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中國家長掙扎於「學而思」,北美的家長在幹嘛?

中國家長掙扎於「學而思」,北美的家長在幹嘛?



想要培養好孩子的家長,誰都少操不了心,只是操心的方面可能不同而已。


世界華人周刊專欄作者:辛上邪


全文4410字,讀完大約6分鐘





成都「學而思」的停業改造引起教育圈的震動。從相關報道中可知,該組織對「奧數」在中國的不得不泛濫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眾多家長、老師在譴責「學而思」、課外補習時,再次聲討應試教育、高考制度,對於如何培養孩子、教育的實質是什麼感到更加迷茫。




課外班成了「北上廣」,讓大家愛恨交加。移民、留學又成了解決中國教育的備選項。有的家長諮詢,為何北美的孩子都是玩著長大的,還能輕鬆上大學、成精英?



其實這是對教育和北美教育的誤解。教育在哪裡都不容易。









沒有升學壓力,可有沒完沒了的課外班




北美的基礎教育是從學前班到12年級高中畢業,中間的各段升學都是無縫對接,不需要考試。一般來說,是按照住址劃分學校。如果想去不屬於片區的學校上學,要向教育局遞交申請。在目標學校有空位的情況下,跨區入讀不會被無故拒絕。如果申請人數多、超過了學校的空位,優先考慮在校生的兄弟姐妹(為了方便家長一起接送),然後按照先到先得的錄取方法。北美社會缺乏送禮、請客的人情往來的風氣,對公務人員監督嚴格,因此,在學生擇校(及其他各種公共事務處理)時,絕不需要賄賂、跑關係。





以鄰居一對小姐妹的課外班情況略作說明。姐姐6年級,妹妹4年級,爸爸經常出差,接送孩子的任務由媽媽獨自承擔。姐姐所在的中學離家10公里,周二和周四是7點出發去學校參加樂隊(免費的樂器學習、排練),另外三天8點離家。妹妹原本在家附近上小學,走路10分鐘,但她喜歡私校,去年被送去私校。私校很遠,有付費的校車接送,每天早晨7點鐘要去離家不遠的站點等校車。







兩個孩子的課外班完全是按照自己的願望、喜好報的,家長只負責付費、接送,不會強迫去或者不去。姐姐每周上中文兩小時、打鼓半小時、英文一小時、數學兩小時、羽毛球兩小時、畫畫一個半小時、籃球兩次兩小時、騎馬一小時、國際象棋四個小時。妹妹每周上中文兩小時、打鼓一小時、鋼琴半小時、小提琴半小時、合唱團一個小時、畫畫一個半小時、籃球兩次兩個小時、童子軍兩小時。童子軍的活動比較多,除了每周固定活動,還有額外的戶外拉練、周末有露營、撿垃圾、募捐等。露營的地點常在幾十公里之外,家長要送去,第二或者第三天再去接回來。每天放學後,娘仨就像陀螺轉起來,忙併快樂著,而她們這樣的課外班頻率屬於正常水準。







和東方觀念不同的是,西方的教育重視孩子的體會。選課外班時,家長會有些建議,關鍵是要看孩子是否喜歡。家長絕不會為了「補短板」給孩子報名課外班,他們花錢、花時間是為了讓孩子「有樂趣」(have fun)、「享受快樂」(enjoy)。孩子也是根據自己的願望、體驗來上課外班,所以這些課外班是名副其實的「興趣班」。




但並非說,上興趣班的孩子在這個方面就很突出。由於沒有成人的催逼、批評、根據成績好壞的勢力的評判,孩子們不會在「成績」不好時有壓力;老師、教練、家長給予的評語都是「不錯」「棒極了」,對於需要改進之處,會接著說「如果你能….就更好了」,孩子們的自尊心、自信心得到充分地呵護。無論發展到什麼程度,體育方面是比賽訓練相結合,音樂教學離不開彙報演出,繪畫課會定期拿作品回來,孩子能隨時看到自己的成果和進步。隨著不同年齡,課外班的內容也循序漸進。比如球類,不同年齡段的規則不同,等到了一定年齡(如12歲),參加比賽時的規則就大致與正式比賽規則相同了。在這樣輕鬆的氣氛中,很多孩子對自己是否「擅長」並不在意。









課外班的背後,有申請大學加分的誘惑,還有家長無堅不摧的支持




孩子們豐富的課外活動,意味著家長時間和金錢的投入。北美的學校一般下午兩三點就放學了。由於規定12歲以下的孩子不能單獨在家,所以家長們必須把孩子們安排妥當。除了個別孩子送去晚托班,大多數孩子會回家,或者去上課外班。到了假期,孩子們更是不會閑著,或者跟著家長旅行,或者參加各種假期課外班(camp),時間安排不比上學鬆快。安排接送孩子們上課外班的時間表對很多父母來說都是個系統工程,需要頗費心思才能制訂出來合理的計劃。




儘管很多課外班都是非盈利的,費用不算高,但孩子們參加的往往不止一個課外班。有的孩子僅樂器就學兩三種,體育運動的更不會一種。如果家裡有幾個孩子,課外班的費用絕對不菲。有些活動中(比如冰球),孩子想打得好,常常要花錢請私教額外訓練,費用就更可觀了。平均來說,孩子的課外班的費用肯定比日常生活(飲食、汽油、水電通訊)花得多,一個孩子一年在課外班方面花費5千到1萬元是常態。至於冰球這類活動,則屬於「貴族」消費。如果要參加比較正規的冰球活動,每年單冰球方面花費1萬塊不算新鮮——而家庭年收入在6萬塊就算加拿大的中產家,超過10萬已經可以屬於富人群體了。外出旅行花費就更多了,家庭收入的10

%

-20%作為旅行開支很普遍。






金錢之外,是家長接送的勞頓。除了課外班銜接之間的匆忙趕場,經常有些較為長途的奔波,比如開車單程跑一個小時送孩子去隔壁的隔壁城市參加比賽。另一個鄰居家裡三個孩子,每周三的時候孩子課程最多,他在那一天里接送孩子往返的車程能達近百公里。到了學期結束前,很多「錦標賽」「彙報演出」安排得頻繁,有的活動還要家長必須去參加義工。熟悉的家長之間喜歡「拼車」,以提高接送效率。




民間非盈利性的體育課外班更是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從總部的委員會、會計、秘書等到各隊的正副教練,都是義工家長擔任。擔任教練的家長,還要準備具體的訓練方案。安排比賽出場順序時,要公平公正,無論隊員水平如何,都要給予等同的機會,因此教練們很注意強弱搭配,頗費心思。




如此花錢費力地培養孩子,並非沒有絲毫的目的性。在提交大學申請時,學生往往會將自己從小到大參加過的課外班及取得的成績寫上。有多大用處呢?沒人能給答案。但如果這方面是一張白紙也很不妥當。至少,學生在申請陳述中需要描述自己,描述就離不開事例。如果從未參加過任何活動或都沒有堅持下來,一定會乏善可陳。








此外,對於表現特別優異的孩子,完全有可能憑藉某項特長獲得大學(包括藤校)的青睞,甚至是不低的獎學金——這也是對一些家長和學生的誘惑。幾周前,一位朋友自豪地轉發了他侄子收到的哈佛大學的「邀請函」。他侄子今年11年級,身高190厘米,從初中開始就是所在中學的艇隊隊員,表現不俗。「邀請函」上寫明,哈佛對他優異的划艇成績一直很關注,希望他能申請哈佛大學並成為哈佛划艇隊的一員。同時也註明,申請時需要他將下一年的學習成績和划艇成績一起附上。言外之意非常清楚,不僅要過去的成績好,而且要今後的成績也好才行。




另一位朋友的孩子多年參加游泳隊,11年級時因功課忙而退出。那些堅持到12年級仍參加比賽並獲獎的隊友都拿到了美國大學的邀請函。他雖然因為提前退出沒有因此加分,但是多年的游泳比賽經歷以及大學時參加的鐵人三項賽,在他從法學院畢業申請進入律所時為他簡歷增色不少。其中一家律所面試時,三位面試官中兩位參加過鐵人三項,一位中學時也是游泳隊員。那場面試根本沒有談業務問題,面試官們都在和他回顧「光輝歷程」。不是面試官談話跑題,而是他們看中在比賽、訓練時的堅持和奮鬥,尤其鐵人三項賽,非常考驗一個人的意志力、組織能力、協調性,他們是通過暢談來觀察、體會求職者的各項素質。




當然,對於絕大多數孩子來說,興趣班就是興趣班,是對自身素質的培養、愛好的滿足,讓他們在快樂中成長,長大了也能隨時感受到快樂。








為上大學讀懂課本,也要上補習班




雖然參加的學生少,北美卻也有功課補習班,比如英文等語言類的和數理化班。這類課外班也分兩類,一類是補課型,一類是興趣型。北美學校中考試很少,功課成績按照平時表現、作業、考試混合取分,因此一般學生不會去額外補課。可是,如果是小留學生、移民的孩子,為了在短期內趕上功課(尤其是英語),就會有補課需求。俗稱美國高考的SAT成績也水漲船高,有些學生備考時也會補課。近年來,隨著留學、移民人數的猛增,功課補習班也多起來了,價格不低。比如溫哥華地區英文補習一對一的價格目前約為每小時40-50加幣,而SAT補習一對一的價格動輒是每小時100加幣,老師比較稀缺。北美數理化要求比國內簡單,除了極個別確實聽不懂、連平均分都擔心不及格的學生,很少有人專門去補習數理化。




但是,北美的高校數學教師中「流行」給孩子組織「數學圈」的活動。這是一項起源於俄羅斯的數學補習活動。不同於奧數以競爭、追求極限技巧為目的,數學圈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孩子們學好數學。它認為,孩子們學數學時,都應該「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體會到數學的趣味,這樣才能學好數學。同時,它也幫助在職老師繼續深造、不斷完善老師們的教學方式和內容。上世紀90年代,數學圈的理念逐漸被美國接納,繼斯坦福、哈佛等各知名院校率先開辦數學圈活動之後,如今已有210個城市、地區面向當地中小學生和老師開辦了數學圈。加拿大緊隨其後。如溫哥華地區的數學圈活動已經進行了十多年。







除了滿足興趣之外,數學圈活動其實還有一項重要的作用,就是培養學生們的鑽研精神和足夠的理解力,以便入讀大學後能讀懂數學課本。聽起來像個笑話,實則反映了北美基礎教育的軟肋。一方面,學生們從小被誇獎長大,無論做不做、做得好壞,都很少聽到批評、否定,更遑論被逼迫去啃硬骨頭了。因此,一些孩子鑽研精神不夠,對於難題不願意去自找麻煩,得過且過。另一方面,從數學方面而言,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間隔太大,致使有些學生入讀理工科大學後,對課本的理解都感到困難。因此,在中學階段適當參加一些類似於此的提高班,對大學學習有幫助。




對學生來說,真正的挑戰是從讀大學開始。有些好大學第一年的退學率(包括調換專業)達30%。即使大一倖存下來,是否能每學期都不掛科也是一場硬仗。老師授課提綱挈領,或只講自己喜歡講的,大量的學習靠學生課外閱讀、寫報告,考試也離不開當場閱讀和報告分析。因此,閱讀和寫作能力是學生必備能力。而這兩種能力亦非能短期培養出來,靠的是基礎教育中十多年的日積月累。







倘若一位家長認為讀課外書是浪費時間,只讓孩子學「有用的」「感興趣的」,忽略了對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即使孩子申請上了好大學,沒有強悍的閱讀能力,也難以通關。真是步步驚心啊。




無論在中國還是北美,在教育培養孩子方面,哪邊的家長都少不了操心花錢、吃苦受累。中國孩子為提高分數努力,北美孩子為增加興趣拼搏;中國孩子為考上大學廢寢忘食,北美孩子為大學畢業挑燈夜戰。中國父母為孩子上「學而思」付出大量金錢時間,北美的父母為孩子們的興趣班可能花費等量的金錢時間。拋開學習、興趣之外,擴大到社交層面,中國家長可能擔心孩子陷入網癮、被學校霸凌欺負;北美家長則要嚴防孩子吸毒、不要跟著黑幫混,還要小心男女生交往的未婚先孕問題。一句話,想要培養好孩子的家長,誰都少操不了心,只是操心的方面可能不同而已。






  • 作者簡介:

    辛上邪

    ,中國古代文學博士。學者,專欄作者。關注唐代歷史還原和現代教育及某些其他問題。現定居加拿大。作者公號辛上邪(xinshangye006)




評論功能已開通!


點擊文末「寫留言」,即可參與評論



世界華人周刊(wcweekly)

權所有

,華妹編輯】


歡迎添加華哥微信(zglgag168)


歡迎分享



點擊下面標題,可查看更多文章


伊萬卡·特朗普:美國女人恨她入骨,中國人卻當她是女神



告訴你的孩子:幾年的放縱,換來的可能就是一生的卑微!



長按二維碼 關注看更多



?

回復關鍵詞【

931

】,送你一篇特別推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華人周刊 的精彩文章:

決策問答:是顧及丈夫,還是自己去上班?
17名同胞被洗劫:中國人,不要做海外犯罪分子眼中的「肥羊」
女兒說:「爸爸,我不想當中國人」這位父親的做法真的棒呆!也讓人沉默……
為了禁酒,美國曾經隨機毒死了公民

TAG:世界華人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終於,我做了家長的家長
家長群里的家長究竟有多奇葩?網友:阿諛奉承的家長最招人煩
關於好家長與壞家長
中國的家長有哪些神邏輯?
我的英雄學院:歐爾麥特戰後拜訪學生家長,綠谷媽媽的做法很真實
中美貿易戰與你有關係嗎:比中興更焦慮的是留美中國學生家長
自戀家長的羈絆?
幼兒園家長群中,老師發信息秒撤後,家長要求退學!網友:太過分
論中國家長的神邏輯
美國校園槍擊頻發卻仍是家長們心中留學聖地 看看全球家長的最佳留學目的地
和男友回家見家長,這麼做最討長輩喜歡
5張圖說明:中國家長與外國家長帶娃的區別,很多寶媽覺得太對了
美國老師「歧視」 什麼樣的家長?
中國家長的一天!太形象了 笑中帶淚
新學期,幼兒園告家長書·所有家長都看看
老師將學生的成績發到家長群,家長強烈要求老師道歉!
到學生家串門 和家長拉家常
中國家長的一天:太形象了!笑中帶淚…
你在家長群里見過什麼奇葩的家長?網友:和異性家長聊得火熱
家長必看!學習中等的孩子最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