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真傳一刻第129期:張俊青-從中華文化形成演化探討中醫源流

真傳一刻第129期:張俊青-從中華文化形成演化探討中醫源流

中醫來源於中華文明,要對中醫源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就必須深入地了解中華文化形成發展的演化過程。

本文張俊青老師煮史論醫,從上古時期中華文化的歷史演變講述巫—道—易—醫的演化過程,以及周以後中華文化和中醫開始走向的形化、物化之路。

讀罷此文,我們不禁感慨,我們真正明白中醫了嗎?想學的到底是什麼樣的中醫呢?

一、緣起

各位同道,晚上好!近幾年,國學熱、中醫熱、養生熱此起彼伏,各種國學館、國學班、養生館、中醫館,像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國家也推出了許多促進中醫發展的利好政策與措施,習近平總書記說「中醫藥學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這句話給中醫界打了一劑強心針。可是我們認真去探討這句話的內涵的話,可能有很多東西搞不明白了。中華文明是什麼?中醫藥學又是什麼?很少有人去思考。所以現在欣欣向榮的繁榮景象背後,其實隱藏著巨大的憂慮。

大家都在講要振興中醫、復興中醫,那麼我們想問,什麼是真正的中醫?怎樣才能學到真正的中醫?怎樣才能夠學好中醫?要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對我們的中醫重新進行解讀。

應該溯本求源,回歸到中醫的本源。中醫它是怎麼來的?它的本源來自於哪裡呢?來自於中華文明,或者說中華文化。也就是說,中醫與中華文化的形成、發展和演變是相伴而生的。所以,我們要弄明白什麼是真正的中醫,就必須深入去探討中華文化的形成和演化過程。

二、中華文化的形成演化與中醫源流

中醫是中華文化的高度總結和體現,是中華文化的結晶。中華文化的形成和演化,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發展的過程。

(一)上古時期

1.燧人氏

在上古時期,統領部落的首領稱為巫,他們是傳天術者,就是觀察宇宙天地變化的聖人,與道合真,通天達地。在中華文明發展的歷史上,最早的大巫就是燧人氏。燧人氏因觀察啄木鳥把乾枯的樹枝啄出火花,發明了鑽木取火。人工火的出現,就給古代先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可以說鑽木取火拉開了人類文明的序幕,火是人類文明的奠基石。從此人類從低級文明的形態逐步轉化成為高級文明的形態。燧人氏還發明了一個叫「挺木方牙」的工具,用來觀察和認識天地,識別萬物,可以給萬物命名,這是一種更加高級的文明形態出現了。所以我們的文明是從燧人氏開始的。

燧人氏的另一個偉大的貢獻在於測出了天星地象,標出了歷程,發明了河圖、洛書。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這是燧人氏用挺木方牙以北極星為中心命門、諸星為旋臂推算日月星辰的運行規律,也可以叫天道太極渦旋圖,它表示天體的運動是呈太極螺旋狀。也就是說,河圖表示的是天道。但是它還不能代表我們人類所生存空間的整個功能狀態,所以又發明了洛書。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十居中」。古洛書圖揭示的是我們生存的時空,「四正」就是上下左右或者東西南北,又叫「四向」,它表示天地日月;「四隅」就是四個角,表示時間的「四時」,就是春夏秋冬;中間的中宮是土,是大地,代表著是我們站在中間觀察天地。河圖洛書是我們中華文化的源頭,也是後世一切學術最根本之所在。當然,我們的中醫也是源自於這裡,中醫的學術也是從這裡延伸出來的。

從燧人氏到伏羲氏,有7000多年的時間,那個時候醫就是「巫」,就是巫祝時期。上古先民們本來就是合乎天地自然之道的、與道合真,所以,他們治病時都是用祝由之法,祝說病由,移精變氣。在《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里講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後面還講到真人、至人、聖人、賢人,他們都是「此其道生」,或者說「合同於道」,就是與道合一。當然他們也會生病,因為也會受外界的影響,但是他們治病就用祝由之法。祝由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專一精神,你的精神要非常的專一,與天地合一了就很容易把身體里的不適調整過來。但是後來因為人的物慾越來越膨脹,沒辦法做到與道合一,所以這種方法就流落到那些離塵脫俗的道家人士,或者是民間高人之中了。現在很多的宗教里還有,比如基督教的禱告、佛教的念經,當禱告非常專一時,病也會好。

2.伏羲氏

燧人氏之後,伏羲氏受河圖洛書的啟發,就把天地畫了個符號,一個彎彎的弧形,表示天,還有一條線,中間是斷的,表示地。這個時候有天有地,也就是有了陰陽,這就是陰陽的兆始,也是陰陽分別天地萬物的一個開始。

伏羲氏還發明了先天八卦。八卦表示天地萬物運行的一種狀態,天地間八個最大的象。這個時期屬於文明時期,也是人文時期,也是道的時期,也是中國文化發展的一個高峰時期。

這個圖是先天八卦的原始圖,我們可以看到它與燧人氏的河圖洛書是一脈相承的。它是根據河圖的原理與洛書的時空之位來確定的,表示天地萬物開始有了個名字。後世的一些學說,包括上古醫學,就是從河圖洛書與先天八卦中來的。伏羲氏創造了易法和道源,由此進入了道易並存的時期,稱為易學和道醫的鼻祖。

剛才說到上古先民隨著物慾的慢慢膨脹,就慢慢地離道了,但是還是相對的處在一種自然的狀態。伏羲氏本身是個聖人,當然是合於道的,但是他要傳這個道就很難。所以他就傳了一個易,易就是畫了一個象,就是他的先天八卦,這個易有象,人們就容易去接受、運用。

伏羲氏發明了道醫學和易學,但道醫是聖人在無為狀態下對天地自然和人體進行慧觀的全部紀實,一般人是難以掌握的。所謂的慧觀,可以理解為是一種比較高級的入定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可以感受到天地自然,包括生命更本質的一些東西。由於一般人難以掌握,伏羲氏為了讓更多的人明了天地自然生命的道理,所以他就不傳道而傳易,讓大家可以根據這個易,根據先天八卦的道理,認識天地和生命的自然之理,運用於生活和調理治療疾病。所以在伏羲氏的時代,他其實是隱道不傳只傳易,也就是在那個時代,道醫是比較少的人能掌握的,易是大部分的人能夠掌握的,所以他傳易不傳道。

3.神農氏

伏羲氏之後,神農氏代之而起。神農氏他沒有師承伏羲氏。神農氏是軒轅氏的另一個分支,他以連山易作為認識世界、管理世界的標準。「神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農氏發明了葯。這個時候的葯與道結合,就是後世道家外丹派與醫學經方派的始源。

4.黃帝

神農氏之後,黃帝代之而起。黃帝發明了很多很多的東西,創造了文字,創造了天干地支,創造了音樂,興農事等。他把前人和當代聖賢仰觀俯察、慧觀己身所發現的天地自然與生命的一些規律給整理然後記錄下來,把伏羲氏所傳的易道和神農氏所傳的草本結合起來寫成了《黃帝內經》。從這個時候開始,醫學就成為一個完備的成熟的學術體系,他成為後世醫藥的始祖。可以說《黃帝內經》是上古時期醫學的集大成之作,被世人奉為圭臬。後世醫學的發展變化,都離不開《黃帝內經》思想的影響。

從剛才的分析,可以看出中醫學的形成經歷了巫、道、易、醫的演變的過程。包含著巫、道、易三大文明結晶,從燧人氏到黃帝,這期間有八千多年,從最原始的巫到伏羲氏的道和易,伏羲氏隱道不傳獨傳易,形成了早期的醫學體系,後來神農氏的葯與道的結合,再經過黃帝的整理,成為一個完備的成熟的體系,醫學才真正的興於世間。

(二)夏商周時期

上古時期到黃帝時,醫學就已經到了一個非常輝煌的時候,我們接下來講夏商周時期。

在夏商周時期,中國社會由公天下進入家天下。本來公天下是推舉聖人來當天子,大禹傳位於他的兒子啟,建立了夏朝,從此由公天下進入了家天下。這個時候傳承著這兩大醫學流派,一個是以百葯為旨、內證為機的神農派系,也就是葯和內證結合的神農派系;另一個是感應天地,內證和外證合參,天人合一的黃帝派系。他們之間各有傳承,又有參流互補,是互相學習、互相影響的。神農派系在夏朝時非常興旺,黃帝派系則在商朝大興其旨。

周朝文王作後天八卦。他改伏羲氏的先天之易作後天之易,先天八卦以天地為宗,表示敬天愛地,後天八卦以水火為旨,表示敬術愛民,也就是愛護老百姓。更簡單的講,先天八卦是天地定位,後天八卦是水火立極。所以先天八卦是主順天道而行,後天八卦是以順人道而行,一個是順天道,一個是順人道。這個時候的醫學融合了上古醫學的兩大流派,合而為一,服務於民。

這是文王的後天八卦陰陽水火圈示意圖,它是以水火立極,上面是火,下面是水。水火位居正位,表達的是文王關愛老百姓的飲食起居,所以得到老百姓的擁護。乾道天,象徵他的王位,退居西北,乾位在西北方。大道歸隱,王道歸西。這個圖順應了民意,但是逆天反地。順人道而逆天道,天道歸隱,人道興起,人天分離從這個時候開始了。同時,中華文化和醫學就開始走向了形化、物化之路,形神分離,人天相斥。因為過分強調物慾文化,雖然老百姓是容易接受的,但是自古流傳下來的易道修持理論和技術就得不到很好的傳承。從此中國的文化開始出現了斷層,醫學也開始出現了斷層。

(三)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群雄爭霸,戰亂紛紛。從周文王開始已經是以後天人道為主,天道歸隱,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更是離道日久,人心更加複雜了。所以就出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繁榮景象,諸子百家,競相登場。為什麼會這樣子呢?因為對事物的看法已經不一樣了。上古之人是合於道的,大家都一樣,天地合一。但是從周文王改先天八卦為後天八卦以後,人心就無限地膨脹了,每個人都想表現自己,對同一樣事物就有不同的看法,就會出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諸子百家就出現了。比如道家、儒家、陰陽家、墨家、兵家、法家等,其中只有道家文化,就是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文化,它是最接近本源的,最接近生命的本源、天地的本源、宇宙的本源、自然的本源。道家文化是以老子的《道德經》,他的無為自然思想為根的,儒家文化是這一根脈的一級分化,墨家文化是二級分化。

因為動亂,這個時期的醫學難以傳承,所以當時的名醫也不多。比較有名的如扁鵲、醫緩、醫和,扁鵲最出名,扁鵲、醫緩、醫和在《史記》裡面都有記載,大家可以參考。我們看扁鵲的事迹,他是受術於神農經方一脈的民間道易隱者長桑君,他喝了長桑君的葯以後就更夠透視垣一方人,他一看就知道五臟癥結了,但是他還是裝模作樣,還是要切脈來裝樣子,這個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講得很清楚,大家可以去參考一下。

雖然扁鵲是受術於神農經方這一脈的道易隱者長桑君,但是後來他行醫又承接了黃帝這一脈,也就是他不僅僅是用藥,還有許多其他的方法。他救虢太子的時候就用了很多招數,還有說他「過邯鄲,聞貴婦人,即為帶下醫;過洛陽,聞周人愛老人,即為耳目痹醫;來入咸陽,聞秦人愛小兒,即為小兒醫;隨俗為變。」所以他是一個非常有名的臨床家,不僅僅是神農一脈的葯,他還掌握了黃帝一脈的各種治療方法,可以說是集各家之大成。所以,後世又有人說扁鵲是有確切歷史記載的中醫學鼻祖。因為剛才講的從燧人氏到伏羲氏、到神農氏、到黃帝這麼多的一些傳承,有些是從歷史和一些考證等各方面得出的結論,但是沒有確切的文字記載,只有扁鵲是有確切的文字記載的,所以說扁鵲是中醫學的鼻祖,我覺得也是有道理的。

(四)秦漢時期

到了秦漢時期,秦始皇統一中國,統一了文化,甚至採取強硬的武力來推行。春秋戰國時代,諸子百家,到秦始皇時代,他就焚書坑儒,重視法家,用嚴刑酷法來管理這個社會。這個時候人們思想被禁錮了,當然醫學也是裹足不前了。在東漢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序言裡面說到了一點點,說那個時代的人都不太重視方葯,只重視追名逐利等。

在秦漢時期最著名的醫家就是華佗跟張仲景。華佗開創了中醫外科手術的先河,創編了五禽戲,但是他沒有醫學著作傳世。張仲景寫了一本書叫《傷寒雜病論》,這本書在道文里也被認為是修真築基的秘書,它屬於神農經方一脈。

剛才講到了為什麼會有諸子百家,因為大家都用頭腦去分析推理,得出不同的結論,就從眼睛去看,沒有從內在去感受,去認識世界、認識生命,所以有內證功夫的人肯定是越來越少了。但是張仲景是有內證能力的,所以他明白古聖先賢流傳下來的經典的含義,比如說《黃帝內經》在講什麼,他肯定是清楚明白的,一般人不容易明白。張仲景他有內證功夫,但是這種內證的東西是沒辦法說清楚講明白的,就像剛才說的伏羲,因為道是一般人沒法體驗和認識的,就傳了易,傳了先天八卦。張仲景他明白古聖先賢的經典的含義,但是這些東西只能是內在明白,說出來就不是那個東西了。為了讓人們能用有效的方法治病,他勉為其難地取《湯液經》著成《傷寒雜病論》,讓每一個人都可以學,都可以用。就算你不會內證,不會外證,只要看了這個書,同樣可以治病救人。我覺得這是張仲景最偉大的地方,這是對中國醫學的最大貢獻。所以後世的醫家也都把這本書奉為經典,並奉張仲景為醫聖。

(五)魏晉隋唐時期

魏晉隋唐南北朝這個時期,雖然有短暫的統一,但更多的是群雄爭霸紛亂。這個時期也就出現了道教,東漢張道陵創立的天師道到現在都還流傳,叫正一派,到六十幾代傳人了,還有一些不同的朝代出現的教派。這些教派為了取信於人,都借整治疾病的名義傳道,其中最有名的有幾個,比如晉代的葛洪,梁代的陶弘景和唐代的孫思邈。葛洪有《枹朴子》、《肘後備急方》傳世,陶弘景有《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傳世,孫思邈有《備急千金藥方》、《千金翼方》等傳世。

凡欲為大醫,必須諳素問、甲乙、黃帝針經、明堂流注、十二經脈、三步九候、五臟六腑、表裡孔穴、本草藥對、張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東陽等諸部經方。又須妙解陰陽祿命,諸家相法,及灼龜五兆,周易六壬,並須精熟,如此乃得為大醫。若不爾者,如無目夜遊,動致顛殞。次須熟讀此方,尋思妙理,留意鑽研,始可與言於醫道者矣。又須涉獵群書,何者?若不讀五經,不知有仁義之道;不讀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讀諸子,睹事則不能默而識之;不讀內經,則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讀庄老,不能任真體運,則吉凶拘忌,觸塗而生。至於五行休王,七耀天文,並須探賾,若能具而學之,則於醫道無所滯礙,盡善盡美矣。

這裡特別要說的是孫思邈,孫思邈在《千金要方》裡面有說到以上這段話。但凡想要成為一個非常優秀的醫生,必須學什麼呢?我給大家歸納為幾個方面:第一是醫學知識,古代的經典,還有各家學說,這是毫無疑問的,都要去學習;第二是術數的知識,周易六壬,奇門遁甲之類,包括相法、天文、命理等;第三是儒釋道諸子百家的思想;第四是天文曆法;主要是掌握這四個方面的體系,這是相對比較全的。概括而言,必須掌握中華傳統文化各個門類的知識,才能夠醫道無所滯礙,盡善盡美。但是我們現在學中醫已經丟失了很多,離孫思邈提出的對大醫的要求是越來越遠。

孫思邈是自古以來第一位真正運用道醫治病的人,是有歷史記載、純正的道醫人士,但是他還是沒有把醫聖張仲景取法遠古的思想弄明白。因為從唐代開始,方劑已經走向了千變萬化的道路,從《黃帝內經》只有十三方,到張仲景一百一十三方,到唐以後就千方萬方,讓人眼花繚亂。醫方之祖神農這一脈,到張仲景這一代,可以說基本上是失傳了,後世的醫學大多是理學派的路子,也就是所謂的儒家、儒醫,方劑則是辨因證治了。

(六)後世的醫學

從唐以後的後世醫學,已經著眼於對古代經典的解讀、發揮、保留與傳承,所以出現了各門各派、各家學說。最出名的比如說金元四大家、溫熱學說,還有現在的火神派,都可以說是對傳統經典的解讀和應用,已經沒有一些新的東西出現,所以醫學到這個時候已經越來越走於形化了。走向形化並不是現在的錯,從周文王開始已經走向這條路了,我們的文化走上形化之路,我們的醫學自然也走上形化之路,只是現在越來越明顯而已。所以你想學什麼樣的中醫,對這個肯定要先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因為時間的關係,今天就講到了醫學的源流,從上古時期的燧人氏講到後世醫學。對於所講的內容,大家有什麼想法,可以一起探討,謝謝大家。

翻譯:方檬丹邵慧江

校對:王春穎蘇雪貞蔡果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真傳一刻209期:對溫脾類方歷史文獻演化及化裁與臨證轉化的初探
真傳一刻210期:對溫脾類方歷史文獻演化及化裁與臨證轉化的初探
真傳一刻208期:對溫脾類方歷史文獻演化及化裁與臨證轉化的初探
2018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揭曉:一研究揭秘龜類早期演化史
鐵甲雄兵,探尋中世紀中期的甲胄演化
龍山文化與中華文明演化發展的關係
2018 春一·演化 NEW
探究生命起源與演化奧秘——2017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發布
世界觀 1-演化的邏輯
第49講:人類文明的階梯與社會演化的階段
近代「中產階級」的演化
演化的榮光-小議「演化論」
5000年前的紅山玉鐲揭示一秘密:中國神龍竟是從恐龍演化來的
No.732 邱立波 | 秦漢時期君臣關係性格的演化
系統演化燒腦推理-從45億年宏大視角解密東西方文化底層差異
丹尼特的《心靈的演化》:語詞在文化演化中的角色
劫波研究系列之二:混沌-矛盾-演化
天文學家震驚了 通過90TB數據還原140億年宇宙演化史
鄧小南:宋代社會氛圍和文化風氣的演化
中國古代詩詞演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