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寧回弱宋不回盛唐,只因唐朝有這一條戒令,百姓似被放養

寧回弱宋不回盛唐,只因唐朝有這一條戒令,百姓似被放養

唐朝時的中國擁有一千二百三十七萬平方公里,幅員遼闊地大物博,號稱天朝上國。其之盛,不單盛在疆廣,更盛在軍威將強,武功雄偉,使得四夷賓服,甘願稱臣。

此刻的中國前所未有的強盛,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都遙遙領先於那幾個世紀。

宋朝時的中國先後擁有二百八十多萬平方公里與二百萬平方公里,是為北宋與南宋,幾百年歲月的逝去得到的卻是一千多萬平方公里疆域的喪失,下場不可謂不凄涼。國土仄狹也就罷了,還有強鄰環伺,常年覬覦偏於一隅的弱小宋朝。這種境地之下,宋朝納貢求存方才苟活,與唐朝形成了血淋淋的鮮明反差。

形象來說,若宋朝是交保護費的小弟,那唐朝就是收保護費的大哥。

活在現代,深明歷史軌跡的你,若有機會穿越唐宋,你會選擇唐朝還是宋朝?倘若猶豫不定的話,在來看看唐宋皇帝們的下場。

唐朝太宗李世民霸權天下,不可一世,四海之內皆盡折服。到了玄宗時期,中國再次迎來一個巔峰,國力與軍事俱為強盛,鄰國毫不敢犯。中間還出了首位女皇武則天,更是一生傳奇。在如此強大實力的守護之下,唐朝百姓也跟著揚眉吐氣,神氣不已。

反觀宋朝,徽宗欽宗被金國擄走,客死在異鄉;高宗被打敗時一度逃到海上避難;恭宗被元朝抓走成了囚徒;最後一個小皇帝趙昺困於崖山,被逼到無路可走,七歲幼齡便投海自盡,倉促了結一生。

靖康之恥、割地求和、禪位於元、崖山悲歌,宋朝百姓經歷了一次次摘膽剜心之痛,見證了一幕幕城下跪膝之辱。

那麼現在再問你一次,你願回到唐朝還是宋朝?

若讓我選擇的話,我寧回弱宋不回盛唐。原因很簡單,只因唐朝有一條戒令。

嚴格說起來,這條戒令在中國由來已久,可真正將其嚴厲執行的則是在唐朝。在唐朝首都長安,當執金吾(官名)在傍晚時分敲響鼓聲後,老百姓們便知道,不能再出門活動了。若要出門,只能等到次日清晨鐘樓聲響起之時。

沒錯,這條戒令就是禁夜。

每當百姓們勞累一天,欲在晚上進行業餘活動時,都會不自覺算準時間,預想差不多到點時,就會各自告別,紛紛歸巢。到了第二天白天再次出來做工,如此往複。之前中國歷史上雖有禁夜這條律令,但從未見過哪個朝代像唐朝寬控的這般嚴格。

唐朝一年之內,只有三天不「禁夜」,那就是元宵節以及前後各一天。這三天稱作為「放夜」,其餘三百六十二天里,到了夜間百姓就不能從事任何外出活動。所謂的夜生活在唐朝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空想。

這條戒令在與唐朝的坊市制度相配合,簡直不能在酸爽了。坊市制度說的是住宅區(坊)和交易區(市)嚴格分開,並用法律和制度對交易的時間和地點進行嚴加控制。

也就是說坊有坊的規矩——禁止夜間活動。而市也有市的規矩——無論是地點還是交易時間,官府都有所控制,而且比坊更加嚴格。

同時,長安又劃分了許許多多的「坊」,每個「坊」都是封閉式建築,不同「坊」之間用高牆隔離起來,形成一塊一塊的「豆腐狀」。我們從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中就能窺看當年長安的面貌: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

這種封閉式管理。進一步約束了百姓之間的往來自由。

西方有位哲學家說過:人,生來就有一顆嚮往自由的靈魂。而如此嚴苛下的「禁夜」猶如一種惡政,以治安為名,堂而皇之地限制人的自由,稍有觸犯,便罪責加身。晚唐詩人溫庭筠就因「犯夜」被虞侯逮到,而「敗面折齒」。

相比而言,宋朝雖國力羸弱,但卻是取消「禁夜令」最徹底的朝代,也是百姓最自由的一個朝代。人來客往,買賣興旺,處處都有茶坊、酒肆、麵店等商鋪,車馬喧囂過市,百姓忙忙碌碌,文士風流韻韻,力夫競競營營,這種繁榮之下的平和我們從《清河上河圖》中,也能感略一二。

身為宋朝首都的汴京與杭州,更是一個不夜城。夜市未息,早市便已開場,甚至還有鬼市與跳蚤市場的出現。

近代著名教育家曾給宋朝一個「中國所以成為今日之現象,為宋人所造就十八九」的評語,歷史學家陳寅恪也曾言道:「華夏民族文化歷千年之演變,造極於趙宋之世。」

宋朝之所以如此不同,我想與禁夜有著莫大幹系。一個去除「禁夜令」的朝代,就等於卸下精神上的枷鎖,那麼人所迸發出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又怎能小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精彩發現:與元朝同為游牧王朝,卻在消失800年後,因一片瓷器重見天日
精彩發現:宋朝的讀書人如果活在清朝,你猜有多少人要被砍頭?
「姐姐」? 這可是親媽——宋朝皇宮裡的稱謂 | 歷史
為什麼現在那麼多人黑宋朝?宋朝有那麼差嗎?
宋朝開封禁軍人數揭秘:究竟是不是80萬

TAG:宋朝 |

您可能感興趣

孟嘗君是君子?不存在的,因被嘲笑身材瘦小,他竟然殺光一縣百姓
古代一忠臣,見百姓疾苦,他提出兩條妙計,卻讓一個王朝走向滅亡
無論是帝王也好,平頭百姓也罷,說都逃不過這樣一劫
百姓丟了一頭豬卻向皇帝告御狀,皇帝非但沒懲罰他,還賜給他千錢
圓明園被燒,當時的清朝百姓為何麻木不堪?只因乾隆的這一政策
吃了一國百姓的不止是大鵬,還有這傢伙!
唐朝最心狠皇帝,他下了一道命令,令百官和百姓都為之驚嘆
明朝倭寇禍害百姓,人數眾多,為啥宋朝卻沒有?這一條原因最重要
這個尼姑好厲害,當了皇帝頒發一道詔令,不準百姓吃肉
這個統一王朝有點爛,正史不愛搭理它,百姓也不了解它
宋金波:君臨的老百姓是不是真那麼該死
被特赦後的溥儀,賺了錢他這樣花!百姓:到底是皇帝,不一樣啊!
秦朝有一項罪名,因百姓均反對被廢除,如今專家呼籲恢復
曹操盜墓令人不齒,劉備卻更過分,一舉讓百姓赤貧
清朝被列強侵犯時,數億百姓卻冷眼相看,只因清朝做的這事太殘忍
換一種說法,「豬」是不高興了,但百姓們都說皇帝很聰明!
明朝百姓不敢吃豬肉,因為皇帝姓朱,無奈朱元璋改了一個字
王朝滅亡後,漂亮的宮女為何無一人敢娶?百姓回答的原因太現實
朱元璋接見百姓,問他們為何沒有鬍子,隨後縣令被千刀剮死
明朝皇帝姓朱,那時老百姓只能這樣稱呼「豬」,至今不少地區仍這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