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董卿:世界上沒有捷徑可走,要做好主持人,就是準備準備再準備

董卿:世界上沒有捷徑可走,要做好主持人,就是準備準備再準備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

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如何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至關重要。



詩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中央電視台《中華詩詞大會》節目以

「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為宗旨,邀請全國各個年齡段、各個領域的詩詞愛好者共同參與詩詞知識比拼,為我們展現了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方式。




本報特邀請節目主持人董卿就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暢談自己的見解。






學習時報:在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中,您表現出了自己的文化底蘊。詩詞具有的金聲玉振,涵養心靈這些審美因子在您的主持中被充分傳達,這非一朝一夕的功夫。請問對於古典詩詞、優美文句,如何達到今天的境界呢?




董卿

:回答這個問題,既簡單又困難。

世界上沒有捷徑可走

,要做好主持人,就是準備準備再準備。

一種是長期的,平時你在看些什麼、說些什麼、想些什麼,都會不知不覺影響你在台上的整體面貌。一種是短期的,就像老師上每一堂課前都要備課,主持人拿到節目後,就要看你能為節目做些什麼。



我的父母都是復旦(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畢業生,從小受他們的影響很大。他們倆平時的生活習慣就是喜歡看書,兩個人的聊天談話也是以書為內容。在這樣的家庭環境里讓我從中學時代就養成了一個閱讀的習慣,哪怕再忙,每天都會有一個多小時的閱讀時間。從這點講,這是一個長期的準備。



還有一個是短期的準備。其實任何一個主持人(起碼我是這樣),無論什麼樣的節目,大的、小的、重要的節目,沒有一個節目你是可以隨隨便便站在台上說話的,因為你是拿著話筒在說話,且經過電視傳媒的傳播以後,它的受眾是以千萬甚至以億來計,所以每個人要對自己說的話負責,你要對得起你現在所在的這個平台。我認為短期的準備也是很重要的。不要因為一個節目把一個主持人神化了,覺得好像她什麼都能信手拈來或出口成章的。什麼事情都是經過一個長期的準備和短期的準備,包括詩詞大會,它也有很辛苦的一個準備的過程。






學習時報

:詩詞是審美文化形態,在一定程度上構建了中華優秀文化精神美學,我們注意到,在第二季詩詞大會百人團中,參與者非常廣泛。超越國界、年齡、職業、教育背景,通過詩詞將大家凝聚在一起,這是一場全民參與的詩詞文化盛宴。在這場盛宴中,您身臨其境,感受詩詞之美的凝聚力量,在審美平民化、快餐化的今天,請談談古典詩文為什麼能起到這樣的作用?



董卿

:中國古典詩文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精華。我記得很多年前,白岩松採訪一位上海音樂學院的教授,問「為什麼在今天人們依然需要古典音樂」。那位教授的回答讓我至今難忘,他說:「因為人性的進化是非常緩慢的。」對於古典詩文,亦是如此。

那些能夠觸動人心的語句,就會有長久的生命力;而碎片化的信息,雖然可以在幾秒鐘內被刷出、被看到,但它們的生命往往也只有幾個小時。



中國古典詩文,既是一部積澱厚重的文化史,又是一卷濃縮了的寫意風景畫。「詩詞大會」面向人人,不因其文化性而對參與者在職業、身份、年齡、民族、國籍等方面有所局限,這使得「中華詩詞」這一傳統文化內容以更親近百姓、更親和大眾的方式被當代人所接受。



《中國詩詞大會》的表現形式,無論從舞美設計、嘉賓陣容,還是比賽模式和環節的設定,都充滿創意,既文化味十足,又樂趣感橫生。「飛花令」讓人在趣味中體驗中華詩詞的奇與妙,以「沙畫」猜詩更讓人在唯美中品賞文化在傳統與現代間的完美融合,這種時尚「包裝」無疑達到了錦上添花的效果。從其播出效果和社會反響來看,它以古詩詞為突破口,的確為傳統文化打開了一條通往時尚的經典之路。

優秀傳統文化雖有「傳統」二字,但它絕不是「現代」的對立物,而是應當與現代生活相得益彰、融為一體。正因為如此,我們就應當有這樣的自覺,讓優秀傳統文化貫穿國民教育始終、滋養文藝創作、融入生產生活。它遠遠不只是競賽的敲門磚,不只是高考的必考點,不只是父母炫耀孩子的資本,不只是飯桌上和鍵盤上的談資——它就是我們的人心和人生,是我們每個人的「詩和遠方」。



文化的發展離不開創新,正是這種創新意識,讓「詩詞大會」從內容到形式都充滿了創意;也正是無數個創意的疊加,才成就了傳統文化從古典到時尚的華麗變身,成為當代人眼中的名副其實的經典,起到這樣作用無疑就是引領作用。






學習時報

:「觀乎人文,化成天下」。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進一步彰顯了文化自信的基礎性地位。古詩文的學習對於增強國人文化自信起到怎樣的作用?傳承和弘揚詩詞文化您認為全社會還需要做些什麼?



董卿

:古詩詞熱,就像你們《學習時報》前不久刊發文章所說的那樣:彷彿一股清泉,浸潤我們共同的文化基因;彷彿一面鏡子,折射我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旺盛需求;彷彿一聲號角,召喚我們更好地傳承經典、築牢文化自信。



對於中國人來說,詩詞是一直根植在靈魂和血脈深處的文化基因。中華古詩詞,廣袤深邃,氣象萬千,凝聚了數千年來文化傳承的精華,融進了生活的每個角落,融入了中華文明脊樑的最深處。



一碗湯圓、一盞花燈、一片雪花、一朵寒梅,都蘊含著無窮的文化韻味;從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從李白杜甫到曹雪芹鄭板橋,無數文化先賢賦予我們安身立命的精神世界、不斷前行的精神力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滲透於民族的血脈,而古典詩詞本身就是其中不可缺的重要部分,植根於我們民族的內心,是國人增強文化自信的根本所在。






雖然目前的語言條件和文化環境很難讓古體詩歌創作再現輝煌,但詩詞熱的再度燃起,仍然說明現實文化語境中對於傳統文化的需求和熱愛依然強烈,這也是保有文化自信的底氣。




當我們徜徉花燈的海洋,我們不禁想起唐朝詩人蘇味道的「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當我們與相親相愛的人一起觀燈賞月,我們總會想到北宋文豪歐陽修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當我們在熙攘人群中低頭細思,又總會記起南宋詞人辛棄疾的「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中國詩詞大會》之所以讓從普通農婦到高中學妹成為「國民網紅」,這是一件值得稱道的文化盛事。那些幾經歷史遴選,在燦若星河的名篇佳作中脫穎而出、傳唱不衰的華美詩章,傳承了真實的人類生活和文化,呈現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文字之美、音律之美、意境之美,還一如傳統文化的「母乳」,不斷滋潤著我們的生命和心靈,又仿若撲面而來的陣陣清風,一點點喚醒潛藏在大眾血脈中的傳統文化基因,讓詩意的追求和美的存在與我們同行。



作為傳媒工作者,我們應該共同期望,這樣的全民熱情不要成為「三分鐘熱度」。全社會都來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應當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就像需要陽光、空氣和水一樣,需要衣食住行一樣,我們也需要優秀文化浸潤我們的生活和心靈。





學習時報

:不久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旨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出「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您認為古詩文在哪些方面展現了中華文化的理念、智慧、氣度和神韻?



董卿

:面對這個大課題,一個熱播電視節目只是邁出了其中一小步。但正是這一小步,讓我們看到傳統文化在我們每個人心裡的分量,讓我們意識到傳統文化的偉大,讓我們每個炎黃子孫有了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上講話指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綿延發展、飽受挫折又不斷浴火重生,都離不開中華文化的有力支撐。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中華文化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支撐和推動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古詩詞,是閃耀著東方智慧光芒的獨特文化符號。作為中華文化的一座寶庫,古詩詞文化有其獨特的體裁與內涵,是中國人的驕傲,是「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的一種重要展現形式。



中國古代詩詞用自然清新的語言描物寫景、抒情表意,創設出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絕美意境。只要我們沿著古人的生花妙筆一路上溯,如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王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孟浩然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韋應物的「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等等。令人嘆為觀止,均彰顯此意。



古詩詞中蘊含的不僅是思想和意象,還傳承著中國人自古以來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念,展現著中國人堅韌不屈、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以詩詞為筆觸,將中國精神與文明傳承寄托在「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之中。這些神來之筆均從一個又一個方面展現了中華文化的理念、智慧、氣度和神韻。最具中國味,彰顯中國氣質、中國風格,代表中國藝術、中國形象。







學習時報

:文以載道,詩以言志,自古以來的中華經典無一不是智慧的深泉、文化的航標、思想的峰巒。古詩文的學習對於青少年優秀人格的養成有哪些作用?詩詞大會的成功有哪些啟示?



董卿

:我特別喜歡巴金先生說過的一句話,

人不是只靠吃米活著的

。他告訴我們什麼意思呢?除了吃飯,除了物質,我們更需要精神的滋養,它能夠讓我們變得更豐富更深厚更強大更完善。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精華所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所在。



朱光潛先生說:「詩的境界是理想境界,是從時間和空間中執著一微點而加以永恆化與普遍化。它可以在無數心靈中復現,雖復現而不落於陳腐,因為它在每個欣賞者的當時當境的特殊性格與情趣中吸取新鮮生命。」學習古詩文,是在用中華優秀文化、用精練、精湛的母語哺育我們的後代,在他們心田播撒文化的種子,打好做人的底色。



「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

詩書傳家濟世,是一個不可改變的規律。其中蘊涵著豐富的人文資源,這是提升人們道德感、理智感、美感及塑造健全人格的良好素材。



我覺得在詩詞的世界裡面,人生百態,都能夠在詩詞裡面找到所對應的詩句。看上去五言七言或者詞,寥寥二十幾個字,說盡所有的悲歡離合。在極簡的文字背後,擁有極深的內涵和極高的情操,這就是古詩詞的魅力。久而久之,這些美好情結就會積澱在人的內心世界,內化成為自己的品質,這樣人格品位也就會得到提升。



中國是詩的國度,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上,詩歌彷彿一顆耀眼的明珠,熠熠生輝,璀璨奪目,芬芳四溢。它記載著華夏兒女獨特的情愫,它傳承著炎黃子孫不朽的思想,它熏陶著代代中華子孫。當我們徜徉於詩歌的長河中時,有多少次心靈被深深震撼,折服於大師們崇高的人格力量:屈原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動人心魄的是他深沉的憂患意識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令人敬佩的是九死未悔、執著的個性追求;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讓人折服的是他高度的自信,「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受人稱頌的是卓爾獨立的人格品質;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撼人心魂的是無私、高尚的精神品質。



可見,學習鑒賞一首詩詞,絕不僅僅是簡單地傳授知識的過程,更是對青少年進行人格塑造的良好時機。同時,在心靈純凈的青少年時期記誦下來的東西,如同每天的飲食,會變成營養,成為生命的一部分,長大以後在學習、工作、待人接物中能自然地運用出來,從而養成至大至剛的人格。



如果要說詩詞大會的成功有哪些啟示的話,作為主持人我不加評議。我想要說的是:一是《中國詩詞大會》無意中觸動了人們心底的良知,是通過引發觀眾的心靈共鳴而達成目的。因此,節目的真正亮點並非是那些熟練背誦詩詞的選手,而古代詩人所具備的那種撲面而來的睿智和想像力才是真正的亮點。二是《中國詩詞大會》的內容植根於本土文化,挖掘了中華文化的精髓。



因而,當清新淡雅的《中國詩詞大會》節目一經推出就受到歡迎,就是突破了當今許多電視節目慣性思維的瓶頸。也就是說,人們需要的是心靈能有一個平靜的港灣,而詩詞大會正是符合了廣大民眾,在心靈上嚮往平靜、追求安定的訴求,也滿足了人們的想像和憧憬。






學習時報

:詩風詞韻各爛漫,你方唱罷我登

台。海涵百川的風格流派成就了中華詩詞的洋洋大觀。繼承與創新,分享與共賞,中華文化才如此流光溢彩五光十色。繼詩詞大會之後,央視又推出一檔文化綜藝新作《朗讀者》,由您來擔任製作人,能否向我們介紹下為何要做這檔節目及其初心?




董卿

:很多人問這個問題,你怎麼會想到做這樣一檔節目呢?我先和大家分享我最近在節目里對故宮博物院的院長單霽翔的採訪,他說:故宮是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其餘分別是法國的盧浮宮、英國的大不列顛博物館、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和俄羅斯的埃米塔什博物館(冬宮),正好對應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這說明沒有一個強大的博物館你就當不了聯合國常任理事國。話音一落,現場笑聲掌聲一片。雖說最後一句話有點玩笑的意思,但其中卻自有真意。一個國家的自信本質上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

作為媒體特別是國家媒體,旗幟鮮明地傳播弘揚優秀文化是我們責無旁貸的。這就是為什麼要做《朗讀者》的根本所在。






我做主持人22年的時間,在中央電視台工作了15年,我深知這個平台的影響力。就像今年春晚結束之後,我的「口紅」突然上了熱搜榜,讓人哭笑不得,但反過來也證明了平台的影響力不可估量。那麼佔據這個平台的我們應該做些什麼,才能讓人們的注意力可以從外在轉向內在,從表面轉向本質呢?我想,我可能到了需要認真想想的時候了。那麼我對什麼感興趣呢?除了之前咱們說的文學的東西,這是一部分。還有一部分,我特別感興趣的是這個世界上最豐富也最單純,最豐富也最複雜的人。我對人和文的興趣,這是最初《朗讀者》的一個起因,也就促成了《朗讀者》的誕生。



朗讀雖然是一個現代的字眼,但也是中國文化一直以來的讀、說形式。《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在我看來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理解,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就是展示生命。《朗讀者》的文字和個人的情感緊密結合,朗讀者的情感故事和之後的朗讀內容在情感串聯上完成了統一。不少人形容這檔節目是電視綜藝的「一股清流」。說它「清」,是因為《朗讀者》做到了形式「清爽」、內容「清新」、讓人內心「清凈」。看似簡單的節目設置,實則蘊含著厚重的文化內涵。首次擔任製片人的我更是堅信這個節目的意義。



800多年前的理學家朱熹說,凡讀書需字字讀得響亮。朗讀是一種學習的方法,但更多時候,朗讀也是傳播思想、傳遞情感、傳承精神的一種手段。通過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成風化人,也正是我們做這個節目的初心。







學習時報

:中華詩詞是文化百花園中最為葳蕤芬芳的一枝,是精神源流中最富思想力量的一脈。從當下大熱的詩詞大會,看出人們對於學習古詩文的內在動力十足。在這個主持中,我們看到另一個董卿,您對自己如何評價?電視作為大眾傳播工具在弘揚傳統文化中如何發揮特殊作用。



董卿

:我特別感激大家的讚譽,但更高興的是大家喜歡這個節目,因為我有找到知音的感覺。我做主持人沒有捷徑,我把可以預料到的一切因素都考慮進去,這是我的法寶。所以,作為主持人要想主持好節目、要想體現出一個人獨特的氣質,恐怕離不開內在的東西。腹有詩書氣自華,你沒有詩書,想裝出來是不可能的。



學習給了我一個緩衝,讓我反思、充實。有人說,主持人的工作,像象牙塔的頂端,有點不食人間煙火,什麼事情都是整個團隊全部做好了,把主持人請出來,她是最後一棒。如果非要回答「在這個主持中,我們看到另一個董卿」的話,那就是我要必須走出這個象牙塔頂端,一步一步走在最堅實的大地上,和大家肩並肩手挽手去做,這是我比較大的改變。



《中國詩詞大會》的出現,恰好體現了電視節目的社會引領作用,擔起時代重任,電視反哺文學。通過傳遞情感,傳承精神,傳播文化,用溫度和情感,喚醒國民對經典作品的情感共鳴和敬畏之心。也是讓我們對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有了新的認識。



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作為媒體人,我們理應堅守精神家園,激濁揚清,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努力成為中華文化的篤信者、傳承者、躬行者。這就是電視作為大眾傳播工具在弘揚傳統文化中所發揮的特殊作用。







來源丨學習時報、澎湃新聞


編輯 | 劉冰玉


?央視綜藝



點擊關鍵詞有驚喜,試試看!



斯琴高娃 《寫給母親》

| 央視公益廣告 | 五四青年節


抱楊帆唱歌

| 朱迅搭檔孫濤 |

文藝名家講故事


主持人演過的電影 | 小尼自拍 | 央視的配音演員


胖是工傷 | 美食有關的電影



取悅自己 | 有關癌症的謠言





快來為我點贊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視綜藝 的精彩文章:

看直播贏大獎!《黃金100秒》選拔賽江蘇常州等你來!
朋友圈裡,那些令人後悔沒早點知道的道理……
他是相聲演員,為了紅他使盡了渾身解數,結果……
3歲開始演戲,黃渤、孫儷、張嘉譯、黃軒都跟他合作過,他是誰?
美如畫!全世界最美的60個小鎮,你去過哪幾個?

TAG:央視綜藝 |

您可能感興趣

備孕只是女方來準備?其實你錯了,男性也需要備孕的!
你家年貨準備好了嗎?沒有準備好的可以來這裡看看,應有就有
要備孕,狀態很重要,你準備好了嗎?
再婚,你準備好了么
做媽媽,我還沒準備好
備孕中如果有這3種癥狀,你可能是懷孕了!你準備好做媽媽了嗎?
貓咪內急準備上馬桶解決,可是怎麼跳就是上不去,網友:這胖得有些過分了
腳都準備好了,你的涼鞋卻沒準備好?
相親,你準備好了沒有?
備孕前,女性要做好哪些準備?
備孕要做的5個準備,您知道嗎?趕緊做好這些準備吧
「我做好了隨時愛你的準備,可是你卻沒給我機會!」
我準備好了,可以開始嗎?
這世界沒有誰是準備好的
感情不可以將就;結婚,你準備好了嗎?
帶上它,準備迎接最好的你
黃子韜聊C位,是給有能力的人準備的,不然長得再好看也沒用。
水:做好準備,迎接不可預知的未來
准媽媽臨產前,要做好哪些準備?這些準備少做一樣,都得手忙腳亂
那麼,你準備好做媽咪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