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父母教育孩子的特殊能力
法國父母會重點教育教育孩子一個行為——讓他們學習等待。
法國孩子吃飯很有規律,一日三餐按時,大概下午4:00會吃些零食。而美國孩子好像一整天都在吃零食,所以當吃飯的時候,他們很難安安靜靜地等著。
而他們也更注重能夠「延遲滿足」,這本質上也是一項「自我控制」能力。
當我們成年以後,每天可能都會面對自我控制的問題
我應該早點睡覺,但是我還想再看看手機...
我應該多做點運動,但是我今天太累了...
我應該少吃點甜食,但是我抵擋不住甜品的誘惑...
我應該多看點書,但是我好想玩遊戲...
成年人的世界每天都面對著很多選擇,很多誘惑。你需要在延遲滿足和及時滿足之間做出選擇。你知道你應該這樣做,才能在未來獲得滿足,可是那樣做你會及時得到快樂。大多數人都會像一些吃掉棉花糖的孩子一樣,選擇及時滿足。
人的大腦有兩個區域,一個是大腦邊緣系統,它要求人們獲得及時滿足;還有一個是前額皮質,它幫助人們設定目標,計劃達成目標的方式。一個人的大腦究竟是邊緣系統做主,讓情緒主宰他的行為,還是前額皮質做主,更加能夠控制情緒,讓生活更有計劃性,取決於後天的訓練。
如果爸媽能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訓練他們「延遲滿足」的能力,他們自控能力就能提高。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也將會更有規劃,不會被眼前即刻的快樂吸引。在學校你能發現,有些孩子下課後立即衝出教室玩耍,有些則能安靜地坐著寫作業。
訓練延遲滿足感的方法之一,就是讓孩子學會分散注意力。學會找到一些其他的方式將自己的注意力從一件事情上轉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如果僅僅是用意志力去克制,未必有效。就像讓你不要去想「房間里有一頭大象」,你反而會想得更多。
分散注意力這一方法同樣適用於成年人提高自控能力,當你想刷手機的時候,果斷關機;又想吃甜食的時候,可以思考一下脂肪是怎樣形成的;想多做點運動,就離床和沙發遠一點。
「如果你改變了自己的思維方式,它就會影響到你的感覺,從而產生一些改變。」
「是的,那你不必成為自己情緒的受害者。」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教育孩子能守住這些底線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會更加優秀
※聰明父母都懂的家庭教育法
※家庭教育對於孩子很重要,尤其是母親的教育
※父母所能給的教育
※孩子教育——古詩滋養的孩子
※這麼教育孩子,會心疼父母
※父母怎樣正確教育孩子?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生命的教育
※家庭教育之教育孩子先教育自己
※教育孩子要惜福
※令全球父母驚訝的西藏教育方式,這樣才能培育出獨立自主的孩子
※教育孩子,首先把自己教育好
※培養孩子教育孩子的思路
※教育好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事業
※教育孩子也是要智慧的
※家庭教育,父母的「智慧」很重要
※最好的教育,是培養孩子的幸福能力
※父母相愛才是孩子最好的教育與財富!
※父母該如何向孩子普及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