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郝萬山講傷寒論:講漢代的度量衡制和經方藥量換算

郝萬山講傷寒論:講漢代的度量衡制和經方藥量換算

大家好,我們上課。

這個,我們上一次主要討論了關於傷寒兼證的三個方證,一個是葛根湯的適應證,一個是大青龍湯的適應證,一個是小青龍湯的適應證。

郝萬山講傷寒論:講漢代的度量衡制和經方藥量換算

那麼應當說葛根湯的適應證,我們把我們以前所學過的內容歸納起來的話,葛根湯的適應證主要有三種情況。

那麼第一種情況,是我們《傷寒論》講義上沒有仔細描述過的,就是那個陽明經脈受邪的,陽明經表證。我們引用《醫宗金監_傷寒心法要決》中的一段歌訣,那就是,「葛根浮長表陽明,緣緣面赤額頭痛,發熱惡寒身無汗,目痛鼻干卧不寧。」那麼這個證候是葛根湯的適應證之一。

那麼葛根湯的適應證之二,那麼就是「太陽病,項背強几几,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這是講的寒邪在太陽經脈,所以用葛根湯發熱散寒,疏通經脈,這是葛根湯的第二個適應證。

那麼可見葛根湯這個方子,即可以治療陽明經表受邪,也可以治療太陽經表受邪,太陽經氣不利,因此呢,它就也完全可以治療太陽和陽明合病。

那麼太陽和陽明合病在什麼情況下可以用葛根湯治療呢?那就是太陽和陽明合病,必自下利。在《傷寒論》中,關於太陽和陽明合病,有兼見喘而汗出的,有兼見下利的。兼見喘而汗出的,我們用麻黃湯來治療,因為麻黃湯本身就有宣肺平喘的作用。如果太陽和陽明合病,兼自下利的,我們用葛根湯來治療。一方面因為下利是中焦里氣升降失調的表現,那麼中焦里氣升降失調,提示了陽明的陽氣抗邪於表,而不能布敷於里的這個癥狀比較突出,所以我們用葛根湯解陽明經表之邪為主。

另一方面,葛根這個葯,又有昇陽止瀉的作用。所以太陽與陽明合病自下利的,我們當然要選用葛根湯了。當然,太陽與陽明合病,正氣抗邪於表,不能布敷於里,出現胃氣上逆,不下利而嘔吐的,那我們就在葛根湯裡頭加半夏,來和胃降逆止嘔,這就是葛根加半夏湯。

那麼以上我們所講的葛根湯的適應證就是這麼三個方面,其中第一種情況,陽明經表受邪,是我們根據後世醫家的研究給它補充的。

關於大青龍湯的適應證,我們講得已經很清楚了,那就是寒邪閉表,陽郁化熱,不汗出而煩燥,這是第38 條的內容。至於第39 條,我講的是濕邪郁表,陽郁化熱,鬱熱撓心。但是這兩種證候,無論是寒邪郁表也罷、還是濕邪郁表也罷,那麼都有陽郁化熱,鬱熱撓心的心煩,在外面呢都有不汗出而煩燥,都有不汗出這個癥狀,那麼這是大家應當需要注意的。

大青龍湯是《傷寒論》中發汗力量最強的一張方子。要用大青龍湯的話,它一定要有表證,沒有表證,不能夠用大青龍湯。所以在大青龍湯適應證的第38 條,第39 條,都提到了和少陰病相鑒別,為什麼?因為少陰病本身當真陽衰弱的時候,弱陽勉強和陰寒相爭,爭而不勝的時候,它可以有肢體燥動不寧的燥煩。而大青龍湯的適應證呢,它是煩燥。

煩燥和躁煩在臨床上有時候癥狀容易混淆。所以你千萬不要把一個真陽衰微躁煩證誤認為是陽郁化熱的煩躁證。如果誤用大青龍湯的話,那麼後果將是不甚設想的。當然,對大青龍湯適應證的第39 條,「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也有人把它解釋成在表的寒邪有一種化熱的傾向,所以身就由身痛而變成了身重,身重是熱邪壅塞氣機的表現。但是這種在表的寒邪有化熱的傾向,變成了由身痛而變成了身重,但是邪氣仍然在表閉郁,所以仍然是無汗的。像我們的講義還有許多醫家就是這麼解釋的,那麼這個觀點呢,也是提供大家參考。

關於小青龍湯的適應證,大家也非常熟悉,它是治療寒邪閉表、里有水飲、外寒飲入內陰,內外合邪,水寒射肺而見到的咳喘。那麼這種咳喘,我們上次課也談到了,以咳出大量的白色泡沫痰為特徵,這才提示了是個水寒內勝,水飲犯肺,由於水飲之邪內盛,水飲之邪又是變動不拘的,所以他常常可以隨著三焦氣機的升降出入而隨處為患,因此呢,小青龍湯的適應證有許多或見的癥狀,就是有的人可以見到這樣的癥狀,有的人可以見到那樣的癥狀,像或渴,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這都屬於水邪浸漬不同的部位所造成的或見證。

這個小青龍湯這張方子以溫化水飲為主;大青龍湯這張方子,以解表發汗為主,那麼大青龍湯用到了石膏。小青龍湯在臨床上應用的時候,如果寒邪閉表,水飲內阻,陽氣鬱扼,兼有心煩的話,也可以在小青龍湯中加石膏,這就是後世所說的小青龍加石膏湯。小青龍這張方子呢,桂枝、麻黃、細辛,我上次說過還有乾薑等等並用,辛溫燥烈有餘,儘管它用了五味子,用了芍藥這些養營,這些保護陰液的藥物,但是畢竟辛溫燥烈有餘,所以在臨床使用的時候,對於水寒射肺的,咳喘急性發作,那麼用上三付五付,咳喘急性發作緩解了,就不要繼續用了。因為這些辛溫燥烈的葯,有傷陰動血的弊病。其中的細辛,我上次說,細辛作散劑不過錢,也見於《本草綱目》,也用宋朝人的《本草書》,那是作為散劑不過錢,因為如果量太大的話,可以引起一些中毒的反應。所以我們在臨床上,如果必要的時候,細辛也可以適當的用量大一些,10 克20 克,你看臨床報道,有用10 克的,20 克的,也有用30 克的等等,治療寒飲射肺的咳喘,還有人治療心陽不足,心動過緩,西醫診斷為病竇綜合證的,這些都有報道。但是我應當補充強調的一點是,細辛這個葯裡頭,含有黃樟醚,黃樟醚是一個已經公認的一種致癌的成分。所以用細辛的時候,必要的時候,確實是寒邪閉表,疼痛等等,你量可以超過錢,做湯劑,量可以超過錢,但是還是不能常用,不能久用,這是我們應當補充的。

下面是文中談到的度量衡與當今的關係,原文不再整理。

漢代清代1 石(讀shi,後來讀dan)=四鈞=29760 克1石=120 斤=70800 克1 鈞=三十斤=7440 克1斤=16 兩=590 克1 斤=248 克1兩=10 錢=36.9 克1 斤=16 兩1錢=10 分=3.69 克1 斤=液體250 毫升1分=0.37 克1 兩=15.625 克1 兩=24 銖1 升=液體200 毫升1 合(音ge)=20 毫升1 圭=0.5 克1 龠(yue)=10 毫升1 撮=2 克1 方寸匕=金石類2.74 克1 方寸匕=葯末約2 克1 方寸匕=草木類葯末約1 克半方寸匕=一刀圭=一錢匕=1.5 克一錢匕=1.5-1.8 克一銖=0.65 克一銖=100 個黍米的重量一分=3.9-4.2 克梧桐子大=黃豆大蜀椒一升=50 克葶力子一升=60 克吳茱萸一升=50 克五味子一升=50 克半夏一升=130 克虻蟲一升=16 克附子大者1 枚=20~30 克附子中者1 枚=15 克強烏頭1 枚小者=3 克強烏頭1 枚大者=5-6 克杏仁大者10 枚=4 克梔子10 枚平均15 克瓜蔞大小平均1 枚=46 克枳實1 枚約14.4 克石膏雞蛋大1 枚約40 克厚朴1 尺約30 克竹葉一握約12 克1 斛=10 斗=20000 毫升1石=2 斛=100000 毫升1 斗=10 升=2000 毫升1斛=5 斗=50000 毫升1 升=10 合=200 毫升1斗=10 升=10000 毫升1 合=2 龠=20 毫升1升=10 合=1000 毫升1 龠=5 撮=10 毫升1合=100 毫升1 撮=4 圭=2 毫升1 圭=0.5 毫升1 引=10 丈=2310 厘米1丈=10 尺=355 厘米1 丈=10 尺=231 厘米1尺=10 寸=35.5 厘米1 尺=10 寸=23.1 厘米1寸=10 分=3.55 厘米1 寸=10 分=2.31 厘米1 分=0.231 厘米

想免費系統的學習中醫,微信關註:良醫雅集。加入專業的中醫社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靠譜中醫 的精彩文章:

漫漫岐黃路,精誠大醫魂——三代御醫之後趙紹琴
郝萬山講傷寒論:講陽明濕熱發黃證
名老中醫王琦經驗集:談組方法度及小方應用
人體使用手冊:人體血氣升降趨勢的癥狀和疾病
趙紹琴辨治濕熱證十法

TAG:靠譜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仝小林方藥量效之(一):量的概念及傳遞
從藥量和煎法看量效關係
抗生素藥量不足會耐葯
方藥量效關係與臨床療效
感冒藥藥量不能隨便加 毒性要小心!
養寵經驗:貓鼻支霧化藥量,貓鼻支做霧化可以好嗎
夏季怎麼調整降糖葯的藥量?
炮彈怎麼增加射程?裝藥量,身管長度,發射方式都可延長射程
火力不是萬能的!范弗里特彈藥量是啥?大炮兵主義也有吃癟的時候
現代戰爭中擊斃一個士兵 所需要的彈藥量越來越多
為何狙擊步槍子彈和加農炮彈初速差不多,射程卻相差十倍?與裝藥量無關
航泰水族:給病魚下藥量重了會有什麼後果?
孩子的用藥量是成人的一半,真的是這樣嗎?
給病魚下藥量重了會有什麼後果?
給觀賞魚治病寧可留點小病災讓它自行恢復,也不要去加重藥量!
退燒藥吃不對有風險,美林泰諾林安全用藥量表,必須要收藏
全球最大的彈藥庫藏在亞洲此國!彈藥量足夠10萬人打半年
「范佛里特彈藥量」是什麼樣的存在?炮擊像颳風,彈殼堆成山
重磅!中國器械首登《柳葉刀》:首創全球最低載藥量心臟支架,療效媲美歐美金標準產品,開啟靶向支架時代|臨床大發現
食戟之靈 遠月列車篇:對繪里奈神級食材雞蛋,還是熟悉的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