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鎮西:他打了學生之後卻讓學生感動——我經歷的體罰(3)

李鎮西:他打了學生之後卻讓學生感動——我經歷的體罰(3)

昨天所述熊得全老師的故事,引起了朋友們的熱議。謝謝大家對我和小熊老師的點贊!

俗話說:「家醜不可外揚。」其實推出這個故事之前,我還擔心過,我這樣公開熊老師的錯誤,會不會給學校帶來負面影響?但我更想到,沒有哪個學校敢說自己完全沒有「陰暗」或「污點」,實事求是地正視學校的問題,恰恰是一種坦蕩磊落和勇敢自信。

我一直認為,當老師的就是不能打學生,這沒有商量的餘地(「打」和「體罰」在詞義上當然有區別,但在我這特定的語境里,「打」和「體罰」就是一回事,有朋友想將二者區別,其實意義不大——「打」犯了錯誤的學生,就是「體罰」),但是,我一直也認為,老師打學生有各種原因,要儘可能理解。當然,這種「理解」不能以損害學生的身心為代價。所以,把握好處理的「度」很重要。總之,不能簡單化。這需要校長的愛心、細心和慧心。

有網友提出種種設想:為什麼學生要直接給校長「告狀」?為什麼不交給德育處處理?如果家長鬧怎麼辦?如果教育局要求必須處理怎麼辦?如果學生都來找校長怎麼辦?等等。這些問題,我是無法回答的。因為這些問題都是提問者脫離了我校的實際而隔岸觀火、自以為是的「想當然」。我想說的是,沒有任何一種處理辦法可以公式化推廣的。在遵循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具體問題具體對待,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正如一個犯錯的學生不可能經過一次教育就永遠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一樣,一個學校也很難通過這麼一次教育,就永遠杜絕類似的錯誤。時不時「舊病複發」,然後我們又嚴肅對待、認真處理,這應該是真實的原生態。我們不期望一蹴而就,但希望體罰的現象越來越少,最終絕跡。

「小熊事件」一年半以後,學校又發生一起「體罰事件」。我的處理思路依然是,批評教育教師,但不簡單化地處罰,最重要的是讓犯錯的教師從內心深處認識到自己錯了,讓相關學生真心原諒老師。今天推出的是我2013年10月發表在原新浪博客上的兩篇相關聯的文章,說的就是小Y老師的故事(這位老師希望匿名,我尊重他)。

要特別補充的是,小Y老師自那以後再也沒有犯類似的錯誤了,他現在和學生的關係很好。業務能力大幅度提高,多次參加區里上示範課;教學成績也在穩步提高;科研成果也很突出:主研一個區級課題,參與一個市級和一個省級的課題研究,有兩篇論文獲得了市級二等獎,參加一個國家級賽課獲得二等獎。

他打了學生之後卻讓學生感動

已經很晚了,接到一位家長的電話:「李校長,真不好意思,這麼晚打攪你。我想給你反映一個情況,你們學校一位老師體罰學生……」

我一驚,忙說:「能不能說得具體些?具體是哪位老師?在什麼時候?」

他說:「是初一的小Y老師,昨天下午在操場上扇了兩個學生的耳光。不過,我要說明的是,我並不是被打學生的家長,我女兒回家對我說的。我覺得老師這樣做不太好。當然,我的意思不是要你對小Y老師怎麼樣,小Y老師也是心急,他責任心是很強的。但我希望李校長能夠在學校提醒一下老師,對孩子多一些耐心。」

我對家長說:「小Y老師的做法不符合我們學校的教育理念,學校一直嚴禁教師體罰學生。我非常感謝你對我們的提醒,並希望家長們繼續監督學校工作。我下來一定認真調查,如果屬實,我們會嚴肅處理的。」

掛了電話,我馬上撥通了分管校長唐劍鴻的手機,沒人接。估計已經睡了。我便給他發了一個手機簡訊:「劍鴻,剛才有初一家長投訴小Y昨天在操場上扇了兩個學生的耳光。也許細節不一定準確,但小Y是否體罰學生一定要認真調查。給我舉報的這個家長不是被打學生的家長,是因為學生看到了感覺不好,給家長說的。我很生氣。請你一定要調查,如果確有體罰行為,一定要嚴厲批評,並根據情況看是否給予一定的處罰。」

放下電話,我很自然地想到了七年前小Y來我校應聘考核的情景。他是我當校長第一年時通過公招進入我校的。

那一年,前來應聘的數學專業大學畢業生有一男一女共兩位,但只取一名。我請數學組組織兩位年輕人上課,然後由數學組的老師打分。當時我正在聽課,便接到某領導的電話,說這兩位應聘者中,那位女的是某領導(更高一層領導)的關係,希望我能夠聘用。

我當即表示為難,我說:「如果她上課考核的結果比另一位小夥子強,那當然就不成問題了;或者水平相當,同等條件下我都可以向她傾斜。但如果她和那小夥子的水平相差懸殊,就不好辦了。等結果出來了再說吧!」

那「小夥子」正是小Y。數學組最後拿出了考核結果,小Y上課分數遠遠高於那位「某領導的關係」。於是,我毫不猶豫地決定要小Y。

但是我還是擔心得罪了上級領導,以後學校發展會不會受影響?

是屈服於權勢而放棄公正,還是堅持公正而不畏權勢?這是我做校長以來遇到的第一個難題。

如果選擇前者,我會讓領導滿意,以後我個人和學校都會得到很多方便,但那樣卻對不起小Y,而且無法向數學組參加考核聽課的老師們交待;如果選擇後者,後果怎樣,我無法預測。

我想了又想,最後,決定把考核結果給給我打電話的某領導,讓這位領導來裁決。我撥通了該領導的電話,把數學組組長寫的考核意見給讀了,同時也說明了那位關係戶和小Y考核分數的差距。我說:「情況就是這樣,兩人懸殊太大,實在不好做工作。你看怎麼辦?」

該領導說:「既然如此,那還是尊重考核結果,不為難你了。」

於是,我簽署了錄用表格,並叫教務處將結果通知應聘老師。

當時書記非常佩服我:「你牛!並不是每一位校長都能頂住壓力的。」

我說:「既然那女孩是領導的關係,那領導還可以給她想辦法呀!人家小Y,憨厚樸實,老實巴交的,一看就是從小地方甚至可能還是從農村出來的,人家一無關係,二無背景,就只能靠自己的本事找工作,假如在這裡因為有人作弊而落聘,他真的就什麼辦法都沒有了!我必須主持公正。如果我這裡不能給他公正,我不只是對不住他,更對不住我的良心。」

這事到現在已經過去七年了,我一直認為這是我做得最讓自己自豪的事。但我也要實事求是地說,後來給我打電話的領導依然很支持我,沒給我一點點「小鞋」穿。後來這位領導調動了工作,不再擔任我的領導了,但我倆一直保持著純正的友誼。

而小Y進入我校工作以來,也沒有讓我失望。他敬業勤奮,好學上進,不但喜歡鑽研課堂,而且還主動要求當班主任。他的缺點就是急躁,有時容易衝動,所以難免對學生有簡單粗暴的時候,但因為愛學生,學生和他關係一直很好。這也讓他更加熱愛教育。他曾在一篇《教育,我的摯愛》中這樣寫道——

老師的工作就是這樣,很瑣碎、很累,但是很真實——每天面對一張張可愛的笑臉;聽見那一陣陣清脆悅耳的讀書聲;看見一個個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這樣的生活很充實也很快樂,我是幸福的,因為有那麼多愛我的學生。

沒想到,這麼愛學生的小Y老師,昨天居然也出手打了學生。其實,我應該想到的,作為教師,他熱愛教育、熱愛學生是真誠的,但作為小夥子,他有時候脾氣上來了衝動之下犯錯誤,也是真實的。

本來我的想法是,最好還是由分管副校長出面處理,我最好別越過副校長直接解決此事。但是第二天早餐時,小Y剛好就坐我旁邊。聊天時,我沒有問他體罰學生的事,因為旁邊還坐著其他老師。

吃完飯,我們一起朝教學樓走去。路上,我問他:「最近你是不是體罰學生了?」

他略有些吃驚,但馬上點頭,誠懇地說:「是的。」

我問:「什麼原因?」

他說:「訓練隊列素質操時,有學生的動作不標準,我就……」

本來,在接到家長電話後,我還盡量站在小Y的角度理解他,甚至原諒他,因為我以為是學生太頑劣,違反了紀律而又不接受批評,所以小Y才氣憤地動了手。這的確可以理解。但沒想到,居然是因為學生訓練時「動作不標準」便動手。我實在是很生氣。

我火了:「我還以為是學生違紀又不聽你的話,所以你才出手打學生,結果僅僅是因為人家做操動作不標準!人家並沒有錯呀!」

他很羞愧地低下了頭。

我轉而想,也理解他,他也希望班級這次比賽能夠獲得好成績啊,所以對學生要求太嚴,操之過急。

我又問:「打了幾個學生?」

他說:「三個。」

比我了解的還多一個。

我說:「我是昨晚接到家長的電話才知道這件事的,但給我打電話的家長並不是被打學生的家長。我想說,這件事你肯定做錯了,而且相當錯。你先想想怎麼把這事處理好。」

他滿臉愧疚地說:「好的。相信我。」

過了一會兒碰見唐劍鴻,他說:「我剛才看到你正和小Y聊,我估計是那件事,就沒再找他。」

我說:「是的。本來我想讓你解決,但剛好吃飯時他和我坐一塊,我就問他了。他態度不錯。我覺得他應該給學生道歉,而且是當著全班道歉,因為他是當著全班學生打的那三個學生。當然,他也應該和學生溝通,說明自己是好心,是心急,一時衝動,讓學生理解並諒解他。如果他沒有這樣做,你找他談時可以給他這樣建議。」

早讀課,我巡視校園,看到小Y正和三個男孩在教室外面談心。

第一節課下課後,小Y來找我:「李校長,我是這樣處理的,你看合適不合適?我已經找了那三個男生溝通,向他們道了歉,同時我又在班上向全班同學道了歉。我的確錯了,錯了就應該向學生道歉……」

「但是,」我說,「你同時還應向學生誠懇地說明你是為他們好,的確是好心,只是因為衝動,讓他們理解你。」

小Y說:「我也這樣說了,同學們都原諒了我,也理解了我。」

我說:「很好!你這樣處理真的很好。這件事就這樣了,學校不會再批評你,更不會處理你了。因為你不但已經認識了自己的錯誤,而且還公開給學生承認了自己的不對。非常好!但是,我希望這樣的錯誤不能再有第二次了。」

他說:「當然。不會的。」

我說:「年輕人好衝動,犯錯誤難免。我年輕時也曾經打過學生。雖然不是打我班的學生,而是打欺負我班學生的學生,但依然不應該。我後來也很後悔,曾把這事寫成教育隨筆,作為教訓記了下來,還收入了我的書中。那以後,我就再也沒有打過學生。我建議你也把這件事記下來,寫一篇教育案例,記載你教訓的案例。在寫作中反思,在反思中把錯誤變成一筆財富,好嗎?」

他說:「好的。」

我說:「我會繼續關注你的成長,並會一如既往地幫助你!」

2013年10月1日

前段時間,我那篇《他打學生了》的博文,引起網友們的強烈反響。絕大多數老師都對我的處理表示認可,也對Y老師表示寬容與諒解。

當然,也有個別老師對小Y不依不饒。有一個老師這樣評論道:「老師道歉了,學生說:『我打你一頓,再向你道歉,行不行?』這個老師不知道不能(不是不該)打學生,李校長也不知道?」我相信,各位老師對這條評論不會同意的。

我想問問這位老師:那你說,我應該對小Y老師怎樣處理才正確呢?他和我當然知道打學生不對,但人都有衝動的時候,甚至可以說,絕大多數時候人犯錯誤都是明知故犯,但就是一時衝動。關鍵是犯了錯誤之後怎麼辦?作為小Y,他的態度是誠懇的;作為我,如果犯錯老師不認錯,我肯定不會輕易放過的,但既然人家認了錯,我就不能一棍子把人家打死。絕不整人,這是我做校長的原則。誰都年輕過,誰都衝動過,為什麼在人家已經認錯後還要死死揪住不放呢?

關於上次我那篇博文,有幾點需要特別補充說明:第一,事實上我還沒找小Y老師談話之前,他就已經給被打學生道歉了;第二,當時他出手並非只是因為學生動作不標準,而是因為學生違紀。這點,在我和小Y老師談話時,他沒有說。可能是因為怕我誤解為狡辯。第三,後來,小Y老師寫了一篇反思發給我,態度真誠。

事實上,我後來一直關注著小Y老師,包括出差時還一直和他簡訊聯繫,繼續開導他,安慰他,鼓勵他。他擔心下次家長會如何面對家長,我說:「不怕!第一,你一定能用你的行動贏得家長的諒解與尊重的!第二,到時候我去你班上,直接給家長介紹你,讓家長了解一個全面的你。」

值得欣慰的是,今天,我收到小Y老師的電子信件——

李校長:

因為這幾天上班沒有看郵件,我在微博上看到你發了我的讀後感!十分高興!謝謝你!

另外給你說一件事。今天我開完教職工大會,回到教室,先是很生氣,後來很驚喜!本來,我是安排學生在教室里考試,但是我回到教室卻看見幾個學生在教室外面,很不高興!走進教室,看見前後黑板用中英文寫著「Y老師生日快樂」。當時我全傻了!我完全忘自己的生日了!學生們給我唱起生日歌!!我們一起唱歌、一起分吃蛋糕!

我完全沒有想到!太感動了!

我點開照片,那場面真感人!收到這樣的信,心裡是多麼溫暖和激動!

我祝福小Y老師,期待著,並堅信他會有更大的進步!

下面是小Y老師前次寫的反思,和昨天學生給他賀生的照片——

這種方式必須終止

最近,我們學校各個班都在為一年一度的隊列素質操做準備。操場上滿是激情昂揚的的學生,每個班都卯足了勁希望在這次比賽中獲得好的成績。當然,我帶的班也不例外。同學們為了這次比賽還放棄了周末的休息,這讓人十分感動。因此,為了訓練好,我也天天陪著學生練。

但是不知怎麼,越是臨近比賽,同學們越是不認真,出錯的人越來越多,甚至在隊列里打鬧都出現了。當時我在想,是不是我訓練的方式不對?於是,比賽前兩三天,我特意請了我們班的體育老師來做指導,給同學們在細節上一一訓練。當時我們都感覺,同學動作是做到位,但是缺乏一種精氣神,隊列里有不少的同學不認真,這些同學還說別人不認真。當時我真的很生氣。這樣怎麼能在比賽時取得好成績?我心裡非常著急。本來想,如果這次比賽我們班能個好成績,同學們不是更愛這個班集體?更加團結?更加認真對待初中生活的每一天?也為同學們自己的初中生活,開一個好頭。可是看到同學們這樣,我不知道怎樣辦?於是就有了下面的故事——

小H、小Z、小T在隊列訓練的時候,極其不認真,出錯不斷,還在打鬧。口令員(做操時喊口令的同學)也對他們做了單獨的訓練,但是效果還是很差勁。時間一分分過去,我心裡十分急躁。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想到這三個同學平時就不守紀律,上課也總是說話,和同學打鬧,時不時不做作業,有個同學還差點和其他班的同學打起來。我氣急了,對他們動了手腳。手一下去的時候我就後悔了,他們是我的學生,我心愛的學生呀!我怎麼會這樣了?

當天放學後,我就把他們留下來了。他們還以為,我很生氣,一個個都低著頭。其實我早就氣過了。

我問他們:「在隊列里,需要紀律不?」

他們說:「需要。」

我說:「為什麼?」

他們說:「這樣才能好好訓練,才能在比賽中拿到好名次。」

我接著說:「老師我也是人,也會犯錯。今天老師的做法,有些不對,是老師的錯,你們能理解老師嗎?」

他們一起說道:「老師你嚴格要求我們也是為我們好,也是希望我們班能在這次比賽中,取得好的成績。我們能理解。」

我對他們說:「那希望你們在明天的訓練中,更加認真,能做到嗎?」

「能!」他們十分堅定地回答道。

隨後,我們又聊了聊班上的開心事。同學們都笑了。我的心裡也感覺好受了些。

在回家的公交車上,我一直在想這件事情。我在想:多好的學生呀!這樣寬容我,理解我。我還要什麼理由責備他們呢?學校的隊列素質操比賽,本來的目的就是通過在訓練中增強班級凝聚力;比賽本來就是重在參與,重在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提高同學們吃苦耐勞、勇於拼搏、團結協作、友愛互助的精神。結果並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同學在這次訓練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集體意識。我一直在痛恨今天為什麼那麼急躁?我陷入一陣自責中……

比賽那天,我帶著我心愛的相機,想記錄下同學們精彩的瞬間。於是我早早的就來到了學校。剛好和李校長一桌吃早飯,我們還一起聊了隊列素質操比賽。他飽含深意地說:「比賽重在參與嘛!初三有個班的老師,還讓殘疾的學生參加了。重在過程。」

我也在想,就是這個道理啊!

吃完飯,李校長一直等著我,和我單獨回教學樓。在路上,他問我是不是在訓練素質時對學生動手了?我當時驚呆了,心裡十分愧疚地說道:「是。」

李校長表情十分嚴肅,但是語氣還是十分溫和:「我是昨晚接到家長電話才知道這件事的,但給我打電話的家長並不是被打學生的家長。我想說,這件事你肯定做錯了,而且相當錯。你先想想怎麼把這事處理好。」

我滿臉愧疚地說:「好的,相信我。」

我立即回到教室里,把三位同學請到教室外的陽台上。他們還以為又做錯了什麼呢?一臉的茫然。

我對他們說:「上次在操場上的事情,我後來委婉地給同學表達了歉意!不知道你們聽出來了沒有?」

他們都點頭說:「聽出來了!」

我真誠地說:「那天不是正式的,今天我正式給同學們說聲,對不起!請同學們理解,請你們原諒!」

三位同學都滿臉的驚訝!過了幾秒,他們才回過神來。

小H說:「老師,我們能理解你,其實我們也在訓練時不是很認真。」

小Z說:「老師,我們也知道你是嚴格要求我們,是為我們好!」

小W說:「老師,你也是為我們班著想,希望我們班能在比賽中拿第一。」

多好的學生呀!我心裡想。

我激動地說:「謝謝你們能理解、寬容老師,但是老師畢竟是做錯了,做錯了事就應該承認錯誤,就應該負責,不能文過飾非!老師就應該知錯能改!希望你們也能做個這樣的人。」

他們都不約而同地點了點頭。隨後,我們回到教室。我讓同學們安靜下來,我有重要的事情要說。我整理了衣服,給全班鞠了一躬,很莊重地給同學們說到:「老師我,是一個普通的人,是人就會犯錯,那天我在訓練的時候,對三位同學動了粗,動了手,是老師的錯,老師錯了就應該向同學道歉,向三位同學說『對不起』!老師當時這樣做,是希望我們班能在這次比賽中取得好成績,是希望我班能在全年級有一次漂亮的亮相,希望同學們的初中生活有一個完美的開始。但是老師用錯了方法,老師衝動了,希望同學能理解老師!能原諒老師!」……

我當時特別特別愧疚,幾乎是快要哭了,我真心地認為自己錯了,這種處理問題的方式必須終止。

同學們都真誠地說:「能!」

有幾位同學也快要哭了,同學們真心地原諒了老師!我還有什麼理由不全心全意對他們呢?

第一節下課後,我去和李校長說我的處理方式。李校長還特別關心地對我說:「你同時還應向學生誠懇地說明你是為他們好,的確是好心,只是因為衝動,讓他們理解你。」他這樣說,是希望我能處理好這件事,處理好與學生的關係,不留下後遺症,把壞事變好事。我當時聽了特別溫暖,特別感動,我為有這樣的校長而感到幸福。

事後,李校長要離開學校出國考察,十分擔心我在這個問題上有什麼思想包袱。在臨行前的晚上還專門發簡訊給我,開導我、安慰我。有些知情的同事還打了電話,讓我不要有什麼顧慮,他們還是很喜歡我的。

最讓人感動是,我的學生給我發簡訊說:「老師,祝你全家節日快樂!好不容易放假,不要想太多。自己不要太勞累了。」看到、聽到這些話,這些簡訊,我心裡無比的激動,我為有這樣的校長、這樣的同事、有這樣的學生而感到幸福!我為能在這樣的學校工作感到無比舒心!

我堅信,我在這樣的學校里,這種處理問題的方式一定會終止,也必須終止!

2013年10月12日

(孩子們為他們的小Y老師祝賀生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鎮西茶館 的精彩文章:

TAG:鎮西茶館 |

您可能感興趣

我的生孩經歷
劉亦菲的演繹生平和她的生活經歷!
從學霸到學渣,他們經歷了怎樣的人生?
女演員劉濤的人生經歷是很跌宕起伏的,早前拍戲火了的她遇到了人生中的伴侶——王珂
為國自刎的後梁末帝朱友貞,經歷了怎樣的一生
霍華德:魔獸的成長之路,小時候的經歷讓他笑看人生
金庸、梁羽生、古龍各自的人生經歷,苦難過後,依舊熱愛生活
經歷過死裡逃生的明星們,之後的人生愈發燦爛
學會自律之後,生活發生了什麼變化?網友的經歷像開了掛一樣
當年北大的訪問學者,現在斯坦福法學院的教授,聊留學經歷和人生的各種可能
朱元璋傳奇的經歷成就了他傳奇的人生,一個帝王的辛酸史!
我的學書經歷和體會
張韶涵經歷風波後的重生,妹妹曬照為姐慶生,堪稱「真正的twins」
佛友分享經歷:我學佛後的變化
她才貌雙全,後來被林彪的兒子看中!人生經歷令人心酸
女人結婚生子是人生之路中必須經歷的嗎
經歷分享:一個患抑鬱症6年多學生的親生經歷 原來他是這樣自愈的
我讀李白 生平經歷:與體制較勁的邊緣人
我在船上做實習生的日常生活,走南闖北,不一樣的人生經歷
我的德國生涯系列——我經歷過的狂歡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