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習」的力量
古時農家婦女,在衣櫥里放置薰衣草,讓衣服充滿香味,這就是 「熏習」 的力量。
「熏習」 是一種感染力、一種影響力。《三字經》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儒家所謂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學而時習之」,這也是熏習的力量。
佛教主張「多聞熏習」,又謂「熏修德業」;品德的修養,除了靠古聖先賢、父母師長的言教、身教之外,境教也很重要。環境可以使一個人在長期耳濡目染下,不知不覺受到潛移默化而改變氣質。所謂 「橘化為枳」,種在淮南的橘子,移栽到了淮北就生出枳子;古代因有 「孟母三遷」,故而才有後來的亞聖孟子,這都說明環境熏習的力量,不容忽視。
熏習就是透過眼耳鼻舌身心向外接觸境界,然後在八識田中留下種子,待因緣成熟,就會表現在外,成為言行舉止上的一種慣性,稱為「習慣」,又稱為「習氣」。
習氣就像一個裝過香水的瓶子,即使香水用磬,瓶子上的香味卻久久不滅。習氣又如種子,儘管花開花謝,只要曾經結果,留下種子,又會成為下一期生命的開始。因此,佛教有所謂的「留習潤生」,又說:「煩惱易改,習氣難除」。
兩個賣魚的婦女,長期在魚肆里生活,一日外出未及回家,因而投宿在一間充滿花香的旅店裡。兩個人徹夜未眠,後來只得拿出魚簍,才終於在魚臭味中甜蜜地睡去。
認識 「熏習」 的力量,我們便應該不斷地提醒自己,平時要養成良好的習慣,要憶念好的、善的、美的人事物,如此才能留下善美的種子;有了善因業種,又何愁人生沒有善緣果報呢?
文 / 星雲法師 圖 / 網路 編輯 / 果寬
GIF/1.8M


※坐禪與靜坐有何不同?
※和尚對話 珍惜緣分
※為什麼會怕鬼,別讓鬼住在心裡
※合十意義遠大 佛法從恭敬中求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菩薩不能成就人的貪念
TAG:南海普陀山佛教 |
※潛移默化中熏習的力量
※凈土行人不可忽視的熏習力量
※認識「熏習」的力量,降伏化解自己的煩惱習氣
※學誠法師:熏習的力量
※現在習慣的不斷熏習變成未來的種子
※往生沒捷徑,只有靠熏習熏轉
※緬懷一本書之二——逃不過業力熏習
※正聞熏習30:誰是我們人生的導師
※正聞熏習27:人人無法避免的苦,如何擺脫
※正聞熏習31:佛教的三種標誌
※正聞熏習28:佛法的總綱
※正聞熏習29:人生正當的8條道路
※「熏習·熙載——董芷林書畫展覽」3月17日亮相宜興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