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苗國棟:治療精神疾病「16字訣」

苗國棟:治療精神疾病「16字訣」

作者:苗國棟|渡過(微信公號zhangjinzaibeijing)

積幾十年臨床精神病學工作的經驗,我認為,儘管抑鬱症、雙相障礙、強迫症等精神障礙是頑症,但只要方法得當,徹底治癒不是不可能的。

我曾經總結過「精神疾病治療要訣」,共四句話,16個字:「前途光明,道路曲折,過程漫長,久治可愈。」

精神疾病可以徹底治癒

第一句,「前途光明」,是指按照當代精神病學發展水平,對精神障礙患者採取綜合治療模式,合理使用恰當的治療措施和藥物。

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幾乎所有的雙相障礙和強迫症患者,都可以臨床治癒,即癥狀消失,社會功能恢復,並回歸社會。

第二句,「道路曲折」,則意味著在治療過程中,病情波動乃至倒退,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然的現象。對此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又要有合理的應對措施,不能輕易地放棄當前很可能有效的治療措施。只要診斷正確,治療措施合理,患者病情波動的幅度會越來越小,頻率會越來越低,持續的時間會越來越短,最終波動會完全消失。

因此,正確看待和評估波動並堅持有效的治療,是最終消除波動的不二法門。

第三句,「過程漫長」,是指患者要有打「持久戰」的準備。醫生要根據患者的病情需要,及時調整治療藥物,承受儘可能少而輕的藥物副反應,以利於他們接受康復治療和訓練,最終回歸社會。

例如,在患者病情緩解之後,其心境穩定的時間足夠長(例如6個月以上),就可以循序漸進地減少並最終停葯;原來使用的強效的抗精神病藥物如奧氮平,就可以緩慢地更換為藥效稍弱,且無代謝方面不良反應的藥物,如齊拉西酮等。

第四句,「久治可愈」,是對整個治療過程必然結局的肯定。患者只要堅持系統、合理的治療(包括後期的康復治療和心理治療),最終會達到最理想療效,恢復社會功能和回歸社會。

在此治療過程中,患者需要一個好的社會支持系統,家庭、社會都要共同努力,這也是「久治可愈」的應有之義。

何時可以減葯、停葯?

一旦治療見效,患者就會關心何時可以減葯、停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那麼,如何評估患者是否達到了真正痊癒的療效標準,可以逐漸減葯、停葯呢?

根據經驗,我提出了三條評價標準。多年來,我也用這三條標準,要求患者做出相應的努力。。

這四條標準是:「心境穩定、心情快樂、行為積極、功能恢復」。

「心境穩定」是指患者心境無明顯波動,既無抑鬱或(輕)躁狂發作表現,亦無易怒表現。女性患者在經前期亦無明顯心境變化。這意味著患者病情進入到一個穩定階段,複發風險顯著降低。

「心情快樂」,是指在絕大多數時間裡,患者能夠保持愉悅的心情。有的患者即使從事簡單、瑣碎的家務勞動,也能哼著小曲,吹著口哨,這意味著患者處於良性情緒狀態,保持這樣的心情,則更容易與環境建立起良性互動關係。

「行為積極」,是指患者在其生存和工作環境中,更積極主動地融入社交活動中,並在其中扮演受歡迎或容易被接納成員的角色。

當然,「行為積極」的前提是,首先能夠回到患病前的狀態或位置,如上學、上班。在此基礎之上,跟上同齡人的成長步伐;對於處於婚戀年齡段的青年人,「行為積極」的另一個標誌就是應該開始自己的婚戀之旅,成為能夠承擔起家庭責任的丈夫或妻子。

「功能恢復」,即社會功能恢復達到多數健康同齡人所能達到的標準,能適應絕大多數健康同齡人的社會生活,勝任絕大數健康同齡人能勝任的職責或角色。

簡言之,「情緒穩定」是病情改善到足夠理想的基本條件,「心情快樂」是患者情緒能夠保持樂觀基調,「行為積極」是患者回歸社會的努力既持續又有效的標誌,「功能恢復」則是恢復健全形色功能的狀態。

如何減葯和停葯?

若患者處於這種狀態達到半年以上,我就會考慮給患者減葯,並在減葯過程中監測患者的狀態。

只要患者在首次減葯後仍能保持這種狀態,3-6個月後就可以再次減葯。以此類推,最終完全停葯。

一般減葯的順序是:先減對患者副反應較重的藥物,後減副作用較輕的藥物,最後減對患者保持良好狀態作用最重要的藥物。

需要強調的是,在停葯的最後階段,一是要保持最核心的治療藥物儘可能長一些時間,例如強迫症患者服用的SSRI類抗抑鬱藥物;二是適當延長減葯間隔期,降低減藥劑量幅度,即減得更慢、拖得更久。

因為,病情保持穩定的時間越長,患者社會功能恢復的程度也越好,心理成熟的程度越高,承受挫折和精神創傷的能力也越強,複發的風險也就越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精神疾病里的「黑老大」-精神分裂症
AI的潛力:診斷和治療精神疾病
1938年紐約的精神疾病中心
五臟藏神尤重脾胃——王洪圖教授治療精神疾病經驗
張一勺老師:八字精神疾病的命理組合
精神疾病:腦疾病或腸道疾病?
湖北省精神疾病非藥物治療論壇紀要
東港市精神病醫院免費為精神疾病患者體檢
1/3精神疾病可在童年找到痕迹!兒童精神科醫生卻不足500人
【州聞簡訊】精神疾病癒發嚴重,拜仁州1/4年輕人患有精神疾病。。。
治療精神疾病的有效神方 -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世衛組織稱全球面臨精神疾病危機:3億抑鬱症,5千萬痴呆,6千萬躁鬱症
神經衰弱:一個有中國特色的精神疾病
認知行為治療精神疾病的療效述評
如何通過飲食防治老年人神經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常見 6 大誤區
「鴻茅藥酒事件」關押97天的譚秦東,回家後突發精神疾病入院治療
精神疾病治療中的安慰劑效應
迷幻藥居然可以治療精神疾病
太原圓成心理諮詢:精神疾病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