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疾病和治病的根據——汗水
人們通常認為:人在天熱時會出汗,冷天就不出汗。實際上,人每天都是在出汗。在冬天不活動的情況下,每個成年人每天仍要出1.5斤左右的汗水;夏日裡出汗量更多。
人體出汗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自己感覺不到的,不管天熱、天冷,汗液不斷地從皮膚角質層里滲出,隨即就被蒸發掉,並不形成汗珠。這是一種「不顯性汗」,它與汗腺的分泌無多大關係。另一種則是「顯性汗」,是從小汗腺分泌出來的,「大汗淋漓」就是指的這種汗。
汗腺
人體的汗腺有兩種:一種是位於手掌、腳心和腋下,另一種則位於上述部位之外的身體皮膚的表面。根據英國生理學家克勞賽在1884年測定,人體皮膚上共有220多萬根汗腺。如果把這些汗腺都連接起來,共有30多公里長。
精神性出汗
出汗是人體調節體溫的重要機制,但是手掌、腳心、腋下所分泌出來的汗,並不具有調節體溫的功能。譬如有些人在精神緊張、恐怖、驚慌時,就會大量流汗,而且出汗部位大都限於手掌、腳心和腋下等地方,與氣溫或體溫變化無關。這種出汗是由於精神刺激造成的,人們稱為精神性出汗。
溫熱性出汗
還有些與體溫變化等無關的,例如吃辣時,有的人也出汗,出汗部位限於下頜、面頰和額部,這是起源於味覺刺激的反射性出汗,也與體溫調節無關。與之相對,在皮膚其他部位所流出的汗,則具有調節體溫的功能,稱之為溫熱性出汗。
中醫學把汗液和淚液、胃液等各種腺體的分泌物統稱為津液,認為津液與血液之間有著密切關係,有「津血同源」之說;在傷寒論中就有「亡血家不可發汗」的原則。中醫學把病人有無出汗、出汗的時間、性質和多少同其他癥狀結合起來,綜合判斷疾病的性質,為治病提供一定的根據。
如疾病初起發熱輕、怕冷重、無汗,是外感風寒表實證;而發熱重、怕冷輕、有汗,則是外感風寒表虛證。另外,對於盜汗,祖國醫學認為汗為心之液,虛陽擾動,津液外泄,故盜汗出。平時怕冷,氣短無力,自汗,為陰虛,陰虛發熱者在治療時,應用滋陰清熱的藥物。
異常的出汗
有幾種異常的出汗,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一般病人高燒退時會流汗,這是正常的,但有的病人在發高燒的同時大量流汗,並且每天重複不斷,這是異常的出汗,可能是患了敗血症之類的嚴重疾病。
肺炎、癌症,也有與敗血症類似的流汗現象。低熱而出汗,皮膚潮濕,是結核病常見的癥狀。但如果同時發生悸動、手指顫抖、身體消瘦,則多半是甲狀腺機能亢進症。
就寢之後出汗,被稱為流寢汗。其形成原因很多,如室內空氣不流通,衣服穿得過厚,或者自律神經異常等,都會引起流寢汗。某些疾病也是造成流寢汗的原因,如神經症,各種疾病的恢復期,全身衰弱時都會流寢汗。
惡性淋巴腫,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精神性、肉體性的疲勞時,會使自律神經發生異常而致出汗。
感冒、白血病及某些傳染病等,由於細菌所釋放的毒素,以及組織被破壞時所形成的物質,都會造成流寢汗的現象。
汗液也有異常
出汗有異常的現象,汗液也有異常的情況。
如汗色為黃色時,可能是由黃疸所造成的;服用特別的藥物,也會使汗帶有特殊的顏色。大腿、胸部、腋下、乳房下方,出汗一多,不易蒸發而致有臭味,這是正常的。但有一種臭汗應予注意,即汗中帶有尿臭,且皮膚上還形成結晶,這是尿毒症的表現之一。
還有一些應出汗而未能出汗的情況,也應引起注意:如有的人先天性沒有汗腺,這種人不會出汗,容易得熱射病而昏厥。嚴重的下痢或嘔吐,同時皮膚髮干,會造成脫水,應立即送醫治療。患有糖尿病的人,如果到了不出汗、皮膚又乾燥時,說明病情已非常嚴重。
對異常出汗,不應忽視。應在送醫治病時,講清出汗現象,以便有效地治療疾病。


※細嚼又慢咽,脾胃好一半
※有一種方法,叫「晒黑還能白回來」
※學會這5招輕鬆KO夏季感冒!
※身體4個地方,每天揉一揉,少生病,簡單易做!
TAG:雲南中醫 |
※腎臟疾病最終都會造成尿毒症嗎,如何治療和防治腎臟疾病呢
※狗狗腸胃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
※水草常見疾病的防治
※關於如何治療口腔潰瘍的疾病?
※急性腸系膜血管性疾病的診治
※癌症、心臟病、胃病、肩頸痛、過敏,很多疾病都是心身疾病!
※兒童疾病的治療: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
※常見疾病哮喘病的預防與治療!
※頸椎病的常見拍檔:腦血管疾病、高血壓、心絞痛
※心腦血管疾病危害大,膽固醇疫苗防治心腦血管疾病
※關於扼殺「脫髓鞘疾病」的治療
※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生活中應該怎樣預防和調養?
※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從膽固醇疫苗開始!
※慢性病之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
※無需治療的疾病!認識疾病的由來掌握生命的主動權
※如何降低血脂,預防冠心病、腦梗塞等心腦血管疾病?
※4個問題,掌握冠狀動脈微血管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腦血管疾病康復治療的五大誤區
※血液透析病人,如何防治血源傳播性疾病?
※腦梗塞後遺症疾病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