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佛教文化:佛教四威儀的含義

佛教文化:佛教四威儀的含義

孔夫子之制禮作樂,亦無非教人規矩,與佛教律儀無異。執身即除習氣,故古人在行、住、坐、卧四威儀中有執身次序。

佛弟子,舉止動步,心不外馳,無有輕躁,常在正念,以成三昧,如法而行也。即行走時,眼睛要平視,不可左拋又瞄,不可腳跟拖拉出聲,舉止莊重而安然,心存正念,此即如法之行,具威儀之相。

佛弟子,非時不住或住時,隨所住處常念供養、讚歎經法,廣為人說,思惟經義,如法而住也。即站立時,應如松樹般安穩,不可輕率、扭斜或身體抖動;立於適當的位置,心存正念,如此之具威儀之相。

佛弟子跏趺晏坐,諦觀實相,永絕緣慮,澄湛虛寂,端肅威儀,如法而坐也。即坐時,應將精神統一、身心放鬆。由後觀之,彷如大鐘一般穩定。切不可坐姿前傾、後仰、左右倒斜。當心存正念而坐,觀照自心,如此之坐,具威儀之相。

佛弟子,非時不卧;睡眠時,當右脅而卧,以右手曲肱為枕,左手平舒於腿,雙腿微弓,兩足相疊,名為吉祥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俗故事 的精彩文章:

佛教四眾弟子稱呼的含義
佛教文化:漢傳佛教的節日
佛教供具香、燈、燭、花、果、水的意義是什麼
佛教文化:鳩摩羅什是誰

TAG:民俗故事 |

您可能感興趣

華夏傳奇 大漢威儀
華夏傳奇 大漢威儀之霍去病
《大學》誦讀——君子之威儀
清史 | 張鳴:乾隆的威儀與英國人半跪
「一帶一路」沿線博物館之失落的寶藏|歷代帝王圖:皇權威儀
廣靈極樂寺精進佛七念佛規範、威儀及注意事項 47
晚清紫禁城老照片:皇宮雜草叢生,大清皇家威儀盡失!
身具德,人必敬,佛教威儀知多少?
漢武帝長安城改造計劃:宮城間的政治威儀
佛教中所說的「四威儀」是指哪幾個方面?
《正一威儀經》
摩訶止觀|六度助道,攝佛威儀(一百七十七)
修道之士的威儀七說
佛教的威儀,就在這個動作里
晚清紫禁城的真實面貌,慈禧家族的皇家威儀盡失!
東台彌陀寺念佛行人威儀指南
四威儀中,皆念佛時&如法持咒
學佛人的基本威儀要領
仁清法師:居士自身,時常威儀皎潔端正
走路的威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