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文以載道:文學創作的最高境界

文以載道:文學創作的最高境界

和先秦時代所流行的「詩以言志」說一樣,古文運動的發起意在尋找文學創作的本源:一是本於心,二是源於道。道家哲學認為宇宙間萬物皆源於道,文學創作當然也不例外。那麼,「道」又是什麼呢?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莊子說:道不可聞,不可見,不可言。正因為「道」視之不見,聽之不見,言之不得,所以,中國人常常會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也。

一切文學藝術都只有達到了合乎自然之道的境界,才是最高最美的境界。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文亦有文之道。道之為文,與天地萬物之自然之道本於一源。是故寫文章何為?以言辭辯說天下萬物之道理也。

從諸子百家到唐宋古文家,再到韓愈發起「古文運動」,提出「物不平則鳴」,都是古人明文於道。但「文以載道」,卻並非韓愈所言,而是最初出於北宋理學家周敦頤。周敦頤在他的《通書》中第一個明確標榜:「文所以載道也。」

不過,理學家口中之「道」,重在唯心哲學,他們把文看作是道的附庸。在理學家眼中,道是根本,而文是枝葉。是則是矣,卻懷有哲學家對純文學的偏見。

但韓愈作為文學家,並不認為文學是道學的附庸。文學自有它的規律。詩詞歌賦是文的手段,而道是文的本質與靈魂。如果說,文是身體,那麼道就是靈魂。沒有身體,靈魂無處附著;而沒有靈魂,身體如行屍走肉。在韓愈這裡,文和道是對等的,是合二為一的,所以,後世文人皆以為韓愈才是「文以載道」的首倡者。

作為「唐宋文章四大家」之首的韓愈,被同在此列的蘇東坡贊為「文章之最」(詩至於杜子美,文至於韓退之)。的確,韓愈一生寫了不少文章論道,尤其是在《師說》一文中,他明確提出了「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觀點。重道如此,可見一斑。

就《師說》而言,任何人求學拜師,都不應管視於師者的年齡、地位、身份,否則即是「背道而馳」。

對於文學創作,韓愈也持此見:「文字曖昧,雖有美實,其誰觀之?」所以,以韓愈為領的古文運動家們十分否定南北朝時期的「駢文」,以之「堆砌詞藻,意少詞多」也。自從古文運動後,駢文漸衰,而散文大家迭出。可以說,「古文運動」對中國文學的意義是劃時代的,是里程碑式的。

「文章四大家」之蘇東坡的《赤壁賦》,可謂是「文以載道」的極佳典範。他說:

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於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他在《日喻》一文中更是打了一個比方,說不通曉道的人和生來就不認識太陽的瞎子沒有什麼區別。人們告訴他「日之狀如銅盤,日之光如火燭」,他於是叩盤捫燭,以為這就是太陽了。而事實上,僅僅猜度只會永遠停留在道的門外。

在南方,有很多善於潛水的人,天天同水在一起生活,七歲就能趟水過河,十歲就能浮在水面游泳,十五歲就能潛入水裡了。潛水者之所以如此嫻熟,一定是對水的活動規律所領悟的。但是那生來不識水性的人,即使到了壯年見了船和水都害怕,這些都是不知道的後果啊。

文學創作,也猶如潛水。文章之美,不在於辭,而在於意;不在於文,而在於道啊。那些閱讀別人文章的人,是否也只愛文章之辭美,而從不領悟意美呢?那些創作文章的人,是否也只工文章之表,而從未進入文章之里呢?

嗟乎!解天地之妙,方知文章之妙;通萬物之道,才達文章之道也。

文/玄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玄譚 的精彩文章:

初夏:一年中最美好的時節
大自然,才是人生最好的修鍊場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
韓愈:不平則鳴的文壇盟主

TAG:國學玄譚 |

您可能感興趣

文以載道——佛教的文學觀
文學界與文章界
吳文輝:網路文學是新文創生態里最重要的IP源頭
一個被文學邊緣化的文學創作者的心路歷程
台灣作家朱天文拿了今年的「華語文學人物」,她談了文學的規則和繼承
沈從文:創造中國現代文壇「鄉下人」的文學傳奇
曹文軒《開講啦》:文學創作的三個道理
羅隱在池州的文學創作
古代文學史著名的文武雙全之人,寫出中國山水詩的最早佳作
心之旅文學社原創文學
陳子善:劉以鬯主編的《香港文學》曾是世界華文文學發表平台
文學的報復:海登·懷特的「歷史若文學」
文學書寫的風景:漢詩·翻案·創作
文學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文學理論的典範之作
我的文學世界
文學︱文學與身體:為什麼寫作?
深刻的文學作品探索人的盡頭:從神學來看兩部中國古典文學
影評:類型文學的文學化——評《齊瑪的作品》
辛文海文學作品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