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詩書傳家有何用?兼談怎樣做父親

詩書傳家有何用?兼談怎樣做父親

隴上畫家趙絪女士的新著《孤燈下的記憶》,可以說是一部人物白描集。文通畫意,各種人物無論是大家還是普通人,其言談、其行止,在趙絪筆下,栩栩如生,讀者宛若身臨其境。

趙絪是蘭州大學已故教授、著名的歷史學家趙儷生的女兒。趙儷生的學問,今天許多人已有相當的了解,不用贅述;趙儷生一生不改率真、耿直的書生氣,在其自傳《籬槿堂自敘》中也頗多展現。趙絪女士這本書,讓我們更詳細、真切地了解趙儷生這樣的學人是如何做父親的,也感喟在一個斯文掃地的時代,詩書傳家並非全然無用。

《孤燈下的記憶》所記載的人物大概分三類:一類是趙絪女士的家庭、家族人物,如作者的父親趙儷生和母親高昭一,二大爺即趙儷生的堂兄,作者英年早逝的夫君;一類是她的父執輩即趙儷生先生交往的學人,如趙先生大學同班同學、一生有「瑜亮情結」的好友王瑤,亦是清華同班同學後與錢偉長結婚的孔祥瑛,著名畫家陳大羽,史學家童書業,史學家張政琅,古生物學家周明鎮;還有一類是作者本人交往的朋友,其中一部分是她下放到農場後結識的患難之交,多是普通人。

趙儷生生育了五女一男,其二女兒趙紀讀高三時正逢三年大饑荒時期,去皋蘭山采地衣充饑而墜崖而亡,其餘都長大成材。趙絪排第三,她在書中自謙道:

我是父母最不成器的一個孩子。除二姐十八歲死於非命,餘下的五個子女都在艱難困苦中尋覓著人生。姐姐、弟弟、兩個妹妹通過頑強的奮鬥,都取得了書香之家應有的資歷:本科、碩士、博士,獲得了教授或副教授的高級職稱。唯獨我,檔案中赫然標明「初中」學歷。

趙儷生剛調到蘭州大學時的全家福

趙絪的低學歷並非因為其不努力或天資不夠,而是時代使然,她屬於中國現當代求學經歷最坎坷的一代人。趙絪讀小學時趙儷生在山東大學被劃成「右派」發配蘭州;趙絪讀初中時,趙儷生被押解到山丹農場勞動改造,正逢三年大饑荒,甘肅的勞改勞教農場餓死人無數(可參見楊顯惠先生的《夾邊溝記事》)。趙儷生因為二女趙紀的墜亡才被電報召回蘭州而死裡逃生,上世紀80年代蘭大的另一位教授高爾泰差不多同時在另一個勞改農場,因為被抽調到蘭州畫建國十周年宣傳畫而活了下來。家庭遭遇這樣的變故能活著就相當不易,還談什麼升學?初中畢業後的趙絪在當了幾年待業青年,然後在1966年6月去河西走廊的一個農場里當了名農業工人。可以說,她和她的多數同齡人一樣,學習的機會被接連不斷的運動說耽誤了。

即便這樣,趙儷生夫婦從來沒有放棄對這個女兒的培養與教導。我真的敬佩一些前輩學人,子女那麼多,個人專業的、社會的工作特別繁重,他們卻能盡量擠出時間教導兒女。讀梁啟超寫給兒女的家信,我是這樣的感受;讀趙絪女士的這本書,我更加深了這種感受。趙絪女士說:

我們從牙牙學語到漸漸老去,父母是我們終生相伴的教師,從大姐落生,房中就掛滿老爹自製的識字卡片,兒女漸漸長大,傳統兒歌、民間故事、各國童話、系列小人書、中外名著就充斥房中。在家中最困難已無錢買書,甚至賣書的歲月里,忍著饑寒幾個子女擁爐聽老爹評點古今。他還把「可見最小女」攬在懷中,一邊講著聊齋,一邊順手畫出一幅幅連環畫。

在從勞改農場回來至1966年之間那段稍微平緩的歲月里,趙儷生鼓勵輟學在家的趙絪去蘭大中文系「蹭課」聽;因為趙絪有繪畫的天賦,趙儷生想盡一切辦法讓名家指點女兒。1966年4月,大風暴來臨之際,趙儷生令趙絪遠赴北京,寄住在老友周明鎮家中,想以同等學力報考美術學院。直到他到了耄耋之年,三女趙絪也退休了,他還一直鼓勵、指導女兒寫作,誇她的文章「立住了。」

在書香之家中長大的女兒,儘管只有初中的學歷,儘管和同齡人一樣被捲入時代的大潮中沉浮。但因為有詩書打底,氣質、眼界、學習能力強於一般人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因而在不幸的時代里,能得到上天更多的眷顧。俗話說「機會垂青於有準備的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趙絪的書中寫到一位樸實、仗義的同事劉寶。劉寶是農場周邊鄉村招來的農工,和作者趙絪只有點頭之交,1967年冬天趙絪被老農工們確定為一定要揪出來批鬥的「現行反革命」,眼看大禍臨頭。趙絪只能選擇逃向老家山東避難。可身上只有二十幾元錢根本不夠,她經過考量硬著頭皮向沒什麼交情的劉寶借錢。劉寶竟然爽快地借給她三十元錢。這件事一則說明趙儷生教導出來的女兒觀察人鑒別人的能力不同一般;二是說明書香之家出來的女孩更值得別人信任。劉寶相信趙絪,換一個人向劉寶借錢,也會有這樣的結果嗎?未必。

在寫劉寶的這些文章中,作者寫到多年後她和昔日農場的姐妹相聚:

終於,在一次聚會上,我成為眾姐妹的主攻對象。當年對我調離農場或憤憤不平、或艷羨不已的女伴,依然毫不掩飾當年那種酸溜溜的醋味。

農場的女伴為什麼嫉妒趙絪?書中的女伴如此說「你眼高,一下子掛了個大學生」。這位「大學生」就是趙絪的夫君倪先生,倪先生是上海人,畢業於華東水利學院(河海大學)水文專業。趙絪後來隨著夫君「農轉非」,調出農場,成了國家幹部,再後來調到蘭州的省水利學校。在條件艱苦的河西走廊的農場里,女農工改變命運的一個重要途徑便是通過婚姻。從趙絪的際遇來看,出身高知家庭的她,即使在婚配上也比出身農民和工人家庭的女伴有優勢。——哪怕「知識越多越反動」的口號喊得震天響,一個大學畢業生也更願意找個知書達理的女子而非不識字的文盲。趙絪被女伴嫉妒也是很正常的事。

山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4月出版

1977年底恢復高考後,前幾屆能考上大學的,一大部分是當年被管教、被批鬥的地主、資本家的兒女,原因無他,在最瘋狂的年代,負責任、有遠見的家長,仍然篤信知識的力量,篤信文明的前景,不放棄對兒女文化上的培育。一旦有機會,埋下的種子總會破土而出。

魯迅先生曾在《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中說:

殊不知富翁的杏酪和窮人的豆漿,在愛情上價值同等,而其價值卻正在父母當時並無求報的心思;否則變成買賣行為,雖然喝了杏酪,也不異「人乳餵豬,無非要豬肉肥美,在人倫道德上,絲毫沒有價值了。

所以我現在心以為然的,便只是「愛」。

……

這樣,便是父母對於子女,應該健全的產生,儘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趙儷生先生是在清華大學讀書時參加「一二九運動」並成為骨幹。他後來以歷史教學與研究為職業,承繼著中華文明;但他那代人畢竟深受「五四」以來新文化的影響,提倡個性自由和思想解放。趙先生畢生都是個有著自由主義底色的左派知識分子。他對兒女的教導亦是符合魯迅所倡導的,給兒女以無私的愛,盡心儘力教導,卻又不干涉兒女的自由。趙絪在書中說:

子女們的文化教育,父母也持自由開放式的,全憑我們由著性子胡亂翻讀,從未給我們設過「禁區」。……我們從童年開始就把四大名著、三言二拍甚至《金瓶梅》都翻完了,當然十八世紀的俄羅斯文學、英法名著也讓我們翻個遍。

父親對子女的大愛,是趙絪這本書中最打動我的。趙儷生不但是一位好學者,更是一位好父親。而要演好後者的角色,對大多數成年男人來說,尤為不易。

晚年趙儷生夫婦和子孫們

【本文首發於今日頭條,十年砍柴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砍柴 的精彩文章:

TAG:文史砍柴 |

您可能感興趣

老子是一名環保主義者嗎?兼談道家如何看待人與自然的關係
為什麼是「非正式訪問」兼談中方沒提訪朝么?
李鴻章沒有代筆參劾翁同書,兼談林則徐與廣種鴉片謬論
九號:比遺忘更難——讀何乜詩兼談樂清詩歌寫作
鐵拳才是暴躁野獸唯一聽得懂的語言 兼談無腦求和論的病根
來做冬菜蒸肉餅,兼談這一老少咸宜的家常粵菜
毛茸茸,遇見你真好!兼談好人多還是壞人多
不僅僅是讀書——兼談小古文的學習
尼采是理性主義者嗎?——兼談《當尼采哭泣》觀後感
如何看待忻州一學生家長舉報學校補課,兼談寒門還能出貴子嗎?
運動的相對性只適用於慣性系嗎?——兼談方舟子博士的物理水平
雜木盆景補枝應注意什麼——兼談打眼穿枝的細節
宋朝何以因「靖康恥」亡?兼談宋明滅亡皆因思想被金錢化
張建偉:論黃侃《詠懷詩補註》 ——兼談阮籍《詠懷》詩的注釋
近期小兒感冒發熱的病理特徵,兼談手足口病
推心置腹更圖強 歷久彌真正氣揚——兼談文學寫作的感受及其他
春天,徜徉在宋代花鳥畫的詩意中——兼談人的覺醒
媽祖信俗的概念與內涵——兼談民間信仰的更名現象與制度化問題
大病要康復,關鍵是養心-兼談性理療病
大病要康復,關鍵是養心 - 兼談性理療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