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時不荒廢 日必進取——訪中國職業畫家張正

時不荒廢 日必進取——訪中國職業畫家張正

時不荒廢 日必進取——訪中國職業畫家張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一件事情感興趣並為之不懈努力,保持精進,終成大器。畫畫對於張正而言就是此生最感興趣的事情,今時今日的張正已經將自己定位為一名職業畫家。張正本名張俊偉,先後師從石晉、朱零、張津誠等老師,現為清華美院朱零工作室畫家,當代美術創作院畫家。回顧過去的歲月,歷經世事滄桑,幾經輾轉,畫畫這件事始終貫穿著張正生活的始末,而他也正用自己的作品展現著對畫畫的那份濃厚興趣。

耳濡目染 與畫結緣

古有孟母三遷,就是想要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張正無疑是幸運的,出生於一個頗具藝術氛圍的家庭,外公和父親都是酷愛書畫之人,平日里看著他們習字畫畫,張正耳濡目染也對畫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除了良好的家庭氛圍以外,張正的生活環境也充滿了藝術氛圍,幼時經常一塊玩耍的鄰居姐姐也是喜愛畫畫之人,在貪戀玩耍的幼時也不自覺地受到影響,長大後也機緣巧合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藝術圈朋友,內心的熱愛加上環境的熏陶,張正對畫畫的熱愛與日俱增。

小時候的張正個性頑劣,並沒有接受正規的繪畫培訓,僅限於憑天性隨意塗塗畫畫。少年時期的張正一度想要報考藝術學校,計劃接受系統正規的繪畫學習,然而受家庭的影響,他不得不放棄該計劃而參加工作。16歲的張正遵照子承父業的傳統,開始在故鄉的某家商場工作,然而與畫的緣分並未因此而切斷。

畫畫之心 始終不忘

參加工作伊始,張正選擇與自己興趣愛好相近的美工崗位,負責過商場洽談電台廣告、商場裝潢設計、商品宣傳推廣等事宜。在這裡工作的六年時間裡,張正始終沒有忘記自己對畫畫的熱愛,工作之中與畫畫相關的經歷讓他累積了豐富的經驗,也奠定了此後創業的基礎。24歲的張正辭去商場的工作,開始自主創業,先前累積的工作經驗讓他順利成章地選擇成立廣告公司。此後的十年間,張正不遺餘力地經營著自己一手創辦的廣告公司,廣告公司的業務有許多與畫畫相關的工作,這也為張正堅持畫畫提供了動力來源。

90年代末,隨著電腦的普及,張正也順應發展,逐漸開始過度到彩繪、商品設計等工作之中。從故鄉南下至廣東東莞,張正曾就職於某彩繪廠,因為工廠業務繁重,他經常需要加班。某次工作期間,一隻墜落案台的蜘蛛被好事的同事噴洒彩繪燃料而中毒死掉。這件小事也讓張正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工作潛在的危害和辛苦讓他毅然決然地選擇轉行。受一直當老師的妻子的影響,張正結合自身的優勢,選擇了開辦藝術培訓班的事業。從在虎門少年宮當美術老師到自己開設藝術培訓班,張正與畫畫的聯繫越來越密切,也越來越沉醉其中。

在從事藝術培訓的十餘年間,張正的教授之道就是氛圍和興趣,自身的興趣和周圍的環境是學習的根本之所在。藝術培訓班的孩子多是對畫畫產生興趣的孩子,自身的興趣是基本前提,在培訓過程中為孩子們營造一個濃厚的學習氛圍是張正最重視的事情。期間從事多年兒童教育工作的妻子對張正提供了強大的輔助作用,所謂夫妻同心其利斷金,張正的藝術培訓班也日間有名氣。

潛心學畫 終成一流

自幼對畫畫感興趣,而後參加工作、自主創業,張正的人生歷程幾乎沒有一刻與畫畫脫離關係。然而他對畫畫實在是太熱愛了,於是希望儘可能的將所有精力都投入其中。放下工作的牽絆,成為一名專職畫家,是張正做出的一個巨大決定。這個決定完全是遵從自己的內心,同時也得到家庭的支持。在成為專職畫家,全身心投入畫畫的事業之後,張正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畫畫熱情。幾十年的畫畫基礎,張正並不滿足於現狀,不斷地找機會學習,提升技藝。結識恩師石晉,接收老師的技法學習,先後前往清華美院、中國民族藝術研究院等進修,這些過程都是張正潛心學畫的實踐之舉。

在清華美院進修期間,張正從傳統巜芥子園》入手,對傳統筆墨轉換及傳統審美共性有了更深的感悟,多次到太行山寫生,從師法傳統到師法自然一路走來。近年來,張正多次參加國展衝刺,深感筆墨當隨時代的重要性,並把自己創作風格定位為當代美術主題性創作,從生活中尋找創作源泉,技法上力圖創新,構圖上注重形式感,作品出現符號化、意向化,甚至概念化、秩序化,使畫面的縱橫之境撲面而來,有別於傳統近景中景遠景的習慣,作品上下前後墨色一致,尋求一種板畫效果,圖案化、平面化。例如作品《會師》巜沃土》《今天家中有客人》等作品均有以上效果。據張正介紹,起初創作這一風格的畫,因無傳統所參考,技法上的創新意識導致十分糾結,通過一年多的研究突破,逐步形成了一定的風格。今年其作品巜會師》也獲得廣東體育美展優秀獎,巜今天家中有客人》也在國展"同心築夢"中國民族美術雙年展入展獲獎,作品《路》也入展婁東太倉國展。

時不荒廢 日必進取——訪中國職業畫家張正

今天家中有客人 240×180cm

除了理論知識的學習,張正經常與老師、同學前往各地參觀、寫生,談到這裡張正向記者分享了曾經去故宮參觀《清明上河圖》的經歷。當時的他正和一位好友在北京相聚,偶爾的機會提到去故宮參觀《清明上河圖》,由於人多等緣故,張正耗費了近10個小時的時間方才進館看到《清明上河圖》的真跡。當時的張正完全被眼前的這幅巨擘震撼,畫中的生活場景栩栩如生,傳遞出一種安定平和的社會環境,這也為張正日後的創作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隨著畫畫技藝的提升,張正也不斷地修鍊畫畫的思想境界。作為當代美術創作派的先鋒畫家,張正的作品多以某一主題反映社會現實、弘揚正能量,在他看來眼睛所觀世界的人事就是創作最好的素材來源,其一系列作品巜潤土》、巜家山新韻》、巜漢水清韻》、《春風待山青》、《同心曲》巜晨曲》、巜七彩家園入夢來》等,在選材上注重生活和正能量,技法上力圖創新,其中作品《漢水新韻》創作靈感源自某次回故鄉的經歷,闊別多年的故鄉在自己的眼裡呈現嶄新的面貌,撫今追昔,張正從故鄉的變化強烈感受到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也是創作此畫,表達出發展、新生等主題。近年來,張正也經常參加國內舉辦的藝術展或藝術作品評選活動,其作品也屢獲各類獎項,作品風格也受到業內人士的好評。

時不荒廢 日必進取——訪中國職業畫家張正

漢水新韻 160×220cm

張正,取「正」為名,乃「正悟」、「正行」、「正在路上」之意,從幼時對畫畫莫名的好感到如今拋開紛繁世事專職畫畫,張正在畫畫這條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好。在張正的內心裡,萬般皆下品,唯有畫畫高,紮根生活,把握時代脈動,創作出無愧時代的作品,用作品去展現中國審美、中國精神,拋棄低級趣味,彰顯美術之美,正是張正畢生之所求,惟願其能一直如此幸福地畫下去,在畫的世界裡樂活人生,用手中的畫筆為我們展現出美好而溫和的社會萬象。

- END -

▎世紀人物雜誌(微信號:sjrwzz) ▎

追蹤世紀精英人物、呈現事件台前幕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紀人物雜誌 的精彩文章:

楊絳逝世一年——有些懷念是歲月抹不掉的
畫家李津:我欣賞和理解齊白石
一封情書
重提「一帶一路」,不可忘絲綢之路上的開拓者

TAG:世紀人物雜誌 |

您可能感興趣

日本專家稱中國動畫會取代日本動畫!中國網友:不可能
這位無人不知的日本畫家,卻鍾愛中國取經故事
被家人嫌棄,到中國之後事業愛情雙豐收
退役武器的再利用,只有中國會這麼做,其他國家全部扔進墳場
中國正在發生的商業變化
坑不到中國人就坑自己人,韓國旅遊業真是回天無力
日本海運業恢復要感謝中國?日媒:中國環保帶動散裝船需求
天地英雄 解碼飛天——訪曾進駐太空的中國航天員
中國武器工業水平又進一步,中國版「鋪路爪」開創陸基探測新時代
中國的四極,請大家記住
要將好萊塢全球化商業模式對接中國電影產業
中國人到日本旅遊壕買電飯煲,日本人表示不懂,試中國產品後無語
假如二戰進攻中國的不是日本而是德國,中國會勝利嗎
首屆中國年度商業攝影師評選啟動!只要你有才,儘管放馬來
不同時期的中國學堂
中國畫家——曾浩的敦煌油畫
老畫家們畫國畫里的新中國
申請美國大學要選專業嗎?中國學生偏愛不定專業申請,但會影響錄取嗎?
中國進入新時代 警方面臨三項「課題」
新零售成中國商業驕傲,美日商界精英組團取經盒馬鮮生