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推動幹細胞及神經科學發展 同濟大學腦與脊髓創新研究中心成立

推動幹細胞及神經科學發展 同濟大學腦與脊髓創新研究中心成立

由醫學院主辦,附屬同濟醫院承辦的同濟大學腦與脊髓創新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諾獎院士大師講壇—幹細胞與腦科學高峰論壇在逸夫樓舉行。裴鋼院士,常務副校長伍江,上海市科委基礎研究處、醫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科學技術研究院等相關負責人出席。德國生物化學家、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獲得者Thomas C.Südhof教授特邀出席。來自同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第二軍醫大學、中科院神經所等院校及研究機構的神經、精神領域專家學者參加活動。


會上,Thomas C. Südhof教授受聘為同濟大學榮譽教授,同濟大學腦與脊髓創新研究中心的特聘顧問證書。同濟大學腦與脊髓創新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推動幹細胞及神經科學發展 同濟大學腦與脊髓創新研究中心成立


作為同濟大學腦與脊髓創新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裴鋼院士致辭感謝Thomas C.Südhof教授遠道而來,受聘為同濟大學腦與脊髓創新研究中心榮譽教授。同濟醫學在過去十年取得一定成績,希望在座專家學者通過中心搭建的國際化研究平台,進行創新性研究,爭取再創輝煌。並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鼓勵在場的青年學者,經過學習和積累,今後成為國家建設的「脊梁骨」。同時指出中心今後工作將圍繞「腦與脊髓」兩個重點,致力於基礎研究及臨床轉化。

推動幹細胞及神經科學發展 同濟大學腦與脊髓創新研究中心成立


目前在中國的13億人口之中,約有五分之一患有抑鬱症等慢性精神疾病,或者中風等神經損傷及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儘管目前有多種藥物能夠改善癥狀,但這些疾病的發生與恢復受到遺傳、環境、神經再生、線粒體功能缺陷等多種因素影響,尚無逆轉疾病發展的有效手段,給家庭、社會造成巨大精神和經濟負擔。


此次揭幕成立的同濟大學腦與脊髓創新研究中心,將以同濟醫院作為主要依託,聚集同濟大學在神經科學領域的一大批國家級優秀科學家,其中有裴鋼院士,以及高紹榮、孫方霖、康九紅、徐國彤、鄭加麟、江賜忠、章小清、孫毅、房建民、丁玉強等神經、脊髓研究領域的著名教授,他們已在神經發育、幹細胞定向分化及移植、神經環路形成、脊髓損傷、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抑鬱症的基礎研究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推動幹細胞及神經科學發展 同濟大學腦與脊髓創新研究中心成立



程黎明院長致辭中指出,同濟醫院在同濟大學領導支持下,聚焦神經科基礎及臨床轉化研究,以運動—神經—精神—康復作為重點建設學科群發展方向,啟動幹細胞和神經科學領域研究、引進人才,形成基礎科學家引領、臨床科學家配合的優勢轉化團隊,取得卓越的學術成績。同濟大學腦與脊髓創新研究中心的成立,將神經領域基礎和臨床科學院更加緊密聯繫在一起,附屬同濟醫院提供服務和保障,共同攜手推動同濟大學的幹細胞及神經科學發展。

未來的同濟大學腦與脊髓創新研究中心將以神經損傷與修復、精神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為主要研究方向,引進及培養具有國際水平的轉化醫學人才,構建臨床——基礎緊密融合的聯合研究團隊,研究所採用臨床PI+基礎PI的團隊建設方式,使臨床與基礎研究緊密結合,引導基礎研究方向並促進研究成果快速臨床轉化。硬體未來將依託同濟大學滬北校區用於腦與脊髓基礎研究中心及培育中心,將同濟大學滬西校區用於腦與脊髓臨床及轉化中心,充分利用已有研究團隊基礎及附屬醫院已有的研究平台。


在國家戰略背景及現有研究基礎上,同濟醫院將藉助同濟大學腦與脊髓創新研究中心這個平台,抓住中國腦科學飛速發展的契機,發揮同濟大學現有的科研及國際合作優勢,在神經損傷與修復、精神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為重點方向建設同濟腦與脊髓創新研究中心,力爭獲得系列創新性強、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建成國家級腦與脊髓創新研究中心。


中源協和吉林細胞資源庫(吉林和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坐落於長春高新北區北湖科技園,由中源協和細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600645)出資設立。作為國家幹細胞工程產品產業化基地吉林基地,專業從事臍帶血造血幹細胞、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和胎盤亞全能幹細胞的存儲以及基因檢測等服務,為吉林省最早從事該業務的高科技企業。公司建設有3200平米幹細胞庫和600平米符合細胞生產國際標準的整體萬級GMP潔凈實驗室,具有成熟和系統的技術流程、完善的細胞質量管理體系,以確保所存儲幹細胞的質量和長期安全性,並擁有世界領先儀器設備。中源協和吉林細胞資源庫細胞儲存規模可達20萬份,為科研和臨床提供先進、可靠、有效的生物治療資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源協和吉林和澤 的精彩文章:

TAG:中源協和吉林和澤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衛生集團擬與北科融匯命科技等發展生命科學研究中心
「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北京啟動腦科學中心,中國期待已久的大腦自主研發科學終於開始成形
大力推進交叉融合的教育科學基礎研究
交叉科學的魅力-自然科學中的基礎理論發展現狀
成果|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展示:何建成教授「基於複雜科學理論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中醫辨治系列研究與應用」項目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田志剛等人發現治療病毒引起免疫衰竭的新策略
中科院等科學家合作研究中國的豬亞科化石研究取得進展
中科院科學家研究超精密磁流變拋光液獲進展
終級哲學與整體科學發展將從中醫開始
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藥學部成功舉辦 「抗菌藥物科學化管理及感染性疾病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學術活動
中科院科學家合作研究揭示蜈蚣捕食巨大獵物策略及發展抗蜈蚣中毒手段
中科院科學家在基於羧酸轉化的有機偕二硼化合物雙官能化研究中獲進展
科普創作是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結合——「科學+」創作主題沙龍
中科院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基礎科學研究工作情況
清華大學成立中藥、監管科學兩大研究院
科學家研發微型植入式神經刺激器
科學家發現新器官 有望推動醫學領域的巨大進步!
斯坦福大學科學家研發微型植入式神經刺激器,或可恢復膀胱控制
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佛教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