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的高中語文老師 續(四)——呼吸之間
呼吸之間
俗話說「人爭一口氣」。本來嘛,自然界優勝劣汰,這是規律。為了爭奪食物、領地,更為了爭奪配偶,雄性動物們奮力廝殺,以得到交配權,將自己的基因延續下去。那些年輕的猴王、獅王們在將老王打敗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居然就是把老王的未成年幼崽殺死,趕走,以使「妃子」們能儘快進入備孕狀態。雌性動物們也整天搔首弄姿地將自己孕育後代的能力展現在雄性面前,爭風吃醋。我們人類脫胎於動物,自然也無法擺脫為了基因延續帶來的競爭。不過人類作為萬物之靈又高於動物,還有了高於「飲食男女」的精神需求。人們為了名利雙收、為了人前顯聖、為了史上留名,活得殫精竭慮,戰戰兢兢。人們拚命工作,忙忙碌碌,甚至於不惜出賣人格,使出卑鄙手段者也大有人在,到頭來居然變成了自己都曾經厭惡的模樣,更有甚者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但是細想起來,所謂的「爭口氣」其實真的是一句「微言」,無非是告訴我們人的生命就在這一呼一吸之間。我們必須爭取將呼吸進行下去,呼吸停止了,一切的名利、成就、地位也就化為了虛無!但是,人們還是寧願從「微言」中尋找「大意」!將爭氣這樣的微言詮釋到了生存競爭的高度。我們的列祖列宗們經過了多少黑死病的洗滌和硝煙戰火的相互摧殘,終將基因薪火相傳。認為只有「爭氣」,才能淘汰不良基因,優良的基因才能傳承下來。
從小,大人們就告知我們,為了今後到社會上的競爭,我們從小必須培養競爭意識,大家在學習上都必須拼。體育教育除了鍛煉青少年體魄外,也會用來培養學生們的競爭意識。我也早就被灌輸了必須爭一爭的思想,以至於我高中剛開學交上去的第一篇周記竟然就是有關競爭的《別無選擇》。
註:周記《別無選擇》1993年9月。
這是我高中交給老師的第一篇周記,寫在了作文本上,老師要我「換成硬面抄」。即使換過本子,我這第一篇周記,居然還保存著!敬佩我自己!
看到我當時周記里的豪言壯語,真是覺得有些可笑,而且當時我寫的字可是真難看。
「我過去行,為什麼現在不行呢?我問自己。是的,我該爭一爭。
的確,現在的爭是不能與過去相提並論的。也許我現在付出十分辛勞,換來的只是一分果實,甚至於沒有——我很清楚這一點。但只有付出了,才有望得到。從天而降的金蘋果,是永遠不存在的。
我要走拼搏的道路,我別無選擇!」
黃老師對我在學習成績上要「爭一爭」的想法的正統批語:對。
從周記上看,顯然當時的我對於高中緊張的學習生活既有些畏懼,又卯足了勁,想要在學習上爭一爭。這裡的學生們都可是初中學校里的佼佼者,到了高中,習慣了考前幾名的好學生們可是不甘心突然間成了中等生甚至於是差生的。所以可想而知想要爭一爭的人,當然也不止我一個。
高中和初中相比,課業壓力真可謂是有階躍式的上升。無論是語文英語還是數學物理,都突然間象提速了一般,搞得同學們每天連軸轉。到了一所新的學校,老師同學關係都需要重新建立。為了在新的環境里排定座次,搞清楚誰是大王、誰是二王、誰是三王,高一第一次的期中考試,大家都非常重視,上足了發條,幹勁十足。
第一次期中考試結束後,我們年級便有了第一次的全年級大排名!每個人便有了年級座次,大家都可以掂量掂量自己到底有幾兩重了。全年級僅有一個人沒有進入這個大排名,那個人就在我們(6)班。她就是那個在化學考試結束後,大概是因為太緊張了,居然把考卷和草稿紙一起塞進書包,帶回了家。於是乎她化學沒成績,太遺憾了!
我倒是不記得我們班主任黃老師對於當時第一次考試年級大排名的總體評價了,我只能記得黃老師對於我們的考試成績其實總是「不在意」的。我甚至於還記得他說過,高二高三由於會考高考,太多的習題和模擬考試打亂了本應該有的學習和生活的節奏,讓青少年積累不到啥能夠受益一生的學問,高一沒有那麼多考試干擾,學生們反而可以潛心學習。他雖然也會在期中期末大考前召開動員班會,號召大家要好好複習迎考;他雖然也對一些學生學習的進步表示讚賞;他雖然也會激勵學生們要奮鬥,抓住身邊的機遇;但是我更加記得的是他對這種競爭氣氛的厭惡。他覺得,本來蠻好的學生,為啥會以高分考入,但是總會有人帶著遺憾和怨氣離開。這究竟是學生自己的問題,還是學校的問題。記得他說過,學生們就像進了一座高速運轉的訓練工廠,3年書讀下來,學生們都被工廠訓練得一模一樣,沒了個性和靈氣。
註:1994年初報摘《把握住你的人生機遇》
我對這篇文章感言:這篇文章主要的內容就集中在開頭和結尾兩段。把握機遇和搏是本文的主旨。「機遇是對於有準備的人而言」,這句話對我的感觸最深,因為我很清楚,我現在就在準備。
黃老師批語: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歷來如此。準備好,抓。
當然,學校里大多數老師還是對考試特別在意的,因為這是學校對他們的考核指標。一些老師還特彆強調他們所教的學科的重要性,而輕視其他科目,相互踩踏。尤其是到了高二下學期,好多會考科目地理、歷史、生物等,都是要大量的死記硬背。正當我們被這些科目搞得焦頭爛額之時,英語老師特別不高興地說英語是高考必考科目,怎麼可以花這麼多時間死記硬背地理歷史,英文單詞反而沒時間背了!地理老師則是滑稽露骨地說,會考科目都很重要,「尤其是地理」。還記得一次數學課,數學男神面對我們的木納表情突然光火了,兩眼兒一瞪,叫我們別在上數學課時,下面拿出本歷史書,背個不停!
教育界的理念隨著社會的發展,確實不斷改變著,但是卻改變不了「競爭」這個教育的永恆話題。雖然「競爭」絕非目的,但卻成了殘酷的手段。學生之間的競爭是顯性的,教師之間的競爭是隱性的。教師乃至於學校的價值正是通過他們學生的競爭結果而體現的。
所以教育系統里所有的一切似乎都要量化排名,每一所學校都要「爭口氣」,非要搞個等地座次,分個你死我活。無論是二十幾年前我們讀高中時,還是現在其實根本沒有絲毫改變。大學全國排名,亞洲排名,世界排名。如果你要說這些排名不科學,每一所大學都各有特色和專業專長,那麼好吧,我們來個大學排名的「精細結構」,分分類,按照不同的標準再排一次。比如按照學科排名,按照論文數排名,按照院士人數排名等等。高中當然也是有排名的,什麼上海市排名,全國排名。排名依據無非就是大學一本升學率,國際奧林匹克各學科中學生競賽的金牌、獎牌數等等。記得當時我們的副校長何慧湘老師就曾經驕傲地在全校廣播里宣稱,我們不和其他學校比,我們只和「上中」、「師大二附中」比!因為現在教育比我們當初開放多了,有了許多出國上大學的機會,在高中排名里當然又多了個出國讀大學的世界名校率。
教師和學校們為了體現自身的價值,把教育的最根本目的「人」這件事似乎完全忘記了,把競爭排名這個教育手段,當作了目的。誰都知道要培養學生的素質,結果成了培養學生的考試分數。這就是教育界不可避免的原罪。
不過滑稽的是,現在中國啥排名都有,就是沒有大學、研究機構等按照諾貝爾獎人數的排名。這個原因實在太簡單了,迄今為止,泱泱中國大陸也只有近幾年的兩個人得了諾貝爾獎。那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是通過說瑞典語的中國人和說漢語的瑞典人,這樣一對夫婦介紹給瑞典諾貝爾獎評委的。可是這對夫婦其實從未被中國官方認可。更加滑稽的是那個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屠呦呦,居然連中科院院士都評不上!我們是否應該捫心自問一下,我們所處的體制,是否真的能通過競爭,將有價值的人選出來,讓他們發揮更大的作用!?
註:周記《緊張氣氛》1994年5月28日
周記中描寫了各科老師給學生的壓力。黃老師對我周記中隱晦表達的幽默回應:「還有人」就是我,真是「更氣人」!
好了,我們還是言歸正傳,回到高一的第一次年級大排名上來吧!針對年級大排名的事情,政治老師在考試一結束就專門展開過一次討論,讓大家各抒己見,發表看法,到底排名次的事情對於學生的學習是一個激勵還是打擊。尤其記得一位女生樸實的看法,恰恰反應了我們大多數人的心聲:排名次確實有助於同學們之間產生競爭性壓力,相互追趕,提高整體考試成績;在初中時自己學習好,特別喜歡排名次,但是她這次考試成績還不是很好,所以還是希望不要排名次!
政治老師就告知我們一件她自己親身經歷的排名次產生的惡果。她當時大學四年級寫畢業論文階段就是跟隨上海電視台在上海某重點中學蹲點,拍攝關於中學生生活學習的故事,期間就發生了一起初三學生自殺事件。在她看來,適度競爭還是需要的,過了頭就會產生極端事件;當然還有自殺者內心脆弱的一面,以及太過要求完美的一面,家庭和社會給孩子壓力過大自然也是重要原因。
就在期中考試剛結束的第一個月里,一節語文課上,黃老師走進教室,臉色凝重地告知我們,「最近學校里死了個人」。他原來是理科基地班的,從小參加「數理化」競賽,屬於理科天才那一類。他高二時參加大學組織的專門針對理科天才的入學考試,一般理科基地班的學生都能被錄取,可以提前一年上大學。可是他那次考試居然考砸了,沒有被大學錄取,頓時心裡抑鬱了。休學了一年後,插班進入當時高三最優秀的班級,剛獲得上海市優秀班集體榮譽的高三(5)班,準備參加高考。這下可好,原來還是有希望提前一年上大學的,這下卻成了留級生。這次期中考試,他得了高三全年級第51名(註:當時一個年級400多人,年級51名的學生,其實國內任何一個大學的熱門專業都可能錄取他,甚至於可以得到這些熱門專業的保送名額),頓時抑鬱症又犯了,又只能在家休息了。他爸爸請假天天在家陪伴兒子,寸步不離。那天,兒子要求要吃梨,爸爸出房門給兒子削梨。兒子立即把房門一關並反鎖住,扒上窗檯,縱身一躍…
當時,他居然還沒有立即斷氣,被送到了醫院,醒來了,說了人生最後一句話「爸爸,我在哪裡!」
真的好可惜,一個如此天資聰穎的孩子,就這樣了結了自己。人活著真是難,但是下決心死也不易啊!可是更加不易的是還留在人世間的父母!亡者自己登上了「快活嶺」,卻將父母推入了「人間地獄」!
反思過往,像這種學生自殺的事件,年年有,處處有。因為男女生戀愛,因為學習成績,因為各種歧視等等。但是學校畢竟是學校,是把人教育成對社會有貢獻的個體,並不是在一些量化競爭中使一些人產生優越感或者自卑感,讓這些優越或自卑天然地形成社會上的階層。如果當時那位天才少年不是進入理科基地班,整天參加各類競賽,是否就不會得抑鬱症?如果他休學回來,不是進入各項量化指標都過硬的市一級優秀班集體,而是進入溫情脈脈的班集體,沒有那樣非要爭奪上游的氣氛,是否也不會最終尋此短見?當然這一切也終究只能成為也許了…
「人」這個物種被賦予了太多上蒼的靈氣,尤其是天賦異稟有特長的孩子,承載了太多家長,老師乃至於社會的期許。家長老師們不斷地揮舞著打氣筒,拚命地往孩子肚子里打氣,讓孩子積蓄更多的能量,以使其天賦發揮到極致。被認為有天賦的孩子也越來越有優越感,反正我就是天下第一,別人都不如我,也不可能超過我。可是一旦受挫,天才的世界就全塌了!全社會都將「爭氣」誇大成了競爭,可是人們其實忘了,生命其實是存在於「呼吸」之間的,要是只吸氣,不呼氣,那麼就會像一隻氣球,遲早會炸裂的。吸進去多少,就必須吐出來多少,反饋給社會,哪怕是小的時候,被認為是需要受到呵護的時期,起碼也要對自己的父母有回饋和奉獻的義務,不僅僅是索取。所以當我們憋足了氣,球越鼓越大時,是否可以放慢一下腳步,進行一次「深度呼吸」,讓自己的靈魂趕上,問一問自己:我在哪裡!


TAG:求和有為 |
※語文札記之對聯、詩歌、造字說
※語文老師教的女足,何以和王霜同台?
※回憶壽寧三中的初三語文老師:最好的遇見
※《格倫大語文》之咬文嚼字:那些「天生一對」的漢語辭彙
※一位語文老師的日常(二)
※我的語文老師
※打開漢語文字的廣闊空間(一)
※語文之美和語文教育
※愛上北斗星男友:赤語文素汐被困,赤語一個舉動,讓文素汐大笑
※如果我的英語和體育是語文老師教的,就好了
※《格倫大語文》之有言在先:古代風箏為何叫「紙鳶」
※藏在課本里的「小插圖」,語文老師氣急敗壞,美術老師:小伙不錯
※王維入選語文教材次數最多的五律唐詩,詩中有畫的境界讓人沉醉
※大語文中的歷史知識該怎麼積累-古詩
※古代「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語文絕佳的作文素材!
※大美語文:文言文中的文化小常識
※回憶我的語文老師
※【璐語文】愛無期
※語文之美 漢字之美
※語文,我心中的一泓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