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雜念的雜念
不得不承認,每一段經歷都讓人生變得更加豐富,沉重也好、愉悅也罷,人生總是更加厚重了的。至於是否該感謝或者說怨恨這些經歷,各人看法不同,也無法要求統一。
只是人生其實再簡單不過了吧,無非生與死,解決了生與死後方才有了這諸多的慾念。這便是古人所說的「飽暖思淫慾」了!在滿足了口腹之慾之後,人的精神需求開始多了起來,馬斯洛分得足夠詳細,卻也不如所謂的需求層次圖那般簡單。這些需求總是相互滲透,相輔相成。而這些需求,即我們所說的慾念,卻在不知不覺中操縱了我們的精神,導演了我們的行為,無所謂對錯,沒有尋根求源,一切就這麼發生了。
我曾因一些挫折,鑒於需要尋求心理的平衡,有過並長期堅持著這樣的想法:我想看透這一切事物的本質,然後找到面對並解決它們的辦法。結果是,一切似乎都很簡單,只是我們想的太複雜,往往是繞來繞去,終於被自己繞進去迷住了雙眼,忘記了初衷。
世間一切的問題似乎都只有兩種結果,可以解決和不能解決。如果可以解決,才再到下一步怎麼去解決,要什麼措施,一切不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方法和措施都是浪費時間和感情的行為。如果不能解決,那便果斷放棄。拋棄掉情感因素,一切都好解決得多。因此感性確實不利於問題的解決。
世間一切的判斷似乎只有兩種答案,對和錯。是對是錯不由我們決定,我們不能改變人生的規則,如果你能改變,代價是換來許多的煩惱,如若想擺脫這些煩惱,那就別懷疑規則,好好按規則玩兒。關鍵在於對了,咱就繼續保持,錯了就果斷糾正並向對的方向發展。
世間一切的疑問似乎都有兩種結論,是與不是。是你能改變什麼?不是你又能做什麼? 關鍵在於你需要得到什麼樣的答案,是的話你是否更加堅定,不是你是否就要放棄?
... ...
其實一切早就有了答案,你需要的僅僅只是一個確定,你需要的,僅僅只是一個讓你堅持或者放棄的理由,無所謂對錯、無所謂真假、無所謂是非... ...
人生總是在希望中走向失望,有時候甚至會走向絕望,一切在於你的選擇,面對失望怎麼辦?面對絕望怎麼辦?不如意者十有八九,一生能有幾時是得意的呢?如此說來,這一生我們要面對的都是如何去面對不如意。其實也無非是積極應對以及消極應對兩種。所謂的積極應對,也沒有那麼複雜,於己不利的,統統拋棄;於己有利的,能保留就保留。最終的目的不應該有別的,只應該是讓自己後面的日子能盡量愉悅,背負太多總有一天會垮掉。,不如一切簡單化,正如有一天男生對女生說:做我的女朋友好不好?女生只問了一句話:我答應怎麼樣,不答應又怎麼樣?男生無言以對,竟從未思考過這個問題。這是再簡單不過的普通關係的人之間的對話,只是為何放在不同關係的人身上之後就失效了呢?一切或許都來自於慾念!
沒有人不是自私的,那些衛道士們也無非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天上掉鈔票,沒搶到的人從各個層面去譴責搶到的人,其實只是自己沒能搶到而已;沒有房子的人譴責炒房的人,無非只是因為自己買不起房;批評一夫多妻制的男子,何嘗不是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而已呢!一言以蔽之, 生物界本身就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只是這簡單的邏輯在加入了那些個嫉妒、羨慕、愛恨情仇、憐憫、善良、醜惡等等所謂的人性之後變得無比複雜。本來只是二選一的問題硬生生的被答題者自己弄成了M選N,何苦來哉,自尋煩惱而已!
其實最好的人生或許就是簡單吧,把所有問題簡單化,屏蔽掉所有所謂的規則,所謂的規範,所謂的對錯,要來的我接著,要走的我不留,然後也無所謂高興或悲傷,就則好么心態平靜的過好當下的每一刻,畢竟過去的每一秒都是過眼雲煙,死去後若有感覺方知萬事皆空。蔡瀾說的《不如任性過生活》,便是這麼個意思吧。一切其實都沒有意義,意義僅僅只是人類為自己編織的牢籠,賤兮兮的把自己裝進去,然後痛苦不堪的又想掙脫。這麼說很殘忍,只是事實往往就是這麼殘忍。於是傳說中的東北人的兩句對話或許就最接近解決問題的終極辦法了:你瞅啥?瞅你咋地?接下來就動手了。雖然粗暴,卻也是最為接近本質的了。那些所謂的文明,就去他大爺的吧。
其實最好的人生或許就是按部就班,完成該完成的。當然,有能力就去做,別問有什麼意義,這是該做的; 沒能力就算了,也沒必要自責。其他的想法,一切都是自己給自己捆綁的枷鎖,一切都是自己給自己編織的牢籠,一切都是自尋煩惱。
其實最好的人生我也不知道,我知道的僅僅是,心中無事擾便是最好的人生 !
左岸記:這文章有點繞,所以稱之為雜念。選擇的最後當然都是非此即彼,也就是選擇什麼也就意味著失去另一個,比如人要麼生,要麼死。但如果拉長過程,我們會發現,過程是充滿著各種可能的,是處於灰色地帶的,就比如地球從誕生到現在,生物滅絕過多少次而後重生,如此的反覆前行,生生不息,這又怎麼可能是只存在無和有、生和滅的兩端呢?這分明是無中生有,生死相依的過程。
點擊展開全文


※男人最好的彩禮是貞操
※人生不能手無寸鐵——致女兒的一封信
※你為之努力的,才是你能改變的
※語不驚人死不休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
※會都開完了,還沒整明白一帶一路?
TAG:左岸讀書 |
※念佛為何越念雜念越紛飛
※張藝謀的雜念與執念
※念佛人怎樣對待妄想雜念
※更無雜念掛心頭
※大安法師:誦經念佛,妄想雜念多,這樣是否都白念了呢?
※你有這些不清凈的雜念、慾念,你念什麼咒也沒有用
※至誠念佛,則雜念妄想悉漸消滅
※貳零壹捌的雜念三願
※心無雜念是最好的生活態度
※全都是我的雜念
※誦經念佛時,怎麼去掉雜念?
※問:念經的時候有雜念或邪念怎麼辦?會不會冒犯佛祖?
※太極:凈化心靈,去除雜念
※宣化上人:你念佛念得沒有其他妄想雜念,這就得到念佛的定、念佛的受用
※佛度有緣人——心中不要有太多的雜念
※念佛時控制不住雜念,該怎麼辦?
※清除心中不正確的雜念
※意識、雜念與專註
※如何念佛才可以減少雜念?
※印光大師:念佛沒有「好」與「不好」,一切雜念皆因這四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