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大青葉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大青葉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大青葉



大青葉/dà qīng yè


ISATIDIS FOLIUM


上一期: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番瀉葉 | 第 202天

中藥速記


來源:


本品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乾燥葉。


產地:


主產於河北、江蘇、安徽、河南等省。大多為栽培品。


採收加工:


夏、秋兩季分2-3次採收,除去雜質,晒乾。第1次在6月中旬,采後及時施肥,第2次在7月下旬,加施肥管理得當, 9-10月份可採收第3次。北方地區一般在夏、秋(霜降前後)分兩次採收。


性狀鑒別:


本品多皺縮捲曲,有的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後呈長橢圓形至長圓狀倒披針形,長5~20cm,寬2~6cm;上表面暗灰綠色,有的可見色較深稍突起的小點;先端鈍,全緣或微波狀,基部狹窄下延至葉柄呈翼狀;葉柄長4~10cm,淡棕黃色。質脆。氣微,味微酸、苦、澀。


飲片不規則的碎段。葉片暗灰綠色, 葉上表面有的可見色較深稍突起的小點;葉 柄碎片淡 棕黃色。質 脆。氣微,味微酸、苦、澀。

性味歸經:


苦,寒。歸心、肺、胃經。


性能特點:


本品苦寒清泄,質輕升浮,藥力頗強,入心、肺、胃經。善清熱解毒、涼血消斑、利咽消腫,治血熱毒盛所致諸證。


功效:


清熱解毒,涼血消斑,利咽消腫。


主治病證:


(1)溫病熱入血分之高熱、神昏、發斑。


(2)丹毒,咽喉腫痛, 口瘡,痄腮,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 -15g; 或入 丸散。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使用注意


本品味苦大寒,故脾胃虛寒者忌服。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大青葉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大青葉



大青葉的故事


相傳唐太宗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太宗李世民剛剛平定天下,但是殘兵流匪仍流竄鄉里,禍害百姓,百姓仍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此時,中原地區發生了瘟疫,死人無數。官府派官員前往疫區監督疫情的控制,但是由於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疫情無法控制,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死去。恰巧「藥王」孫思邈在中原地區採藥,得知疫情後便主動前往疫區。孫思邈發現所有感染瘟疫的患者都有頭面腫大,全身高熱,出現紅斑等癥狀,便從隨身攜帶的藥箱中拿出一種葉子,讓百姓煮水喝。那些患者喝完後,癥狀很快就減輕了許多。但是,由於患者太多,藥材很快就用完了。於是,孫思邈就發動百姓上山採藥材,但是百姓大多不認識,因此常常會弄錯。孫思邈看到這種情況,就給百姓編了句口訣 「葉大,色青,高三尺,夏月吃來,無腫赤」。正是由於有了這句口訣,百姓去摘這個藥材時便很少出錯,這句口訣也就世代相傳。最後人們就把這個藥材稱為大青葉,也都知道這是用來治療瘟疫的。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大青葉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大青葉






猜一猜這味中藥是什麼?


請在留言處寫下您的答案!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承有道 的精彩文章:

讓我們的陪伴成為你最長久的告白
胸悶氣短咳嗽 小癥狀背後隱藏大病患202期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症並治第九06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症並治第九05
2020版藥典開始編製,哪些是藥材寫入藥典的必要條件?

TAG:醫承有道 |

您可能感興趣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大黃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青黛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大薊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大血藤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蓽茇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鹿茸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半夏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紫蘇葉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瓜蔞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石韋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花椒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稻芽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乳香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薤白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赤芍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薄荷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化橘紅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薑黃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土鱉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甘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