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年輕時失去的愛人

我年輕時失去的愛人

本文經博雅好書授權轉載

內容出自蘇七七散文集《雨中百合般的愛情》

年輕的時候失去一個人,也許並不明白自己失去的是什麼,而當這個人回來了卻又回不來時,才明白自己的過錯。

電影《其後》( それから,1985)海報

TT:

春寒料峭啊,去年冬天一直沒有下雪,過了立春,有一天下雨,下著下著,慢慢變成了雪,漉漉絮絮的,飄了一陣,又漸漸停了。如果在家久坐的話,沒有一個油汀會很冷。喧鬧的寒假過去之後,要漸漸地才能心靜下來看片子或寫點東西。有一天看了一個特別安靜的片子,叫做《其後》,夏目漱石原著(說明:上海譯文出版的譯本,書名譯為《後來的事》),森田芳光在 1985 年把它拍成了電影。

日本電影《其後》片段

電影的故事背景在明治時代,主人公叫長井代助,是個富家子弟。父親顯然是經濟轉型期的得益者,而家庭還是舊式的,父親屬守著傳統家長的權威,長兄繼承了父業,父兄在經濟上蔭庇著代助,他帝大文學部畢業,不做什麼工作,過著讀書閑居的悠遊生活。從普通的角度看,代助與社會、與家庭的關係並不尖銳,他給自己選擇了一個邊緣位置,但並非憤世嫉俗,與家人的關係甚至談得上親密,父親希望他娶一個有恩於長井家的佐助家的小姐,然而代助一再逃避。和他聊天的嫂子問他:「你的意中人是誰呢?」「有一個這樣的女人嗎?」有的。

父與子

片子的開頭,就是朋友平岡的一封來信,接著這封信的特寫鏡頭,是一個在晚近的電影中不太經常出現的淡入淡出的鏡頭:一個嫻靜溫柔的美麗女子的面容特寫。(之所以用「晚近」這麼個含糊不清的詞,是因為淡入淡出這種剪輯技法,是初期的黑白電影中常會看到的,用在追憶式的插敘里,但這種技法的痕迹過於明顯,在觀眾已經習慣電影的剪接敘事後,就不大常用了。

《其後》片頭鄭而重之地用上一個淡入淡出的鏡頭,對女主人公三千代進行一個展示,卻是一種端莊典雅的用法,既合適這個片子的時代背景,也吻合電影整體的情調。

這個女子叫三千代,在大學時,長井、平岡、管沼是好朋友,三千代是管沼的妹妹,長井與平岡都喜歡上了如同一朵初放的小花般的三千代,長井退出了競爭,三千代嫁給了平岡,遷居大阪。

這就是小說與電影的名字叫《其後》的原因。事情像是已經結束了。但因為平岡的事業與經濟危機,必須到東京來另謀生路,又出現這些「後來的事」。三年時間,三千代經歷的是孩子流產,家庭負債,自己生病,還有丈夫的暴躁脾氣……

「有這樣一個女人嗎?」接著這句問話的下一個鏡頭,是一個小旅館的外景,代助走上樓梯去拜訪朋友,聽到丈夫呵斥妻子的聲音。 ——TT,這是一個非常難的愛情故事,因為它是從生活最不堪的那一面開始的,從她要來向他借錢開始。

而在他的回憶里,是雨,橋,橋畔的櫻花。她從橋上走下,他從橋邊的石階迎上。他撐著一把傘,把她接進自己的傘下,而她抱著一捧百合花。兩人隔得那麼近。他低頭去聞花,而她看著他低著的頭。在一串輕盈的樂聲中,這段回憶拍得美極了,像是能感受到雨水的清濕,百合花的芬芳,兩個人間深深的,溫柔的,又隨著呼吸心跳在躍動的情意。這種無言中的兩心相知,是世界最美好的事情吧。——然而在這樣的兩心相知里,兩心相知後,代助卻什麼也沒有說,什麼也沒有做,而是把三千代讓了出去。

這確實是不可理解也不可原諒的。

對於代助來說,逃避是一個習慣動作?就像他逃避家庭,逃避工作一樣,他也逃避愛情?缺乏行動力是知識分子的通病,但對代助來說,問題要更複雜一些,他在自己的逃避上又為自己加了一個道德理由:成全自己的朋友,於是「高尚」地完成自己的逃避。

事實上,他的邊緣生活狀態里也帶著潔身自好的高尚感,這可能在與父兄的關係里還帶了平衡:在仰賴他人與俯視他人中達成一種平衡。在代助的貌似瀟洒的生活表象下,低行動與高道德是相輔相成的,但是三千代的到來打破了這種平衡,讓他不能不直面自我,不再用道德來矯飾,而是用行動來救贖。

他發現了自己依然愛著三千代。三千代恰與他相反,他的瀟洒下面是逃避,她的柔弱下面卻是堅強。三千代依然美,她少女的嬌嫩與天真被生活給磨損了,帶上了痛苦與逆來順受的痕迹,然而她卻還保持著她的明亮的純潔氣息,——她還是一枝百合,在雨水的氣息里開放。

「在你結婚後,已經過了三年多,我還是單身,我是想娶但娶不到,所以才不娶,在你向我報復的時候,我必須單身才行,我是為此而生的。」

TT,看這個電影時,有些場景拍得非常美,其實場景很簡單,調度也很簡單,但是有一種簡樸而從容的美,又像青橄欖一樣讓人回甘。比如三千代來找代助借錢,兩個人一開始沒有對話,她坐下,他也坐下。她站起來,他也站起來。她顯然是局促的,而他也有內在的緊張。鏡頭很慢地推進,從全景,到中景,因為同時有人物的動作,所以並不感覺鏡頭推得突兀。她在說借錢的事情,沒法面對著他說,而只能面對著鏡頭的方向說,他就那麼默默地像是跟在她背後。鏡頭推到她的面部特寫,看她那麼柔美的眼睛裡滿盛著哀痛,但卻並沒有什麼屈辱與怨恨,像是她已經決定承受她的所有命運。這個鏡頭的美,讓人能夠明了深處的愛——而她說借錢的對白時,又響起了雨中百合的那段音樂,這輕輕的音樂就像是有人在同情她,扶著她一樣。也許是導演森田吧。

她卻等不住,從插花的水裡舀了一杯喝

她第二次來找他是來道謝的,特意梳了一個銀杏髻,婚前與哥哥、哥哥的朋友們一起遊玩時的髮型,雨中百合那一幕的髮型。於是那個少女像是又回來了,這一幕用了很多透明的玻璃道具:水杯、水瓶、插花的玻璃皿。她從景深處氣喘吁吁跑向前景,帶著兩枝百合,拿起水杯要喝水,代助把這水喝過了,把水倒了,讓她等等。她卻等不住,從插花的水裡舀了一杯喝。這一幕拍得真是玲瓏剔透。樣樣東西,那些透明的、純凈的、美好的東西,圍繞著她的,都是用來襯托她的美。他們站在音樂盒邊聽,又隔得那樣近,呼吸與聞,雙目對視的時候,知道這四年來什麼都沒有變過。她走到小桌邊,拿起花問:「為什麼呢?」「你不討厭百合花嗎?」「我很遠繞道過來,差點下雨,跑得喘不過氣來。」她要把花擲下,代助搶一步緊接住花,把插著的花扔了,把百合放進玻璃皿里。——整個電影只有這一小段,對話,動作,像是兩個戀人,有一丁點兒負氣的,拌嘴的,賠不是的意思在裡頭。就像是冰山的很小很小的一個角,讓人知道底下有多重多深,而這一個角美得空靈,像是最乾淨的玻璃里最乾淨的水。在雨天的光里,他們並肩坐著,看著紙窗外的雨,等雨停,或者不是,這個鏡頭把這個段落安靜而完整地收住了。

TT,年青的時候失去一個人,也許並不明白自己失去的是什麼,而當這個人回來了卻又回不來時,才明白自己的過錯。在《其後》里,愛情帶來的是自省,代助正視自己優遊的生活其實多麼無力,沒有一個經濟與精神上同樣獨立的自我,談不上對愛情的承擔。但他終於走出了一步又一步:他向三千代說出了自己的愛,並也告訴了平岡他與三千代之間的感情,他拒絕了家裡要求的婚事,家裡不再蔭庇愛上一個「有夫之婦」的他,他離開了家——電影的最後是代助一個人走著的背影。茫茫霧中一個人的背影,在電影中出現了好幾次,這一次也並不知道三千代的病能不能好,他們能不能真正走到一起,電影並沒有結局。

美好的結局是很渺茫的,但可能有。這就是《其後》的意義吧。從認識自我到付諸行動,是很容易總結的知識分子的自我成長,語言總是容易的。但要語言極其美,卻也並不容易,並且讓人動容動心,《其後》的電影語言之美,才是它真正的意義吧?

寫到這裡。

七七

一月

本文選自

蘇七七 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雨中百合般的愛情》是一本關於電影與生活的書信散文集。在書中,七七以她電影學博士的專業功底與獨特的細膩敏銳,將諸多影片的故事、結構、用意、好處與壞處細細寫出,溫柔淺白的語言背後,顯出強大的思辨能力。

再次感謝「博雅好書」授權轉發。

相關圖書推薦

夏目漱石作品精裝版系列已出

《我是貓》

(劉振瀛 譯)

《哥兒》

(陳德文 譯)

《草枕》

(陳德文 譯)

《三四郎》

(吳樹文 譯)

《後來的事》

(吳樹文 譯)

《門》

(吳樹文 譯)

《春分之後》

(趙德遠 譯)

《行人》

(張正立 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譯文 的精彩文章:

TAG:上海譯文 |

您可能感興趣

「今年的你已與去年不同,你的愛人亦如是」
當我以為站在事業巔峰時,相愛多年愛人卻為了別人,讓我一敗塗地
有時候,失去的不是一個愛人,而是一顆愛人的心
年少夫妻老來伴,愛人才是真正相伴一生的人
他們結婚很多年,卻被年年傳離婚,真的是看不見的愛人啊
需要的是能陪我到死的愛人 而不是讓我去浪費青春的礙人
李詠愛人四個字,戳痛所有成年人:原來我如此害怕失去你
她是民國著名影星,戰爭時丟下相戀多年的愛人,愛人絕望下自殺
扮演女媧後人的6大女星,她在愛人懷中死去,她死在心愛之人手裡
男人到了中年,怎樣對待愛人,才不至於晚年凄涼
史上人氣最高30位,那些年我們追過的男神,肯定有你的愛人
20歲的你是否也在慢慢失去愛人的能力?不期待愛情甚至恐慌愛情
2019年命中注定和愛人相守到老,下凡來也不輕易戀愛的星座
讓你失去愛人的,不是歲月,而是這幾點!
愛人之間,年齡相差多少歲最好,網友:多少都可以
我的愛人今早猝死,年僅27歲
他4年越獄200次,只為與愛人見面,愛人卻難產而死,天人永隔
有時間,和愛人去看看千年胡楊
● 我的愛人今早猝死,年僅27歲
為什麼人往往有了愛下去的真心,卻失去了值得交付的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