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戛納電影節原是電影商業中心,為啥在你眼中卻只是「藝術殿堂」?

戛納電影節原是電影商業中心,為啥在你眼中卻只是「藝術殿堂」?

戛納電影節原是電影商業中心,為啥在你眼中卻只是「藝術殿堂」?

每年 5 月,法國南部的戛納小城,在恰好的藍天與海風下,迎來世界各地最重要的電影參與者:

導演期盼在這裡找到最重要的認同、電影明星在紅毯上爭妍鬥豔、慕名而來影迷背著睡袋,尋找潛入放映室的機會,而鎮上小販也做起了「租領結(bow tie)」的生意。(因為大多觀影都要求西裝領結才給入場)

戛納電影節原是電影商業中心,為啥在你眼中卻只是「藝術殿堂」?

(圖自菁華中國)

在這 12 天里,這個城市是屬於電影的,而世界電影的關注,是屬於戛納的。對於很多人來說,戛納電影節是最重要的電影殿堂。


對製片人來說,為了戛納電影節首映後,那一束灑在主創身上的光,我可以去死。那是對電影工作者的注目和尊敬。

中國導演賈樟柯在其撰寫的長信《我們為什麼要來戛納》中援引道。而在很多影迷心目中,戛納亦是好萊塢商業電影的對立面,電影藝術的天堂。

戛納電影節原是電影商業中心,為啥在你眼中卻只是「藝術殿堂」?

(圖自新浪)

但戛納電影節真的只是一個專註藝術的電影慶典嗎?其實不然,對於業內人士來說,戛納是非常重要的商業洽談場合,只是因為它的「出身」是電影理想化的代名詞,加上改革後的體制又將電影藝術和商業的關係處理得恰到好處。

誕生於自由之名,身處於革命中心,戛納就是電影理想化的代名詞

戛納電影節原是電影商業中心,為啥在你眼中卻只是「藝術殿堂」?

(圖自鳳凰網)

在廣負盛名的歐洲三大電影節中,如果要論資排輩,戛納電影節並不是歷史最悠久的。

一直以來,誕生於 1932 年的威尼斯電影節都被認為是國際電影節的鼻祖。但是,「老大」威尼斯的「出身」並不好——它是法西斯主義創始人墨索里尼政權創造出來推進法西斯的一個手段,旨在為人民確立電影「好壞」的標準(「宣傳法西斯精神的才是好電影」)。

戛納電影節原是電影商業中心,為啥在你眼中卻只是「藝術殿堂」?

(墨索里尼和希特勒,圖自百度百科)

有見及此,自由世界也不能輸啊,必須得建立一個與其對立的,屬於自己的電影宣傳平台。於是法國、美國和英國聯手,以「自由」之名,建立了戛納電影節。尷尬的是,正當三個國國家準備在 1939 年開啟屬於自己的電影節時,沒想到才放了一部電影,德國就開始入侵波蘭,法國也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首屆戛納電影節就這樣被中斷取消了。

二戰結束後,第一屆戛納電影節於 1946 年正式回歸。當時的戛納電影節就和現在的奧運會差不多,每個國家送選參賽作品(後來甚至以國家電影產能來分配入圍比例),是各國電影實力的一種競爭。而當年摘走第一片「金棕櫚」的電影是法國抗戰片《鐵路之戰》。

戛納電影節原是電影商業中心,為啥在你眼中卻只是「藝術殿堂」?

雖然二戰已經結束,但那時的歐洲電影節,顯然仍滲透著濃厚的政治意味。而站在二戰戰勝國一邊的戛納電影節,並處於歐洲電影中心地,樹立了更優越的地位,即使威尼斯有著更悠久的歷史。

1968 年,戴高樂的文化部長解除電影資料館館長亨利-朗格盧瓦的職務,引起了各大電影人和影迷的抵制抗爭,迎來「五月風暴」的爆發。

戛納電影節原是電影商業中心,為啥在你眼中卻只是「藝術殿堂」?

(左起依次是勒魯什、戈達爾、特呂弗、馬勒、波蘭斯基,圖自 1905 電影網)

朗格盧瓦曾在戰爭中誓死保護各國電影拷貝,而且,每周都會在電影資料館裡向阿倫·雷乃、雅克·里維特、弗朗索瓦·特呂弗、讓-呂克·戈達爾這些「電影資料館的孩子們」推薦他們從未聽說過的好電影。戈達爾說:「經常出入於電影資料館,已經成為大家熱愛電影和嚮往電影的方式」。

戛納電影節原是電影商業中心,為啥在你眼中卻只是「藝術殿堂」?

(電影《戲夢巴黎》時代背景為「五月風暴」,主角們參與了抗議活動,圖自豆瓣)

這些「電影資料館的孩子們」走上大街抗議,而戛納電影節也在大多數評委和參賽電影人要求之下停辦以聲援學生運動。雖然,這場「五月風暴」革命終在警察鎮壓下平息,但這次被迫喊停的戛納電影節卻催生了一批最尖銳和有價值的影片:

貝爾托魯奇當年的《隨波逐流的人》被科波拉、斯科塞斯和斯皮爾伯格這幫美國曾經的「電影小子」奉為唯一一部啟蒙範本;曾經幫助起草「自由電影運動」的林賽·安德森在 1968 年攝製的《如果》在翌年春天獲得了金棕櫚獎,意味著當時席捲歐洲和美國大部分地區的造反精神的合法化。

戛納電影節原是電影商業中心,為啥在你眼中卻只是「藝術殿堂」?

(電影《如果》劇照,圖自豆瓣)

戛納這個小城鎮,再次見證法國電影史上邁出的重要一步。

戛納既是最重要的電影交易市場,也是業內最複雜微妙的人際關係中心

戛納電影節原是電影商業中心,為啥在你眼中卻只是「藝術殿堂」?

(圖自鳳凰網)

在 1968 年的「五月風暴」以及西方世界政治氣候改變之下,戛納電影節迎來了體制上的重要改革。在歷時多年的改革下,戛納從原來「奧林匹克」式電影展示與競賽活動,轉而變成為電影業內最重要交易以及人際關係拓展活動。

戛納是最早設立電影交易市場的電影節。在 1959 年,戛納給電影市場分配了一間小小放映廳,但在後來的十多年來,由於疏於管理,一直處於勉強維持狀態。甚至在 70 年代期間,這裡曾一度淪為歐洲重要的色情電影交易地。

戛納電影節原是電影商業中心,為啥在你眼中卻只是「藝術殿堂」?

(情色電影在戛納電影節中一直都沒有缺席,《雙面情人》劇照,圖自豆瓣)

不過官方後來覺得這樣實在有損電影節形象,才開始加緊管制,並把這裡的電影市場逐漸打造成為世界上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電影交易市場。


戛納電影節和色情、情色電影的關係可謂歷史悠久,如想了解更多,歡迎關注愛范兒(微信號 ifanr),回復「0522」,了解更多戛納八卦。

戛納官方意識到,競賽單元和展映單元以及電影市場,前兩者是「面子」,後者是「里子」。如果「面子」做得好,可以吸引到更多業內人士前來市場做生意,當然,也能吸引更多贊助商。

為了把「面子」做好,戛納在 1972 年廢除了各國推薦參選電影的制度,進而改為選片制,由電影節主席和藝術總監把關最終入選電影。戛納從原來「奧林匹克」式「分豬肉」制度走入「作者論」時代,成功鞏固了導演的藝術家身份。

戛納也逐漸由此演變出和導演之間相互忠誠的關係,衍生了不少「親兒子」系導演。這些導演一出道就將自己的處女作留到戛納做首映(大多數電影節都會要求參展作品必須在電影節進行首映),並且以後基本每部電影都會投給戛納,以換取進行競賽單元的資格或是評獎優勢。

戛納電影節原是電影商業中心,為啥在你眼中卻只是「藝術殿堂」?

(戛納「親兒子」澤維爾·多蘭,89 年出生的新晉導演,早已成為戛納常客,圖自時光網)

而那些在柏林或威尼斯等地方拿過獎再來參加戛納的導演,大多就只靠非常拔尖的電影去搶評委獎,其它基本很難入選。通過這樣的關係,戛納就鎖定了更多優質的電影資源,保證了電影節的質量。


想知道戛納都有哪些「親兒子」?歡迎關注愛范兒(微信號 ifanr),回復關鍵詞「0522」,了解 21 位「戛納親兒子」。

除了要和導演保持著相互忠誠的關係,戛納和電影發行公司的關係也相當微妙。據戛納電影節選片總監福茂透露,當那些公認的爛片都能進主競賽單元,還真不是因為選片總監瞎了,其中可能是涉及了資源互換。比如去年罵聲一片的《青木原樹海》,就可能是因為發行公司 A24 和選片總監私下有協議,如果這部片入了主競賽單元,以後 A24 的電影都首選戛納。

戛納電影節原是電影商業中心,為啥在你眼中卻只是「藝術殿堂」?

(《青木原樹海》劇照,圖自豆瓣)

這些都是電影行業內各種交換與默許的交易方式,但這些關係,最多都只能是把「關係戶」的影片帶入到競賽單元候選行列中,拿不拿獎,還得看電影本身質量,這也是戛納電影節獨立性的底線。

為了可以容納更多優秀電影,戛納在 1962 年至 1978 年間開始支持多個平行單元,其中包括「影評人周」、「導演雙周」和「一種關注」。通過為這些平行單元提供場地和部分資金的支持,戛納成功在不影響主競賽單元「最高規格」的情況下,將更多好的電影和電影人吸引到戛納來。

戛納電影節原是電影商業中心,為啥在你眼中卻只是「藝術殿堂」?

(圖自 Footwear News)

隨著「面子」做得越來越豐富,作為「里子」的電影市場也越來越繁華。雖然不少人將好萊塢看作戛納的對立面,但實質上,兩者之間的合作一直以來都非常密切。

整個好萊塢都會在電影節開幕前的星期天全體出動,包下大批航班飛往巴黎、倫敦,然後向尼斯進發,在接下來的十餘天中,整個好萊塢都將暫駐法國南部。

好萊塢公關公司 DDA 的 CEO 透露道。在這個電影市場上,超過一萬名代表,將觀看沒有在競賽單元展映,但在尋求發行商的影片、尚未完工的電影片段、新片陳述介紹,並留心哪些電影還沒有開始製作,但急需資金來啟動項目。

在他看來,戛納就是「生意之地,交易之場」,CAA、William Morris 和 ICM 這類經紀公司在那 12 天都會傾巢出動,處理客戶、合拍項目等相關事宜,處處都是製片人、導演、演員、電影買家、發行商和主管。

據統計,在 2016 年的戛納電影市場中,有 985 部電影組織了合計 1426 場展映,雖然少於 2015 年的 1447 場次,但交易仍然高達 10 億美元。

近年來,隨著流媒體的發展,更多新玩家開始加入了戛納的電影市場。例如,去年的美國大隊中,亞馬遜就成了「買買買」的最大戶,在開展第一周就買下了兩部計劃在 2017 年開拍的影片,而且還和其它影業合作拿下部分主競賽單元獲獎作品,如《推銷員》和紀錄片《格里森》。

戛納電影節原是電影商業中心,為啥在你眼中卻只是「藝術殿堂」?

(電影《推銷員》劇照,圖自豆瓣)

中國大隊也繼續將國人最強購買力帶到戛納,去年雖然沒有任何華語入圍作品,但去「買買買」的電影人不少。愛奇藝去年就買下了包括去年的戛納獲獎電影《美國甜心》、《推銷員》等在內的九部主競賽片在中國內地的 VOD 版權。而騰訊視頻也收到了主競賽單元的熱門影片伊莎貝爾·於佩爾的新片《她》。

而在今年的戛納上,微影時代就一下子向法國電影公司 Wild Bunch 買下 9 部影片的中國版權,其中 5 部是主競賽單元作品,引來不少關注。

戛納電影節原是電影商業中心,為啥在你眼中卻只是「藝術殿堂」?

(微影時代今年在戛納買的 9 部電影,圖自新浪)

蓮花娛樂的比爾·瓊森在訪談中總結道:


現在獨立電影市場的買家明顯是這幾類:付費點播平台、美國人、中國人。

這也是大家願意參與戛納電影節的原因,因為它不僅可以決定很多導演和藝術電影的市場命運和影史地位,同時電影人還可以很容易地為下一部電影找到投資,而來自世界各地的發行商也能「淘」到很多優秀片子。


戛納一直很堅定地做一個純粹的業內電影節,所有放映只面向從業人士和媒體記者,普通觀眾根本沒有機會入場,這跟柏林和多倫多大不相同。

中國影評人駱晉如此總結道。也正因如此,一般的影迷或是觀眾,只會從媒體了解到從戛納出身的頂尖導演,以及主競賽單元的高質量影片——一個完美的「電影藝術殿堂」。但在電影節之上,商業交易卻是更為主要的命題。

在這個機制之下,戛納不僅在最大範圍內吸引來全球最優秀的電影作品,同時也將自己打造成業內最重要的交易中心。而憑藉這 70 年來積累的「人脈」,它作為全球最重要國際電影節的「江湖地位」,也不是其它電影節可以動搖的。

題圖來自 films7

戛納電影節原是電影商業中心,為啥在你眼中卻只是「藝術殿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范兒 的精彩文章:

知乎上線視頻功能,以後看教程更方便了
Apple Watch 又一次在健康領域獨佔鰲頭
為了讓空姐更「懂」你,紐西蘭航空公司用上微軟 HoloLens
中國人越來越有錢,最近流行坐豪華郵輪去旅行

TAG:愛范兒 |

您可能感興趣

這部電影,才是我心中的最佳影片——把噗
我們的電影入圍柏林電影節啦!
什麼樣的電影才算是一部好電影?
愛情電影加入科幻元素,是亮點還是槽點,你看過哪些經典愛情科幻電影?
你認為漫威的電影與DC電影有哪些區別呢?
羅馬國際電影節,認識這些影星,才稱得上電影」行家「!
好萊塢電影中最耗資的五大電影鏡頭,看過後才知道什麼是電影特效
劉開珞:我不喜歡「網大」一詞,電影就是電影
電影導演不看好楊冪,稱她不屬於電影圈內的電影臉,主流電影一般都不看好她
那些關於電影的電影
我在電影里讀懂你
作為一個資深影迷,哪些電影是你的心頭愛?
我最喜歡的一部電影,電影會衰落嗎?
致我們的電影
蝙蝠俠三部曲原來不是DC最經典的電影!漫威影迷對這部電影也表示敬佩
你為什麼喜歡科幻電影?
電影中的未來科技靠譜嗎
你認為國產動畫電影是否能超過好萊塢動畫電影?
這部電影,就是一場影帝和影帝的較量
影帝息影之作,沒有一場床戲,卻是最好的虐戀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