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端午、裹粽子、祭屈原這些風俗是怎麼匯合到一起的?

端午、裹粽子、祭屈原這些風俗是怎麼匯合到一起的?

(文本為第49回漫畫編後語)

端午、裹粽子、祭屈原,這些文化事象各有其源,在漫長的演進中逐漸合流。

先秦時期,端午叫五月五。《禮記·月令》中說五月「陰陽爭,死生分」。先民認為農曆五月是「惡月」,暑毒盛行,蛇蟲出沒,瘟疫多發,是四季中對生存威脅最大的一個月。

而五月五日,兩個陽數重合,更是惡月中的惡日了。《史記·孟嘗君列傳》司馬貞《索引》引《風俗通》佚文云:「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那時過五月五,不賽龍舟,不裹角黍,主要是驅蟲祛邪,如《大戴禮記》:「五月五日,蓄蘭為沐浴」。

雖有楚地祭屈原但不普及,其它也有祭介子推和伍子胥的。《韻語陽秋》:「介子推五月五日焚林而死,故是日不得發火。」《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時迎伍君」。介子推是晉人,伍子胥是楚裔吳籍,可見楚、晉、吳三地各有所祭。

五月五作為節日正式形成,是在漢代。等到發展成一個重要的節日,要到魏晉南北朝了,《風土記》里說:「仲夏端午。端者,初也。」

屈原死於何日?殊難考實。據《風俗通》佚文,是五月五;據隋人為《荊楚歲時記》所作的注,是夏至。從屈原的作品來看,在端午和在夏至都是有可能的。

《懷沙》有句云:「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傷懷永哀兮,汩徂南土。」既然流放到江南是孟夏之月,那麼,沉江自盡很有可能是在仲夏之月。後人遷就節令,說是端午或夏至。

西晉末,五胡亂華,衣冠南渡。流落到長江流域的北人舉目有山川之異,一如郢都被秦人攻佔後東移和南遷的楚人,心境與屈原頗有相通之處。由此,紀念屈原的活動越來越普及,越來越隆重了。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羅水,而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貯米,投水以祭之。」

「粽子」是先民的食物之一。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糉,蘆葉裹米也。從米,作弄切」。南北粽應各有其源,北方是角黍,南方是筒糉。最初是作為夏季的主食和求禾於河的祭品,到了南北朝才和紀念屈原合流的。

若干文化事象的源流,在中國這個這個境土遼闊、歷史悠久的國度里,只要有共時性或共地性之類的相關因素,就容易由分而合。

過五月五是北方和南方共有的文化事象,裹角黍原出於北方,祭屈原是南方特有,隨著歲月的演進,三者逐漸合流。

最後,祝大家端午快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鏟史官 的精彩文章:

從清朝第一大貪腐案,看一個省級官員是如何濕鞋的
《羋月傳》中的春申君黃歇,在歷史上是個什麼樣的人?
戰國四公子之春申君:一個靠實力上位卻被權力腐蝕的人
明朝版《人民的名義》:當海瑞遇上正國級大老虎徐階

TAG:鏟史官 |

您可能感興趣

今天帶大家一起扒一扒端午節的風俗!
你吃飯前燙碗筷嗎?這種廣東人的謎之風俗,真的有用嗎?
日本的奇葩風俗,出嫁的女兒要和父親一起洗澡,原因很簡單
過端午節,除了端午網紅粽子,你的家鄉過端午還有哪些風俗?
七夕風俗,都在這些畫里!
你們那裡有什麼樣的風俗?
復活節的風俗有哪些,義大利人又是怎麼過的?
這是哪個民族的風俗?好想去感受一下啊
鬼月到了,這些民間風俗你都知道嗎?
「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說的啥?一個值得流傳下去的風俗
結婚抹一身泥還讓狗狗扮新娘,這是什麼怪風俗
《鬼月風水》鬼月到了,這些風俗禁忌你都知道嗎?
下周一就是端午節了,你們家鄉都有哪些風俗習慣?
元朝有一風俗,會將出生的第一個孩子摔死,真的嗎
清朝民間的「認乾兒」、「拜把子」都是怎樣的風俗習慣?
農曆七月到,這幾個有趣的定安風俗,了解一下!
吃了兔子肉,孩子會兔唇?懷孕後,才知道我們這裡的風俗有多奇葩
大涼山的搶親風俗,你能過這三關嗎?
注意啦,這些風水風俗一定會影響您小兩口一輩子的幸福
吃著月餅燒寶塔,江西人為什麼會有這一奇特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