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記述千古一人的聖哲傳記——玄奘法師傳(二):5

記述千古一人的聖哲傳記——玄奘法師傳(二):5












記述千古一人的聖哲傳記——玄奘法師傳(二):5

2017-05-12 大象佛學圖書館

記述千古一人的聖哲傳記——玄奘法師傳(二):5 點擊播放 GIF/277K


記述千古一人的聖哲傳記——玄奘法師傳(二):5


記述千古一人的聖哲傳記——


玄 奘 法 師 傳


第二卷:5


(唐)慧立法師 著 / 趙曉鶯 譯

縛喝國西南有銳末陀國(今烏滸水以南)、胡實健國(今木鹿/馬里與縛喝/巴里黑之間),他們的國王聽說奘師由遠國而來,都派遣貴臣拜請奘師去受供養。奘師再三推辭,國王再三派人來請,只好前去。國王很高興,用金寶飲食供養法師,法師不受而回。


奘師從縛喝國南行,和慧性法師結伴到揭職國(今阿富汗之達拉哈斯附近)。再向東南行,入大雪山,行六百多里,到了梵衍那國(今巴米揚)。這個國家東西綿延兩千多里,都在雪山之中。中途之艱險,遠遠超過崚山和沙磧。積雲飛雪,沒有片刻晴朗,碰到更嚴重的地方,則平地雪深數丈。故宋玉(戰國時楚詩人)稱:「西方之艱,層冰峨峨,飛雪千里」,即此也。嗟乎!若不是為了眾生而求無上正法者,哪能不顧父母所遺之生命而西遊至此哉!昔王遵登九折之坂,自稱是為漢室忠臣。法師如今涉雪嶺求經,亦可謂如來真子矣!


奘師一行歷盡艱辛,方才翻過大雪山,到了梵衍那國都城。城中有佛寺十幾所,僧徒數千人,都學習小乘出世部的學說。梵衍王出城相迎,請奘師到宮中供養,數日後才出宮。摩訶僧祗部學僧阿梨耶馱婆(唐言聖使)、阿梨耶斯那(唐言聖軍)都精通法相,見到法師,不禁驚嘆中國竟然有如此高僧,於是便殷勤陪同奘師巡禮聖跡。


都城東北的山曲處有一座立石大佛像,高一百五十尺,金色光彩鮮艷奪目,珍寶裝綴輝煌燦爛。石像東邊,有一所佛寺,寺東邊有鍮石製作的釋迦牟尼佛立像,高一百尺;寺內有佛入涅槃的卧像,長一千尺,都雕刻得莊嚴微妙。奘師巡禮一遍,便起身南行。


這樣走了十五天,奘師一行終於走出梵衍那國境。可是這時卻遇上大雪,迷失了道路。但見漫山遍野,儘是銀色世界,大雪紛紛揚揚下著,看不見道路遠近,也辨不清東西南北。好不容易到了一個小沙嶺,嶺下有一個獵人,正在雪中打獵。他們趕緊向前打聽道路,方才知道已出了大雪山。又度過一重黑山,到了迦畢試國(今巴格蘭)境。迦畢試國周圍四千多里,是印度西北的一個大國。國王是屬於剎利階級,智勇兼備,統領十幾個部落,都信奉佛教。聽說中國有一位奘師,到印度取經,將到本國,便親自帶了諸僧,出城門來迎接。

都城之內,有佛寺一百多所,各寺僧人,聽說奘師到來,爭著請他去住。其中有一座小乘寺,名叫沙落迦,據說是從前中國漢朝皇帝有一位王子在此國時所造。寺僧說道:「我們這寺本是漢朝王子所造,現在法師既從中國來,應該先住我們寺里才是。」奘師看見他們態度十分誠懇,而且與他同來的慧性法師是小乘僧,也不便住在大乘寺,於是就答應在此住下。


當年漢朝王子在造寺的時候,在這寺的東門南面一位大神王腳下,埋了不少財寶,預備以後修繕寺院用的。寺里諸僧為了紀念這位王子,在牆壁上到處繪了王子的像,一直傳到現在,沒有間斷過。


最近有一個貪婪的惡王,得知寺中藏有珍寶後,就帶兵來挖珠寶,但是他們剛開始挖便地動山搖,而且神像頭上的鸚鵡,發出完全不像鸚鵡發出的非常凄厲、非常恐怖的叫聲,盜寶之人全被嚇跑。


寺中有座佛塔,年久失修,多有毀壞,寺里的僧人想動用這批珍寶來修繕,可地依然會發出震吼之聲,因此無人敢接近去挖珍寶。他們看到奘師到來,都覺得機緣到了,就去和奘師商量,把這個故事原原本本地告訴了他。於是奘師就帶著這些僧人到大神王像前去祈求,焚香啟白:「質子當年留下這批珍寶就是為了修繕塔寺,現在正當其時。如蒙允許,今天我玄奘監督著來打開,並親自把它的份量給稱好,交給有關部門,貧僧保證每分錢都會花在正當的地方,絕不浪費。唯願護法大神能夠體察因緣,成就這件功德。」說完,就命人挖掘,地也不動,山也不搖,鸚鵡也不叫,挖到地底下七八尺的時候,挖到了一個大的銅器,裡面有黃金數百斤、明珠數十顆,大家都很歡喜,對法師無不嘆服。隨後奘師就在此寺院中結夏安居。

迦畢試王信奉大乘教法,很喜歡聽聞經論,於是特地恭請奘師和慧性法師在大乘寺里主持了一場法會,參加法會的有大乘高僧秣奴若瞿沙(唐言如意聲)、薩婆多部高僧阿梨耶伐摩(唐言聖曹)、小乘沙彌塞部高僧求那跋陀(唐言德賢),這些人都是各宗的佛學領袖。但是他們學不兼通,大小各別;獨有奘師,兼通大、小乘,隨人發問,應答如流,眾人無不心服。這樣的論道,持續了五日方散。國王非常歡喜,以純錦五匹,特別供養奘師。


奘師在沙落迦寺安居過夏後,同行的慧性法師因又被睹貨羅王邀請,故與法師辭別而回。奘師離開迦畢試國後,向東行六百餘里,越過黑嶺,進入北印度境,首先到達濫波國(今拉格曼)。這國周圍有一千多里,寺院十所,僧徒都學大乘。奘師在濫波國停留了三天後,便南行到了一座小嶺,嶺上有一座寶塔,據說釋迦世尊從前曾從南方步行到此,在這山頭上小立。後人為了紀念他,所以蓋了這一座寶塔。

記述千古一人的聖哲傳記——玄奘法師傳(二):5 點擊播放 GIF/5K



原文


時縛喝西南有銳末陀胡寔健國。其王聞法師從遠國來。皆遣貴臣拜請過國受供養。辭不行。使人往來再三。不得已而赴。王甚喜。乃陳金寶飲食施法師。法師皆不受而返。自縛喝南行。與慧性法師相隨入揭職國。東南入大雪山。行六百餘里出睹貨羅境入梵衍那國。國東西二千餘里。在雪山中。塗路艱危倍於凌磧之地。凝雲飛雪曾不暫霽。或逢尤甚之處則平途數丈。故宋王稱西方之難增冰峨峨飛雪千里即此也。嗟乎若不為眾生求無上正法者。寧有稟父母遺體而游此哉。昔王遵登九折之坂。自雲我為漢室忠臣。法師今涉雪嶺求經。亦可謂如來真子矣。如是漸到梵衍都城。有伽藍十餘所僧徒數千人。學小乘出世說部。梵衍王出迎延過宮供養。累日方出。彼有摩訶僧祇部學僧阿梨耶馱婆(唐言聖使)阿梨耶斯那(唐言聖軍)。並深知法相。見法師驚嘆。脂那遠國有如是僧。相引處處禮觀殷勤不已。王城東北山阿有立石像。高百五十尺。像東有伽藍。伽藍東有鍮石釋迦立像。高一百尺。伽藍內有佛入涅槃卧像。長一千尺。並裝嚴微妙。此東南行二百餘里。度大雪山至小川。有伽藍中有佛齒及劫初時獨覺齒。長五寸廣減四寸。復有金輪王齒。長三寸廣二寸。商諾迦縛娑(舊曰商那和修訛也)所持鐵缽。量可八九升。及僧伽胝衣赤絳色。其人五百身中陰生陰。恆服此衣從胎俱出。後變為袈裟。因緣廣如別傳。如是經十五日出梵衍。二日逢雪迷失道路。至一小沙嶺遇獵人示道。度黑山至迦畢試境國。周四千餘里。北背雪山。王則剎利種也。明略有威統十餘國。將至其都王共諸僧並出城來迎。伽藍百餘所。諸僧相諍各欲邀過。所住有一小乘寺名沙落迦。相傳雲。是昔漢天子子質於此時作也。其寺僧言。我寺本漢天子兒作。今從彼來。先宜過我寺。法師見其殷至。又同侶慧性法師是小乘僧。意復不欲居大乘寺。遂即就停。質子造寺時。又藏無量珍寶於佛院東門南大神王足下。擬後修補伽藍。諸僧荷恩。處處屋壁圖畫質子之形。解安居日復為講誦樹福。代代相傳於今未息。近有惡王貪暴欲奪僧寶。使人掘神足下。地便大動。其神頂上有鸚鵡鳥像。見其發掘振羽驚鳴。王及軍眾皆悉悶倒懼而還退。寺有窣堵波相輪摧毀。僧欲取寶修營。地還振吼無敢近者。法師既至眾皆聚集。共請法師陳說先事。法師共到神所焚香告曰。質子原藏此寶擬營功德。今開施用誠是其時。願鑒無妄之心。少戢威嚴之德。如蒙許者奘自觀開。稱知斤數以付所司。如法修造不令虛費。唯神之靈願垂體察。言訖命人掘之夷然無患。深七八尺得一大銅器。中有黃金數百斤明珠數十顆。大眾歡喜無不嗟伏。法師即於寺夏坐。其王輕藝羅信重大乘樂觀講誦。乃屈法師及慧性三藏於一大乘寺法集。彼有大乘三藏名秣奴若瞿沙(唐言如意聲)薩婆多部僧阿黎耶伐摩(唐言聖曹)彌沙塞部僧求那跋陀(唐言德賢)。皆是彼之稱首。然學不兼通。大小各別。雖精一理終偏有所長。唯法師備識眾教。隨其來問各依部答。咸皆愜伏。如是五日方散。王甚喜以純錦五匹別施法師。以外各各有差。於沙落迦安居訖。其慧性法師重為睹貨羅王請卻還。法師與別。東進行六百餘里越黑嶺。入北印度境至濫波國。國周千餘里。伽藍十所。僧徒皆學大乘。停三日。南行至一小嶺。嶺有窣堵波。是佛昔從南步行到此住立。後人敬戀故建茲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實拍!動手術把活黃×鱔從體內取出!
澳大利亞當代公寓設計,奇特的外觀設計令人嘆為觀止!
身價20億郭富城又被批摳門,順產套餐才花9萬,網友送「摳王」
孕期別踩這三個雷區!別等娃畸形才後悔
敘軍使用化武招來美軍正義打擊,八國聯軍用毒氣攻擊清軍誰來管?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二月十九,大叢林里的觀音菩薩聖誕法會印象記述
記述史實與傳聞的著作《韓詩外傳》
燕姞夢蘭,《左傳》中記述的有關蘭花的故事
古籍《大戴禮記》十大名句,記述儒家學派的經典之言!
記述兩晉南北朝歷史人物的原因
清穆宗同治帝死因之謎:笑看筆記中的宮闈記述
印璽記述:皇帝御璽上的璽文寫的是什麼文字?
記述250多位王姓代表人物故事的《王氏春秋》正式發行了
原創 印璽記述:皇帝御璽上的璽文寫的是什麼文字?
《洛陽伽藍記》中記述的佛塔是怎樣的輝煌壯觀?
記述感動倫敦馬拉松的二三事
聖彼得堡印象記述
記述一首絕句的誕生
靜海作協主席楊伯良:回憶和記述的愉悅
俄羅斯教科書上如何記述他們侵佔外滿洲的歷史?
《逝去的武林》重點記述的武痴,一生的武學精華都在這裡!
親歷者撰文記述1984年重殮慈禧經過
忠義衛國碑:記述了中國人民海軍建軍後對外最大的一場海戰
佛經中關於觀音菩薩身世的記述
商朝的甲骨文里為什麼沒有夏朝的記述,夏朝究竟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