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梁實秋:廢話要少說

梁實秋:廢話要少說

GIF/2.0M

沉 默

我有一位沉默寡言的朋友。有一回他來看我,嘴邊綻出微笑,我知道那就是相見禮,我肅客入座,他欣然就席。我有意要考驗他的定力,看他能沉默多久,於是我也打破我的習慣,我也守口如瓶。二人默對,不交一語,壁上的時鐘滴答滴答的聲音特別響。我忍耐不住,打開一聽香煙遞過去,他便一枝接一枝的抽了起來,巴答巴答之聲可聞。我獻上一杯茶,他便一口一口的翕呷,左右顧盼,意態蕭然。等到茶盡三碗,煙罄半聽,主人並未欠伸,客人興起告辭,自始至終沒有一句話。這位朋友,現在已歸道山,這一回無言造訪,我至今不忘。想不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的那種六朝人的風度,於今之世,尚得見之。

明張鼎思《瑯琊代醉編》有一段記載:「劉器之待制對客多默坐,往往不交一談,至於終日。客意甚倦,或謂去,輒不聽,至留之再三。有問之者,曰:『人能終日危坐,而不欠伸欹側,蓋百無一二,其能之者必貴人也。』以其言試之,人皆驗。」可見對客默坐之事,過去亦不乏其例。不過所謂「主貴」之說,倒頗耐人尋味,所謂貴,一定要有一副高不可攀的神情,縱然不拒人千里之外,至少也要令人生莫測高深之感,所以處大居貴之士多半有一種特殊的本領,兩眼望天,面部無表情,縱然你問他一句話,他也能聽若無聞,不置可否。這樣的人,如何能不貴?

因為深沉的外貌,正好掩飾內部的空虛,這樣的人最宜於擺在朝堂之上。《孔子家語》明明地寫著,孔子「入太祖后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這廟堂右階的金人,是為市井細民作榜樣的。

謇諤之臣,骨梗在喉,一吐為快,其實他是根本負有諍諫之責,並不是圖一時之快。雞鳴犬吠,各有所司,若有言官而箝口結舌,寧不有愧於雞犬?至於一般的仁人君子,沒有不憤世憂時的,其中大部分憫默無言,但有間或也有「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人,這樣的人可使當世的人為之感喟,為之擊節,他不能全名養壽,他只能在將來歷史上享受他應得的清譽罷了。在有「不發言的自由」的時候而甘願放棄這一項自由,這也是個人的自由。在如今這個時代,沉默是最後的一項自由。

有道之士,對於塵勞煩惱早已不放在心上,自然更能欣賞沉默的境界。這種沉默,不是話到嘴邊再咽下去,是根本沒話可說,所謂「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華示眾,眾皆寂然,惟迦禾破顏微笑,這會心微笑勝似千言萬語。蓮池大師說得好:「世間釅醯醇醴,藏而彌久而彌美者,皆繇封固牢密不泄氣故。古人云,『二十年不開口說話,向後佛也奈何你不得。』旨哉言乎!」二十年不開口說話,也許要把口悶臭,但是語言道斷之後,性水澄清,心珠自現,沒有饒舌的必要。基督教Carthnsian教派也是以沉默靜居為修行法門,經常彼此不許說話。「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莊子說:「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現在想找真正懂得沉默的朋友,也不容易了。

廢話要少說

常有客過訪,我打開門,他第一句話便是:「您沒有出門?」我當然沒有出門,如果出門,現在如何能為你啟門?那豈非是活見鬼?他說這句話也不是表訝異。人在家中乃尋常事,何驚詫之有?如果他預料我不在家才來造訪,則事必有因,發現我竟在家,更應該不露聲色,我想他說這句話,只是脫口而出,沒有經過大腦,猶如兩人見面不免說一句「今天天氣……」之類的話,聊勝於兩個人都綳著臉一聲不吭而已。沒有多少意義的話就是廢話。

人不能不說話,不過廢話可以少說一點。十一世紀時羅馬天主教會在法國有一派僧侶,專主苦修冥想,是聖·伯魯諾所創立,名為Carthusians,蓋因地而得名,他的基本修行方法是不說話,一年到頭的不說話。每年只有到了將近年終的時候,特准交談一段時間,結束的時刻一到,儘管一句話尚未說完,大家立刻閉起嘴巴。明年開禁的時候,兩人談話的第一句往往是「我們上次談到……」一年說一次話,其間準備的時光不少,廢話一定不多。

梁武帝時,達摩大師在嵩山少林寺,終日面壁,九年之久,當然也不會隨便開口說話,這種苦修的功夫實在難能可貴。明蓮池大師《竹窗隨筆》有云:「世間釅醯醅醴,藏之彌久而彌美者,皆繇封錮牢密不泄氣故。古人云:『二十年不開口說話,向後佛也奈何你不得。』旨哉言乎!」一說話就怕要泄氣,可是這一口氣憋二十年不泄,真也不易。監獄裡的重犯,常被判處獨居一室,使無說話機會,是一種懲罰。畜牲沒有語言文字,但是也會發出不同的鳴聲表示不同的情意。人而不讓他說話,到了寂寞難堪的時候真想自言自語,甚至說幾句廢話也是好的。

可是有說話自由的時候,還是少說廢話為宜。「群居終日,言不及義,難矣哉!」那便是廢話太多的意思。現代的人好像喜歡開會,一開會就不免有人「致辭」,而致辭者常常是長篇大論,直說得口燥舌干,也不管聽者是否懨懨欲睡欠伸連連。《孔子家語》:「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能慎言,當然於慎言之外不會多說廢話。三緘其口只是象徵,若是真的三緘其口,怎麼吃飯?

串門子閑聊天,已不是現代社會所允許的事,因為大家都忙,實在無暇閑嗑牙。不過也有在閑聊的場合而還侈談本行的正經事者,這種人也討厭。最可怕的是不經預先約定而闖上門來的長舌婦或長舌男,他們可以把人家的私事當做座談的資料。某人資產若干,月入多少,某人芳齡幾何,美容幾次,某人帷薄不修,某人似有外遇,說得津津有味,實則有傷口業的廢話而已。

行文也最忌廢話。《朱子語類》里有兩段文字:

「歐公文,亦多是修改到妙處。頃有人買得他醉翁亭稿。初說滁州四面有山,凡數十字,末後改定,只曰:『環滁皆山也』五字而已。如尋常不經思慮,信意所作言語,亦有絕不成文理者,不知如何。」

「南豐過荊襄,後山攜所作以謁之。南豐一見愛之,因留款語。適欲作一文字,事多,因托後山為之,且授以意。後山文思亦澀,窮日之力方成,僅數百言,明日以呈南豐。南豐云:『大略也好,只是冗字多,不知可為略刪動否?』後山因請改竄。但見南豐就坐,取筆抹數處,每抹處連一兩行,便以授後山,凡削去一二百字。後山讀之,則其意尤完,因嘆服,遂以為法,所以後山文字簡潔如此。」

前一段說的是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開端第一句「環滁皆山也」,不說廢話,開門見山,是從數十字中刪汰而來。後一段記的是陳後山為文數百言,由曾鞏削去一二百個冗字,而文意更為完整無瑕。凡為文者皆須知道文字須要簡練,簡言之,就是少說廢話。

來源:大道知行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儒風大家 的精彩文章:

一對夫妻,就像一雙鞋子
走進中年,也就走近了歲月的風雨
人體為洪爐,天地成大葯
幸福就是,有事做,有人愛,有所期待
好好生活,好好愛自己

TAG:儒風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梁實秋:少說廢話
梁實秋:有說話自由的時候,還是少說廢話為宜
梁實秋:談話有技巧,說話要講究
梁實秋:舊
梁實秋:喝茶,要喝好茶
梁實秋:餃子
梁實秋:麵條
梁實秋:送別是真情,還是應酬
諧趣殿 梁實秋:夢
茶人茶話,梁實秋:喝茶
梁實秋:炸丸子
梁實秋:漫談讀書
梁實秋:如何利用零碎時間?
梁實秋:你為什麼總是心情不好
梁實秋:年輕人,你為什麼總是不快樂?
梁實秋:願你的生命從容!
梁實秋:女人
梁實秋:生命從容
梁實秋:會說話的人,人生不會太差
梁實秋說我不同意你的觀點,魯迅回答:你是一條臭走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