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守白:傳承創新,海派文化創業代表

李守白:傳承創新,海派文化創業代表

為申辦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加油,李守白以其經典海派剪紙風格創意的限量木雕禮品——《海上魔都》作為本次大賽的指定禮品,甄選進口黑檀木,藉助傳統手工技藝經雕刻、打磨、拋光等10多道工序,再以金粉修飾完成,整件作品獨具匠心,彰顯海派文化之兼容並蓄大氣謙和,極具收藏價值。

匠心見真

李守白1962年生,上海市文聯委員、上海市黃浦區政協委員、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市工藝美術大師、「非遺」海派剪紙代表性傳承人。

40多年來,發表了五百餘件作品。近十年積極從事上海本土題材創作,為當代海派藝術注入新活力,被譽為「上海石庫門先生」、「上海創意產業田子坊藝術的標杆」。連續12年參展上海藝博會,先後在國內外舉辦了18場個展,其中有法國巴黎、德國漢堡、奧地利維也納。在江浙滬巡迴展和國展中摘取5個金獎。作品被上海美術館、中國剪紙博物館等機構及藏家收藏。先後被授於中國「德藝雙馨 剪紙藝術大師」、上海市「德藝雙馨 文藝工作者」、「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優秀中青年藝術家」等稱號。

對於「匠心」,李老師的個人感悟是「見真」——無論承擔著怎樣的社會角色,正在做什麼,旁人可以感受到「真」這很重要,我們應該對所做的事有一種精益求精的態度。

李守白先生受邀為上海申辦世界技能大賽創作新品,融合了上海特色石庫門和浦東陸家嘴的建築剪影。

4月5日晚,李守白作為代表為世界技能組織評估考察團成員現場贈畫。

石庫門先生

李守白的畫絕大多數是關於上海的。他描繪過十里洋場的紙醉金迷、酒池肉林中的聲色犬馬;更多時候,他將觸角伸向繁華背面,那一條條弄堂、一座座石庫門和一扇扇窗戶背後的日常瑣細。他的畫里,常有弄堂的歡歌、灶台的油煙混雜著煙草和脂粉的香味迴旋,俗得有一股切膚之感。

「石庫門先生」原先是上海一家英文報紙向讀者介紹李守白時所用的稱謂。在李守白看來,這個標籤概括了他在繪畫上的選題。他一向愛用重彩來描繪石庫門中的一切。重彩來源於傳統工筆畫,也注入了油畫技巧。於宣紙之上施重彩,貼合著李守白心中石庫門的中西合璧。

在畫界,專註於本土題材創作的畫家並不多,堅持那麼些年的則更是寥寥。出生於上海弄堂里的李守白自6歲起便開始畫畫,算起來,距今已有40年。其中,有一半時間,他的畫筆都沒有離開自己出生的城市。他的畫色彩鮮麗、形象誇張、細節豐饒,於宣紙之上著重彩。這讓他的畫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觸動人們對老上海的回憶與想像。上海一張英文報紙稱他為「石庫門先生」,他挺喜歡這樣的稱號。「自己的本土文化還是最為重要的,文化的溫度是多少,只有貼近它才能感覺得到。」

2009年,守白藝術正式入駐了上海田子坊,作為以「石庫門」景點著稱的上海最著名的文創園區,李守白和他的團隊真正找到了屬於「石庫門先生」的落腳點,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獨特的創意產業模式。他教授他的工作團隊以手工的方式創意製作藝術禮品:重彩畫限量版複製品、海派剪紙等,同時以原創作品元素提煉為核心,走創意產業之路,2009年他成了「上海市自主創新領軍人物」,與他同時獲獎的幾乎都是搞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鮮有藝術家。這可能也源於他的創作與上海這座城市的緊密關聯。

上海剪紙

李守白的父親也是剪紙高手,自幼培養三個孩子畫畫。他至今還記得,小時候,他放學回家要做的三件事:煮上一鍋飯,等待父母回家做菜;再去做家庭作業;之後則是畫畫。李守白笑言:「我是在父親棍棒底下學畫畫的。」

但他也感謝父親。「沒有他當年的教育,就不會有現在的我。」父親要求他每天用畫筆記錄一天的生活細節,讓觀察能力和造型能力在童年時期紮下根來。

而現在對當年生活的這種熟稔,用畫面重現生活情景的繪畫方式也與童年的繪畫方式隱約有所呼應。

「上海剪紙——李守白」已被列入上海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李守白本人也被列為上海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海派剪紙)代表性傳承人,文化藝術的傳承成了他亟需完成的事,2013年起,他帶領團隊策划了海派手工技藝傳習所,與上海民間文藝家協會、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和黃浦區文化館四方合作,開始在田子坊及多個工作室舉辦非遺手工藝課堂,並在2016年被評為上海市公共文化建設創新項目。

一家人的「雙創」

創新

作為當代重彩畫家、海派剪紙大師,李守白一直以創新精神激勵著自己,在藝術上取得了顯著成就,他將自己對生活的敏銳感,通過不同的藝術角度,細膩的描繪了上海的人和事,用獨特的重彩風格,來體現海納百川、開放包容的上海城市精神,來抒發心中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技法上他把中國工筆的神韻意境,結合西畫的透視和光感,中西交融、工筆相間,把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藝術作品賦予創新,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

創業

守白藝術04年開始是李守白先生的藝術畫廊,李詩憶顯然希望守白藝術能夠成為「藝術創意文化公司」,而不只是父親作品的寄售場所。她籌划了海派lifestyle和海派藝術手工技藝傳習所兩個品牌,重新定義了守白藝術產品和業務領域,塑造了更具特色的守白品牌。

李詩憶「守白藝術」的執行總監,這位91年出生的上海姑娘身份頗多:海派藝術家李守白之女、英國「海歸」、海派剪紙傳承人……一把剪刀一張紙,很快就能在她手中變成極具老上海風情的剪紙作品。她說,自己正嘗試著走出一條推廣海派文化品牌之路。

正如兼容並包的海派文化,李詩憶所傳承的海派剪紙吸納了南北兩派的剪紙技藝和中西方不同的藝術風格。將原來傳統剪紙的主題擴展到了石庫門和里弄風情,創作手法和表現語言則從國際現代藝術中汲取靈感。另外還輔以刻紙、套色等技法,使得海派剪紙跳脫出原來單色、平面的傳統剪紙風格。

比起父親,李詩憶更像是一個創業者。喜歡制定計劃,在細節方面更喜歡權衡,喜歡追尋前沿的管理理念。出生於信息爆炸時代的她無論接受信息的能力,還是每天接受信息的量,都遠超上一代管理者。所以她主導守白文化的轉型,籌划了更加前衛的品牌形象。

近年來,上海將文化服務業確定為現代服務業的新增長點。之後,創意產業與文化產業逐步融合,文化創意產業成為引領和支撐上海新一輪發展的支柱產業,更加註重鼓勵文創產業與其他行業的融合發展以及具有示範帶動作用的創新項目,李守白大師工作室暨海派手工技藝傳習所舉辦各種傳承教學活動,給海派文化創意帶來更大發展空間。

把事情做到極致,精益求精。在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時代,「匠人」的手藝仍舊獨一無二,更可貴的是無法被機器取代的「工匠精神」,在現在快速消費時代,已不多見。因不多見,才備顯珍貴。

作為上海市工藝美術大師,李守白先生身上的這種精神,歷時愈久,將愈顯珍貴。

守白藝術+聯銷店:

1.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

人民大道100號

2.新天地安達仕酒店:

嵩山路88號上海安達仕酒店1層(近太倉路)

5.上海電影博物館:

徐匯區漕溪北路595號

6.上海博物館:

黃浦區人民大道201號

GIF/53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守白藝術 的精彩文章:

TAG:守白藝術 |

您可能感興趣

杜文林:「海派」丑角表演形式創始人
中國海派國畫代表頂尖之作,傳承文化藝術之美
海派繪畫的創立者「吳昌碩」,與齊白石齊名,成交文人畫的最高峰!
E專訪 | 婉珺璽創始人葉青:海派文化先行者
海派的傳承與高冠華先生的藝術成就
杏林矩陣|「岐黃中國」杏林名家講壇之嚴世芸:海派中醫的形成、特徵及發展
晚清文藝代表人物「海派四大家」
李榮浩愛看羅志祥和楊丞琳合作的《海派甜心》
海派繪畫「中國故事」,講述文化融合
海派美術:江南文化的一枝奇葩
在浙博看「海派三人行」:任伯年、蒲華、吳昌碩書畫精品展出
上海田子坊——弄堂里的海派文創天地
武術養生結合海派中醫,探索國際文化傳播新形式
老上海記憶,海派文化見證:石庫門
《脫身》曝「海派浮繪」群像海報 陳坤萬茜演繹小人物的成長路
趙之謙:影響了吳昌碩和齊白石的海派大師
從海派文化地圖到江南文化叢書,這裡有我們共同的文化標識精神記憶
民國海派畫家吳樹本筆下的金菊
吳待秋(吳徵):江南四吳之一,海派大師國畫精品欣賞
民國海派名家吳樹本菊畫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