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龍鳳斗之「風雨同舟」:細雨沾衣VS清風知者
龍
鳳
斗
中國楹聯論壇
對聯同題龍鳳斗之
風雨同舟
柒
「龍鳳斗」第七場的兩位精英是細雨沾衣和清風知者,細雨沾衣又叫梅雨燕,清風知者又叫方恨少,算起來都是論壇的老人了。細雨沾衣可以說是從中楹成長起來的進步非常快的聯手之一了,尤其是去年到今年,聯的風格變得沉穩而朴雅,順暢而不滑,並且時有奇思之筆。清風知者的聯風從一度的比較著重於思辨,而漸漸演化為體格俊朗,富于思辨,並且也不乏奇來之筆。兩位的聯在某種程度上有著相似之處,都漸漸向傳統的純正的聯風靠攏,不知道在此次邀請賽上兩位能給大家帶來如何的精彩,我們拭目以待!
附:兩位聯作:
細雨沾衣
飲冰室
斯室惟智者能居,三千日晴雨雲煙,一吟一詠皆能趣;
少年則與天不老,百餘載文章經濟,立德立言兩不孤。
楊靖宇將軍殉國地
山河固已非烽火當年,十五米塔勢沉渾,壯志上擎天,真氣節自不朽也;
精神未可忘英雄昔日,七餘載生涯戎馬,孤身長許國,好頭顱何曾惜焉。
贈君不見
吾鄉種十萬畝桃花,天寶昔年,曾迎詩客;
中州攬八千里形勝,昇平今日,必有才人。
莫愁湖(兼勝棋樓)
兒女名冠此湖山,料樓前開謝鶯花,應比他鄉多一色;
英雄局非關勝負,問閣上往來客子,誰能妙手救沉痾。
傅山讀書處
無一寸土可置根芽,國勢早沉淪,異代孰憐,各有文章昏淚眼;
後三百載猶稱氣節,林泉慰老死,千秋而下,惟餘風雨讀書聲。
清風知者
廈門歸來堂
得歸償夙願,喜前賢遺此甘棠,已播馨香連海氣;
難報乃春暉,引秋日躬身赤子,直拋清淚洗鄉愁。
白鹿洞書院
許晦庵坐享其成,借青峰奇氣,以養書聲,泮壁始才崇白鹿;
問行者勾留秀色,遠吾道門庭,不聞明訓,何人敢道識廬山。
岳廟
怪坡仙曾住西湖,歷三年詠月攜鶯,春水多含脂粉氣;
幸武穆能傾碧血,待一日脫胎換骨,青山都化岳家軍。
蔡文姬
胡笳乃千古悲聲,今聽塞外秋風,猶是美人哭漢祚;
魏主無雙全之法,我勸樽前狂士,莫撾晉鼓效禰衡。
黃山光明頂
久心傾鄴下雄才,駐足以觀,見日如斯浮海出;
是誰吐胸中奇氣,成雲不散,吞峰作浪向天流。
第一題:黃山
細雨沾衣
山石乃黃帝遺澤所存,勝境何如,七二柱白瀑青崖,小坐猶然無歲月;
雲海豈五嶽煙霞能擬,靈槎直去,三萬里提壺招飲,浮生到此即神仙。
清風知者
弘祖出危言,狂推此松奇入古,石怪如才,五嶽敵之當俯首;
雲濤興海勢,獨結盟扛鼎三峰,盤空一日,千秋領異不稱臣。
金銳評:
細雨聯以輕快靈動勝,是她的一貫風格。有奇特的想像力,但是文字很溫潤,化奇為平,這是很難得的火候。起句便以皇帝做鋪墊,使人遙想仙境,七二柱一語,既見氣勢,又切主題。下聯起句即「黃山歸來不看岳」之意,而由「雲海」想到「靈槎」,最後寫到「神仙」,脈絡、氣息都很明快。此聯意態清雅,洒脫非凡。相比而言,上聯起句雖奇,但「山石」之後便缺推宕,第二分句又似用不上力。雖然韻味不錯,但總不如下聯緊湊。
方少的聯則完全是另一種風格,以奇崛取勝。同樣是想像奇特,如果細雨是落英神劍掌,方少則是九陰白骨爪,各有妙處。起句用徐霞客切入,然後寫「松」、「石」兩個具有代表性的意象,最後回到徐霞客的原話,五嶽俯首。下聯則以「雲濤」托起,氣象大開,整體來看,方少的文字很有特點,讀者也很過癮,不肯輕易用俗字俗意,但有時也難免有錘鍊過分之虞。兩個收句多少有些雷同,而且顯得單薄了些,似少情韻。
此聯判細雨獲勝。細雨沾衣5.5 清風知者4.5
第二題:魯迅
細雨沾衣
鄉愁在百草園藤荔之間,疏影覆石欄,秀木繁陰,猶有林禽啼去路;
精神憑一字須崢嶸以示,長衫披瘦骨,橫眉冷對,翻將赤血起沉痾。
清風知者
提槧非壯士襟懷,獨我公欲起沉痾,搦管興師,越甲三千排紙上;
醫國乃文豪手段,留吶喊直醒禹甸,錐心刺骨,悲涼一味抵雲間。
金銳評:
細雨的上聯,純以景色落筆,而寫出「鄉愁」二字,文字之間,清雅可喜。下聯則以「精神」二字領起,寫魯迅之不畏強權。結句尤覺血脈賁張,使人一讀一嘆。但總得來看,上聯的寫法似乎喧賓奪主了,下聯也浮在了表面。
方少上寫「戰」,塑造了一個將軍的形象,慷慨激昂,不過一二分句之間似乎有些銜接問題。下聯則寫「醫」,既有一種憂國憂民的襟懷,又有一種無可奈何的沉痛。故作者尾句也收於「悲涼」二字。全聯分工明確,有熱血亦有感懷,血肉俱豐。求疵一點,有一些地方似乎可以再精細些,比如「我公」與「吶喊」,「越甲」與「悲涼」的對仗,等等。又,下起的「文豪手段」也嫌粗疏。
總體來看,細雨文字不錯,但畢竟章法不佳。細雨沾衣4.5 清風知者5.5
第三題:舟
細雨沾衣
煙渚泊不系者生涯,歸處何如,月牙兒灣在天邊,漁歌子載於溪上;
散發是多情人際遇,孰堪稱意,李青蓮朝辭白帝,蘇東坡夜泛滄江。
清風知者
到處載離愁,也曾經野老江村,屯田暮雨,知恨難消千古似;
孤時成逸叟,自相惜雪中釣客,酒後謫仙,由心不系幾人同。
金銳評:
細雨上聯取「不系舟」之意象,營造出飄搖無定的感覺,但這種飄搖無定背後的,似乎也不僅是憂傷,觀其結尾的兩分句,自有一種浪漫閑逸於其中。下聯則直取李太白「明朝散發弄扁舟」的洒脫,結語意興湍飛,亦能扣住主題。此聯的細節處有些可商榷的地方。比如,起句「煙渚」與「散發」對仗不工,而這兩個長起句多少還有些氣悶,另外,下起的表述也奇怪了點。下結在格律與對仗方面也可以調整,比如改成「李謫仙朝辭白帝,蘇學士夜泛滄江」,雖於聯意無大礙,但細膩些總是好的。
方少聯以一「愁」字領出,杜甫之愁、柳永之愁,各自不同,但都以「舟」作為載體,故有結語,其中無限感慨。下聯似有強作歡顏之意,或可理解為苦難中的豁達,中以柳宗元、李白為襯托,寫出結句「由心不系」之意。全聯夾敘夾議,有情有景,很純熟的技法。但全聯讀來,似乎過於平淡,結句也沒能振起,終究是遺憾了。
總體來看,兩位都取「舟」之神韻,營造氣氛,在虛處用實力,構思是類似的,只是方向與技法的差別。本題判平。細雨沾衣5分,清風知者5分。


TAG:對聯中國 |
※斜風細雨話清明
※和風細雨愛如潮
※細雨斜風燭影寒
※東風乍暖,細雨方酥
※池冰破玉和風暢,岸柳垂金細雨鮮
※上聯:春風化細雨,求下聯
※上聯:暮夜沉沉飛細雨
※江天一色細雨疏,忽聞玉笛隨風遠,名家弟子唐棣繪《風微笛遠》
※詩詞集錦:和風細雨堂之三十六
※王翠平‖斜風細雨不須歸
※斜風細雨荷花塘
※詩詞品讀┃馮延巳:南鄉子·細雨濕流光(負你殘春淚幾行)
※和風細雨堂之十二
※詩情花意:細雨斜風作曉寒,人間有味是清歡
※葉其嘉:以清新淡雅的筆墨,訴說魚塘桑基間的清風細雨和鳥語花香
※《翅膀》梧桐細雨
※楊柳:春風細雨里 柔弱勝剛強
※紅葉:一夜東風梅骨瘦,半江細雨柳條新
※古琴曲《雨碎江南》:細雨繾綣,夢醉江南
※細雨寫江南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