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攥人品」是個技術活

「攥人品」是個技術活

我和「刀少」曾鵬宇認識十多年了。眼看著他從一個媒體小圈子裡的青年才俊,在網路和現實中披波斬浪,叱吒風雲,最後變成網路上、視頻里、海報上大家都熟悉的那個金光閃閃的樣子。

說實話,他遇到的機會不錯。但別人的一生中也總會遇到些不錯的機會,為啥就沒有混出來呢?

讀他自己寫的故事,或許可以得到一些啟事。

《世上有顆後悔葯》是刀少的第四本書,是一本講述他自己和身邊的家人朋友生活故事的書,無外乎生活中的男歡女愛、悲歡遇合,職場上的練功升級、打怪通關。有的勵志有的搞笑,有的令人嘆息,總之是很爽很有趣,一打開就忍不住看下去。

就說第一篇《世上有顆後悔葯》吧。寫的是刀少讀研時在餐廳打工的經歷。今天的學生對打工並不陌生,我們學校門口美食街上的餐館服務員幾乎被本校學生承包了。這種工作通常很簡單,不外乎招呼客人、記賬、收錢,送餐、打掃衛生……。賺外快而已,在這種地方打短工,能有什麼技術可學,有什麼前途可言?

刀少一開始也是在餐館裡做「穿串」的計件工。但是他把這個工作做得很好,超過了專門在這裡打工的老闆的侄子。後來偶然結交了大廚雷師傅,進了後廚成為幫工,還學會了炒菜。

這就看出「攥人品」的重要性了。

行走在江湖,要靠本事更要靠人品。技術、本事是生存根基,決定你能不能活下來,而人品卻決定你能不能活得好,升得高走得遠。

「攥人品」是個技術活,刀少在這方面確有過人之處。

很多人覺得「攥人品」就是吹牛拍馬請客送禮拉幫結派。這只是看到了一點表相。舉個例子,同樣是請客送禮,為什麼有的人看起來如魚得水自然而然,有的人卻連別人的門都進不去?

刀少跟雷廚的交往,兩人最初只是「談得來」。這「談得來」就大有講究——芸芸眾生聚散如雲,和什麼人談得來,如何與人談得來?你想過嗎?

交值得交的朋友,信值得信任的人——這是攥人品的第一步。看人要有眼光,否則你的時間、精力、情感就會打了水漂,甚至招災惹禍。

攥人品的第二步,是給朋友以尊重,和力所能及的幫助。

雷廚沒讀過大學,但是很想學英語。刀少本科正好的是英語專業,所以就在工余教他學英語。雷廚感動之餘投桃報李,教刀少炒菜。

這段短暫而意外的友情成全刀少學得一身接近專業水準的好廚藝;更成全了雷廚,他利用刀少留下的資料和提供的信息,上了大學的英語培訓班,通過艱苦努力學會英語,考入五星級飯店,最後移民美國開了自己的餐館。

這樣的市井傳奇,可以上得《三言二拍》了。

刀少是那種人,他很容易成為你的「貴人」,而且你也非常願意、想要成為他的「貴人」。作為朋友,他可以和你互相成就,作為工作夥伴,總是能給你一些意外的啟發。

還是講講我跟他相識的故事吧。

十多年前我認識刀少的時候,他還是《北京青年報》文化版的執行主編。最初,我只是在一場飯局當中目睹剛下夜班的他風塵僕僕從外邊進來,跟大家舉杯道歉然後談笑風生。

後來,因為要配合出版社宣傳我的新書《蝸牛不放棄》,我從友人處找到他的電話,打過去做自我介紹,請他看看有沒有可能在他們的文化版上發個書訊。他顯然根本不記得我是誰,把我當成出版社的營銷編輯了,但仍然很客氣的讓我先把書寄過來,他們看了再定。

我心想估計沒戲了,每天有那麼多出版社找他、給他寄書,等書寄到的時候他肯定早就忘記這回事了。

就在談話即將結束的時候,,他問了一句:「這本書是寫什麼內容的?」我說:「這是一本寫孤獨症兒童的書。你知道什麼是孤獨症嗎?」他哦了一聲,說:「那你先把資料通過郵箱寄給我,我安排記者採訪你。」

—成了?這麼簡單?太意外了。

幾天以後,北京青年報文化版頭條刊登了《蝸牛不放棄》出版的消息和記者對我的專訪。這是國內媒體對這本書最早的報道。

後來再見面時,刀少告訴我:他有個小學同學是孤獨症患者,小時候他和別的同學一樣嫌棄和嘲笑過她。長大以後了解到孤獨症的真相,一直對那個女孩子懷有歉疚之情。

他把這種歉疚之情,變成了對孤獨症群體的關注和支持。

《蝸牛不放棄》第一版封面

過了大約一年,刀少在MSN上對我說想跳槽,徵求我的意見。

我很驚訝:當時還是平面媒體佔盡風騷的時候,北青報是全國知名的一線媒體,廣告收入在全國名列前茅,自身有一家上市公司,員工待遇也非常好。何況這種半體制內半市場化的媒體有很多灰色地可以牟利。

但是刀少提出的理由也很實際:作為沒有背景的年輕員工,他在這種傳統媒體裡面的上升空間已經「到頭」了,剩下的就是按部就班地混,他不願意。而新的工作是在一家跨國公司負責與電子付費閱讀有關的項目,對他很有吸引力和挑戰性。

我提醒他:商業機構的運作模式和價值取向與新聞媒體全然不同,在媒體工作久的人容易理想化,情懷太多想法太多,而欠缺實務操作經驗和團隊配合意識。

他表示這些他都考慮過,但還是願意嘗試新的方向。而且他自己覺得,與偏重理想的媒體相比,他更喜歡商業機構的嚴謹、細緻、務實。

這倒讓我想起來:刀少身上確實很少傳統媒體人常見的高舉高打乍乍呼呼的勁頭,他寫的調查報道也非常注重信息源間的交叉證實和平衡。

刀少最終辭職去了亞馬遜,成為我認識的傳統媒體人當中較早轉型的一位。後來他又跳槽,涉足影視和新媒體,成為企業高管,商界精英。

當年我做財經報道,刀少做文化娛樂報道,我們之間交集一直不多。但刀少就這麼重大的事情向我諮詢,讓我有機會提供一點微不足道的意見,作為朋友我覺得特別窩心。

這就是攥人品的第三個方面,也是經常容易被忽略的一面是:在適當的時機向朋友尋求幫助,這才是真正把別人當朋友。同時,每個人有一得之愚,在面對人生重大選擇時傾聽朋友的意見也有利於自己理智地權衡利弊得失。

這就不是一般人能想到和做到的了。

現在市面上教年輕人如何做人的書太多了,但是裡面講的成功故事大多不可複製。一方面,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機遇,有些特定歷史條件下的機遇是一去不返的;另一方面,有些看上去讓人拍案叫絕的「奇招」只有在特定的條件下才起作用,換一個人換一個地方可能根本就不好使。

真正對人有幫助的,可能就是在普通的能力、普通的想法、普通的境遇之上,提高一點點,打開視野,換個不同的視角,不斷嘗試找到適合自己的目標和方法,然後堅持下去。

就像你即使在串烤串的時候,也可以努力做到最好,同時順便留意一下周圍有沒有一個一心向學的廚子。

《世上有顆後悔葯》原小馬奔騰影視集團新媒體公司及演藝經紀公司總經理、公司高管、《職來職往》犀利導師、新浪付費閱讀百萬作家、明星經紀人、曾鵬宇·刀少 新書。

《蝸牛不放棄——中國孤獨症群落生活故事》獲得2016華文生活類好書獎

「百道2016年6月月度好書榜」、「2016書香昆明年度好書推薦」、以及由新華網和中國出版傳媒商報社聯合發起的「2016年度影響力圖書」推選活動。

這裡是張雁#四月二日#的微信公號,關注孤獨症公益、兒童教育、閱讀與寫作,願愛和信仰與你同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2April星日 的精彩文章:

TAG:2April星日 |

您可能感興趣

沖奶粉是個技術活!
時尚是個技術活?
易經站隊跟人是個技術活
午睡也是個技術活
羌活種植技術
它們種植食物的動物。它們比人類更早掌握了種植技術
人工智慧技術賦能個性化學習
植物配置原來是個技術活兒,重在一個「巧」
生物植入技術,每個人都能成為超人
吸引男人是項技術活,可別閃了腰
這次我們玩起了技術流 雷科技手機維修線下活動:人人都能成高手
導彈是人類科學技術發展背景下產生的一種戰爭利器
人才評價標準不能一刀切!創新技術技能人才評價體系
農業種植技術:生薑種植技術
游泳是一項技術性運動
喝茶是門「技術還是藝術」
人工生殖技術或將改變人類歷史進程
麻省理工的一個研究小組已經開發出人造突觸技術用於腦晶元技術
培訓新教師,是個技術活
種植技術:樹莓的種植技術及營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