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海外國語大學西外外國語學校林敏:中國國際化人才培養要回首歷史

上海外國語大學西外外國語學校林敏:中國國際化人才培養要回首歷史

隨著國際化學校越來越受到大眾關注,我們發現有這樣一批曾經在國外已小有成就,但又回到祖國治學辦學的實驗者,在他們的辦學實踐中,培養怎樣的學生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國際人才,在教學中又有哪些教育經驗分享給我們呢。近日我們邀請到上海外國語大學西外外國語學校創辦人林敏校長,請他和我們一起聊聊培養國際化人才的問題。

一、中國情懷使然,回國辦學12載

林校長說,雖然1982年就出國了,去了歐洲,讀碩士、博士,又到紐西蘭一所國立大學教書,在國外生活二十年,讀書教書,確實也了解了西方主流社會他們教育文化社會。但始終覺得自己和生長的土地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很希望將來能有機會回到中國來做點事。2005年,松江正在開發一個大學城,需要有一些較好的教育資源,我們就在這創辦了西外學校。在這12年的辦學裡,從第一年幾百個學生,幾十個教職員工,到今天有五千多個中外師生,創辦到現在確實是很不容易的。

二、堅持培養學生成為「全球公民

林校長說,國際化的雙語人才,叫「全球公民」。中文是母語,但同時英文也變成母語或者准母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堅持中國身份認同的前提下,變成一個國際化的人才是「全球公民」。

1、培養學生自信心,建立自身身份認同感

中國的學生首先要把中國的身份,中國的語言,中國的社會和這片土地作為基本認同基礎,因為這是安身立命的根基。要有自信和自尊,這樣才能更開放,更包容。例如現在好多在美國讀書的小留學生,他們不和美國人來往,在全是中國人的小圈子裡生活,只有上課的時候,才跟老師同學交流。這樣的學習是有非常大的局限性的。這也是缺乏自信的表現。如果真正有自信了,就會覺得我可以平等對話,可以跟別人有很多交流分享,因為我不怕失去自我。

林校長強調,越是國際化的人才,越自信,而且從來沒有一個所謂國際化的人才,是沒有一個身份認同和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

2、開設雙語課程體系,培養學生跨文化溝通力

林校長認為,國際化課程,一定要是雙語的。首先要把中國的語言文化學好,在這個基礎上再把英語學好,要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溝通力,所以西外的課程就是雙班主任,有中方班主任,有外方班主任。半天學習中國國家規定的課程,同時又拿出半天時間,把美國以及其他好的課程整合在一起,作為校本國際化的補充課程。在這個基礎上,來培養孩子的一種真正的全球國際化的意識和視野。把國外最好的教育資源跟中國元素整合在一起。將來培養出的孩子能適應國際環境。

3、中西課堂「結構化」不同,培養學生兩種能力素質

中國的課堂是高結構高控制的,基礎知識的紮實,對應試是非常有效的。但西方的課堂是讓孩子去探索發現,他們實際操作能力超過我們,那麼這些是需要在西方的低結構低控制的課堂當中慢慢培養出來的。如果我們都是高結構高控制,那我們孩子永遠跟著老師走,但是低結構低控制的課堂的缺陷是就是基礎知識不一定很紮實,因為他都去想像,都去創造了。

林校長認為,真正好的國際化教育,是要培養孩子這兩種看上去是矛盾、對立、不相融合的能力和素質,但實際上一個真正的一流國際化人才,這兩種能力素質都要有。

三、國際化教育融合,要尋找平衡度

其實在教育中就是不斷的去尋找平衡度,堅持中國教育的好傳統,在這個基礎上一定要大膽引進西方好的教育資源。在課堂中,沒有一種非黑即白的國際化教育,也沒有一種中西完全對立的國際化教育。

1、堅持學生基礎能力培養,學習西方優質教育

從小堅持兩種語言體系的學習,把這兩種課程體系有機的交融在一起。中國的教學體系比較嚴謹,注重基礎能力的培養,但是西方的教學體系更多的是創造性,想像力,開放包容度,批判性思維能力以及動手實踐,還有師生之間的平等尊重,融洽,那種感情上的分享交流,也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2、雙語課堂中,中西教育方式不衝突

在學校里,上午中國的課堂很嚴謹規範,下午外方老師的課堂學生們突然間變成一個像美國的孩子,非常活躍,積極討論,能問各種各樣的問題,還可以做很多很有創意的東西,所以說嚴謹基礎和創意想像這些可以相融,並不對立排斥。

四、培養中國國際化人才要回顧歷史

借鑒清末民初的國際化教育在人才培養上不斷改革創新

林校長說,我個人比較喜歡讀史,在辛亥以後的社會轉型,和我們現代有一點相似,也是一個面臨著社會轉型的大變局,不斷的變化和衝擊,對於舊有的體系,要不斷的改革,不斷的去創新。

清末民初中國湧現出一批非常優秀的大師們,例如,蔡元培,魯迅,胡適,湯用彤等,他們之所以被稱之為大師,是他們沒有把中國東西全丟掉,也沒有排斥西方的東西,他們是真正的一種開放包容,真正地融合東西方的學問文化,成為他們自己的人文底蘊和構建自身的知識結構,也成為其治學及生活的方式。仔細回顧他們的成長經歷,他們都是小的時候飽讀詩書,然後又到國外去留學,他們的知識結構很明顯的特徵,就是真正的非常深厚的兩種文化的經潤和融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NAPIS校長聯席會 的精彩文章:

TAG:NAPIS校長聯席會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積極吸引海外科技人才歸國
英媒稱中國海外人才非常渴望回國發展:國內潛力大回報高
數據院跨學科交叉人才培養走出國門——中德交換生項目首位社科學子赴德國哥廷根大學交流學習
防止頂尖人才外流美國,歐洲各國已「抱團」組建AI研究中心
國外旅遊怎麼樣區別中國人和日本人?外國人:中國人才在乎食物熱不熱
全國首批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示範校山東3校上榜
緩解人才饑荒,中國南京大學成立國內首個人工智慧學院
首任中國移民局局長走馬上任,中國加入國際「人才戰」
中國生物製藥業繁榮吸引國際人才 英媒:到中國工作更有前途
【社會】從源頭網羅外國優秀人才 日本長野縣成外勞僱傭模範縣
該國科研人才大量流向中國,助力中國國防事業,堪稱無價之寶
外媒:中國正努力成為「學術大國」 已成爭奪學術人才領頭羊
體育無國界!中國游泳教練為墨西哥培養奧運人才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人才迴流,美國人才外流
國際化視野聚英才 杭州最高1億元吸引外國人才
北京交通大學「一帶一路」國際人才聯合培養肯亞項目第三批留學生開學典禮在威海校區舉行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誠聘海內外優秀人才
華南師範大學誠聘海內外優秀人才
為何李小龍在長堤國際空手道大賽表演後?美國人才知道中國功夫
山東大學高等醫學研究院誠聘海內外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