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本《中國財政制度史》耗盡半生心血

一本《中國財政制度史》耗盡半生心血

一本《中國財政制度史》耗盡半生心血


一本《中國財政制度史》耗盡半生心血


為了研究中國財政制度史,黃天華查閱了大量資料。/上海財經大學供圖


晨報記者楊天弘


「科學的發展是沒有國界的,誰都有權去研究中國的財政制度史,但是這件事由我們中國人來做,不是更好嗎?」為了這個夢想,67歲的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黃天華耗盡半生精力,嘔心瀝血,只為創作出第一本,屬於中國人自己的《中國財政制度史》。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何止!黃天華用了整整31年光陰,從一個1.8米、挺拔偉岸的年輕小伙,到如今兩鬢斑白、體重只有107斤的傴僂老頭。


黃天華說,這條路太苦太苦,好幾次資金的短缺令他差點走不下去,好幾次身體的「紅燈」讓他以為有生之年無法完成這個夢想。但幸運的是,「我竟然還能有今天!」放下包袱,他舒了口氣,「我很滿足,真的。」


一句承諾耗盡半生心血


35年前,黃天華考取了北京中央財經大學財政制度史研究生,師從對他一生影響很深的馬大英教授。


彼時,黃天華常和老師聊天,聽老師講學科發展的故事,有一件事深深觸動了他:「中國財政制度史的研究,西方發達國家走在我們的前面,並遠遠超過了我們!」老師告訴他,中國唐代經濟和唐代財政制度的研究中心,第一在日本、第二在美國;中國宋代經濟和宋代財政研究中心第一在日本、第二在巴黎;中國清代經濟研究中心,第一在美國、第二在中國香港;中國民國經濟史和中國民國財政制度史研究中心,第一在美國、第二在中國台灣。特別是美國,幾乎包攬了中國近現代史的全部資料。

「中國財政問題的研究主導權怎麼會執掌在外國人手裡?」黃天華心裡很不是滋味。


作為一個中國人,不管花費多大代價,一定要把中國財政制度演變的歷史研究清楚。可是,老師年紀大了,他希望有人能接下去。「他說,搞歷史研究很苦,他不苛求我。但我很堅定地告訴他,我願意。」黃天華說,只是,自己也沒想到,為了這一句承諾,為了圓這個夢,耗盡了自己半生心血。


四處奔波找尋資料


1984年,34歲的黃天華回到上海財經大學任教,從事中國財政史研究教學:探索領域主要就是中國財政制度史和稅收制度史。


也就在1984年,黃天華給自己做了一個規劃,一個長達31年時間規劃。他開始著手研究中國稅收制度史和中國財政制度史,同時融合軍費制度史、官俸制度史、社會保障史、專賣制度史以及宗教與財政關係史。當時,很多人跟他說,史學研究不景氣,做史學研究,特別是邊緣科學的研究很難。可黃天華說,這些他都知道。但是,祖國的分量很重,「我願意」三個字也很重,重到不可推卸。

研究歷史很苦,可沒想到竟然那麼苦。「現在想想,那時的我真是太幼稚太樂觀,有些不知天高地厚。」黃天華自嘲道,「在整個寫作的過程中,碰到的困難其實非常多,有一些簡直是不可預料。」首先,中國財政制度史的研究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十個專業領域,諸如軍費、官俸、皇室財政、文化教育、公共工程、公共事業、郵驛、漕運、宗教、社會保障、社會救濟等制度,需要的史料幾乎要窮盡中國所有的古代典籍,甚至包括民族學、考古學、人類學、哲學、甲骨文學、原始經濟學等資料。可是,這些資料涉及到的學科他完全沒有功底,但是沒有它們就無法進入角色,於是,他唯有逐個從頭學習。


然而當他進入角色以後,他發現更麻煩,「譬如現在回過頭去看,把每一章的軍費制度拿出來,就是一本《中國軍費制度史》,把每一章第八小節社會保障制度拿出來,就是一本《中國保障制度史》……」十多種領域的財政制度史合成一本完整的《中國財政制度史》,如此龐大的信息量,他必須逐一系統梳理,花費的精力,可想而知。


梳理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資料的零散不齊,讓黃天華頭痛不已。早期,家住大楊浦的他,時常長途跋涉前往位於閔行的一座地下圖書庫。那時的交通並不便利,往返的路程都要花上3個多小時,但為了找尋更多的資料,唯有如此。可是,即便他跑遍了京滬所有的資料館、圖書館,還是有很多資料在國內無處可尋。「我託了很多朋友,從日本、美國給我複印了近千本資料。特別是我們前任院長,現在美國杜克大學教授牛滿江,對我幫助很大。他從杜克大學和哈佛大學給我複印了很多資料。我全部都用上了。」


看著到手的資料複印件,黃天華心底有說不出的滋味。「那些資料都是中文的啊!都是我們中國人寫的資料,可是我們中國沒有。」

身患疾病仍繼續研究


在過去的31年中,黃天華除了上課,就是在圖書館、檔案館、資料室或是書房。用他的話說,「整整31年,我沒有離開過書房,所以連朋友都很少。」他每天工作長達18-19個小時,「除了5個小時睡覺,其他時間都在工作。」


隨著年齡的增長,加上常年不眠不休的工作,身體透支太多,黃天華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


黃天華說,他的身高有1.8米。可是,不知道是常年伏案的緣故,還是疾病的問題,如今的他,完全看不出原先的身段高挑,反倒是一個駝背明顯的傴僂老頭。用骨瘦如柴來形容他,一點都不為過。


在《中國財政制度史》寫到一半的時候,黃天華患上了心臟病,醫院建議做搭橋手術,但要花1年的時間治療與調理,他覺得過於「奢侈」,「我的時間很緊迫。」黃天華沒有聽從醫生的建議。


後來,黃天華又陸陸續續患上支氣管破裂、腰椎間盤突出等疾病。黃天華大學同班同學、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院長鬍怡建回憶說,好幾次,看到黃天華貓著腰,艱難地把課上完。


最要命的是經濟壓力


身體屢屢的「紅燈」都不能讓黃天華停下來,他說,在整個研究的過程中,最最要他命的,是經濟壓力。


史學研究是一個只有支出、沒有收入的研究領域。再者,黃天華規劃的財政制度史研究,時間周期實在太長。30年,這在高校根本不可能作為課題立項,也就是說沒有任何經費可資助,因此,該項研究經費必須自己掏腰包。


「從1986年開始,一直到2014年,全部的工資收入都用於買資料、史料和差旅費。而這些史料的價格又特別貴,單就這部書的資料費,陸陸續續投入累計高達19萬元。」黃天華很清楚地記得,13次,自己坐23小時硬座去北京找資料,火車票12元。沒錢住宿,晚上他就露宿在北京火車站。「當時,最差的旅店住宿費也要50元,我實在拿不出。」


「太多次了,在經濟壓力面前,我走不下去了。」黃天華回憶,在他最最困難的時候,大概是2007年,時任上海財經大學副校長,現任上海財經大學黨委書記叢樹海塞給了他4000元。「對我而言,這是救命的錢,我連拒絕的勇氣都沒有。」


之後,每次當黃天華走不下去的時候,叢樹海都會悄悄地在經濟上資助他。後來,又幫他立項,得到了學校的資助。


可是在該書出版的時候,又給了黃天華一個重磅打擊。「按照規定,這本550萬字的書,出版費高達近100萬元。國家規劃辦資助了35萬元,可是剩餘的錢,叫我怎麼拿得出?」最後經過學校的領導多方協調,籌集到了110萬元的資助費。


幾經波折與絕望,在黃天華的努力和眾人的幫助下,飽含他半生心血的著作《中國財政制度史》有幸將於今年9月份正式問世。黃天華說:「我承認,自己的這本書也有欠缺,深度不夠,廣度不夠。但至少我把中國這5000年來的財政制度史都梳理了一遍,至少我們的後人要想繼續研究就方便多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聞晨報 的精彩文章:

陪跑員月入2萬,僱主為30歲以下家庭殷實的姑娘?
神秘的珠寶「百寶箱」——ONE JEWELRY精彩亮相上海珠寶展
晨跑,午跑,夜跑大不同,選擇什麼時候跑很關鍵!
千萬不要這樣剔牙!一男子因這個習慣差點丟了命!趕緊告訴家人

TAG:新聞晨報 |

您可能感興趣

十七位國寶級歷史大家,耗盡半生心血,寫了一部中國通史
書|十七位國寶級歷史大家,耗盡半生心血,寫了一部中國通史
馬克思為《資本論》耗盡一生心力
周良書:馬克思為《資本論》耗盡一生心力
最荒唐的一段歷史,兩個文盲統治了中國七年,把國運耗盡了
12個經濟體同一時間亮劍美國經濟後,美國尚存的唯一優勢或耗盡
石油大王並非沙特?這國儲備量達世界第一,想用資源耗盡中國
歷史上十大民族英雄忠臣,為了中華耗盡心血名垂青史,你最佩服哪位
美國軍火庫幾乎耗盡,彈藥原材料卻依賴中國
亞洲一國富得流油,石油將耗盡?中國做一事當地人稱讚:看好中國
秦滅六國的過程中,哪個國家最難打?此國差點耗盡秦的國力
此國本是全球最富國,現在資源耗盡,國土還不斷萎縮,很快將滅亡
田岑:耗盡我一生的詩意人生
救地球的時間快耗盡!聯合國:溫室氣體濃度創新高!
一曲千行淚,一歌古今悲,紅樓十二曲,耗盡他半生修為
中東大國耗盡最後耐心,邁過核武研發大門,俄稱白宮如願以償
兩顆心競相把餘熱耗盡
此國資源耗盡,國土不斷萎縮,國家將要消失,準備舉國遷徙
慈禧太后生活奢華,一天花費巨大,直至耗盡國力
他耗盡半生修史,如今《清史》快要問世,24史將變成25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