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一不正「貧」 變「貪」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一開始,就勾勒出某部委一位處長的貪腐圖景。「貧」和「貪」無疑是他身上最鮮明的特點:前半生貧窮,後半生貪腐;表面「窮酸」,實為「巨貪」。一個勞動人民的兒子最終淪為黨和人民的罪人,現實中不乏其人。對此,很多人弄不明白:「貧」是如何演變為「貪」的?
對於很多黨員幹部來說,「貧」可能是人生起點。然而少數人因為「貪」的念頭作祟和外力作用,人生軌跡由平緩上升的斜線變成了大起大落的拋物線,最終又回到「貧」的原點。對這樣的軌跡,有人如此描述:貧苦的童年、奮鬥的青年、上升的中年、悲慘的晚年。唐朝卒徒出身的宿州太守陳蟠,用詩表達「得而復失」的悔恨:「積玉堆金官又崇,禍來倏忽變成空。五年榮貴今何在?不異南柯一夢中。」說白了,都是一個「貪」字作的怪。
不少腐敗官員從「貧」走向「貪」,表面看是對財物的貪婪,實為思想上的貧窮、精神上的貧瘠、心理上的貧困。有的感到自己曾飽嘗食不果腹之苦,家人跟著受苦受累,趁有權在手,犒勞自己、彌補家人,產生了補償心理;有的見到別人撈了好處,覺得「別人能做我也能做」,產生了從眾心理;還有的看到一些商人過得很奢華,也想「追求像他們一樣的生活」,產生了攀比心理。倪發科說,「過去幾十年是為別人活的,現在到了該為自己活一把的時候了」,吳周春認為那些老闆「所賺的大筆財富有不少是我一個電話、一個招呼、一個表態得來的」,正是在這些錯誤認識的驅使下,心態愈發失衡,私慾愈發膨脹,生活愈發腐化,逐漸靈魂淪喪、思想墮落、行為失格,在貪腐路上越滑越遠。
一個人為他物所掌握,就會像奴隸般地被牽著走。一些黨員幹部「不憂德之不建,而患貨之不足」,必然導致由「貧」到「貪」不可逆轉的「魔咒」。「貧」在權力加身後,如何跳出權勢—金錢—富貴—驕橫—犯罪—喪身的「周期率」?朱元璋在新官上任前,都要給官員算一筆「經濟賬」:守不住「一口井」,就會保不住「一輩子」,告誡他們常懷「戒心」;包拯一生「為官清如水,不持一硯歸」,始終以「清心」治本;而范文程指出一些官員「彼平居未仕時,亦知貪吏不可為;一登仕籍,則見利智昏矣」,順治給出破解之道:平素須能「正心」。
「權力,對一心為人民服務的人來說,是個舞台;對一心為自己謀私利的人來說,是個墳墓。」如果「心」不正,權力行使的軌跡必然偏航,人生運行的軌跡必然墜落。避免「貧」至「貪」的悲劇,必須先治「心」,樹立「難耐清貧莫為官」的思想,端正「與其濁富,寧比清貧」的價值觀,堅守「不貪為寶」的信條,耐得住清貧,經得起誘惑,做到「心如清水,形如白玉」,如此方能繪就精神富裕的人生。


※用民族文化的內在光亮燭照當代生活
※與機器人共存的美麗新世界
※許多多:東巴、達巴創世神話中的數字
※屈原祠里品廉潔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
※玄冥二老心腸狠毒,心術不正,為何獨獨對她如此好?
※喝水不正確導致危險,心臟病人牢記「五不宜」!
※若心不正,學什麼咒都是邪的
※鬼谷子說這五種人心術不正,不能深交
※異性之間有這三種「不正常」的表現,關係一定不純潔!
※這十種人心術不正,不可深交
※對於心術不正的人,一定要不動聲色地遠離
※心術不正損人害己,意志不堅諸事難成
※東吳戰鬥力並不弱為何在三國沒有存在感?主要是不正統!
※為何魚缸養不活魚!三天換水的方法正不正確?讓你擺脫小白!
※學咒要先正心誠意,若心不正學什麼咒都是邪的
※曹操不甘心被說成心術不正,反唇相譏,吾心不正,公又奈何獨事呂布?
※貧窮,不是婚姻失敗的原因,心態不正,才是真兇
※這十種人心術不正,不可深交,要不然必吃虧
※糟糕的愛情真會殺人,被這部「三觀不正」的國產片扎心了
※不要再「痛恨」睡覺磨牙的人了 他可能精神不正常
※「心不善,人不正,大富大貴沒有用」啥意思?我們應該注意什麼?
※還在用「松針」養花?「方法」不正確,養一盆「死」一盆!莫忽視
※一個人心術不正 風水再好都沒有用!
※胎位不正這樣做都能轉正,你「轉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