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人類史上最龐大的陸上帝國,僅靠騎射就橫掃歐亞嗎?

人類史上最龐大的陸上帝國,僅靠騎射就橫掃歐亞嗎?

一提起蒙古騎兵,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騎在馬上的輕裝弓箭手,這些靈活敏捷的騎射手利用他們強大的複合弓輕鬆穿透了歐洲騎士的鎧甲,並利用速度優勢活活將他們殲滅。

正是靠著這核動力的戰馬和不可抵擋的蒙古弓,蒙古人才因此橫掃了歐亞,建立了人類史上最龐大的陸上帝國,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這種假設實際上存在著一個致命的疏漏,那就是騎射和戰馬並不是蒙古獨有,而幾乎是所有游牧民族的共性。

如果蒙古能靠這兩件法寶橫掃歐亞,那為什麼此前的斯基泰、匈奴、安息、突厥都遠遠沒有做到這一點,為什麼後三者最後都被農耕帝國予以壓制驅逐,而蒙古人卻能消滅當時主流的幾大帝國?

顯然,蒙古人在軍事上有著自己的獨到之處,如果我們能細細品讀當時的史料,就不難發現蒙古人獲勝的訣竅。

人類史上最龐大的陸上帝國,僅靠騎射就橫掃歐亞嗎?

(圖)蒙古騎兵

《黑韃事略》中的蒙古戰術

在中國方面,對蒙古人戰術記載最詳盡的莫過於宋人彭大雅的《黑韃事略》,彭大雅作為南宋使團的書記官,曾經親眼目睹了蒙古人是如何戰鬥和生活的,他將自己得所見所聞記於書中,並在之後利用自己的知識幫助南宋朝廷抵抗蒙古的入侵。

可以說,作為親身經歷者,他的記載是十分可靠的。他在書中記到:


凡遇敵陣,則三三五五四五,斷不簇聚,為敵所包。大率步宜整,而騎宜分。敵分亦分,敵合亦合,故其騎突也,或遠或近,或多或少,或聚或散,或出或沒,來如天墜,去如雷逝,謂之「鴉兵撒星陣。」臂團牌,下馬步射。一步中鏑,則兩旁必潰,潰則必亂,從亂疾入。

這一段描寫的是蒙古人的陣型,從記載中看,蒙古人不倫何種情況都會儘力形成對敵人的包圍之勢。敵人散開則散開、敵人聚合則聚合,絕不給敵人包抄自己的機會,從而先在戰略上處於不敗之地。

人類史上最龐大的陸上帝國,僅靠騎射就橫掃歐亞嗎?

(圖)蒙古騎兵


其破敵,則登高眺遠,先審地勢,察敵情偽,專務乘亂。故交鋒之始,每以騎隊輕突敵陣,一衝才動,則不論眾寡,長驅直入。敵雖十萬,亦不能支。不動則前隊橫過,次隊再沖。再不能入,則後隊如之。方其沖敵之時,乃遷延時刻,為布兵左右與後之計。兵既四合,則最後至者一聲姑詭,四方八面響應齊力,一時俱撞。此計之外,或臂團牌,下馬步射。一步中鏑,則兩旁必潰,潰則必亂,從亂疾入。

這一段描寫的是蒙古人的具體戰術,在文中,彭大雅寫到,蒙古人在與敵人交鋒前,會先讓偵察兵佔據高地,從高處俯瞰敵人的陣勢和虛實,蒙古統帥會密切觀察敵人的情況,專門在敵人還未排好隊形和隊形鬆動之時發起衝鋒。

衝鋒時,蒙古軍隊採取反覆衝鋒的方法,即文中的「不動則前隊橫過,次隊再沖,再不能入,則後隊入之」。

蒙古人會從四面八方一齊衝來,前隊沖完則後隊再沖,前赴後繼、永不停歇,直到敵陣崩潰。

人類史上最龐大的陸上帝國,僅靠騎射就橫掃歐亞嗎?

(圖)蒙古騎兵

從彭大雅的記錄中,我們可以看到蒙古人的主要戰術並不是人們通常認為的騎射,而恰恰是最為普通常見的騎兵衝鋒,只不過與他們的游牧前輩以及歐洲的同行相比,蒙古人不會在一次衝鋒失敗後就喪失信心,而是會周而復始,前赴後繼的發動連環衝鋒,用不斷的衝鋒消磨敵人的銳氣,直到敵人的士氣崩潰,而大家熟知的騎射。

根據彭大雅的記載,實際上只是一種消磨士氣和引誘敵人的備用之策。

對於騎射,彭大雅寫道:「敵或森戟外列,拒馬絕其奔突,則環騎疏哨,時發一矢,使敵勞動。相持既久,必絕食或乏薪水,不容不動,則進兵相逼。」

這段的意思是只有當敵人長矛林立、巋然不動時,蒙古人才會放棄衝鋒,轉而讓騎射手將敵人團團包圍,用弓箭消耗他們的耐力,打擊他們的士氣,久而久之,敵人必會因為缺乏補給而士氣動搖,一旦敵人的陣型出現鬆動,所有的騎兵立即換上長槍和馬刀,予以致命的衝鋒,卡萊戰役中的蘇來納就是用這個戰術擊敗了羅馬人。

人類史上最龐大的陸上帝國,僅靠騎射就橫掃歐亞嗎?

(圖)蒙古騎兵

除了騎射與衝鋒,蒙古人還會採取一些特殊的戰術,比如用受驚的牛馬去衝擊敵陣,讓敵陣出現缺口,在某些極端情況下,蒙古人還會派出已經俘虜的敵兵,逼迫他們沖向自己的同伴,從而讓敵軍因猶豫不決而貽誤戰機。

如果敵人過分強大,蒙古人則會採用佯退的戰術,引誘敵人來追擊,讓「敵或謂是城敗,逐北不止,沖其伏騎,往往全沒。」

從彭大雅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蒙古人的戰術相當靈活,但無論是何種戰術,最後一錘定音的總是騎兵接連不斷的衝鋒。

據彭大雅自己的估計,蒙古軍隊中至少有四成是專職負責衝鋒的重騎兵,他們才是蒙古戰術中的核心打擊力量。(騎射手在最後時刻也會加入衝鋒)蒙古的重騎兵在早期裝備鐵質和皮質的鱗片甲。

在征服中亞和金國後,蒙古人引進了中亞的優良馬種,並提高了自己的冶煉技術,等到了歐洲,蒙古人已經出現了人馬皆披鐵甲的具裝騎兵。

實際上,給予歐洲騎士最大打擊的並不是人們通常認為的騎射手,而恰恰是這些比歐洲騎士還善衝鋒的重騎兵。

人類史上最龐大的陸上帝國,僅靠騎射就橫掃歐亞嗎?

(圖)東方騎兵與西方騎兵

迦勒迦河的俄羅斯人——蒙古戰術的犧牲品

如果說《黑韃事略》從理論上完美介紹了蒙古戰術的流程,那麼迦勒迦河戰役就是蒙古戰術的一個典型範例。

當時,成吉思汗的將領速不台帶領一支4萬人的軍隊侵入了俄羅斯,為了對抗蒙古人,基輔羅斯各公國團結了起來集結了一支8萬人的軍隊予以迎擊。

速不台看到俄羅斯軍隊聲勢浩大,便將主力隱藏了起來,並排出騎射手不斷對俄羅斯軍隊進行騷擾,並引誘他們追到蒙古人預設的戰場。

人類史上最龐大的陸上帝國,僅靠騎射就橫掃歐亞嗎?

(圖)蒙古騎兵

俄羅斯人不知是計,只顧著追擊前來挑釁的騎射術,蒙古人連著9天後撤,俄羅斯人就連著追了9天。

漸漸地,俄羅斯軍隊的騎兵隊伍逐漸與步兵脫節,龐大的俄羅斯軍隊因為追擊而變得分散、無法集中。

當俄羅斯騎兵渡過迦勒迦河時,速不台抓住時機,發起了總攻。

事先已做好埋伏的蒙古騎兵從四面八方向俄羅斯軍隊衝來,與俄羅斯人扭打成一團,與此同時,蒙古的騎射手下馬改用威力更大的長複合弓進行步射,為蒙古騎兵提供火力支援。

速不台看準時機,將蒙古最為核心的力量,人馬皆披甲,手勢釘頭錘和長槍的具裝騎兵投入戰場,這成為了壓垮俄羅斯軍隊的最後一根稻草,俄羅斯的騎兵崩潰了,他們四散而逃,被蒙古人一路追擊,大批大批的被屠殺。

而與騎兵相脫節的俄羅斯步兵在看到騎士老爺潰敗後,也迅速喪失了抵抗的勇氣,四散逃竄。

人類史上最龐大的陸上帝國,僅靠騎射就橫掃歐亞嗎?

(圖)蒙古騎兵

根據俄羅斯一位軍官的記載,蒙古人的輕騎兵對逃竄的俄羅斯人足足追擊了96公里,蒙古人的騎兵往往一人配有3-4匹馬,因此可以接連不斷的敵人進行追擊,無限制的擴大戰果。

戰役的最後,6位基輔羅斯大公被俘,蒙古人答應他們不會讓他們流血,實際上蒙古人將他們裝進袋子里活活踩死了,而蒙古人認為血沒有揀出來,因此就算遵守了諾言。

(單純依靠騎射只會像匈奴人一樣被漢軍騎兵刺於馬下)

從《黑韃事略》和迦勒迦河戰役中,我們可以看出蒙古人在軍事上的幾大優勢,除了游牧民族共有的悍勇和馬匹眾多外,蒙古人還擁有他的游牧前輩不具備的幾項優勢:

  • 一是強大的組織力,成吉思汗將部隊按十人、百人、千人、萬人的編製編組而成,每一個編製都配有足量的基層軍官予以協調指揮,固定的編製以及足量的軍官使得蒙古人可以準確執行複雜的戰術。

  • 二是在騎兵戰術上,蒙古人採用了反覆衝鋒的戰術。此前的游牧民族,比如匈奴、安息都是在一次衝鋒被遏制後就偃旗息鼓,而蒙古人卻不屈不撓,予以反覆衝鋒,直到敵人崩潰。

  • 三是懂得引進學習周邊民族的先進技術。蒙古人在征服中亞和中原後,迅速引進了優良的馬匹以及先進的攻城、冶煉技術,到達歐洲的蒙古人實際上已經是一支擁有專業攻城隊伍、兵種齊全的複合型軍隊。

人類史上最龐大的陸上帝國,僅靠騎射就橫掃歐亞嗎?

(圖)蒙古騎兵

至於騎射,實際上在今日的那達慕大會上,騎射手依然只能在20-30米的距離內保持準度和威力,因為馬匹的劇烈晃動以及馬上發力的局限性,騎射的殺傷力實際上遠不如步射,這也是為什麼蒙古人在敵人跳進預設的陷阱後,會立即讓騎射手下馬步射的原因。

複合弓只有在步射的情況下才能提供足夠密度和威力的火力打擊。

蒙古軍隊,從來就是一支複合型的軍隊,只靠騎射,就只能像匈奴人和小亞細亞的突厥人一樣,被漢軍騎兵和十字軍騎士逼入死角,然後屠殺殆盡。

歷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 | 文:褚勁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人物丨你以為他是一介武夫,其實你根本不了解他
品讀 | 楚漢之爭:老流氓三丟節操,楚霸王三犯傲嬌
探究 | 三國里誰最會收買人心,連極會用人的曹操都不如他
楚漢之爭:老流氓三丟節操,楚霸王三犯傲嬌

TAG:歷史大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胡服騎射」後,趙國實力大增,為什麼還是打不過秦國?
戰國中期的秦宮驚現騎射壁畫!秦國騎兵出現時間竟比胡服騎射更早?
騎射真的那麼無敵嗎?蒙古鐵騎靠騎射征服歐洲
乾隆推「國語騎射」的底氣在哪?全靠這個皇帝出巡時必帶的小東西
為何胡服騎射之後的趙國還是輸了天下?
世界進入火器時代,乾隆為什麼還提倡騎射?歷史真相讓人恍然大悟
戰國中期的秦宮驚現騎射壁畫
入關後的八旗子弟到底有多腐化?竟逼得乾隆大搞「國語騎射」
胡服騎射強國本,孤身犯險入秦國,英雄暮年慘遭難之下
騎射轉衝鋒:中世紀前期的西歐騎兵去亞洲化進程
入關後八旗子弟有多腐化?竟逼得乾隆大搞「國語騎射」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讓趙國迅速稱霸,一躍成為關東最強大的諸侯國
入關後的八旗子弟到底有多腐化?竟逼得乾隆大搞國語騎射
蒙古國閱兵現場,軍裝保留民族特色,十分的帥氣,很像游牧民族的「騎射裝」
一代雄主趙武靈王:不搞「胡服騎射」,趙國有滅國的危險
與此小國一戰,清軍已經吃了火器的虧,為啥乾隆還是固執於騎射?
三國善騎射的名將不少,其中翹楚卻只有六人,五子良將僅一人上榜
為了得到這位美女,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還滅了一個強大的國家
騎射是北方少數游牧民族對漢族的必殺技嗎?非也,這個才是必殺技
歐洲的騎兵真的只會騎槍衝鋒,而不會使用弓箭騎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