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醫象思維概念化認知的意向性

中醫象思維概念化認知的意向性

中醫象思維概念化認知的意向性

中醫象思維概念化認知的意向性

象思維是中醫思維的主要方式,其思維路徑大體經過觀天地以察象,立象以盡意;得意而忘象,依象而思慮;據象以辨證,據證而施治等幾個步驟,最終實現據「象」而「思」,「依思惟道理而生智慧」的根本目的[1]。有學者將象思維界定為: 以客觀事物自然整體顯現於外的現象為依據,以物象或意象(帶有感性形象的概念、符號) 為工具,運用直覺、比喻、象徵、聯想、類推等方法,以表達對象世界的抽象意義,把握對象世界的普遍聯繫乃至本原之象的思維方式[2]。而象思維具有的基本特徵包括:有象性、整體動態性、非邏輯性和直覺體悟性,表明象思維是與概念思維相對的、完全不同的一種思維形式[3]

以漢語言、文字元號為載體,象思維深受東方傳統哲理與思辨影響,具有自身的思維特點與學科內容。為求中醫象思維明晰性認識,本文試圖探討如下兩個問題:一是象思維認知的意向性結構;二是如何把握象思維意向行為中概念化的客體?藉此開展中醫象思維的先驗意向性分析。

1

中醫象思維的意向性序列

在傳統象思維中,同一客體內容因操作者主觀體驗的多樣性和不確定性以及思維本身的特點,使以此為基礎被定義之「概念」的客體對象難以明確。例如,某位長期盜汗患者尋醫於多位名中醫或者是多次複診,在主訴與癥候沒有變化的情況下,其被辨之證、所施方葯就會迥然有異:有從「痰」論治,從「虛」論治,從臟腑、經絡論治,等等,所言引經據典皆有理,隨證遣方精妙獨特但方組各異;且這種臨證化裁的變通又多被賦予每位醫師自身的「學問」。而此過程,中醫象思維就存在於主體(醫者)體驗和對客體(患者)自身體驗的各種主觀描述的把握之中,隨之依象而思慮;但其表現出的是對病證本質認知的顯著差異性,缺乏客觀的評價體系與標準,主觀判斷性強。凡此種種,除卻普遍而客觀存在的安慰效應、疾病自然轉歸及臨證醫師的業務水平等因素,就學科的嚴謹性與「科學性」而言,應先從中醫象思維的認知結構談起。

1.1 象思維的初始體驗

中國先賢就曾教導,整體智慧涉及到參與每一瞬間的一種直接:觀察者和被觀察的東西根據純粹意識被分開,並且沒有任何心理概念或態度出現來使之變模糊[4]。在象思維之中的「象」初始體驗來源於對先驗對象的意向性感知;主體的視、嗅、聽、觸等意向性活動獲取對先驗對象關於顏色、位置、溫度等不同維度的體驗內容,以及客體對主體干預的反饋。初始的體驗內容可稱之為無任何意義的「質料」,如眼球形狀圓而突出、顏色黃。作為對先驗之物的感知而獲得,質料的獲取方式是最原初的。多維度的質料群或者不同時間點的質料數被獲取,以標定被考察的先驗對象。

1.2 象思維意識流的意向分析

象思維的意向內容依賴其平行的意向作用和「初始內容」的質料。在意向作用側的分析就以質料的客體化行為與意義給予的活躍化的層次開始。質料是由意向的觀念作用而「活躍化」的,繼而面對著對象被把握、被給予意義[5-6]。對單一維度(癥狀)體驗的客體化行為,形成了具有中醫意義的關聯體,如「苔黃-有熱」癥狀關聯體——物象。諸多關聯體的獲得在意向性的客體化行為下形成了相對於先驗對象存在於意識領域裡的主觀對象——基於客觀存在的各種體驗感知內容在人的意識中形成了關於先驗之物的「映射像」——客體(病情)有限性整體認識的複合體(意象)。在中醫辨證的象思維中,意象——複合體不僅包括了所有關聯體組成的症候群,而且具有對疾病本質的多側面的認識,其中含有病位的分析,病勢的把握,病性的綜合。

從複合體的形成開始,象思維的考察對象完全脫離了客觀存在的先驗之物,並根據原始信念被給予確定的意義而被把握成對象的本質。由此,中醫象思維對意象對象的反思與綜合在本質上指向更高的統一體(無形之象),為最終目標的治療提供客體化對象。統一體是所有關聯體同一性意義的彙集、吸取,這個意義被認為是對對象本質的認識;因此,被綜合構成的集合在特殊意義上成為對象,並被給予純粹本質的意義[7]。以桂枝湯證為例,在辨證象思維的先驗把握與「證」獲取的過程中,表達出象思維意識流的形式和內容在自身體驗中顯現的一般意義性結構序列;且具體辨證應是象思維原信念規定性的,見表1。

中醫象思維概念化認知的意向性

2

象思維的意向性結構

以「物象-意象-無形之象」為基本範式的象思維,表現出取象類推、歸納演繹、具象辨證、體象悟道四種基本模式[8-9]。象思維把握的連續性體驗流顯現的意向性序列,見圖1。

中醫象思維概念化認知的意向性

2.1有根基的體驗流

在象思維的主觀側的考察中,主體的意向行為因被考察的先驗對象的存在狀態不同,採取三類不同層級的意向行為獲得原初體驗:(1)客觀存在的「物質」—先驗對象(如自然物),採用感官的直接體驗獲取原初體驗的質料;(2)非物質類客觀存在(如文化、藝術)主要是通過感性的知覺考察;(3)意識、精神類(如宗教鬼神、哲學、道法)則利用類比、想像或虛構等。

在具體的象思維實踐過程中,無論是該思維活動考察的先驗對象,還是以思維過程本身作為考察的先驗對象,獲得初始體驗的意向行為類型取決於被考察對象的認知層次。需要強調的是,「感官的直接體驗」是第一性的,它以最純粹的體驗材料和客觀存在的物質對象顯現象思維考察的「實在性」。而本文對象思維認知的考察,都是假以客觀存在的自然物為先驗對象——中醫象思維最常以病患為考察對象,而不是意識類——先驗對象——中醫象思維原信念中的某個理論或者作為代指的某個術語。只有(1)類意向行為,才能提供物質基礎上有「根基」的體驗;才能在考察過程中,避免陷入限於主觀臆想層次的玄思中[10]

2.2原信念中的體驗流

象思維有根基的直觀體驗中形成關於先驗對象眾多側顯的表徵內容(不同側顯的行為特性和感覺質料相關聯、觀念化作用後的意義)。主體通過客體化行為使被眾多表徵標定的意象內容對自身產生鬆散的意義集合,在自我意識中形成相關範疇里關於先驗對象的關聯體。關聯體的邊界來源於意向行為對先驗對象考察的目的性和認識手段的局限性;並可因考察者主觀的選擇性體驗而在原信念中表現出意義上的差異。囊括不同側顯的關聯體在原信念的意向作用下,形成了在原信念背景下透過關聯體而對先驗對象進行把握、本質認識的複合體。複合體存在於純粹的意識領域之中,並因原信念的意義給予而成為體驗對象。

統一體的純粹本質展示了象思維的整體目的性,但整體性把握的複合體因其上階被把握對象——關聯體的邊界性,使得象思維的整體把握只是在原信念內的本質把握,而不是對先驗對象整體的把握。故中醫象思維的整體性只是局限於原信念範疇內對複合體的把握,而其具有的普遍性是意向體驗流的區間連續性把握。

2.3象思維意向結構的時間性

象思維體驗流中的客體必須展現於時間流中,正是此序列性時間展現作用賦予客體以個性和統一性,後者是被經驗把握的前提。客體在象思維的內時間中以「關聯體-複合體-統一體」等規定性的不同單元,填充了時間流中的固定位置。在主觀思辨中,諸如陰陽、五行、經絡等學說的中醫原信念,在認知上的多樣性和重疊交互效果,中醫象思維在觀念複合體的「映射」層面表現出在原信念支配下多重性意義;這些使象思維在意識端的考察能無限循環於想像、虛構的「意象」之中。這使得對象思維內時間中的知覺體驗及原信念的規範變得尤為重要。

3

象思維中客體的概念性內容

中醫象思維形式的意向性行為序列中,考察的先驗對象以「關聯體-複合體-統一體」為變體的過程客體流存在。由於此客體的模糊流變性,對於象思維和在象思維認知下的傳統理論及學科術語難以在概念論中形成準確的定義。由此需分析象思維下認知內容的概念性。

3.1非概念內容的存在

「概念」是近現代西學東漸的外來詞[11],指反映對象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由人們通過實踐,把感覺到的事物的共同特點,從對象的許多屬性中,抽出本質屬性概括而成[11-12]。分析哲學因「知覺經驗的內容是否由我們的概念性能力所構造」這一話題,在內部分為概念論與非概念論兩大陣營。概念論者主張知覺經驗的內容是概念性的,非概念論者主張知覺經驗是非概念性的,兩者展開了長期而有力的爭論[13-15]。非概念論者認為,對於表徵內容需要一個獨特的層次來把握世界在經驗中所賦予的方式,這是要由對實例以及描述它們所需要的東西的反思來表明的[14-15]

在此需說明,非概念內容不是對立於概念內容而存在的[16]。在對概念的哲學反思與現象學分析中,非概念表徵的概念說明需妥善處理好知覺體驗的意向性關係;其為對客體的先驗性考察提供了一條值得探索的方向。尤其是在知覺體驗的意向性客體化過程的知覺行為中,意向客體如何被把握的方式,使知覺體驗具有非概念內容的可能;由此更加明確了在「還原」後的知覺體驗及認知中,非概念內容普遍性的存在,並以其存在的自身維繫概念內容的意義。

3.2中醫象思維的原信念具有非概念性

以象思維為代表的傳統思維具有非概念特性[17],即該思維考察的客體為直觀的知覺體驗,藉以描述、隱喻、類比等方式達到思維層級的躍遷。具體而言,象思維的術語載體注重對客體對象的表象描述,並且這種意向性行為描述是通過對諸多知覺體驗在與先驗的意在物相關的隱喻及類比等手段而給予的。意向對象只能體現於自身的知覺體驗之中,並需要原信念——本學科的認知方法和哲學理論的充實。如此把握的對象是在諸多知覺體驗被意向性的意義給予而獲得;從一定意義上講,此對象是一種借隱喻、類比等方式,對諸多體驗表現出意向目的性的整合。鑒於通過知覺對象的認知而把握所應指的客體對象的意向行為,缺乏對本質屬性的概括;這種無概念內涵的整合物——流變的意向對象——被賦予了整體觀,並在學科範疇及原信念中獲得意義內容而變得充實。但這些都是發生在概念論之外的,且作為原信念的中醫理論之間的交互作用產生的「玄思」還需進一步規範。

3.3中醫象思維形式具有非概念性

以「象」為中介,說明原始思維把握對象的方式主要是直感型的,它通過主體的主觀感受來理解、認識和表述對象。對於無明確的客體對象(必要條件),只有物象、心象和意象等集體表象所表達的功能屬性(充分條件)的象思維,在概念上缺乏內涵的確定性,具有明顯的非概念性。當然,如果回到「象思維的知覺體驗的內容是否具有概念性」這個議題,選擇不同的回答就表現出不同的路途,如「純中醫」與「中西醫結合」。

而承載象思維的漢語言及術語來源於「形名」邏輯等認知範疇[18]。而「以形正名」,即《管子·心術上》所說:「姑形以形,以形務名。」「形名」理論認為,任何客觀事物(實)都有其一定的存在方式(形),人們對實和形的主觀把握稱作名[19]。古漢語中缺乏「概念」之概念,即概念論所指的思維形式,確切地講,象思維下的中醫術語作為漢語言的名字/符號,在概念論里是一個缺乏歸屬與科學內容的詞語。

如此,前文中的問題變成了:非概念的中醫象思維是否需要概念化以及怎樣概念化。前者主要關於道路選擇的問題;後者主要集中於非概念的中醫象思維概念化的內涵問題,以及如何將體驗流中作為流變的意向對象「置換」為確定唯一的客體對象。這是一個大膽的嘗試,需要在以象思維為特點的中醫知覺體驗的意向行為中尋找一個一般本質性的認知,並藉此構造一個被考察的客體對象。

參考文獻

[1]王永炎,於智敏.象思維的路徑[J].天津中醫藥,2011(1):1-4.

[2]邢玉瑞.中醫象思維的概念[J].中醫雜誌,2014(10):811-814.

[3]姚春鵬.象思維的基本特點[J].中醫雜誌,2014(18):1531-1534.

[4]宋榮,高新民.當代西方心靈哲學中的非概念內容範疇分析[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0(4):6-11.

[5]胡塞爾.純粹現象學通論[M].李幼蒸,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106,155,210-211,213-218.

[6]邱鴻鍾.中西醫比較的現象學解釋[J].醫學與哲學,2016,37(6A):9-11.

[7]嚴名揚.中醫辨證的先驗意向性淺析[J].世界中醫藥,2009(3):121-124.

[8]包通法.論「象思維」樣式與漢典籍外譯[J].外語學刊,2015(6):89-94.

[9]邢玉瑞.中醫象思維模式研究[J].中醫雜誌,2014(17):1441-1443.

[10]趙中國.象思維局限性特徵研究:兼從思維方法的角度答李約瑟難題[J].周易研究,2014(3):25-32.

[11] 黃河清.近現代辭源[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244.

[12]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大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418.

[13]王華平,叢杭青.概念內容與非概念內容[J].哲學研究,2009(9):95-102.

[14]劉虹.醫學哲學:從意識哲學走向身體哲學[J].醫學與哲學,2016,37(9A):25-27.

[15]皮考克,田平.為非概念內容辯護[J].世界哲學,2002(3):9-14.

[16]段麗真.「概念論者」還是「非概念論者」:對康德知識論的兩種解讀[J].哲學動態,2015(1):57-62.

[17]王健.以「象」為中介的非概念性思維:中國古代神話的一個認識論詮釋[J].西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3):70-72.

[18]孫岸弢,王永炎,謝雁鳴.中醫「意象」思維理念芻議[J].中醫雜誌,2011(2):89-91.

[19]任秀玲.「以形正名」形成中醫理論概念[J].中華中醫藥雜誌,2011(4):644-64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空間 的精彩文章:

每天一味中藥|車前子
眼科手術麻醉併發症的預防和處理
指南解析:如何區分感染與非感染性疾病
過度自噬介導心肌肥厚心功能不全
光學相干斷層掃描血管成像在眼科的應用

TAG:醫學空間 |

您可能感興趣

書法藝術的認知與概念
我們需要理性的認知學習思維導圖!
感性認知與理論化初探
認知突圍:顛覆固化思維,戳中認知盲點,讓認知優勢成為你先人一步的競爭力!
田剛健:俄羅斯國家認同底色中的文化認知意象
羨慕「履霜知冰」式的認知思維
意根的非量認知
針對難治型抑鬱的基於正念的認知治療
抑鬱治療|抑鬱者這七種獨特的思維和認知方式,需要改變
看似平常觀念背後的都隱藏著深厚的經濟思想和財富認知
人民對毛澤東的崇拜是經過歷史反思後的理性認知
心理認知是學習和讀懂世界的重要途徑
胰腺癌認知和治療選擇的重新認知
認知變革 智慧協作——全方位感受思科全新認知型協作
《超能泰坦》腦洞科幻巨制顛覆認知 泰坦軍團進化過程險象迭生
智慧教育產品化需結合認知與心理學科,除AI之外還要有人性的溫度
運用認知行為療法培養當代學生理性積極的社會心態
如何讓知識在大腦里安寨紮營?為什麼說「概念」和「思想」是認知學習法最有利的武器?這是關於高效學習你最應該讀的文章!
打敗你的不是流行是趨勢——認知思維
思維邊界決定認知能力,認知邊界決定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