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端午習俗背後的醫學知識「中醫師」講給你聽

端午習俗背後的醫學知識「中醫師」講給你聽

原標題:端午習俗背後的醫學知識「中醫師」講給你聽

端午習俗背後的醫學知識

「中醫師」講給你聽

「棕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首童謠所唱的便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陽節,也稱端午節、夏月節、女兒節等。這一民俗已經流傳兩千多年了。有關於端午節的民間習俗,江浙一帶常見的有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這些,由於我國地域廣、民族多,各地關於端午的傳說和習俗不盡相同。其中,影響最深,佔有主流地位的傳說莫過於和紀念屈原聯繫在了一起。

端午節又將到來,讓我們就著粽香一起探尋民俗故事,和那些民俗背後的養生奧秘。

端午粽子清熱健脾

多吃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把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竹筒裝米,投入祭奠。傳說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逐漸發展為我國端午節的粽子。

中醫師:中醫認為,糯米是糧食中的佳品,具有很好的食療作用。據「本草」中的藥性分析,糯米味甘性平,有益氣健脾、開胃消食的作用。用來包裹粽子的粽葉更有講究,北方大都用蘆葦葉,南方多用竹葉或荷葉,這些葉子都有很好的藥用功能。如:葦葉可以清熱生津、除煩止渴;竹葉可以清熱除煩、利尿排毒;荷葉能清熱利濕、和胃寧神。

總的來說,粽子有清熱除煩、通利小便、助脾開胃的作用,特別適合初夏食用。粽子的配料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如小棗、赤小豆、綠豆等具有補血安神、利尿排毒的功效,而火腿、鴨蛋黃、鮮肉等都是營養豐富的食品。

進食時須注意,製作粽子的原料糯米黏性較大,過量進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所以不可貪食。

殺蟲解毒雄黃酒

內服不如外塗

傳說屈原投江之後,屈原家鄉的人們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遺體,紛紛把粽子、鹹蛋拋入江中。一位老醫生拿來一壇雄黃酒倒入江中,說是可以葯暈魚龍,保護屈原。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蛟龍。於是,人們把這條蛟龍扯上岸,抽其筋,剝其皮,之後又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黃酒抹七竅,以為這樣便可以使孩子們免受蟲蛇傷害。據說這就是端午節飲雄黃酒的來歷。至今,我國不少地方都有喝雄黃酒的習慣。在汪曾祺的《端午節的鴨蛋》中提到過雄黃酒,其中說:「喝雄黃酒。用酒和的雄黃在孩子的額頭上畫一個王字,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中醫師:俗話說「噴了雄黃酒,百蟲避著走」。端午前後,我國南方很多地區都已步入梅雨季節,天氣條件有利於蚊蠅、害蟲的活動和繁殖。而雄黃是一味解毒、殺蟲的中藥,內含有毒的砷鹽成分,害蟲聞之食之即會中毒,人塗之可以避毒。也有很多人在端午節飲雄黃酒,但由於雄黃內含砷、汞等有毒物質,遇熱極易分解為三氧化二砷,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砒霜,有劇毒,即使小劑量服用,也會對肝臟造成傷害。輕者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癥狀,重者導致中樞神經系統麻痹,意識模糊、昏迷等,甚至會致人死亡,因此不建議內服。

與其喝雄黃酒來解毒,還不如直接將其外塗在毒蟲叮咬和長包長癤、生痱子的地方更有效。塗灑雄黃酒是端午節習俗之一。在端午節,將雄黃摻在酒里製成雄黃酒,甩灑在居室的牆角和床下,具有較強的滅蚊和殺蟲作用。由於雄黃能從皮膚吸收,外用亦不宜大面積塗擦,以防中毒。

散風驅寒戴香囊

空氣凈化器值得擁有

根據風土誌記載,農曆五月五日為陽極之日又叫中天節,有製造各式各樣避邪物的風俗,而在荊楚歲時記,也記載著每逢端午節這一天,以艾草剪成老虎的形狀,或者剪裁布做成小老虎,來避除一些有毒的東西,另外風俗通上面記載,用五色綵線系綁在小孩子的手臂上,可使他長命百歲,叫它做長命縷。慢慢的這兩項風俗逐漸合而為一,演變成用五色綵線系著一個裝滿艾草、雄黃和檀香粉末,混合香料的小布袋給小孩掛著,防止毒蟲侵擾,有袪毒避邪的功用,並成為一種保命吉祥的象徵。於是就此確定了香包的地位。

中醫師:端午節是容易流行疫病的時候,特別是小孩子容易被傳染,端午節時佩戴香包,是個不錯的預防措施。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民間就有佩戴香囊以避除穢惡之氣的民俗,也是一種預防傳染病的方法。自製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藥有蒼朮、藿香、吳茱萸、艾葉、肉桂、砂仁、白芷、丁香。將這幾味中藥研細,然後放在布袋中,縫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際或肚臍處,也可以把香囊掛在門口、室內或車內。這幾味中藥,中醫認為有散風驅寒、健脾和胃、理氣止痛、通九竅的功能,從而起到防病的作用。在端午時節,隨身攜帶一個香囊,就好像是帶著一個作用非凡的「空氣凈化器」。

艾草芳香化濁

噴洒洗澡兩相宜

端午節有在家門前懸掛艾草的習俗。在民間傳說中,這種草是神仙的寶劍。

傳說,在遠古時候,水怪想淹一些地方用來做他的地盤,可是這樣的想法被天上的神仙知道了,神仙憐憫地上的百姓,便砍了艾草和菖蒲做成寶劍去找水怪決鬥,在經過了幾天幾夜以後,神仙勝利了。他們就說好,只要在牆上掛艾草和菖蒲的人家,那就屬於神仙,以後不得侵犯。後來,到了端午節的時候,人們就會在自己家的牆上掛一些艾草和菖蒲,來嚇退水怪,以此來保存自己的房屋和財產。

中醫師: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將菖蒲、艾條插於門楣,懸於堂中,有的用艾葉、菖蒲燒水洗澡,並噴洒在房前屋後。

艾葉(也叫艾蒿)是一味芳香化濁的中藥,有較強的驅毒除瘟作用。「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艾葉有溫氣血、逐寒濕之功,又有芳香避穢之能。臨床上常用來外用,如艾灸、煎水外洗等,五月艾的藥效最佳。端午時節空氣潮濕,而艾葉的芳香清新,能祛除毒氣,除污濁,凈化空氣,保持室內清潔衛生,起到消毒預防疾病的作用。現代研究表明,艾葉含有的桉油精,具有很強的抑制微生物生長和殺滅細菌的作用,插艾草、菖蒲來消毒,可謂事半功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端午習俗背後,你不知道的醫學秘密!
【醫者·仁說】醫學小知識
茶里的醫學講究
你的疾病會「說話」!復大醫學專家教你聽音辨病
你所知道最冷的醫學知識是什麼?
醫學英語視聽學習
醫學常識人認知
中醫學的基礎理論 學習中醫的人必看!
英國「重口味」醫學博物館,背後的故事你要不要聽?
星巴克咖啡致癌?先聽聽醫學專家怎麼說
伍學瀚醫師: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對頸椎病的不同認知
《康復醫學基礎知識》
袋鼠醫學《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全面精講班》,跟著名師學,一年就拿證!
醫學院開設素描課走紅,網友:被醫學耽誤的靈魂畫師
喉病類證,可以借鑒的中醫學知識
同濟醫學院學者研究稱,鄉鎮醫院治療效果差,讓患者選擇上一級醫院
如果我們一起發揚中醫學,讓中醫學能成為世界醫學的主流
中醫史一大憾事:「神醫」華佗醫學手稿被毀,致使中醫落後於西醫
女子手術後照片,見證醫學威能
中醫既是廚房醫學,也是哲理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