《翰林粹語》


要使筆落紙上,精神能沖其中,氣韻目暈於外。似生實熟,圓轉流暢,則筆筆有筆,筆筆無痕矣。清.華琳《南宗訣秘》


故有筆法而有生動之情,有墨氣而有活潑之致。清.丁皋《寫真秘訣》


蓋法高於意則用法,意高於法則用意,用意正其神明於法也。清.劉熙載《藝概》


風神者,一須人品高,二須師法古,三須紙筆佳,四須險勁,五須高明,六須潤澤,七須向背得宜,八須時出新意。則自然長者如秀整之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瘦者如山澤之矍,肥者如貴游之子,勁者如武夫,媚者如美女,欹斜如醉仙,端楷如賢士。南宋.姜夔《續書譜》


夫字以神為精魄,神若不知,則字無態度也;以心為筋骨,心若不堅,則字無勁健也;以副毛為皮膚,副若不圓,則字無溫潤也。唐.李世民《筆法訣》


有功無性,神采不生;有性無功,神采不實。。《翰林粹語》


書道只在巧妙二字,拙則直率而無化境矣。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


機者,傳奇之精神;趣奇,傳奇之風致。少此二物,則如泥人土馬,有生形而無升氣。李漁《閑情偶記》


所謂神品,於吾神所著故也。 明.懂其昌《畫禪隨筆》


學術通 於學仙,鍾神最上,鍾氣此之,鐘形又此之。


書貴入神,而神有我神他身之別。入他身者,我化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為我也。清.劉熙載《藝概》


書畫之妙,當以神會,難可以形器求也。 宋.沈括《夢溪筆談》


真在內者,神動於外,是所以貴真也。《莊子》


然智者無涯,法不固定,且以風神骨氣者居上,妍美工用者居下。唐.張懷瓘《書藝》


書之大局,以氣為主;字字有骨肉筋血,以氣充之,精神乃出。 姚配中氣韻有發於墨者,有發於筆者,有發於意者,有發於無意者。發於無意為上,法於意次之,發於筆又次之,發於墨下矣。清.張庚


提要之要,以己之神,取人之神也。清.丁皋《寫真密訣》


意,先天,書之本也;象,後天,書之用也。清.劉熙載《藝概》


作字要手熟則氣神完實而有餘韻,於靜中自是一樂事。宋蘇軾《東坡題跋》


不求形似,正是潛移造化而於天游;近人只求形似,欲似所以愈離。清.惲壽平《甌香館畫跋》


書要力實而氣空,然求空心於其實,未有不透紙而能離紙者也。


書要心思微,魄力大。微者條理與字中,大者磅礴乎字外。清.劉熙載《藝概》


筆墨一道,用意為上。清.王原祁

中國書法 精髓 全了,建議收藏!



玄妙之意,出於物類之表;淵深之理,伏於查冥之間;豈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測。非有獨聞之聽,獨見之明,不可議無聲之音,無形之相。唐.張懷瓘《書藝》


陽氣明而華壁立,陰氣大而風神生。晉.王羲之《述天台紫真傳授筆法》


有筆有墨謂之畫,有韻有趣謂之筆墨,瀟洒風流遺之韻,盡變窮奇謂之趣。清.惲壽平《甌香館畫禪》


筆底深秀,自然有氣韻,有書卷氣。清.蔣驥《傳神秘要》


氣有清濁厚薄,格有高低雅俗。清.劉熙載《藝概》


書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於心行。不然,書雖倖免薄濁,但亦為他人寫照而已。清.劉熙載《藝概》


古人論詩之妙,必曰沉著痛快。惟書亦然,沉著而不痛快,則肥濁而風韻不足;痛快而不沉著,則潦草而法度蕩然。明.豐坊《書訣》


筆墨酣暢,意趣超古。清.吳歷


仆曰:文則數言乃成其意,書則一字已見其心,可謂得簡易之道。欲知其妙,初觀莫測,久視彌珍,雖書已緘藏,而心追目極,情猶眷眷者,是為妙矣。唐.張懷瓘《文字論》


書法惟風韻難及......。清.左因生《書式》


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意以見其志覽之即瞭然。唐.張懷瓘《書議》


沉者,下筆不浮,刻入紙中也;螢者,如孤月流天,無雲翳也;清者,非謂瘦與寒也;肥者,亦有清氣也,在參古貼而得之。《書法三味》


臨不測之水,使人神清;登高萬仞之山,自然意遠。唐.張懷瓘《書斷》


凡書貴有天趣……明.孫文融《書畫題跋》


吾善養吾浩然之氣。戰國《孟子.公孫丑上》


凡論書氣,以士氣為上。若婦氣,兵氣,村氣,市氣,匠氣,腐氣,傖氣,鯡俳氣,江湖氣,門客氣,酒肉氣,疏筍氣,皆士氣之棄也。清.劉熙載《藝概》


筆墨可知也,天機不可知也;規矩可得也,氣韻不可得也。清.惲壽平《 甌香館畫跋》


書之心,主張布算,想像化裁,意在筆端,未形之相也。書之相,旋折進退,威儀神采,筆隨意發,既形之心也。明.項穆《書法雅言》


凡狀物者,得其形,不若得其勢;得其勢,不若得其韻;得其韻,不若得其性。明.李日華


書肇於自然【漢·蔡邕】


無聲之音,無形之相【唐·張懷瓘】


學書則知識學可以致遠【唐·張彥遠】


玄妙之意,出於物類之表;幽深之理,伏於杳冥之間;豈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測【唐·張懷瓘】


或寄以騁縱橫之志,或托以散鬱結之懷。雖至貴不能抑其高,雖妙算不能 量其力【唐·張懷瓘】


字不可重筆,話不可亂傳


寫字如畫狗,越描越丑


字怕練,馬怕騎


字無百日功


拳要打,字要練


字要骨格,肉須裹筋,筋須藏肉,帖乃秀潤生布置【宋·米芾】


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准【唐·孫過庭】


筆禿千管,墨磨萬錠【宋·蘇軾】


引筆奮力,若鴻鵠高飛,邈邈翩翩【晉·衛恆】


婉若銀鉤,漂若驚鸞【晉·索靖】


飄若浮雲,矯若驚龍【晉·書論】


龍跳天門,虎卧鳳閣【南北朝·蕭衍】


雲鶴游天,群鴻戲海【南北朝·蕭衍】


龍威虎振,劍拔弩張【南北朝·袁昂】


體象卓然,殊今異古。落落珠玉,飄飄纓組【唐·張懷瓘】


如清風出袖,明月入懷【唐·李嗣真】


筆下龍蛇似有神【唐·張懷瓘】


揮毫落筆如雲煙【唐·杜甫】


時時只見龍蛇走【唐·李白】


若教臨水畔,字字恐成龍【唐·韓愈】

中國書法 精髓 全了,建議收藏!



四、書法名家書論


孫過庭:初學分布,但求平正。


項穆:書有三戒;初學分布,戒不均繼知規矩,戒不活與滯;終能純熟,戒狂怪與俗。


王羲之:字之形勢不宜上闊下狹,如此則重輕不相稱也。分間布白,遠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穩。


顏真卿:欲書先預想字形,布置令其平穩,或意外生體,令有異勢,是之謂巧。


歐陽詢:初學之士,先立大體,橫直安置,對待布白,務求其均齊。


王羲之:分間布白,遠近宜均。


蔣和:布白有三;字中這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間之布白。初學分布,皆須停勻;既知停勻則求變化,斜正疏密錯落其間。


陳繹:疏處捺滿,密處提飛;平處捺滿,險處提飛;捺滿則肥,提飛則瘦。


王羲之:分均點畫,遠近相須,播布研精,調和筆墨;鋒纖往來,疏密相附。


項穆:人之於書,得心應手,千形萬狀不過曰中和。曰肥。曰瘦而已。若書宜長短合度,輕重協衡,陰陽得宜,剛柔互濟,猶世之論相者不肥不瘦。不長不短為端美也。


張懷瓘:偃仰向背;謂兩字並為一字,須求點畫上下偃仰有離合之勢。


王羲之:二字合為一體,重不宜長,單不宜小,復不宜大,密勝乎疏,短勝乎長。


衛夫人:點畫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橫畫如千里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豎畫如萬歲枯藤;撇畫如陸斷犀象;捺畫如崩浪雷奔;斜勾如百鈞弩發;橫折如勁弩筋節;每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書道畢矣。


011珍惜身邊喜歡書法的男人


012一定要跟畫家做最純粹的朋友,受益一生!


013書畫,可以改變一個人的運勢 | 深度好文


014就是為這樣一個女人,一代書畫巨匠獨守空床30年…


015終於找到了!王羲之《陋室銘》| 必須收藏


016人品,大於能力 (寫的真好)


017書畫名家們的潤筆費 | 請看完!


018你家很美,但缺畫


019古人這樣誇美女,學著點!(特別是最後一句)


020淳道 | 淳樸自然,大道至簡 | 解析道家的十大智慧


————淳樸自然 大道至簡]————


傳播:傳統文化 藝海軼事 書畫行情 圈內觀點 歷史經典

中國書法 精髓 全了,建議收藏! 點擊播放 GIF/223K



貴在分享:其文章源於簽約藝術家或網路,網路素材無從查證作者,如侵權可聯繫我們予以公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淳道字畫 的精彩文章:

千古一人,曠世奇才——蘇東坡

TAG:淳道字畫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書法理論的精髓全在這了,建議收藏!
中國書法理論的精髓全在這了,建議收藏
書法理論的精髓,建議收藏!
中國傳統書法的三大精髓
袁朴的書法精髓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王冬齡:亂書打通了古今中西,保持了書法的精髓
麻衣相法秘傳口訣,傳統文化瑰寶,古相法精髓,建議收藏
一文了解中國古建築的精髓
書法五要(精髓)
這件「鎮國書法」內藏有美食,只有懂得此物,才能明白書法的精髓
蒼井空是書法才女,一幅8字書法作品拍60萬,深得中國書法精髓
美國課堂項目制教學法,精髓都在這套書中,6大學科全覆蓋
中國陶瓷,囊括了中華傳統文化之精髓,寄託了大眾的審美傾向
挖掘書法文化精髓 打造「北方書法聖地」
這才是書法結構的精髓!
「線」才是中國畫的精髓和靈魂!
漲知識 |一篇文章,讓你了解中國古建築的精髓!
中醫的精髓是否最終將在中醫西化中覆滅?
他的書法讓人一見傾心,蔣寶山書法大氣磅礴,深得「毛體」之精髓
周汝昌:書法藝術最深刻的精髓,都集中在一個「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