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1種用來喂動物的野草,根可以冒充中藥黃芪,其實藥性大不同

1種用來喂動物的野草,根可以冒充中藥黃芪,其實藥性大不同

昨天和朋友一起去吃全素餐,裡面有道菜叫「苜蓿芽」,是用苜蓿的種子發出來的小嫩芽,比我們常吃的豆芽要細小很多,但入口「脆、嫩、清、爽」,讓人回味無窮,直感覺把春天吃在了嘴裡!

1種用來喂動物的野草,根可以冒充中藥黃芪,其實藥性大不同

苜蓿最早是在漢代由「西域」傳入中原的,以「牧草之王」著稱。以前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養牛、馬、兔子等動物,就常用苜蓿草來喂它們,唐代詩人李白還留有「天馬常銜苜蓿花」的詩句。我的母親經常跟我講,他們小時候物質條件匱乏,到了春天家裡就經常吃苜蓿,可以在開水中焯一下撈出來放點油、鹽、醋和辣椒涼拌,可以做苜蓿炒雞蛋,也可以包餃子,反正是變著花樣吃,從來不覺得厭煩。

1種用來喂動物的野草,根可以冒充中藥黃芪,其實藥性大不同

其實苜蓿在中國的食用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漢代,《神農本草經》中記載苜蓿:「主安中利人,可久食。」 南北朝時期的《本草經集注》有言:「長安中乃有苜蓿園,北人甚重此,江南人不甚食之,以無氣味故也。」從這些記載中,可以看出人們對苜蓿食用價值的肯定。

1種用來喂動物的野草,根可以冒充中藥黃芪,其實藥性大不同

現代研究顯示,苜蓿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豐富的膳食纖維,此外還含有胡蘿蔔素、維生素E、礦物質等成分,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現代人們有了養生的追求,希望吃到純天然的、有營養的東西。當初充饑的野菜,搖身一變成了城市人「嘗鮮兒」的養生菜品!

1種用來喂動物的野草,根可以冒充中藥黃芪,其實藥性大不同

其實,苜蓿的根也是一味中藥,有清熱、解毒、利濕的功效。《唐本草》中記載:「(苜蓿根)主熱病,煩滿,目黃赤,小便黃,酒疸。」苜蓿根和中藥黃芪很相似,因此自古就有人用苜蓿根作黃芪的替代品。宋代的《本草圖經》中記載:「今人多以苜蓿根假作黃芪,折皮亦似綿,頗能亂真。但苜蓿根堅而脆,黃芪至柔韌,皮微黃褐色,肉中白色,此為異耳。」這就考驗中醫藥專業人員的功力了!

1種用來喂動物的野草,根可以冒充中藥黃芪,其實藥性大不同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苜蓿莖葉也是性偏涼的,對於身體熱盛、上火的人較為適合,對於脾胃虛寒、胃腸敏感的人,還是要堅持適度原則。

(作者豆蔻,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杏花島 的精彩文章:

男子去農村摘「香椿」吃,導致渾身奇癢、化膿
女子坐長途車憋尿,憋出來1種慢性病後悔20多年
兩個小孩一起游泳,惹上了會傳染的疹子,中醫叫它鼠乳
女子扁桃體發炎後,出現尿血,究竟是怎麼回事?
大叔被大狗撕咬後,經常做噩夢,最後居然精神分裂了

TAG:杏花島 |

您可能感興趣

果實酷似山藥豆,根常被用來冒充何首烏,卻不知是稀罕的「黃葯」
七種可以關在動物園冒充狼的犬類
用劣質塑料冒充精品蜜蠟,竟也能騙到這麼多的玩家?
猛犬界最「垃圾」的三種犬,本身一文不值,卻經常冒充知名猛犬
同樣是冒充佛祖,為何黃眉老怪沒有被抽皮剝筋?原因可不簡單
大馬哈魚還在冒充三文魚?它自己也被冒充了,吃完就屁股冒油!
感覺到自己是贗品,這不奇怪,他有可能是「冒充者綜合征」
你以為吃的是雞肉,背後卻是狗的哀嚎,無良商販狗肉冒充雞肉
主人拿真狗冒充繪畫大觸,然而錯不該選了柴犬來做模特
這「鍋」咱不背,毒品冒充「藍精靈」可千萬別上當!
「毒螺」冒充田螺!常吃的水產品被假冒,嚴重會中毒!
你的小葉紫檀盆景樹,是此植物冒充的,教你識別真貨,別再被騙了
長相「巨丑」的魚,經常被別的魚冒充,比甲魚營養,便宜卻沒人買
黃眉怪啥來歷,為啥敢冒充佛祖卻不吃唐僧肉,孫悟空也鬥不過他?
男子無證駕駛逃跑被抓,一查還有吸毒史,尿檢耍花樣用自來水冒充
以吃泔水和動物內臟為生,一年能長一斤多,常被人冒充野生鯰魚
你吃的三文魚,可能都是虹鱒冒充的?
動物園找不到斑馬,居然抓來一頭驢刷上油漆冒充
這個妖怪冒充如來佛祖卻未受懲罰,是背景強大,還是另有原因?
矯情之所以可怕,原因就在於它是平庸卻偏要冒充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