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長得胖,可能是你的微生物「消失了」

長得胖,可能是你的微生物「消失了」

長得胖,可能是你的微生物「消失了」



1990年,大約12%的美國人患有肥胖症。


2010年,這個數值超過30%。


等你路過機場、超市或購物逛街的時候,肥胖症已經不再是「山姆大叔」的專利,而成為全球流行性病。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截至2008年,全球已有15億的成年人處於超重狀態,其中有2億以上的男性、接近3億的女性屬於肥胖。


這些數據令人警醒,但真正可怕的是,這種普遍變胖的現象並非在過去幾個世紀里緩慢發生,而是在最近20多年裡驟然出現。


說起肥胖,人們常常歸咎於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


高卡路里攝入固然無助於減肥,卻不足以解釋正在世界範圍蔓延的肥胖症。


究竟發生了什麼!


微生物學教授、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馬丁·布萊澤告訴你:


肥胖症、兒童糖尿病、哮喘、花粉症、食管癌、自閉症、濕疹……


這些看似彼此並無關聯的疾病,背後可能有某個共同的原因——正在消失的微生物。

長得胖,可能是你的微生物「消失了」


微生物學教授、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馬丁·布萊澤


他寫下了《消失的微生物》一書,被《時代》雜誌評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100人之一,並被任命為美國總統防治耐葯細菌顧問委員會主席。


他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和親身經歷得出了一個「振聾發聵」的觀點:「抗生素」「剖宮產」「奶瓶餵養」作為三把利劍,正生生地把無數家族世代延續的「菌脈」攔腰砍斷,讓無數孩子的身體暴露在過敏、風濕、自閉症、糖尿病、癌症等多種疾病的高風險之下。他在書中向中國疾呼,「不要重蹈我們的覆轍。」


為此,瀟湘晨報悅讀專欄獨家專訪馬丁·布萊澤,請他詳細解讀微生物群對人類的意義以及微生物的消失引發的後果。

長得胖,可能是你的微生物「消失了」



1


身體的另一個「器官」——微生物聯盟


「微生物」包含細菌、病毒、真菌等好幾種生物體。《消失的微生物》主要探討的是細菌域,即沒有細胞核的單細胞生物。


細菌,在許多人心中都是「壞東西」。所以,我們用各種消毒液消滅細菌,希望把這個世界打掃得乾乾淨淨。

長得胖,可能是你的微生物「消失了」



然而,在這個地球上,真正的主宰者就是肉眼看不到的微小之物——細菌。生物學家斯蒂芬·傑伊·古爾德曾寫道:「這是微生物的時代,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還是如此,直至世界終結……」


在近30億年的時間裡,細菌是地球上唯一的生命形式,它們佔據了陸地、天空、水體的每一個角落,推動著化學反應,創造了生物圈,並為多細胞生命的演化創造了條件。

長得胖,可能是你的微生物「消失了」



有些細菌喜歡吃塑料,參與了「塑料圈」降解回生物圈的過程;有些細菌喜歡原油,墨西哥灣深海原油泄漏後,細菌消化了許多污染物……


所以,你還會認為細菌都是「壞東西」么?


而馬丁·布萊澤甚至將微生物群視作人身體的一個「器官」。「據估算,人的身體由30萬億個細胞組成,但是它卻容納了超過100萬億個細菌與真菌細胞,這些微生物朋友們與我們協同演化。此時此刻,你身體內70%~90%的細胞都不是人類細胞,而是微生物細胞。」


胃裡的幽門螺旋桿菌對於胃酸的分泌、荷爾蒙的產生、免疫力的維持都發揮著作用;腸的微生物幫助降解素食纖維並消化澱粉;有些腸道細菌可以合成維生素K,它對於傷口處的血液凝結不可或缺。「你血液中幾乎所有的化學物質都是由微生物活動產生出來的。」

2


微生物消失渠道一:抗生素的濫用


當我們理解了微生物的功能,或許就更容易理解它們的「消失」帶來的後果。首先,先看看微生物是如何消失的。馬丁·布萊澤指出抗生素的濫用是罪魁禍首之一。


毫無疑問,抗生素的確為人類帶來了福音,「青黴素開啟了醫學的黃金時代。」馬丁·布萊澤說,「多年以來,我都告訴我的學生,如果我被困在一個荒島且只能隨身攜帶一種抗生素,我會選擇氯黴素——它就是這麼厲害!」


可是,問題開始出現。抗生素的濫用引起了諸多問題,最先引起人們注意的是耐葯細菌,即新聞中常常出現的「超級細菌」,對全部或幾乎全部的抗生素產生耐藥性。

長得胖,可能是你的微生物「消失了」



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提供的數據顯示,全球每年約有70萬人死於「超級細菌」等耐葯菌感染,到2050年,這一數字有可能突破千萬,超過目前死於癌症的人數。


耐葯細菌究竟是如何產生的?馬丁·布萊澤在《消失的微生物》中講述了一種可能方式:一個受了感染的孩子服用了廣譜抗生素阿莫西林,當阿莫西林經孩子的腸道吸收進入血液,然後隨血液運送到所有的組織器官,人體各處的細菌都會接觸到阿莫西林並被其消滅。所有的細菌群體里都有易感菌株和耐葯菌株。抗生素在消滅病原體的同時也消滅掉了身體內部那些易感的群體,「這就像是在本該使用激光定位精確打擊的時候使用了地毯式轟炸。」


於是麻煩來了,當易感菌被清除,耐葯菌株的群體會擴大。因為周圍的競爭者寥寥無幾,這些耐葯細菌就此興盛,其中包括病原體,也包括許多無害的細菌。「倖存下來的細菌就適應了這些抗生素,藥物不再有效,只要抗生素還存在,它就會繼續篩選耐藥性菌株。」

長得胖,可能是你的微生物「消失了」



更讓人擔心的是,「由於我們濫用抗生素,細菌產生了越來越強的耐藥性,與此同時,醫藥公司並沒有及時開發出新的抗生素。換言之,在這場『軍備競賽』中,我們落後了。」


除此之外,科學家還發現了抗生素與肥胖之間的關係。1991年,馬丁·布萊澤的同事利奧·特洛山德與簡·布魯斯坦在英國進行了一個親子長期研究。超過14500位孕婦參加。他們的孩子從出生起自動成為接下來15年的研究對象。


結果發現:在頭6個月里解除了抗生素的孩子長大以後變得更胖。


3


微生物消失渠道二:剖宮產


在整個動物界,母體在分娩時都會將微生物傳遞給後代。


馬丁·布萊澤在《消失的微生物》中詳細描述了這一過程:在懷孕期間,孕婦體內的乳酸桿菌生長旺盛,把其他的微生物或者潛在的入侵者都擠了出去。母親的羊水一旦破裂,這股飽含著乳酸桿菌的激流迅速漫過母親的皮膚,胎兒一出生馬上就接觸到乳酸桿菌,這成為進入嬰兒無菌腸道的第一批住戶,它們為隨後到來的微生物種群奠定了基礎。

長得胖,可能是你的微生物「消失了」


之後的母乳為新生兒提供了更多的益處,母乳的組成正是為了篩選特定的細菌,其中甚至包含了尿素。細菌可以利用尿素作為氮源合成自己的蛋白質,而不必直接與嬰兒競爭氮源。母體的廢物都可以用來促進對嬰兒有益的細菌生長。大自然之機巧,怎不令人讚歎!」


馬丁·布萊澤認為剖宮產對母嬰之間微生物的傳遞帶來了巨大的威脅。「在剖宮產的過程中,孩子通過手術從子宮裡被直接取出,沒有通過母親的產道,也沒有獲得乳酸桿菌。這套手段最初發明於羅馬時期,目的是在緊急情況下犧牲母親來挽救孩子。」

長得胖,可能是你的微生物「消失了」



自然分娩出生的嬰兒,其口腔、皮膚、胎糞里充滿了母親體內的細菌,如乳酸桿菌、普雷沃斯菌、纖毛菌屬等。而剖宮產出生的嬰兒身上的細菌群則以葡萄球菌,白喉棒狀桿菌、丙酸桿菌為主。「換句話說,後者身上的奠基微生物更像是護士及醫生皮膚上、醫院床單上或者外科手術室的空氣里的細菌,他們沒能獲得來自母親的乳酸桿菌。」


4


濫用抗生素,是在增加全世界風險


抗生素濫用、剖宮產以及對畜牧動物大量使用抗生素如何影響人類身上的細菌,馬丁·布萊澤對此已經思考了多年。


他形成了這樣一個假說,「肥胖、青少年糖尿病、哮喘等正是由於失去了這些世代傳承、功能保守的微生物居民而導致的。」

在這30多年的研究中,幽門螺旋桿菌一直是他的嚮導。遺傳學研究顯示,人類攜帶幽門螺旋桿菌已有十多萬年。一開始,醫學界認為幽門螺旋桿菌是病原體,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列為一級致癌物。

長得胖,可能是你的微生物「消失了」



然而,馬丁·布萊澤課題組的研究發現幽門螺旋桿菌亦敵亦友。隨著幽門螺旋桿菌的消失,胃癌發病率降低,但食管腺癌發病率卻在攀升。


《消失的微生物》中提到,20世紀早期出生的大多數美國人都攜帶幽門螺旋桿菌,但是1995年之後出生的人里攜帶這些細菌的比例只有不到6%。類似的趨勢在德國和北歐諸國也出現了。「區別無非是發達國家消失得快,發展中國家消失得慢。」

長得胖,可能是你的微生物「消失了」



於是,馬丁·布萊澤在《消失的微生物》中說的第一句話是,「中國令我憂心忡忡」。他憂心的是中國人的健康,「特別是下一代的健康。」在他看來,處於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可以研究發達國家「犯過的錯誤,從中汲取教益,避免重蹈我們的覆轍。」


「為什麼如此關注中國的情況?」我問他。他回答說,「中國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國無法獨善其身。任何一個國家濫用抗生素,都是在增加其他國家的風險,抗生素使用得越多,就是增加更多風險。」


他向中國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以及未來的父母們囑咐,「保證抗生素從生長的過程中走開,避免在食物中使用抗生素。」

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出版的《中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和細菌耐葯現狀》報告,從2010年到2015年,全國住院患者平均抗菌藥物使用率從67.3%下降到39.1%,門診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從19.4%下降到9.4%。馬丁·布萊澤說,「這是一個很好的趨勢。」


在《消失的微生物》的扉頁上,他寫著自己的期待,「獻給我的孩子,以及未來的孩子,願他們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長得胖,可能是你的微生物「消失了」



對話


如何重建微生物群我們還不知道


小松鼠:人們濫用抗生素,然後細菌產生耐藥性,人類又繼續研發更厲害的抗生素,這會像西西弗斯推巨石一樣成為一個永無止境的循環么?有沒有可能打破這種循環?


馬丁·布萊澤:有許多地方可以打破這個循環。首先要告訴公眾使用抗生素不是沒有後果,而是有代價的,而且是長期代價。一旦人們將抗生素視為與其他藥品一樣,知道既有好處也有風險的話,會改變他們的行為。目前,人們只看到抗生素的好處。醫生也是一樣,他們生活在抗生素的保護傘下70年了,因為在此之前,大家還不太知道這個代價有多大。如果消費者擔心肉、牛奶、水中含有抗生素,這會倒逼農業生產者停止在食物中以及牲畜的飲水中添加抗生素。


小松鼠:目前,如果感冒發燒並不能很快確定是因為細菌感染還是因為病毒感染,因此,無法確定是否使用抗生素。那麼,病人該如何選擇?究竟要不要吃抗生素?


馬丁·布萊澤:醫生必須利用他們的專業技能。儘管有一些混合型感染,但是一個好的臨床醫生應該能分辨出什麼是輕微病症,什麼是嚴重病症。在瑞典,人均抗生素使用僅有美國的40%,他們對病人的檢查和評估更到位。

小松鼠: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體內微生物被破壞和不斷消失後,重建微生物群困難么?應該如何做?


馬丁·布萊澤:我們還不知道如何去重建它,這會是未來20年里的工作。微生物的消失是近幾十年里才發生的現代故事,我們可能可以扭轉這個趨勢,但是必須現在就開始。降低損害,研究回補微生物的新方法。


小松鼠:序言中,你引用了老子的名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你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么?


馬丁·布萊澤:是的,我學習中國文化很長一段時間了。我在認真地學習圍棋,是圍棋愛好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松鼠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TAG:小松鼠讀書會 |

您可能感興趣

微生物感染也可能是引起蕁麻疹的病因
火星上可能有微生物,只是沒有人類而已
微生物如何才能看得到?
並不是所有的病毒都是「壞人」,它還可以幫你抵禦其他有害微生物
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微生物的發現給出可能性
口腔微生物——「你的大能量,超乎我想像」
照顧好你的腸道微生物,因為它可能影響心臟病的風險
你是微生物還是人
我們的腸道微生物也有晝夜節律,而且他們可能跟我們是一體的
不誇大,不誤解,原來你是這樣的微生物肥料!
火星地表下可能有足夠的氧氣,來維持微生物的生存
有沒有可能存在智能微生物,是由夸克型物質構成?
孩子免疫力的發育需要微生物,而不是抗生素
腸道微生物可以影響我們的情緒
微生物能操縱我們的思想嗎?
微生物武器要來?美軍本錢下得足,提高反潛能力,成果連坦克都怕
腸道的微生物會影響你的免疫系統,牛奶過敏可能與腸道菌群有關
腸道微生物,還能影響腎結石了?
不可思議,腸道微生物會影響心臟衰竭的發生
「太空避難所」的存在得到支持,彈射的岩石是微生物的救生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