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掃街四年,我看見了人情冷暖和互聯網公司瘋長迭代

掃街四年,我看見了人情冷暖和互聯網公司瘋長迭代


浸身這個以「流血」衝突而聞名的行業4年,遇到的人千奇百怪,應對的場景豐富多彩,這讓他樂此不疲。


每日人物 / ID:meirirenwu


口述 / 吳新寬 文 / 楊紅欽 編輯 / 楚明


對於吳新寬來說,整個鄭州都是他的辦公地點,他熟悉這裡的每條大街小巷。


在這座餐館月倒閉率達10%的城市裡,他早已摸出這些店的生長消亡規律:一些在小區門口開的西餐廳存活率低,校園門口的高檔餐廳不會長久,沙縣小吃、蘭州拉麵小店倒有頑強的生命力……他的工作就繫於這一家家店鋪。

他是一名地推,工作日常是說服各個店鋪的老闆進駐O2O服務平台。這些平台通常以一個小小的APP圖標入駐人們的手機。你要的外賣,訂的酒店,進的電影院,都是地推給你找出來的。


4年的瘋狂掃街,吳新寬不但成了當地的活地圖,也把互聯網的服務搬到了線下。當然,他也沒少體驗過客戶的暴躁、無常、狡猾和冷眼,與同行的爭搶和衝突或許還能寫成一本書。他沒有覺得這是一個應該被看低的行業,甚至將它視作一門學問。



掃街四年,我看見了人情冷暖和互聯網公司瘋長迭代



吳新寬 圖 / 受訪者提供


1米8的個子,黝黑的皮膚,談到工作時眼睛發出雀躍的光,講到激動處手不自覺地揮舞起來。浸身這個以「流血」衝突而聞名的行業4年,遇到的人千奇百怪,應對的場景豐富多彩,這讓他樂此不疲。


以下是吳新寬的口述。


1


我叫吳新寬,現在給阿里旗下的020公司「口碑」做地推。


人家都說做地推苦,是挺苦的,像我凌晨1點之前基本都不睡覺。

2013年底我談第一單業務的時候,沒有電動車,就只能徒步走。鄭州的4月天也挺熱的,我就這樣沿著馬路走了6個小時,路過的每一家店鋪都是我的潛在客戶。以前跟他們打交道的唯一方式就是吃飯、買東西、休閑娛樂,一句話,我是去花錢的,現在我要從他們身上掙錢了。


這一開始跑客戶,就真的是跑,我的最高記錄是一天簽了28個客戶。並不是經常有這樣的好運氣,平時成功率能到50%就很不錯了。被拒絕的次數有時候能用手指頭數,有時候也數不過來。


有些人拒絕的方式比較溫和,就說再考慮看看吧;也有的比較冷漠,還沒進店門呢,直接不耐煩地跟你擺擺手,趕你出去。


碰上態度惡劣的,說沒有一點憋屈是不可能的,但我比較想得開。可能你去的那天,他生意不好,火大著呢,你只是剛好成了發泄對象。


一旦你認準了這家店值得簽,就要堅持不懈。你要知道,幹什麼工作都有可能被拒絕,首先不能怕拒絕,然後還要講究方式方法。第一次被拒絕了,第二次換個方式再去,比如說以顧客的身份去他家吃飯,而且專挑高峰期之外的時候。沒有人會拒絕顧客的,那時候你就可以跟他聊合作之外的事,聊聊店裡的人流、裝潢、隔壁家的店等等,從側面熟絡關係。


人都是有感情的,讓他認可了你這個人,其他的事就順其自然了。道理很簡單,都談不上什麼特別的技巧,就是要去做,日復一日地做。


這當然需要一點毅力和耐心,但我也不想去渲染它的辛苦。不用等活到七老八十,只要在社會上摸爬滾打過幾年就知道,干點啥沒有困難,沒有委屈呢?你看那些高速收費站的人,在小格子里一坐就是半天、一天,無休止地重複著收錢的動作,完了錢還不是自己的,廣闊世界跟自己都沒關係,多難受啊!當然也有好處——不會被拒絕。


對職業的熱愛和尊重感,讓我留意到不少有意思的事。比方說吃飯就能看出階層,大家都很安分地去適合自己的地方吃飯:


像二七區這樣的鄭州老城區,一般人的收入不高,所以遍地都是均價十幾塊錢的黃燜雞、沙縣小吃。即使有點錢,二七區的人也不去東區的西餐廳,因為在那兒找不到一口雞肉一口飯的自在感,刀叉往面前一擺,還是會想念筷子。


在東區就不一樣了,那裡整體收入比較高,人們吃飯講究品質格調,不會有蒼蠅小館,連胡辣湯都找不到。你不能說人家不接地氣,平時工作生活都有壓力,找個精緻小館就著暖光,慢悠悠地聊聊法國名廚和歷史文化,能讓人的心情好上一整天。

看似普通的現象,往往都有很多學問,大到剛才說的吃飯也分片區,小到菜單也有不同。


我曾經收集了很多菜單,有些直接是一頁紙,有些要包一層塑料,有些要裝訂成一本冊子。在文藝青年和白領扎堆的高檔餐廳,菜單當然不能是隨便列印的一頁紙;在時間就是金錢的快遞小哥眼裡,幾十頁的菜單就是個噩夢,光是翻完都能多派兩個件了。有些店東西好吃,油污也大,菜單就得裹一層塑料膜。


有一次,我去一家餐館吃飯,米飯吃了兩口就不吃了,結賬的時候我問服務員:你就不想知道我為什麼吃了兩口就不吃了嗎?小姑娘說,那你說說看吧。


我就告訴她,他們的桌子鋪了一層明晃晃的鐵質材料,上面的燈也特別亮,特別招飛蟲,很多蟲子飛來飛去的,收銀台也是。就著蟲子吃飯,很影響用戶體驗。小姑娘立馬說:「是是是,這個燈我們正準備換掉。」


2


我們做地推,從團購做到O2O,平台也換了好幾個:窩窩團,大眾點評,新美大,阿里旗下的020平台「口碑」。這些都好比是有錢有勢的大戶人家,而做地推好比是給大戶人家打工的。但是我們打工也得圖個心情愉快,你的理念得讓我認同:跟著平台走下去,我還得有錢途和前途。


我入行的2013年底,團購正打得激烈,各家都在搶客戶、撬獨家。


當時「千團大戰」打得差不多了,我所在的那家公司也走了下坡路,團隊都沒幹勁了。主管們就在辦公室擺個茶桌,喝茶抽煙,琢磨著找下家。當時我一看就知道這個公司不行了,如果這樣都能幹成事的話,那世界上就沒有倒閉的公司了。於是我去了大眾點評。


新公司的工作強度很大,頭3個月我休息了不到3天。這時候我算是體會到了什麼是「瘋狂地推」。


我們推的是「閃惠支付」。推的方式是:每個餐廳桌子上放兩個收銀台卡,顧客一吃完,我們就上去提醒用閃惠。我們已經觀察出規律,兩個人吃飯一般要三四十分鐘,就估算著時間,快吃完了就提醒他們用大眾點評支付,有優惠,或者說有一個驚喜小禮品。打擾人家吃飯是很不禮貌的,既然已經打擾了,這時候就要表現出足夠的親和力。


掃街四年,我看見了人情冷暖和互聯網公司瘋長迭代



那時戰況相當激烈。


有一次我們和美團同時在爭取萬達二期廣場,美團的人背著個包,一個個地散傳單。我們就在大廳擺一個攤位,準備了一些小禮物,拿著喇叭喊,吸引很多人來掃碼,美團的人都過來湊熱鬧。我們和美團的人都是5點半來的,結果他們6點就走了,我們一直到晚上10點才結束,當時送出了300多張券。


同行之間會有些衝突,打得頭破血流的情況很少,一般是唇槍舌劍。有一次我和美團、百度糯米的人同時在談同一個客戶,這客戶乾脆把我們叫來一起,讓我們公開說說自己開出的條件,跟競標似的。


當時,美團的人貶低我們和百度糯米,我就把百度糯米的那個人拉到了同一戰線,當時就吵了起來。那個客戶一開始堅決想跟美團合作,我們就晾了他一個星期,然後他就給我打電話貨比三家了,一番口舌後,終於爭取到了這個客戶。


通過閃惠支付的快節奏地推,大眾點評的份額有一陣子一直是往上走的。後來美團和大眾點評合并的消息傳來,對我們來說簡直就是晴天霹靂,覺得之前的辛苦都白費了。兩個大戶人家打架,派我們上前線,打來打去,他們握手言和了,前線將士們心裡苦啊。


3


剛開始做地推的時候,商家難推,因為他不懂互聯網這些東西。現在他們越來越能接受新東西了,對我們的態度也好轉了很多。更重要的是,他們也開始從巨頭大戰中清醒了過來。


商家也是人,要為自己的利益考慮。他考慮的邏輯已經不是「我入駐你平台,我能從中得到什麼」,而是「我想得到什麼,所以我選擇什麼平台」。

越來越多的商戶想自主營銷。被平台扼住咽喉的感覺也很不舒服,商戶想有更多的許可權,想要一些更新穎的,而不單純是依靠價格來拉取顧客的平台。


起初我們跟商戶講「口碑」,商戶說我不知道啊,因為那時產品還沒有上線,只能告訴商戶將來支付寶這裡會有一個版塊——「口碑」。他們認為,找折扣去美團,看評價去大眾點評,那麼「口碑」的定位是什麼?我們分析之後認為,「口碑」就是用數據幫商家科學地做生意。


鄭州一家較大的造型連鎖店,對「口碑」理解得比較清楚。店家覺得,其他團購網站老讓飯館降價,它就賺不了錢,甚至會虧錢,虧錢就沒有好服務,顧客也就會吃虧。我們告訴他,「口碑」在評論這方面比較強,粉絲運營、大數據分析也很厲害,客戶有更大的運營許可權,最終這家大型連鎖店在鄭州的所有分店都選擇跟「口碑」合作。



掃街四年,我看見了人情冷暖和互聯網公司瘋長迭代



我們推「口碑」的時候已經是在2016年10月了。那個月一直在下雨,我們團隊當時有5個人一直處於感冒狀態。大家都簽了軍令狀,這個月如果完不成目標,就要接受自己規定的懲罰,有說拉著公司的大旗在街上走幾圈,有說爬樓,還有說要裸奔的。一個月下來,我們簽了351家門店。


跟我們的努力相應的是,商家的自主運營意識在加強。有一次我去談一家新開的火鍋店。第一次去老闆不在,店裡人說他過兩天來;第二次再去,老闆已經開通了「口碑」,從我們過去求著人家開變成人家主動開了。


這一刻,我真覺得,地推雖然苦,但也值了。


每人互動


你遇到過的最奇葩的地推什麼樣?


想看更多,請移步每日人物微信公號(ID:meirirenwu)。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人物 的精彩文章:

睡在天津拼在北京:高鐵4小時奔襲200公里,晚1分鐘回不了家
300歲「乾隆」稱有皇家資產解凍:騙222萬,受害人多為老人
《摔跤吧,爸爸》口碑票房逆襲,若翻拍中國版無中國演員能勝任?
5對情侶換裝、交換手機1小時:我能接受他肉體出軌但必須告訴我
王慶祥變身「國民公公」,玩轉微博四處認領「兒媳婦」

TAG:每日人物 |

您可能感興趣

互聯網時代,我們的年味去哪了
在下沉市場,看見互聯網的惡
互聯網公司的中秋月餅都長什麼樣,看完你就知道了
我們採訪了一個在道士家庭長大的互聯網人
互聯網發展的十年,你參與了嗎
國產互聯網或五年後面世?網友:是時候與網際網路說再見了!
在這個互聯網時代,我們的「年味」都去哪了?
互聯網公司沒有中年人
我們這代互聯網泡大的人,就得買這種年貨
誰說女人不適合互聯網?這幾位女強人,撐起了中國互聯網的半邊天
笑話!印一部長說幾千年前就發明了互聯網
互聯網女皇再發報告,對比上一年我們發現了這些新的互聯網趨勢
觸樂夜話:互聯網拉近了你我的距離嗎?
互聯網時代老人也瘋狂
天涯、人人……那些掉隊的互聯網公司怎麼樣了?
互聯網成中老年人的天下了,年輕人應該反思了!
這屆互聯網公司:拿著我的錢,出去便宜別人
曾是中國第四大互聯網公司,承載了一代人的青春記憶,卻逐漸消失
通過互聯網,極端主義者給白人少年洗腦,美國媽媽提醒家長警惕!
如何在互聯網時代毀掉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