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甲蟲食材篇——平菇菌

甲蟲食材篇——平菇菌

甲蟲的品種之多分布之廣,它們所處的環境、氣候、海拔、所處之地分布的植被各有不同,這些因素不但關係到不同品種的飼養環境和溫度,還決定了它們食性上的差異。

現在大家所知的甲蟲食材中大體分為發酵木屑、大兜土、菌瓶這三個大類,發酵木屑又分為淺、中、深三種規格,大兜土的定義及製作上跟深度發酵木屑其實是有差異的,在日本已經有明確的分類,菌瓶也分為平菇類和雲芝類兩種,現在更有特定某個屬或品種的專用食材,這麼多明細的分類都是因為甲蟲食性的差異並對甲蟲有絕對的了解來開發的,所以想要做出一個有效果高品質的甲蟲食材。

我們首先就要對甲蟲品種有很深入的了解才行,如果你不知道不了解並以「蟲子不會說話,它不會告訴你它喜歡吃什麼」這種態度來製作食材,這就算不上是一款合格的甲蟲食材。

以上大體上說說食材的分類讓大家初步了解一下,本次主要說說其中的平菇菌瓶特點及過程的使用方法來和大家討論學習。

平菇的種類繁多,根據原產地不同又分為低溫、高溫、廣溫類型,適應的溫度範圍十分之廣,短時間的冰潔或 35 ℃ 高溫都不能令平菇菌死亡。現大家最熟悉用作養蟲的平菇品種有秀珍、鮑魚、鳳尾等,還有很多人在做不同品種平菇的嘗試也得出了很好的成績。

平菇對木頭的利用率比不如雲芝一類這麼高,所以相比雲芝它的降解力度要低一些,但是抗雜菌的能力卻要比雲芝要高許多,由於對木頭的利用率要低些,因此平菇所生長的木頭腐敗得比較慢,正因如此平菇十分適合食性偏生的品種,也正是這點導致適用於平菇飼養的甲蟲品種比雲芝要少,

目前只知有的品種必需得雲芝菌養活,但沒聽過有哪些品種必需用平菇才能養活,只是有的品種用平菇長得要比雲芝好些,比如大鍬一類:中大、安達、彎角等,扁鍬一類:中扁、巴拉望、蘇門等,鋸鍬一類:長頸鹿、孔夫子等。另外彩虹也會進食平菇菌,但使用雲芝的話效果會更好些。

最早的甲蟲菌瓶起源於日本,他們根據野採的數據記錄,發現某些鍬甲在野外真菌茂盛的朽木中生長得更大,從此養蟲菌瓶不斷有人研究,至今被廣泛用於一些好菌的品種並創下了很多記錄級的個體,牌子也十分之多,適用面也各有不同,

一些高檔的牌子在同種菌又分為不同容量的瓶子來滿足不同大小的品種來使用,並且同容量的瓶子又分為不同的木屑規格及類型來滿足不同齡段的幼蟲來使用(不去了解蟲根本想不到),分化得如此之細考慮之周全這是目前國內的食材無法比較的,所謂知己知彼,日本在養蟲這個行業上有很多東西真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不同配比成分的菌包

一、 為何認為真菌能養大蟲

真菌對木纖維的降解力度十分的強,最大效能地把木頭纖維分解為多種營養物質,這有利於幼蟲能吸收到更多的營養,不同種類的菌所分泌的降解酶都不同,所分解得出的營養物質也會有多少差異,什麼菌搭配什麼木頭能在養蟲中得出最大的效果是個大課題,在這就不作詳聊了。另外菌絲所含營養也是十分豐富,其中包含蛋白質、幾丁質(一種多糖,組成甲蟲外骨骼的主要物質)、礦物質等等,而且含量很高,幼蟲進食木屑也會連帶進食菌絲,高活性菌絲不斷生長,對於好菌類的幼蟲來說這是源源不斷的營養來源,但是真菌為了維持生長所需,必須得在木頭裡獲取相應的營養,當木頭的營養不足以維持菌絲生長所需的時候,菌絲活性會馬上下降並慢慢老化,用這種老化的菌來飼養幼蟲的話,效果自然是相差很遠的,所以用來養蟲的菌瓶新鮮度是很重要的。

好菌的甲蟲品種中,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品種中國大鍬,用菌養出的個體和發酵木屑養的個體截然不同,為何有這樣的差異?

不同品種自身所處環境不同,它自身的消化霉酶和共生菌就會不同,這也決定了它們能利用和吸收的物質也不同,(同品種不同產地在特徵上也有些差異,這也是所處環境去決定的,植被和真菌分布地區也不同,不同產地的幼蟲生長所吸收的東西也不同,然而現在日本已經開發專為培養極太個體的菌,也是基於這個道理)真菌所分解出來的營養物質有多種糖類,其中還有一種 β-1,3-葡聚糖(幾丁質的前身),一些同為好菌類的品種比如扁鍬,它們吃木屑也能大就是自身轉化能力強和消化酶不同,能將蛋白質等轉化為其他所需物質,如果中大這種轉化效能不強,那麼就得從食物中吸收穫得,一般這類營養轉化能力強的品種對食物的要求也不會很高,淺、中、深不同食材都能吃並且活下來,轉化能力越差的對食物要求越高野外分布範圍也相當的小。

但無論怎麼說,找到最適合該品種的食材並了解它能最大利用到什麼,這才叫王道。

培養各類極太黑蟲的日本菌包

二、使用菌瓶養蟲的條件和準備須知

菌是有生命的,用菌養蟲先得養好菌,要養好菌就得知道菌的生存環境,而且還得避開養蟲不必要的條件,瓶子發菇是養蟲過程一個影響因素。

不同品種的真菌喜好的菌絲生長溫度和出菇最快溫度都不一樣,我們購買菌之前最好跟賣家了解清楚,他所使用的菌種活性較好溫度在什麼範圍,那麼我們就根據這個溫度範圍看養的品種適合多少度,並且溫差在 ±2 ℃以內,這裡插入說一下刺激發菇的三個條件:1.溫差刺激。2.光照刺激。3.拍打刺激。

較大的溫差會刺激菌瓶不斷長出子實體,這樣會導致瓶內木屑的營養和水分流失得更快,過多的光照也會刺激子實體生長,而且對於養蟲來說避光的環境是必須的,這裡跟用菌的條件很吻合,至於拍打我相信沒人會經常去拍打養蟲的瓶子吧,養蟲就得少接觸瓶子少打擾,所以溫度就是菌的使用最重要的要點。另外我個人建議無論使用的哪個品種的菌養哪些品種的蟲,使用的溫度都最好不要超過 25 ℃,菌是活的,它的生長和分泌的黴素與木屑發生反應都會產生一定的熱量,菌瓶內部溫度要比環境高出 3 ℃甚至更高,這樣不但會讓幼蟲感覺極不舒服,過高的溫度也會導致木屑提前腐敗,菌提前老化,所以使用菌來養蟲的話,我慎重建議有很好溫控條件的蟲友使用,比較推薦的是空調或冰櫃,設備的投入肯定要有的。

在溫度低於 16 ℃的時候,大部分的菌種活性都會減弱,但菌絲老化和木屑腐敗的時間將會延遲,溫度越低活性越弱,低於10℃以下菌絲生長極慢,高溫型的菌基本到了停止生長的狀態,如果我們想將多出來用不上的菌瓶保持起來,那麼在一般家用冰箱保鮮層7-10℃可保存 4 - 5 個月時間,1 - 5 ℃冰櫃里可保存 8 - 10 個月。倘若溫控條件及環境都沒有問題,但所使用的菌仍然經常發菇的話,那麼就跟菌瓶的製作有很大關係了,因為製作菌瓶所用的添加物品種、分量、菌種和木頭的配搭以及水分多少都會有很大的影響,這裡就需要開發者再努力投心去研究改進了。

在冰櫃中保險存放的新鮮菌瓶

溫控設備上沒問題了,那麼打算用菌來飼養蟲子的話就得懂得分辨新老菌瓶和下蟲前做準備了。

新的平菇菌瓶由於木屑中的木質素還沒被完全降解,木頭密度大而且硬、重,就像拿生木和朽木的差別那樣,朽木要輕很多,但在沒有對比的情況下,這個方法對之前沒有使用經驗的人來說不好分辨,此外我們還可以先取出一點木屑,通過用手用力揉搓木屑來判斷木屑的硬度,越老的菌瓶木屑就越軟,越新鮮的菌瓶木屑就越硬甚至還有刺手的感覺,且新鮮瓶子的菌絲潔白粗壯,老菌瓶的則有發黃乾枯的感覺。

收到平菇菌瓶後,我們就得放到養蟲的溫控空間,讓其在這環境下穩定後就能下蟲使用了,在這過程中,由於溫控空間跟運輸路上的溫差太大,這個時候會有一個不穩定期極易快速出菇,我們得及早拔掉。

另外在此期間菌絲活力得以恢復快速生長,在菌絲快速生長的時候同時也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很多人用菌下蟲後亂串甚至嚴重的拒食,都跟缺氧有點關係,我的方法是倒置瓶子放 3 - 5 天后,待菌瓶溫度以及菌絲穩定後再下蟲,這樣做的原理就是二氧化碳是重氣體所以會往下沉,這樣就不會積聚在瓶底了。

(剛剛郵遞到家的平菇菌瓶)

(由於運輸途中溫差較大,到家幾天後迅速發菇的平菇菌瓶)

(倒置存放的菌瓶)

三、下蟲手法及過程所見問題

萬事俱備那麼就準備下蟲了,在此之前再說一說,很多人都知道低齡蟲下菌會有一定死蟲風險,大部分人覺得是菌絲纏死了幼蟲,但就我觀察來說,再有活性的菌絲也不會像某些片里的觸手那樣,能生長快速到瞬間把幼蟲纏住到死為止,而是幼蟲本已死亡,被幼蟲鑽松的部分菌絲重新生長回來,挖開的時候看到菌絲包裹著幼蟲屍體給人感覺是被菌絲纏住死亡的假象。(下蟲時生長得如此緊密的菌絲都被幼蟲鑽得開,這能纏得住幼蟲?)至於導致低齡幼蟲死亡的原因大概有 4 點,

1、使用的菌種不適宜養蟲或菌種太差,對木質素降解效能低,導致幼蟲拒食死亡。

2、個體弱,並對菌有不適應反應。(就木屑飼養也有這類損耗)

3、手法及環境設置不當,容易造成幼蟲缺氧死亡,對環境或溫度感到不適而導致死亡。(比方剛回來的菌沒有經過靜置馬上使用,瓶內溫度跟原來幼蟲所處環境相差甚大,此時菌絲又活性恢復消耗氧氣)

4、特殊的添加物製作菌瓶,國內暫時沒研究透徹,就大家熟悉的 Top Select 的特殊菌瓶有注釋,比一般菌瓶有更高的幾率導致幼蟲拒食死亡。

知道了原因,我們就該想辦法盡量避免,在工作前我建議大家先洗一次手,用 75% 醫用酒精對手部及工具做一次簡單的消毒,低齡蟲下菌我建議在瓶壁下蟲,用長柄勺挖至容器的 3 / 1 深度,用勺子把幼蟲盛進洞里(最好別用手直接觸碰幼蟲),然後用原來的木屑填回去。順序見圖1——4

三齡蟲下菌,我們需要根據所養的品種大小及體型大小來覺得挖洞的大小,以巨扁為例,三齡初期挖洞直徑3cm左右,到達50g以上時挖洞直徑需4.5cm左右(見圖1),深度到達容器4/3(見圖2),末期的幼蟲挖的深度最好能到達底部,防止幼蟲暴走亂串,下蟲之後使用舊菌中幼蟲進食過的木屑填滿洞即可(見圖3),此做法能減少幼蟲體力消耗,避免換瓶後幼蟲掉重、缺氧、不安定等問題,讓幼蟲能夠在短時間內適應和恢復進食。

(進食過或被幼蟲塗了體液的木屑是深褐色,有些看起來是沒有明顯的顆粒狀糞便,鍬甲進食前會在體內排出黑色液體塗抹在木屑上,那些體液帶有體內的共生菌,有助分解營養物幫助幼蟲吸收和消化)

有經驗的朋友應該也知道一個方法,蟲子下菌後的 5 - 7 天蓋子側開一點來輔助透氣,若按照上面的手法的話可以不用開蓋,畢竟再蓋回去的時候也有一次影響幼蟲,如果環境中再加一把風扇增加空氣流通那就更完美了。

了解了下蟲的手法,懂得把握換菌的時機也很重要,我覺得該何時換要結合3點來決定,1、幼蟲食量。2、使用的溫度和時間。3、腐敗或感染。

看食量最好判斷,留意菌瓶有60-70%部分已經進食過就得換了,此時幼蟲已經比較難找到新鮮的食物了,根據養的品種大小選擇合適大小的菌瓶這也很重要,要是養的巨扁三齡初期還給一支1升的菌,那麼不到一個月估計都得換了,成長的黃金期如此頻繁打擾可不好。

(圖片來源王哥,吃到這個程度可換新瓶了)

如果說你用的容器很大或者養的品種本來食量不大,看不到任何食痕,那麼我們就得根據使用過程的溫度和時間去掌握換菌時機,這裡提供我的個人意見,23 - 24 ℃ 使用時間不能超過 3 個月,20 - 21 ℃使用時間不超過 4 個月,17 - 18 ℃ 使用時間不超過5個月,因為菌的有用時效跟溫度有關係,有些人聽說別人5個月才換菌,而且養的不錯打算下次也試試,但是你根本不知道人家溫控 16 - 18 ℃,而你卻是 22 - 24 ℃ 來飼養,當你真用了5個月的時候,卻發現體重沒上去,菌也差不多腐敗了,所以必須明白到這點才行。

有時候使用過程也會碰到菌瓶被黴菌入侵的情況,我們得根據感染的情況來覺得該不該換菌,要是單單表面一點的話,我們只要刮掉就行了。

(圖片來源老瓦)

要是感染太深,菌絲就會死亡發黑,面積達到 15 - 20 % 的話我建議就換掉了,因為能這樣感染下去的話,說明菌絲活性已經比較低了,根本抵擋不住外來入侵,養蟲效果也不會明顯反而可能會造成危害。

(圖片來源老瓦)

過程中還有一些問題我們也得會判斷和處理的,剛換菌後幼蟲是否缺氧或不適,要如何處理?早段時間看到一位蟲友的貼子說下蟲一天就吃成這樣真能吃,然而這只是下蟲手法不好導致幼蟲不適亂串而造成的,出現這種情況幼蟲會掉重很多,末期蟲可能會因此而暴走早蛹,要是幼蟲不能在三天內穩定下來,那麼就得拿出來重新用正確方法下菌。(記得保留原有的食道木屑)

(圖片來源一蟲友)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木屑很新很完整,只是幼蟲亂串一番把菌絲鑽開了。

上圖是下菌後安穩進食的幼蟲吃出一條食道,而且被進食過的木屑是深褐色似泥狀

還有一種情況,一些末期的幼蟲本來吃得好好的,環境也很穩定,但幼蟲突然到處鑽是怎麼回事?

(圖片來源一蟲友)

上圖可見整瓶菌絲都給鑽開了,這是因為幼蟲欲要化蛹,但此時菌瓶內的木屑結塊而且鬆軟不適合它製作蛹室,所以亂串找尋理想的化蛹空間,這時候我們要準備一些舊或者新的發酵木屑,壓緊到一個瓶子里把幼蟲移過去,之後就耐心等待幼蟲化蛹。

另外有部分人的做法就是,預計幼蟲期到大概時間就換木屑罐催蛹,這個做法源於以前蟲志的文章,據我的認知來說幼蟲的變態是由腦部根據環境及氣候等變化來分泌激素決定的(如沒有食物、氣溫升高等),該方法用突然轉換環境來激發幼蟲化蛹慾望,防止暴走掉重等情況,但這個方法卻有弊端,幼蟲期時間長短非統一的,如此更換必會有些未達化蛹時間的個體受到影響,突然的大變化幼蟲一樣會不安而掉重,縮短了原來該有的自然積累和轉化營養的時間,急速的激素調整對大型蛹的形成沒有絲毫幫助。

但幼蟲能否安定在菌內化蛹,這跟菌的木粒比例、容器形狀、裝壓的緊度等都有關係,就本人使用情況,通常預算最後一瓶的時候就橫放容器,有很多個體都是會安心在菌瓶內化蛹的,但這裡又有另外一個問題,在菌內化蛹的個體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曾經也有事例蛹室被蘑菇頂塌了造成化蛹或羽化失敗的悲劇,所以建議各位多留意情況,有異常還是儘早轉移到人工蛹室。

(日本有專門瓶子外形設計和製作工藝來讓幼蟲更安定化蛹)

經常有萌新會問,看到菌皮表面有點乾的感覺,可以噴水嗎?不管用菌還是木屑養蟲,我都不贊同噴水,木屑的話噴水只是表面,對幼蟲所處的內部部分半點影響都沒有,菌的話水會被菌皮隔絕在表面根本不會進入木屑,而且還容易造成感染,該換土該換菌的時候就換了。

還會有蟲友會問,中途換一個牌子的菌該怎麼做?我的建議是最好不要換,用木屑你對半混一下還有機會過關,菌就不一樣了,除非你很肯定這兩家用的菌種是同一種,就單說平菇都分為非常多的種,每個種所分泌的霉不同,這是造成幼蟲不適的最大原因,就算用的不同木材,菌種是同一種的話問題也不大。

還有人會碰到菌瓶出黃水的情況,這是木質素被降解後的產物,所以有黃水是正常情況,只要不是很多無需擔憂,如果積水太多甚至變質發霉那麼就得更換掉了,有太多的黃水這跟製作菌瓶時加水過多以及添加物有一定關係。

四、分裝壓菌

要是我們買回來的菌包要給低齡蟲子用,低齡蟲子吃不了這麼多,過了時效菌包要換掉又浪費,那麼就得分裝到小的容器裡面,下面簡單說說如何分裝壓菌。

首先要準備好需要的工具,盤子、75° 醫用酒精、壓菌的工具、分裝的容器。

對手部和需要的工具進行消毒,最好在關閉門窗的環境下進行。

如上圖先用酒精先對手部及容器,盤子消毒(酒精),刷罐子的時候,先從底部開始,然後螺旋式的往罐口那裡刷上來,消毒好的容器先把蓋子蓋好,要壓幾個瓶就一次全部完成,接來下就要一氣呵成。

取出菌包,把表層的菌皮去掉,放盤子裡面打碎,如上圖。

逐一分裝到容器裡面,用工具壓緊。

菌絲的生長會消耗大量氧氣,所以新壓得菌杯一定要用工具鑽個透氣孔,讓底部的菌絲得到空氣,沒這工具可以用筷子或者別的代替,封上口之後放去控溫環境去等走滿菌,過程大概需要 5 - 7 天,再過兩周菌絲待穩定之後就可以下蟲了。

總的來說,使用平菇菌瓶養蟲還是比較容易的,只要保證溫度比較穩定且避光的環境,正確的使用手法,會觀察判斷遇到的問題,抓好換菌的時機,然後只要耐心等待就行了,用菌也非想像的那麼難、那麼愛死蟲,期待大家多出大蟲。

國菌起步較晚處於起步階段,相關的研究還不多,初期還得面對高損耗、高人工成本等等問題,但我相信只要堅持下來潛心鑽研,不久的將來國菌定能開創一個新的時代。

文丨狐狸_Lucifer

編丨達叔

文章已獲授權,請勿隨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肆養 的精彩文章:

TAG:肆養 |

您可能感興趣

愛犬美食之食材種植篇-迷你胡蘿蔔
葯膳食材——清腸排毒的蕨菜
菌菇——春夏進補好食材,食物的營養「藥引」
葯膳食材——豐富蛋白質的雞蛋
雪梨蒸著吃更健康嗎 秋天雪梨搭配5種食材吃 食療效果喜人
四種食材泡水喝卻是補腎良藥
飲食健康:紅蘿蔔是一種可以降血壓的特色食材
靚湯禮盒-食材食用說明
補血用的三種食材
頂級健脾食材芋頭
7種食材堪稱夏季「良藥」
食材之歌:菠菜
西藏那曲蟲草個頭最大的原因-西藏健康食材館知識庫
女人滋陰補腎必吃的四種食材
幾種減脂餐的食材搭配
生活百科:四種挑選食材小技巧,優質鮮蔥無爛葉,蔥株粗壯勻稱
食材、美食、菜系
葯膳食材——解毒用大蒜
吃貨課堂之食材揭秘 藍鰭金槍魚育肥之後口感佳
艾草:既是藥材也是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