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聽琴·《漢宮秋》

聽琴·《漢宮秋》

虹堂《聽琴·》目前已經影響數百位琴友養成每天聽琴的習慣。


點擊關注,分享給熱愛古琴的朋友。

聽琴·《漢宮秋》



虹堂古琴《聽琴·》系列:將以流傳年代順序,每天一首分享至虹堂古琴微信公眾平台,每首琴曲的演奏者都精選於近代古琴大師具有代表性的曲目。使聽眾能聽到高標準的······







唐世璋演奏

聽琴·《漢宮秋》



古琴曲《漢宮秋月》,又名《漢宮秋》,曲譜見於《陽春堂琴譜》,《西麓堂琴譜》等琴譜中,中國十大古典名曲之一,在古代流傳較為廣泛,近代以來逐漸失傳。

《漢宮秋月》歷史並不長,要表達的主題不是很具體。不少文章模糊地稱,此古琴名曲旨在表現古代受壓迫宮女幽怨悲愁的情緒,細緻地刻畫了宮女面對秋夜明月,內心無限惆悵,流露出對愛情的強烈渴望。


《漢宮秋月》很可能與《漢宮秋》有一定的關係。而《漢宮秋》是一出元末雜劇,作者是馬致遠。《漢宮秋》講的是王昭君和親出塞的故事。

聽琴·《漢宮秋》



漢初時開國元勛多為布衣出身,而后妃、宮女也多出身微賤。基於這一傳統,漢朝的宮女與嬪妃之間並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因而,每一位宮女都心存夢想,即有朝一日能獲得被皇帝寵幸的機會。然而王昭君在宮中深居數年,卻連皇帝的影子都沒見過。


葛洪的《京西雜記》中介紹了一則在後世廣為流傳的故事。宮廷畫師毛延壽因向王昭君索賄不成,就在王昭君的畫像上點了一顆痣,使王昭君的相貌顯得比較普通。由於宮女太多,漢元帝只憑藉畫師呈上的畫像上來選擇宮女。這樣一來,原本擁有驚人美貌的王昭君就淹沒在眾多的宮女里了。此為野史,不足為信。

聽琴·《漢宮秋》



據《後漢書·南匈奴傳》記載:「昭君字嬙,南郡人也。初,元帝時,以良家子選入掖庭。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宮女五人以賜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斐回,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然難於失信,遂與匈奴。」


從上面的文字中可以看出,王昭君之所以自願遠嫁匈奴,是由於「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與其在宮中過著冷清孤寂的生活,讓青春年華年復一年的老去,不如遠赴異域。所以聽說和親的機會後,王昭君果斷的毛遂自薦。然而,皇宮內的生活雖然孤寂,倒也平靜,匈奴所居之地是草原大漠,未來如何,誰也不知。李白有詩云:「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杜甫顯然很同情王昭君,他寫下了「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的詩句。而做為政治家的王安石卻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個問題,他認為昭君出塞不是件壞事,寫詩云,「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

聽琴·《漢宮秋》



王昭君出塞時,是否充滿了悲怨情緒,後人已無法得知。無論如何,這對她來說是一個並不輕鬆的人生選擇。雖然這是一次政治婚姻,但王昭君的想法也許並不複雜,並非抱有為「漢匈兩族世代團結友好」的目的。這種說法顯然是意識形態對歷史的強行解讀了。


後來昭君在匈奴生了兩個兒子。呼韓邪單于死後,他的兒子繼位,欲娶昭君。父死後,子可娶繼母,兄死後,弟可娶其嫂,這本是胡俗,在匈奴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昭君覺得難以接受,於是上書漢成帝求歸,成帝敕令其可以不尊漢習從胡俗,昭君後來只好服從。唐代吳兢在《樂府古題要解》中卻說,昭君誓死不願改嫁給呼韓邪單于的兒子,於是,「昭君乃吞葯而死」。難道歷史上的「昭君怨」就是源自這等訛傳?

聽琴·《漢宮秋》



宮女之怨是個傳統話題。漢樂府中有不少關於宮女之怨的題材,如《玉階怨》,《昭君怨》,《昭君悲》等。後來甚至形成了專門描述後宮的詩體,名為宮詞。唐朝張祜的一首五言絕句《宮詞》:「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即是描述宮女的佳作,寫出宮女積鬱難遣的深怨。唐朝詩人王建、五代時後蜀花蕊夫人都曾做過《宮詞》百首。


宮女身居深宮,不得自由,日久自然生怨。另一方面,西漢辭賦家鄒陽在《獄中上樑王書》中曾感嘆:「女無美惡,入宮見妒。」三千嬪妃和宮女,整天想的事情是向皇帝一人爭寵,怎能不妒。然《漢宮秋月》中的幽怨並非小家碧玉式的、弱不禁風的閨怨。漢代宮娥身材健碩,能陪皇帝騎馬、打獵,宮內活動受到的限制也較後世皇宮為少。因而她們怨則怨矣,本身並不幽悶纖弱。


漢代宮女中也有不怨的。有一個有趣的民間傳說,講漢代有一個宮女名叫元宵,做得一手好湯圓。她每天極為想念家裡的父母姊妹。她的誠心感動了皇帝,以後每年正月十五,漢武帝批准家家戶戶做湯圓,點燈籠,允許娘娘宮女出宮與民同樂。那一天,元宵在自己的燈籠上寫著「元宵」兩字,帶著自己做的湯圓出宮,與家人團圓。

聽琴·《漢宮秋》


《西麓堂琴統》中後記原文:漢班婕妤失寵幽居,爲團扇秋風之恨。此曲蓋亦寫其凄涼煢獨之意者。


《玉梧琴譜》中曲意/解題原文:是曲也,廼漢班固之女,成帝時選入宮,授婕妤之封,帝甞幸焉。賢淑而有文章,人多嫉之。後被讒退,奉太后於長信宮。因感舊,思帝之恩作此曲,以況其懷,遂入琴調名爲漢宮秋也。亦名秋扇吟。


歡迎關注《聽琴·》系列


琴曲持續更新中,請君細細聆賞!


虹堂古琴聽琴系列:,以享太音。


分享給身邊熱愛古琴的朋友。

聽琴·《漢宮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文賞析 的精彩文章:

鶯啼序·春晚感懷
古詩中的童真童趣,最是天真爛漫時!
一簾紅雨桃花謝,十里清陰柳影斜。元·胡祗遹《陽春曲·春景》賞析
其曲彌高,其和彌寡――《陽春白雪》
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古詩詞中的「點睛之筆」(三)

TAG:古詩文賞析 |

您可能感興趣

宋趙佶 《聽琴圖》
聽琴曲《岳陽三醉》
趙佶《聽琴圖》古代文人撫琴雅事
《聽琴圖》松下雅集聞弦音
偽款?鈐偽印?故宮藏陳洪綬人物畫《聽琴圖》考析
從《聽琴圖》說起
琴曲欣賞《山中思友人》煙雨山色,不若聽琴憶友
北宋名畫《聽琴圖》暗藏的三個未解之謎
「對聯」蓮花池畔聽琴音
《懸空》《古琴禪修》:先聽風雨再聽琴,道是無情卻有情
宋徽宗《聽琴圖》里的風水學,你看得懂嗎?
道教詩詞 聽琴
聽琴觀棋:琴音清和,棋道奧妙
此時無聲勝有聲——觀復貓鑽進古畫說文化之《聽琴圖》
如何聽琴 查阜西
梨花落雨聽琴殤
在巴黎,古琴音樂會「靜聽琴說」曾一票難求
樂活周末:在城市的角落裡,喝茶聽琴說古今
從《聽琴圖》看宋徽宗,他不應該做皇帝,應當去做藝術家
弘柏學佛警醒錄:紛繁雜擾須安住心——扇爐夜談,聽琴請益問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