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科幻文學頻頻獲獎,中國科幻電影何時爆發?

中國科幻文學頻頻獲獎,中國科幻電影何時爆發?

懇請您點擊左上角,訂閱「媒介之變」的企鵝號。

孫佳山 中國藝術研究院

近年來,劉慈欣、郝景芳等中國科幻作家不斷蟬聯世界科幻領域的最高獎項,中國科幻文學再次進入到了世界科幻文學的頂級殿堂,中國科幻電影也隨即受到了各路影視資本的熱捧。

然而,為什麼中國科幻文學在今天成為熱點、成為問題,並不斷受到世界的關注和認可?中國科幻文學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以何種方式攜帶和表達了中國經驗、中國故事?中國科幻文學、科幻電影的未來發展方向究竟路在何方?這些問題則不僅僅關乎著中國科幻文學、科幻電影自身的發展思路,更意味著我們到底該如何認知、理解我們今天所處的這個時代。

的確,從荒江釣叟的《月球殖民地》、梁啟超的《新中國未來記》到劉慈欣的《三體》、郝景芳的《北京摺疊》,一百多年來的中國科幻文學即便對未來抱有著最誇張的想像,也很難料想到今天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程度,並且是如此深入到我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當前,我國的科學技術正在昂首闊步地走在全世界的最前沿,很多領域甚至已經遠遠超過美國、歐洲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現有發展水平,例如射電望遠鏡FAST項目保守估計也領先美國20年,2020年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的「天宮」都將是人類唯一的太空空間站,這是何等的超過中國既往的所有科幻想像?

那麼與之相伴隨的,在這一過程和周期中,我國必然在不斷地產生著從世界範圍看,也仍舊是非常原生的、原創的,美國、歐洲和日本等發達國家所曾不具備和無法體會的中國經驗和中國故事。然而,有些尷尬的是,這些原生的、原創的屬於我們自身的中國經驗、中國故事,除了《新聞聯播》這樣的主流媒體的報道之外,卻並不在我們的視線和視野內,這也是當代中國所必須直面的一個文化悖論。

眾所周知,1957年,前蘇聯成功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其在邁出人類太空探索的第一步的同時,也正式拉開了冷戰年代的太空競賽的帷幕,並同時帶動了冷戰年代美蘇科幻文學的興盛、繁榮,分別出現了以阿西莫夫、薩根、海因萊因等為代表的美國科幻作家,和以別利亞耶夫、葉菲列莫夫、布雷喬夫等為代表的蘇聯科幻作家。

所以,20世紀60、70年代,冷戰的最高潮其實也是世界科幻文學的黃金年代,對直到今天的科幻文學、科幻電影和科技實踐都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遺憾的是,冷戰終結後,隨著蘇聯的解體,以雨果獎等為代表的科幻評價標準和體系,逐漸被美國科幻文學界所壟斷。

包括劉慈欣的《三體》、郝景芳的《北京摺疊》等在內的中國科幻作家的相關作品,仍然依賴於地外生命搜尋、宇宙社會學、角色扮演遊戲、未來學、戰略科學與跨學科智庫等,作為冷戰年代的美國戰略應用文學存在的話語體系和理論資源,不過是冷戰年代那些美國科幻文學的經典範本在今天同人寫作意義上的世紀迴響,尚不是具有面向未來意義的文學作品。

正是由於上述原因,無論是中國還是世界,現有的主流科幻文學、科幻電影作品基本上都在表達從《阿凡達》《2012》到《星際穿越》《火星救援》,這些更為符合美式中產階級價值觀的生態災難。無論是發生在地球、太陽系乃至全宇宙,它們都不過是當下正處於全球性經濟危機周期中的中產階級趣味主體,對充斥在日常生活里的各種焦慮感的真切投射,並沒有實質性的開拓出有別於20世紀範疇之外的表意空間和審美範式。

因此,今天雖然對未來的想像可能有著甚至比20世紀還要順暢的描摹,但當今中國乃至世界範圍的,這種實際上是局限在特定閉合區間內的科幻文學、科幻電影格局和範式,卻遠不能有效地整合當前正在發生的原創性的中國經驗、中國故事。

中國科幻文學獲得世界性認可的評判標準,也依然是建立在來自美國、西歐冷戰年代的經驗和傳統基礎之上的評價體系——不能說他們的標準完全沒有價值,但毫無疑問,其一定不可能充分適用於今天包括科學技術在內的很多領域都已經走在世界最前沿的中國,也更不應是中國科幻文學、科幻電影考量自身的唯一標準。

儘管近年來,包括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科幻文學界在世界科幻舞台還將受到更大關注,獲得越來越大的話語權;我們還是要清醒的看到,中國科幻文學現有的創作隊伍、讀者人群的規模、範圍,以及他們所依託的理論資源、審美理念和接受心理等,相對於我們今天這個大時代的挑戰而言,還有著相當大的距離。

而且,在科幻電影在世界電影格局中也佔有主導地位的現實語境下,以電影產業為代表的我們中國文化產業的平均文化工業水平,能不能將現有的科幻文學作品充分消化,乃至在科幻電影領域亦能有所貢獻?進而,中國科幻文藝能否真正進入到當今世界的主流話語場域,設置中國科幻自身的文化議題,而不是參照「雨果獎」等事實上是來自美國冷戰年代的價值標準,在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為中國文化、中國精神真正走出去做出相應貢獻?恐怕這些真實、嚴肅、殘酷的歷史拷問,才是在短暫的喧囂過後,我們不得不認真面對和思考的時代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媒介之變 的精彩文章:

劉慈欣《三體》想像力的源頭

TAG:媒介之變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畢志飛是中國電影的「災難藝術家」
美國科學界報告:中國已然成為超級科技大國……
以宮崎駿動畫為鑒看中國動畫電影的發展,望中國動畫電影走出困境
健康與科學傳播永無止境|中國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發展高峰論壇
國際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發展態勢 中國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發展報告
多學科交叉視野下的中國經濟史研究
中國日報社與上海外國語大學聯合創立新時代國際傳播理論研究中心
詞人冰潔《師魂》榮獲第二屆中國金風箏國際微電影大賽「最佳音樂作品獎」
中國VR電影《微觀巨獸》征服國際的背後故事
美國聖丹斯電影節拉開帷幕 中國獨立電影人攜《重負》亮相
戰地之旅:早期外國電影中的中國形象構建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中國的書法
中國大學智庫發展研究新成果在京發布
發揚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界的當代藝術家馮健安
中國科學家成功克隆出兩隻猴子 英媒:生命科學重大突破
美國媒體關注中國科技發展迅猛勢頭:速度令人驚嘆
中國文化盛宴刷屏達沃斯,馬雲化身中國文化、中國經濟「首席推銷員」
創新藥物研發期待騰飛|中國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發展高峰論壇
《Nature》新聞:中國宣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科學文獻生產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